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代表熱議京津冀協同發展——共用共建美好生活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中,“京津冀協同發展”首次單獨成篇,城市副中心框架基本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暢通便捷,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主幹構架基本形成……“協同發展”成為市人大代表熱議話題,大家期待着共繪藍圖,共用美好生活。
為協同發展打造更好的軟環境
“不論是2021年的發展,還是整個‘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要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更好的軟環境,推進協同發展上一個新臺階。”市人大代表、(財政部)中國財科院公共資産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表示。
在文宗瑜看來,“十三五”時期的協同發展主要是疏解非首都功能。“十四五”期間,北京在疏解的同時,要支援並帶動天津、河北經濟的發展,提高整個京津冀的發展水準與發展品質。
“十四五”期間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個支撐極相互促進相互依賴。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同時,還要和珠三角、長三角跨區域合作。“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可以把整個北京的科技研發及技術創新優勢和長三角的産業集群資源、珠三角的新技術應用資源對接,實現優勢互補。”文宗瑜説。
共治共用永定河
斷流25年的永定河北京段首次全線通水,正是京津冀生態聯防聯控聯治的生動實踐。
湯湯永定河,全長700余公里,流經京津冀晉四省市。2020年5月,北京段時隔25年首次全線通水。“當時,很多人到永定河邊追逐水頭,熱淚盈眶。”市人大代表、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升説。
河流治理是系統工程。孫國升説,此前多年,各地各部門各自發力、分散治河,局部生態雖有所改善,但時常呈現總體惡化的趨勢。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永定河治理打開了突破口,並成立了以流域為單元、跨省級行政區劃的流域治理投資公司。
“這是一種嶄新的治河體制,希望能以投資主體一體化來帶動流域治理一體化。”孫國升説,沿線各地擰成一股繩,統籌推進河流治理,並嘗試推行跨行政區的流域橫向補償機制,不讓保護生態的人吃虧。
2021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將更加完善。孫國升説,永定河流域各地發展不平衡,今後,將採取“一地一策、政策集約、依託市場、大膽實踐”的政策,助力地方的高品質發展。永定河也將在“十四五”期間基本建成“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為沿線省市帶來生態福祉。
打通京津冀研學旅行線路
“連續三年,北京景山學校在河北建設了三個分校。”市人大代表、北京景山學校黨總支書記張斌平説。2015年,隨着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首鋼鋼鐵産業由北京搬遷至唐山曹妃甸,景山學校也同步配套在曹妃甸建設了景山分校。2016年,景山學校又在河北廊坊香河建設起香河分校。2017年,隨着冬奧進程加速,景山學校崇禮分校正式落戶河北張家口。
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不僅是建學校、輸送教師這麼簡單,張斌平表示,景山學校的曹妃甸分校、香河分校、崇禮分校都已經實現了與北京景山學校同步教研,甚至共用考試試卷。
市教委《關於加強全市中小學研學旅行管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正在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張斌平看來,開門辦教育為協同發展提供了新的助力,北京的中小學生出門實踐、考察、研學,其實可以優先瞄準京津冀。“比如在三地配套建立起互動的研學機制,選好線路和點位,打通京津冀研學旅行線路。北京的孩子可以到津冀研學開闊眼界,而天津、河北的孩子也可以到北京來增長見識,從社會層面激發雙方的教育需求。”張斌平表示,還可以讓京津冀協同發展相關的內容進入北京孩子的學校和課堂。
合理分佈醫療資源提升醫療水準
作為城市副中心建設者中的一員,市人大代表、北京城建天寧消防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黃一品,見證了城市副中心千座塔機轟鳴的熱火朝天景象。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藍圖中,如何更好地保障民生是黃一品關注的焦點。“京津冀地區應進一步合理分佈醫療資源,提升整體醫療水準,採取北京、天津市區優質醫療資源在京津冀中小城市、農村辦醫連體、分院的方式,提高地區醫務人員醫療水準;完善門診網上預約制度,方便京津冀地區人民對高品質醫療的需求。”黃一品説。
對於公共衛生人才建設和設施設備投入方面,黃一品建議,解決農村地區、城鄉結合部公共衛生人才缺乏、服務能力不足的問題,首先要加大對公共衛生專業人才隊伍的培養,應高度重視、研究基層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崗位吸引力。其次要加大投入,合理科學配齊公共衛生設施設備,保障防控物資的充足儲備,完善調配機制。
黃一品還建議進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區交通便捷性,合理規劃實施城際鐵路、地鐵站點設計,實現站城一體化,充分利用郊區地鐵站內的公共閒置空間,設置商業網點、公交站點,公共服務設施,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同時,更加充分地考慮職住平衡,讓京津冀人民實現家門口就業、學習、就醫、生活。(於麗爽 朱松梅 張楠 王廣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