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佈 空氣品質首次全面達標 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

日期:2022-05-11 10:34    來源:北京市生態環境局

分享:
字號:        

  5月11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佈了《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用數據“説話”,全面展示了北京市2021年生態環境狀況的向好趨勢。2021年北京市空氣品質首次全面達標,地表水水質持續改善,土壤環境狀況保持良好,聲環境品質保持穩定,輻射環境品質保持正常,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萬元地區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全國省級最優水準。

  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鋪就綠色發展底色

  空氣品質首次全面達標。2021年,北京市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3微克/立方米、3微克/立方米、26微克/立方米、55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濃度分別為1.1毫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六項大氣污染物濃度值首次全部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單純從數據上看,PM2.5年平均濃度從2020年的3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不過是幾微克級別的變化,但反映到實際環境改善成果上,卻是里程碑式的突破,這意味著北京市自1998年大規模開展大氣污染治理工作以來,經過二十多年馳而不息的艱苦奮鬥,空氣品質首次實現全面達標。“仰望夜空,繁星閃爍”的夢想照進了現實,市民的藍天幸福感極大增強。

  五大水系水質明顯改善。2021年,北京市地表水水質持續改善,主要污染指標年平均濃度值繼續降低,市控考核斷面劣V類水體全面消除。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水質標準。地下水水質保持穩定。

  河流數據表現亮眼,實現了“優增劣減”。全年共監測五大水系有水河流97條段,I-III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75.2%,同比增加11.4個百分點;IV-V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24.8%;無劣V類河流。從“清澈見底”到“魚翔淺底”,北京的水生態越來越好。2021年,北京市在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點湖泊和大中型水庫監測到浮游植物116種,浮游動物195種,底棲動物207種,魚類41種,包括黑鰭鳈和馬口魚等北京市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保障“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全市土壤環境狀況總體良好。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建設用地實行風險管控,未利用地強化巡查保護,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保障了“米袋子”“菜籃子”和人居土壤環境安全。

  2021年,全部國控土壤背景點中重金屬等污染物含量均低於土壤污染風險篩選值,與“十三五”時期土壤背景點監測結果相比保持穩定。

  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狀況良好。“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北京市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2021年北京市生物多樣性調查實地記錄了65種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群係,2020-2021年累計記錄94種。階段性調查實地記錄各類物種3702種,2020-2021年累計記錄6283種。實地記錄北京新記錄物種17種,其中中國新記錄物種6種,均為大型真菌。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品質指數(EI)為70.8,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持續提高。其中,首都功能核心區、中心城區、平原區的EI分別比上年提高2.9%、2.6%、2.4%;生態涵養區持續保持生態環境優良,EI比上年提高1.1%。這組數據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的自然美景已經融入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此外,全市聲環境品質保持穩定。城市功能區聲環境品質與上年相比基本穩定。輻射環境品質保持正常。環境電離輻射水準處於本底水準,環境電磁輻射水準強度低於規定的控制限值。

  統籌推進減污降碳和生態保護 助力推動高品質發展

  除了全面發佈生態環境品質狀況,《公報》還設置了“措施與行動”“共同防治”等篇章,回顧2021年北京市在污染防治攻堅、自然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管理、聯防聯控、全民行動等方面的工作。

  污染防治攻堅碩果纍纍。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聚焦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減排,推進車輛結構綠色升級,組織VOCs重點企業完成“一廠一策”深度治理。精細化治理揚塵,全市降塵量同比下降近20%。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密雲水庫水質穩定達標,蓄水峰值再創建庫以來新高,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深入實施土壤污染防治,圍繞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齊抓共管、多措並舉。

  自然生態保護強化監管。全面加強生態系統保護與監管。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打造全球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典範。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北京市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已覆蓋延慶、密雲、門頭溝、懷柔和平谷五個生態涵養區,並延伸到中心城區。

  應對氣候變化穩步推進。研究推進能源、建築、交通、科技等領域碳中和政策體系,完善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機制。2021年全市萬元地區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20年下降4%左右,保持全國省級最優水準。深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機制建設,全市859家重點排放單位納入本市試點碳市場管理。承建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中心。倡導首都頭部企業率先啟動低碳轉型。通過碳普惠機制,鼓勵公眾綠色出行。

  生態環境管理統籌有力。印發實施《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推進綠色北京建設。完善生態環境地方性法規和標準,發佈實施《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加強源頭管控,優化營商環境。建成揮發性有機物高密度監測網路;全面開展生態環境監測,拓展水生態監測,開展生物量監測和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優化執法方式,提高執法效能,突出“精準、科學、高效”執法。做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開展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創新國際交流合作方式。

  區域聯防聯控成效顯著。強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積極推進京津冀三地協同立法實施,共同開展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夏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行動。深化流域水環境聯保聯治,京冀共同實施《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跨界地區持續開展流域聯合執法、聯動應急、聯合監測,協同提升流域綜合管理水準。

  全民行動共同參與。全社會積極踐行生態文明理念,政府主導、企業自律、公眾參與的全民行動格局初步形成。更多市民選擇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千萬人次通過線上線下參與了北京生態環境文化周、北京環保兒童藝術節等百餘場活動。積極參與建言獻策和環境監督,助力美麗北京建設,對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發揮了重要作用。

  《公報》雖然只是薄薄的一本冊子,但細細翻來,卻厚藏著北京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體現著兩千余萬北京市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嚮往。在新的起點上,北京將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繼續夯實高品質發展的綠色底色,讓北京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