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5萬平方米綠網已變綠地 相當於9個奧森公園 全市蓋網地塊逐步“揭網見綠”

日期:2021-09-18 08:1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6425萬平方米綠網已變綠地,相當於9個奧森公園 全市蓋網地塊逐步“揭網見綠”

  通州楊莊,廣渠路北側17.6萬平方米荒地被綠網苫蓋了十多年。最近,這片荒地已被綠草覆蓋,喇叭花、黑心菊到處可見。

  綠網變綠地,源於本市2021年啟動的“揭網見綠”新舉措。9月17日,市疏整促專項辦透露,全市蓋網地塊逐步揭開綠網、簡易綠化,已完成6425萬平方米,相當於9個奧森公園。作為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任務中“留白增綠”的進一步延伸,“揭網見綠”將“應揭盡揭、宜綠則綠”,2021年重點治理長安街及延長線、廣渠路沿線、冬奧場館及通往賽區道路沿線這三大區域。

  6425萬平方米綠網已變綠地

  幾個月前,當市民在廣渠路高架上駕車途經楊莊時,一眼就能瞅見被綠網覆蓋的荒地,與城市形象格格不入。通州區楊莊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雷海透露,這片荒地在十幾年前就已完成一級開發,但至今仍未有項目建設,此前一直被綠網苫蓋着。廣渠路打通後,這塊大荒地格外顯眼。

  全市像這樣的待建荒地還有不少。地塊騰退與後續建設利用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根據揚塵污染防治的相關規定,暫時不能開工的建設用地、裸露地面需要進行覆蓋,超過三個月的,應當進行綠化、鋪裝或者遮蓋。苫蓋綠網也因此成為當前防治裸露地表揚塵的主要手段。

  2021年6月,楊莊的這片荒地撒上了益母草、金雞菊、黑心菊、松果菊等耐旱和自播能力強的花草種子,沒多久就長出半米多高來,既能實現在低維護條件下的區域生態功能,又同時具有一定的觀賞效果。

  “我們已經通過第三方衛星遙感監測全市綠網分佈點位,組織各區逐一對苫蓋綠網地塊進行核實,摸排地塊現狀、權屬關係、規劃用途、項目建設時序。”上述負責人介紹,目前,各區正在積極探索、因地制宜推動苫蓋地塊綠網“應揭盡揭,能綠盡綠”,截至8月底共揭除綠網約6425萬平方米。據了解,簡易綠化不改變土地權屬和規劃用途,待地塊成熟後啟動項目開發建設,確保實現規劃用途。

  三大區域重點治理

  除了環保賬,還有一筆經濟賬要算。“綠網苫蓋單次投入低、長期投入大。初步測算,連續苫蓋綠網兩年後,在不含後期養護的情況下,成本支出與臨時綠化基本相當。”市疏整促專項辦相關負責人説。

  在通州區張家灣鎮施園村,“揭網見綠”還能産生一筆收入。三四年前,施園村完成工業大院騰退,幾百畝的土地一下子變成了荒地。施園村支部書記趙林興説,對38萬平方米騰退土地進行覆土平整後,村裏與有種植意願的村民簽訂短期的租賃合同,採取村委會和村民各佔股比的方式,由農民種植了玉米等農作物,收益按比例分成,既滿足了村民種植生産的需要,也為村委會節省了除草防火的成本。

  幾個月下來,玉米、向日葵已經熟了,長出來的白菜、菠菜、黃瓜等各種蔬菜每天都送給村裏的困難戶。按照規劃,這片土地即將建設棚改項目。“能種一茬是一茬!村集體統一種植,以後一旦施工建設,也可以迅速騰出來。”趙林興説。

  據悉,長安街及延長線、廣渠路沿線、冬奧場館及通往賽區道路沿線等區域,是2021年“揭網見綠”治理的重點地區,將因地制宜採取簡易綠化、生態覆蓋。

  避免高成本“園林造景”

  “目前已經建立了‘揭網見綠’臺賬,在疏整促調度平臺落點落圖實現全過程跟蹤管理,同時還將邊摸排、邊揭網、邊綠化。”市疏整促專項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也將對符合“留白增綠”條件的地塊進行增綠、復墾,對符合“戰略留白”臨時綠化條件的地塊進行綠化。

  值得一提的是,“揭網見綠”並非高成本打造園林景觀。走訪多處已經完成“揭網見綠”的地塊發現,普遍種植的是花草、莊稼等,並未新栽樹木。上述負責人説,這些荒地未來還將開發建設,處在騰退和建設的間隔期,如果高成本“園林造景”,反而是一種浪費。

  “揭網見綠”之後,後期維護誰來做?目前,市園林綠化局也已經出臺簡易綠化技術指南,從綠化植物選擇、栽植方式等方面明確綠化標準,加強對各區及街鄉鎮的技術培訓和業務指導。據悉,相關部門將統籌好項目建設時序、綠化實施方式、防火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組織屬地、項目單位採取播撒草籽、種植地被植物等方式綠化,確保綠化能落地、易養護,落實好揚塵治理和防火工作。(曹政)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