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香山革命紀念地舉行“紀念中共中央進駐香山73周年”主題活動 170余張老照片重溫“進京趕考”路
“我們眼前的這座建築,就是香山雙清別墅。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來到北平後,在這裡指揮了百萬雄師過大江。”3月25日,香山革命紀念地舉行“紀念中共中央進駐香山73周年”主題活動,一張張歷史照片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前展出,帶領觀眾重溫中國共産黨的輝煌歷程。
上午9時,伴隨着莊嚴肅穆的國歌聲,來自香山公園和香山革命紀念館等單位的黨員幹部和職工代表列隊肅立,注視五星紅旗在雙清別墅前緩緩升起。“解放南京的捷報傳來,毛主席高興極了。他點燃了一支香煙,複雜的心緒在胸中翻騰……”儀式過後,講解員楊巍帶來了老一輩革命家在香山時期的紅色故事,“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在講解員聲情並茂地講述中,毛主席提筆揮毫的場面仿佛就在眼前。
隨後,黨員幹部們在香山革命紀念館前,共同見證《燈塔照耀中國——中共中央駐地聯展(1921-1949)》開幕。展覽中,每張老照片背後都有故事:1921年,在上海望志路106號,中共一大會議舊址,中國共産黨誕生;1937年,中共中央遷駐延安;1945年,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1949年,中共中央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開啟“進京趕考”之路……170余張歷史照片以中國共産黨的一個個主要遷駐地為線索,再現了中國共産黨如燈塔般指引革命的輝煌歷程。
當天,《百年征程中的香山華章——香山革命紀念館文物文獻故事選編》新書也在香山革命紀念館發佈。該書用“進京‘趕考’”“進駐香山”“指揮解放全中國”“新中國籌建”4個篇章、75個故事、總計約25萬字,講述了文物文獻背後的故事,讓這些被珍藏在紀念館中的文物文獻“活”起來。
發佈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愛軍説,宣傳黨的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要精準對接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拓展傳播渠道,創新傳播手段,不斷豐富文化供給;深化同各紀念地文物史料合作交流,推進文物共用、複製和借展、巡展等深層次合作,講好黨的故事,讓中國聲音愈來愈洪亮。(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