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産權住房建設導則修訂即日起公開徵求意見 各項指標更細化 宜居標準再升級

日期:2021-02-22 16:25    來源: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

分享:
字號:        

  為進一步優化共有産權住房建設品質,完善綠色宜居精品住宅標準體系,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在認真聽取了大量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研究總結了共有産權住房推出至今的有效做法和已取得的經驗,對《北京市共有産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試行)》(以下簡稱《導則》)進行了部分內容的修訂,即日起將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本次共修訂《導則》內容十一條,對選址規劃、社區環境、配套設施建設、戶型面積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優化補充,為全面提升本市共有産權住房宜居品質,更好的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共有産權住房的需求提供了更為完善的標準支撐。

  細化建設標準,以豐富的社區配置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

  本次《導則》修訂明確了圖書館、室內健身館的建設標準設置,兩館應具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和天然採光條件,宜設置在地上;圖書館建築面積不小於50平方米每處,室內健身館建築面積不小於50平方米每處,室外集中健身場所可結合室外公共活動場地設置,配置健身器材、健身步道等設施;鼓勵因地制宜設置豐富居民公共交流的空間,可以設置咖啡館、茶館,也可以設置廊亭、休息座椅等交流場所。

  對於活動、休憩等室外設施,修訂要求應滿足老年人安全使用需要,宜設置在向陽避風處。對電動自行車的停放、充電,分類垃圾收集點和快件箱的設置等內容也提出具體要求。這些細節將成為設計方案評審的重點審查內容。

  隨着智慧社區的不斷發展,本次修訂與時俱進地提出倡導構建高頻寬、廣覆蓋的網路體系,提升5G網路覆蓋水準,積極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在智慧社區的應用場景,同時提出鼓勵在地下倉儲設置智慧化小型公用倉庫。

  中心城區套型面積執行差別化標準

  “全面兩孩”及居家養老使現有一部分家庭的規模和結構發生變化,本次《導則》修訂充分考慮家庭代際及兩孩、適老性等新需求,大力倡導多居室精細化套型設計,提出中心城區按照建築層數執行差別化面積標準,將原“城六區新建項目套型總建築面積不應大於90平方米”修改為“十八層(含)以下的住宅建築,套型總建築面積不大於95平方米;十八層以上的住宅建築,套型總建築面積不大於100平方米”。

  對於除城六區以外的其他區,仍保持最大套型面積不超過120平方米,但取消了原“總建築面積在90平方米以下的佔建設總量的70%以上”要求,開發建設單位可按市場調查合理確定大套型的比例。

  同時,為了發揮豎向空間功能佈置的靈活性,將中心城區共有産權住房的層高也調整為2.9米。

  北京市住宅建築設計研究院院長、北京市保障房政策諮詢組專家錢嘉宏,參與了共有産權住房導則修訂工作,她介紹説:“住宅設計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考慮到經濟、安全、衛生、功能適用等多方面,新版防火、防排煙規範增大了住宅公攤面積,新發佈的北京市《住宅設計規範》也提升了套內各功能空間面積低限,這將會導致90平方米以下三居室室內空間跼踀,難以保證品質”,她對本次修訂中執行差別化面積標準的條款解釋説“我們都希望購房人能夠在經濟、合理的面積指標下享受更優的室內空間,戶內功能更加完善,但是防火、疏散等居住安全性方面的要求,使不同層數的住宅樓核心筒面積不同,就是俗稱的樓層公攤面積不同,19層及以上的住宅樓受防火、排煙、樓梯形式、疏散口數量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樓層公攤面積要大一些。這次修訂面積標準,首先是按照北京市《住宅設計規範》各功能空間面積標準要求,給出適宜的三居室套型套內面積指標,然後細緻研究了18層及以下和19層及以上住宅樓不同組合情況下的樓層公攤面積,考慮多方面因素,最終確定了目前按樓層差別化制定面積標準的方式。”

  在修訂前的調研中我們發現,購房人最關注的是居室數量,三居室是主力需求戶型,所以本次套型面積上限標準修訂是以三居室為設計原型,在原來基礎上做了一定程度的提升。這種“層數+套型建築面積”雙重控制的標準,也更有利於實現品質的均好性。

  層數+套型建築面積雙控指標表(案例分析):

層數+套型建築面積雙控指標表(案例分析)

  住宅使用提出“可變性”

  本次《導則》修訂強調共有産權住房規劃設計建設應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要求在選址時除了考慮城市總體規劃、首都城市功能分佈和區域産業佈局外,應結合各區申購家庭有效需求情況進行選址,促進職住平衡。

  為了滿足居住家庭在共有産權住房全生命周期的家庭生活需求,本次修訂倡導房屋主體結構大空間佈置,戶內空間通過輕質隔墻系統、傢具設備設施等靈活劃分套內功能空間,實現住宅使用的長壽性、可變性,以適應不同家庭結構、不同生活階段的多樣化需求。“空間可變性”將作為保障房方案設計評審的一項審查內容,從套型方案設計伊始就對空間可變性進行潛伏性設計,並考慮在房屋使用説明書中充分説明後期改造條件預留情況。

  在以上某項目設計方案圖中,“四世同堂”方案為項目設計原始方案,主臥室與鄰近臥室、主臥室與客廳之間均採用內隔墻,可以按照家庭結構及人口變化,將兩個臥室合併為一個舒適的大臥室,適用於三口之家;也可以將主臥室和客廳合併為一個大的起居廳兼顧工作,適用於二人世界。

  標準升級旨在提供更宜居住宅

  《導則》發佈於2017年9月,對共有産權住房項目的土地供應、規劃設計、專家評審、招投標管理、品質監管、嚴格驗收、售後服務、執行監管、物業管理、社區營造等進行了規定,建立了從設計、建設,到評價、管理全生命周期的標準體系,優化了從土地入市到竣工入住的住宅開發建設全過程産業鏈,為打造綠色宜居精品住宅提供了標準支援。

  “截至目前,已有37個項目約4.3萬套共有産權住房按照《導則》設計建設並陸續交用。通過項目實踐進一步檢驗建設標準,多渠道收集百姓需求,同時考慮新政策、新標準對共有産權住房的影響,需對《導則》中部分條款進行修訂。”市住房城鄉建設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0年上半年,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就着手研究修訂《導則》,對開發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及共有産權住房申購家庭發放問卷近千份,從規劃設計方案及住區宜居性等方面作出評估,結合新發佈施行的《住宅設計規範》《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準》對住房品質相關要求,提出修訂意見。目前,修訂內容已完成了相關行業主管部門、企業、科研院所、業內專家等多方意見徵求工作,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歡迎社會各界與我們一起共建高品質宜居共有産權住房,對《導則》修訂內容提出您寶貴的意見建議。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