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提高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北京市探索以“四張清單”為抓手推動落實普法責任制,此項工作被司法部列入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指導案例。“四項清單”是什麼?此項工作的亮點在哪?來看詳細內容。
北京市探索以“四張清單”為抓手推動落實普法責任制
為落實普法責任制,北京市印發了《關於認真貫徹中央及市委精神強化落實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通知》,首次開展全市國家機關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督導檢查,逐步建立了以“落實通知、實施辦法、督導檢查、評估考核”四個文件為基礎,以“需求清單、供給清單、責任清單、督導清單”四張清單為延伸的普法責任制“四梁八柱”。
普法需求清單:開展精準普法,掌握群眾普法需求是前提。北京市堅持多管齊下,將群眾的法治需求“統上來”“匯起來”。
普法供給清單:將普法需求“統上來”,是為了把普法任務“派下去”。北京市借鑒“12345”市民熱線工作模式,通過制定普法供給清單,創造性將“工單式”管理與落實普法責任制有機結合起來。
普法責任清單:任務“派下去”,還要各單位“接得住”“幹得好”。各單位制定本部門的普法落實清單。
普法督導清單:為實現普法責任制的“閉環管理”,北京市探索建立普法督導清單。
在各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普法工作針對性實效性不斷增強。市民法治素養顯著提升,“七五”末期北京市民法律素質綜合得分為86.73分,比“六五”末期提高了7.02分。根據市統計局發佈的《2021年北京市鄉村治理滿意度調查報告》,農村居民對鄉村法治的滿意度96.8%,在各項指標中最高,法治建設助力鄉村治理初見成效。
為深入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着力提高普法針對性和實效性,司法部發佈“北京市探索以‘四張清單’為抓手推動落實普法責任制”“南通市創建鄉村法治文化建設‘三強三畫’模式”“浙江省打造提升公民法治素養省域樣板”三個案例,旨在向社會展示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成效,為全國司法行政系統開展法治實踐提供可借鑒的典型經驗。
此次發佈的案例,主要選取了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推進法治鄉村建設、提升公民法治素養等三個普法重點內容,具有較強的示範性、借鑒性和指導性。黨的二十大指出:“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公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在案例一中,首都普法戰線以“需求清單、供給清單、責任清單、督導清單”四張清單為延伸,推動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打破地域界限、行業壁壘,在更大範圍內加強各區各部門的協同配合,從各自為戰到多元融合,普法主體實現聯動化、協同化,進一步有效盤活全市普法資源,推動全民普法由“大水漫灌”到“精準滴灌”轉型升級。
近年來,全國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落實全國“八五”普法規劃,紮實開展重大主題普法活動,全面實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法治鄉村建設有序推進,進一步夯實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根基,努力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