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98場新聞發佈會,市委宣傳部對外新聞處處長田偉主持。通州區、順義區、市疾控中心相關負責人出席,通報最新疫情,介紹疫情防控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清明假期將至,正值人們踏青游玩和聚會的高峰期,請問節日期間如何做好個人防護?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峰:
清明是寄託哀思、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也是人們出行和聚會的高峰期。在此建議廣大市民朋友,在出行踏青過程中,增強防護意識,做好個人防護。重點做七個方面的健康提示:
一是不去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和有報告確診病例地區。堅持非必須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密切關注近期國內外發生疫情地區疫情形勢,不去中高風險地區和有報告確診病例地區旅游、出差、祭掃。
二是提倡錯峰出行,減少路途風險。如確需出行,提前做好行程規劃,準備充足的口罩、免洗手消毒品等防護物資。儘量選擇室外祭掃方式,實行預約、錯峰出行。外出時遵守公交、地鐵、商場等公共場所防疫要求,配合做好戴口罩、驗碼測溫、一米線等防疫規定,儘量選擇刷卡、掃碼等非接觸方式繳費、購票等。如身體不適,特別是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人員,不建議參加祭掃活動。
三是減少不必要的聚餐聚會。減少人員聚集,少扎堆,不舉辦或參加人員較多的聚餐聚會。避免在密閉空間中聚會,活動盡可能簡短並注意開窗通風。做好科學正確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等防護措施。
四是堅持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科學佩戴口罩,不握手,勤洗手,常通風,儘量不去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遵循咳嗽、打噴嚏時捂口鼻等社交禮儀。進入公共場所時,要堅持全員健康寶掃碼登記,配合做好戴口罩、驗碼測溫、一米線等防控措施。
五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春季氣溫多變,應根據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規律作息,適度運動,注意勞逸結合,保持環境衛生。
六是注意飲食安全衛生。到正規商場、市場購買食材,做好個人防護。合理膳食,規律用餐,注意飲食衛生,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實行分餐制。拒絕食用野味。
七是注意做好健康監測。密切關注自身及家人的身體狀況,尤其是外出回家後,要做好自身健康監測。如出現發熱、幹咳、咳痰、咽痛、乏力、腹瀉、味覺異常、嗅覺異常等症狀,不帶病上班、上學,不參加社會活動,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打網約車等,戴好口罩,及早到附近醫院發熱門診按規定就醫,配合開展核酸檢測、流行病學調查,向醫生告知活動史、接觸史及身體異常情況,不自行購藥、服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