中國醫用膠産品領域的領導者北京康派特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國內疝與腹壁外科領域內技術領先的北京天助暢運醫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自主全産業鏈基因合成平臺的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擔國家重大科技02專項研發主體的東方晶源微電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優質企業在經海産業園層出不窮,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家在經開區有著10餘年“園齡”的産業園區,探尋其吸引優質企業的“奧秘”。
“目前,園區入駐企業35家,其中生物醫藥類企業26家,電子資訊企業6家,其他企業3家。其中,有11家專精特新企業,含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經海産業園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園區整體出租率為100%,産值約5億元。通過這組數據不難看出,現如今的經海産業園,圍繞經開區四大主導産業中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和大健康兩大主導産業持續發力,不斷為經開區主導産業高品質發展貢獻力量。
時間倒回十餘年前,2012年12月,經海産業園在經開區拔地而起。七個月後開始對外招商,引入了以東方晶源、科益虹源為代表的多家電子資訊知名企業。“2014年,我們創建伊始便入駐了經海産業園。當時的經海産業園定位為電子資訊産業園,與我們的業務高度匹配,在經開區管委會的支援下我們進行了入駐。”東方晶源微電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晶源”)相關負責人説。作為經開區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的代表性企業,該企業作為最早入駐園區的企業之一,既使經海産業園擁有共同成長的“夥伴”,又標誌著園區建成後開始向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開拓發展,為經開區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的發展增磚添瓦。現如今的東方晶源,擁有8英寸CD-SEM(關鍵尺寸量測設備)、12英寸CD-SEM、EBI(電子束缺陷檢測設備)等多款設備。在軟體方面,繼計算光刻軟體OPC後,東方晶源推出首套國産嚴格光刻倣真軟體PanSim,目前已通過多家客戶的合作驗證,解決我國積體電路領域又一關鍵問題。
“在轉型升級中強壯筋骨”。在發展過程中,因生物醫藥産業需求量增加,園區隨即將招商方向調整為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産業。在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産業,園區匯聚了旌準醫療、求臻醫學、指真生物、微岩醫學、海步醫藥等一眾優質企業。“我們企業從建立之初就紮根在經開區,原地址為宏達北路的創新大廈,由於2020年創新大廈整體轉型為視聽産業園,我們于同年10月,在園區運營方的幫助下,正式遷移入駐經海産業園。”北京海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步醫藥”)相關負責人談道。作為一家以“化學藥物研發”為核心能力的高新技術企業,海步醫藥持續在化學藥物的結構修飾改造、製劑技術改良與突破、合成工藝路線優化與創新、晶型挑戰等方面進行技術改良和創新,並取得了豐碩成果,現如今,海步醫藥(含子公司)已向中國制藥企業完成技術轉移100余項,獲得各類註冊批件70余項,申請專利30余項。
何以吸引如此多的優質企業放心入駐?
何以協助企業獲得長足發展、取得碩果?
園區將“硬服務”與“軟服務”有效結合。在“硬服務”方面,經海産業園擁有標準輕型廠房,可以滿足企業生産研發需要,尤其適用於潔凈間、實驗室等功能型用房改造,企業在入駐前,會為企業推薦合適的生産辦公空間;在“軟服務”方面,園區運營方亦莊城市服務集團與銀行、律所、政策服務、人力資源等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從政策服務、金融服務、人才服務、知識産權、法律諮詢、財務審計、技術服務、教育培訓等多個角度服務於企業。
除了産業服務方面的拓展,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園區還在管理服務方面不斷實現自我升級。配電設備進行智慧化升級、供熱設備加裝傳感裝置……園區通過硬體設備智慧化改造、新能源實施及專業運維,2021 年,園區獲“碳中和”認證證書,併入選經開區“碳中和”試點項目,獲得了“碳中和”的相關補貼。園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定不移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以園區為“創新試驗田”,通過構建全要素資産運營平臺和智慧物業服務平臺,為園區和入駐企業提供全要素、高標準、專業化的服務,努力推動園區高品質發展,助力區域産業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
産業園區是承載國家産業發展升級的重要載體,是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功能之一,隨著經開區在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及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産業持續發力,也為園區的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以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産業為例,經開區搭建形成“概念驗證平臺-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打樣中心-中試基地”生物醫藥産業全環節服務體系,使得園區企業在成果轉化創新藥方面有了專業的“護航隊”。
經海産業園相關負責人説,2023年經海産業園二期將正式開發建設,在原有一期10萬平米建築面積的基礎上,再增加約6萬平米建築面積,重點凝聚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技術和大健康兩大主導産業,形成産業聚集,連結産業上下游,打造完整的專業的産業平臺。同時,園區也將通過擴展合作機構,不斷升級優化企業服務包,服務入駐企業,與企業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