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不斷深化北京各宗教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的理論和實踐,12月27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學術研討會暨北京第二屆和合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結合形式召開。
研討會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辦、北京市宗教文化研究會承辦、北京市五大宗教團體協辦。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民宗僑外委主任委員、市人大常委會民宗僑外辦主任潘臨珠,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族宗教委黨組書記、主任、北京市宗教文化研究會會長鐘百利,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周景曉,市民族宗教委副主任丁希松出席會議,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市宗教文化研究會、部分兄弟省市和北京市各區統戰宗教部門負責同志,全國和全市宗教團體負責人,以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宗教界人士共計300餘人參加會議。
市民族宗教委主任鐘百利作開幕式致辭。他表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首要政治任務,“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舉辦這次研討會體現了北京市宗教領域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優良傳統,體現了首都宗教界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決心和熱情。北京市認真學習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和方針政策,在中央統戰部的關心幫助和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創新推進宗教中國化進程,成功打造了“愛國主義教育、宗教思想建設、傳統文化展示、公益慈善行動”四個模組經驗和宗教中國化研究的“和合”品牌,在深入推進宗教中國化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形成了生動有效的北京實踐。
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周景曉向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祝賀,指出要從四方面着力,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進北京宗教中國化: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深入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二是深刻把握內涵,堅持用首善標準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三是注重人才培養,凝聚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的關鍵力量;四是加強成果轉化,持續推進宗教中國化走深走實。
會議分別由北京市宗教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志斌;市民族宗教委政策法規處處長、市宗教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索燕主持。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長鄭筱筠,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中央民族大學宗教研究院院長游斌,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楊桂萍分別作主旨演講;北京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市天寧寺方丈法恩,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學院教授宮玉寬,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室主任嘉木揚·凱朝,中央民族大學教授謝路軍,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員陳粟裕,中國社會科學院基督教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國鵬,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張鋒,燕京神學院常務副院長陳馴,豐台區民宗辦黨組成員、副主任安煥敏分別作研討發言。
丁希松副主任代表市民族宗教委作總結講話,提出要繼續強化對宗教界的思想政治引領,深入推進宗教思想建設和宗教人才培養,創新搭建宗教中國化的展示交流平臺,積極促進成果轉化運用。
會議強調,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民族復興的宏偉藍圖,吹響了新征程奮進的號角,北京宗教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作為宗教界人士,要繼承弘揚一直以來“旗幟鮮明講政治”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推進宗教中國化的主體意識,強化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始終與黨和政府同心同向同行;作為宗教學研究者,要將黨的二十大精神與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緊密結合,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研究,推動宗教中國化理論發展創新;作為宗教工作幹部,要深刻領會精神、掌握方式方法,加強政治引領、協調指導、組織實施,形成推進宗教中國化的合力。
會議強調,首都宗教領域要以第二屆“和合”研討會召開為契機,持續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熱潮,不斷築牢共同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廣泛凝聚奮進力量,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務實的工作作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