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表建議心繫“一老”與“一小”
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期間,一些代表重點關注老人與兒童等群體,所提建議涉及老人護理與疾病治療、兒童疫苗接種憑證電子化,旨在為老人、兒童及其家庭帶來更多的便利與幸福感。
齊玫代表:建議醫院設立老人病區、老人病房
全國人大代表、首都博物館研究館員齊玫2022年特別關注到老年人的就醫、住院、護理等問題。她發現,由於公立醫院設定的“治愈率”“床位周轉率”等績效評定指標,致使老年病人住院難,特別是入住三甲醫院難上加難。一些老年病人治療一個病需要頻繁轉院,影響治療效果。
齊玫呼籲,對老年病人應出臺特殊的優惠政策和辦法,建議設立專門的老人病區、老人病房,使老人特別是失能老人可以解決就醫難、住院難的問題。
“醫院在治療老年病人時,在康復醫療和護理上也存在不足,需要引起重視。”齊玫説,醫院治療病人的過程應該是全面的,從搶救、手術、用藥到後期的康復治療,特別是能貫穿治療始終的專業護理,特別重要。
齊玫認為,重視、發展“全過程醫療”,是實現醫療效果最大化、給患者帶來福祉的重要舉措。她建議,醫院要充分重視病人的康復醫療,重視、實現病人治療全過程中的專業護理,特別是對失能群體、失能老人的護理。
2021年底,國務院印發了《“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當中提到“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對此,齊玫認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非常必要,一方面能解決家庭照顧老人的困難,擺脫目前醫院護工家庭保姆不專業、缺乏安全保障等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在護理費用上也能通過保險制度減輕負擔,讓家庭及個人可以擔負得起。
齊玫表示,目前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還處於試行階段。試行的推進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特別是在試行比較好的地方,已經全覆蓋,收效良好,充分説明該制度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希望在2035年中國實現現代化願景的同時,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也能落地生根。”齊玫説。
伊彤代表:建議兒童疫苗接種證實現電子化
“據我了解,目前流動兒童的跨省疫苗接種還需要依賴紙質證明,對於需要在不同省市接種的兒童家長來説十分麻煩:一是必須隨身攜帶紙質證明;二是一旦紙質證明丟失,必須回到原證明發放社區補辦。”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伊彤提出了一項便利兒童家庭的建議。
目前,兒童預防接種證是實體紙質證件。有部分省市已經實現了電子化。如,北京市可以通過手機應用“首都疫苗服務APP”查詢兒童疫苗接種記錄;青島市實現接種資訊異地共用,各類資訊可在全省範圍內轉移和查詢;廊坊市開發了入托入學兒童預防接種證電子化查驗系統,既節省了兒童家長到接種單位現場查驗評估的時間,也減輕了接種單位工作量。
但是,目前流動兒童的跨省疫苗接種還需要依賴紙質證件。伊彤説,根據一位北京市人大代表所做的調研,現在好多兒童跟隨父母去了外地後,接種疫苗記錄的查詢只能依靠紙質版,一旦證件丟失,就必須得回原籍補辦,這給兒童家庭帶來諸多不便。
對此,伊彤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大力推動兒童預防接種證的電子化進程,並儘快實現全國聯網,讓兒童家長在任何一個接種點都可以查詢和補辦紙質接種證明,真正實現“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孫奇茹 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