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塊二氧化碳制冰冰面在首體誕生 冬奧北京賽區15塊冰面完成場地建設

日期:2020-11-12 08:2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第一塊二氧化碳制冰冰面在首體誕生 冬奧北京賽區15塊冰面完成場地建設

  僅用了3天,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塊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冰面11月11日在首都體育館誕生。北京市重大項目辦介紹,截至目前,北京賽區15塊冰面已全部完成場地建設,除首都體育館外,其他所有競賽場館均在進行制冰設備調試,將於今冬全部完成制冰。

  首都體育館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短道速滑和花樣滑冰比賽場館,冰面尺寸31m×61m,能同時滿足兩項比賽要求。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奧建辦副主任張本華介紹,本次制冰主要針對當前冰面建設情況及制冰系統設備進行測試,冰場制冰系統採用了當前最環保的二氧化碳作為製冷劑。

  本週一,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設備完成調試後,12台二氧化碳壓縮機同時運作,冰板層製冷管道內低溫二氧化碳與冰板混凝土進行換熱,冰板混凝土逐步降到零下15攝氏度左右。制冰團隊不停地在冰板上灑水作業,凍成一層層冰面,每層約2毫米。這樣的工作要進行十多趟,冰面才初具形態,整個冰面厚度大約10毫米。制冰於昨天完成,經外國專家評估,制冰系統運作正常,此次冰面凍冰測試呈現出制冰速度快、冰面溫度均勻等特點。

  用二氧化碳制冰綠色環保。據悉,二氧化碳具有良好的製冷性能和環保特性,相比較常規製冷劑可以提升能效30%。另外,它的全部餘熱可實現回收再利用,跨臨界製冷系統在製冷過程中産生大量高品質餘熱可通過冷熱聯供一體化設計進行回收利用,用於場館熱水、澆冰、除濕等場景。首都體育館利用二氧化碳制冰所産生的熱源,每年可以節省100多萬度電,能極大提升場館的綠色屬性。

  市重大項目辦城區場館建設處處長黃暉透露,截至目前,北京賽區15塊冰面全部完成場地建設。其中,國家速滑館1塊、國家體育館2塊、國家游泳中心2塊、五棵松體育中心3塊、首體園區5塊、國家殘疾人冰上運動比賽訓練館2塊。目前,除首都體育館外,其他所有競賽場館均在進行制冰設備調試,將於今冬全部完成制冰。

  值得一提的是,這15塊冰面中有7塊採用了清潔、低碳的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這項技術是首次在冬奧會上應用,使北京冬奧會成為歷史上首次大規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的奧運會。

  北京賽區15塊冰面在設計之初都充分考慮了賽後利用。比如國家速滑館冰面採用分模組控制冰面單元,能夠根據需求分區域進行制冰,可實現冰球、速度滑冰、花樣滑冰等所有冰上運動的全覆蓋。首體園區賽後在滿足專業運動員訓練的同時,還將成為向青少年推廣普及冰上運動、民眾體驗冬季項目的新場地,實現了比賽、科研訓練以及群眾健身的全覆蓋。國家游泳中心、五棵松體育中心創新性地實現冬季項目與夏季項目的轉換,最大限度地提升場館利用率。15塊冰面的建成,將極大地帶動我國冰雪産業的發展,為全民冰雪健身、大眾冰雪産業發展帶來良好契機。(任珊)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