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盤點

日期:2023-01-20 17:11    來源: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分享:
字號:        

  2022年全市園林綠化部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達的防治檢疫任務,堅持高位推動,強化統籌協調,推進科學施策,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全力推動年度計劃任務落地,全年林業有害生物測報準確率達97.11%,無公害防治率達99.79%,成災率為0,種苗産地檢疫率達100%,超額完成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達的防治指標任務,圓滿完成了冬奧會、國慶及黨的二十大等生態景觀服務保障任務,全市未發生重大有害生物災害,特別是美國白蛾防控工作受到各級領導和首都市民的普遍認可。

  預防為主  服務大局

  確保冬奧會延慶賽區生物生態安全

  加強冬奧會延慶賽區松材線蟲病入侵的防控工作,共檢疫檢查苗木88.9萬株。在延慶建立市級松材線蟲病分子檢測鑒定中心,累計鑒定送檢樣品200多批次,未檢出松材線蟲。

  在冬奧會場館及周邊布設林業有害生物監測點50個(其中賽區內設置20個),持續開展網格化監測巡查,及時掌握蟲情動態;編制冬奧防控工作應急防治預案,建立應急防治隊伍,儲備應急藥劑藥械,開展應急防治演練,保障了冬奧會賽區及周邊生態安全。

  科學施策  共治美國白蛾

  實現不成災、不擾民目標

  積極應對美國白蛾複雜形勢,全市出動人員40.52萬人次,監測巡查156.15萬公里,預防除治林木941.42萬株次、飛機防治119.7萬畝次、誘捕成蟲9.20萬頭,實現第一代成蟲數量同比下降80.98%、第二代成蟲數量同比下降79.98%、第三代幼蟲受害木同比下降80.61%的顯著成效。全市受理輿情同比下降93.88%。

  高位推動屬地責任落實。市委市政府2次發佈總林長令。市園林綠化局專題部署,指導各區開展工作。各區區委區政府下達林長令29件,區總林長、副總林長帶隊檢查45次。

  分級分類預警推進精準防控。全市布設3578個美國白蛾監測點,及時開展發生動態監測和發生形勢研判,發佈監測預警資訊,科學指導防治作業。制定印發防治方案,發佈藥劑推薦名錄,倡導綠色生態防控,指導基層一線選藥械防害蟲。朝陽區建立綠化養護幫扶機制,包片幫扶街鄉;密雲區圍繞水庫水源保護推廣綠色防控;門頭溝區改裝小型升降機解決老舊小區防治難題。

  堅持底線思維強化應急除治。全市組建360支4966人的應急隊伍。市園林綠化局制定《新冠疫情封控區管控區防控方案》《美國白蛾輿情應對處置預案》,公佈熱線電話。

  各區啟動應急機制,綜合施策開展防控。海淀區應急隊伍24小時在崗;東城區對接中央單位開展應急支援作業;朝陽、石景山、通州、房山等區加大應急保障資金投入;昌平區應急隊伍全面協助回天地區開展防控;平谷區在重點區域開展拉網式應急巡查防控;西城區加大應急物資保障,建立全區統一的應急保障機制隊伍。

  健全管理制度鞏固防控成效。組建防控工作專班,建立國家、市、區三級林草部門動態溝通聯動機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派出蹲點服務指導組深入街鄉全程親力指導,主管領導深入基層調研部署,防控工作專班全體人員關鍵時期放棄與家人團聚,節假日加班加點奮戰防控一線。

  海淀區建立街鎮防控工作排名通報制度,對防控不力導致蟲害蔓延的單位立案調查;豐台區建立“8小時速辦速結”機制;通州區建立防控問題接辦、核查、反饋閉環流程;大興區、順義區開展市總林長令貫徹落實情況專項督查;朝陽區建立通報機制;懷柔區建立問題清單每週通報制度。

  擴大科普宣教推進群防群治。開展美國白蛾防控系列培訓宣傳活動。全市開展“資源保護大講堂”雲培訓258場,覆蓋6萬餘人次。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印發倡議書、市園林綠化局推廣“拍照識蟲”小程式,全市通過線上+線下、傳統媒體+新媒體等形式普及美國白蛾知識,引導市民積極參與,推動形成群防群治氛圍,開展宣傳活動111次,發放材料13.87萬餘份,推送宣傳視頻和資訊204件。首次在北京電視台發佈美國白蛾監測預警資訊。

  固本強基  開拓創新

  嚴防死守松材線蟲病疫情

  將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工作納入市級林長考核、林長巡林的重要內容。市園林綠化局連續印發文件指導各區嚴格落實重大有害生物屬地負責制。

  不斷加大日常監測巡查力度,設置松褐天牛監測測報點625個,同比增幅達167%,以點成線、以線帶面開展網格化巡查。

  組織開展春秋兩季專項普查,應用衛星遙感對市域範圍開展普查;在山區運用無人機普查124架次、覆蓋32.4萬畝,“空天地人”監測普查網路體系初步構建。利用防火系統高清探頭,開展林業有害生物自動監測技術試驗研究。

  全市建設9個市級、區級檢測鑒定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市級檢測鑒定中心為主體,區級檢測鑒定中心為補充的松材線蟲病檢測鑒定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其中新設1處市級松材線蟲病檢測鑒定中心,全年送檢疑似樣品3000份,未檢測出松材線蟲。

  堅守安全底線  優化營商環境

  持續做好林業植物檢疫監管和審批服務

  在全國6個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中,率先完成常用低風險植物跨區域流通檢疫流程優化改革。

  開展檢疫監督執法五年專項行動,檢查740次,出動人員近2000人次。全市綁定苗木電子標籤173萬個。

  會同市政務服務局推進檢疫審批全程網辦,實現全程網辦、企業零跑動。全年完成各類檢疫審批3703件,辦結從國外引種檢疫審批1681件,引進草種3.41萬噸、種球289.05萬個、營養繁殖苗196.02萬株等;簽發《植物檢疫證書》261件,檢疫苗木、花卉等117萬株,原木552噸等;簽發《産地檢疫合格證》1761件,檢疫苗木、花卉等1010余萬株。簽發《林業植物檢疫要求書》2.8萬件。

  完成《北京市補充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修訂。制定印發《北京市林業植物檢疫員管理暫行規定》等文件規範檢疫工作。

  精細測報  精準防治

  助力林業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質增效

  全市建設10個國家級、586個市級、5329個區級監測測報點,發佈長期中期趨勢預測5期、生産性分級分類預測預警資訊58條、監測防治月曆8期。我市延慶區林保站被評為2022年度先進國家級中心測報點,昌平區林業植保站薛正、房山區林果科技服務中心周曉然2名測報員榮獲優秀測報員稱號。

  初步建立園林綠化系統農藥使用管理體系,首次完成園林綠化系統農藥用量核算。建設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等7個市級綠色生態綜合防控示範區。全市飛機防治895架次(134.25萬畝),應用信息化系統跟蹤檢查防效品質。

  區域協同  聯防聯控

  推進京津冀林業有害生物防控一體化

  實施完成《京冀林業有害生物區域合作項目》,增強河北省毗鄰北京周邊54個區縣的防控物資基礎建設,鞏固提升有害生物防控區域協同的能力和水準。按北京標準支援雄安新區飛機防治42架次(6.3萬畝)。共用監測動態及趨勢預警資訊,做實雲業務聯合培訓,同步開展“5.12”防災減災宣傳、“5.25”檢疫檢查宣傳等活動,持續深入推動協同防控向縱深發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