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北京援疆工作考核居全國前列

日期:2020-08-11 07:4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興産業、補短板,“真幫實扶”見“真功實效” 去年北京援疆工作考核居全國前列

  千里之外的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有一座北京援建的紡織産業園。在園區內,新落成的兩座標準化廠房和一座孵化中心大樓剛剛交付使用。作為2019年北京援疆的續建工程,這個項目將有力推動墨玉紡織行業産業鏈的建設,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助力當地精準脫貧。

  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北京再次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日前公佈的2019年國家對口支援考核結果顯示,北京援疆工作再創佳績,居全國前列。

  招商引資一年解決1.29萬人就業

  出色的成績單背後,是北京援疆的真情實意、真金白銀、真抓實幹、真幫實扶、真功實效。北京堅持因地制宜,把受援地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堅持“産城一體、以城聚産、以産興城、産城融合”的發展思路,建設和田“五大工業園區”,引導産業集群發展,2019年全年實現招商引資落地企業34家,實際投資額12.6億元,解決就業1.29萬人。

  2019年,總投資9400余萬元的墨玉縣紡織園三期工程開工建設。這是北京援疆的“交鑰匙”項目,有助於墨玉縣招商引資,促進當地紡織業規模化發展。前不久,該項目順利交付,吸引了兩家紡織企業入駐,帶動300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工廠就在我家門口!”紡織工人傑力力·伊敏原本是一名易地搬遷貧困戶,他自豪地説,到工業園上班後,他不但有了穩定的收入,還脫了貧,腰桿比以前硬多了。

  在洛浦縣,當地建起了國內第二大北京四係鴨繁育養殖基地,帶動産業下游貧困戶5000戶,全縣按照“龍頭企業+村支部+合作社+互助組+貧困戶”模式,幫助貧困戶甩掉貧困的帽子。在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揮部的推動下,洛浦“扶貧鴨”走進北京,豐富了首都市民的“菜籃子”,鼓足了貧困戶的“錢袋子”。

  産業援疆變“輸血”為“造血”,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19年,和田市、和田縣和兵團第十四師整體實現脫貧摘帽。在北京對口支援的助力下,基礎條件更為薄弱的洛浦縣、墨玉縣,也在向脫貧摘帽發起衝刺。

  多策並舉補齊民生短板

  2019年,北京投入援疆資金21.8億元,堅持80%以上資金投向民生、基層、扶貧領域,實施了一系列産業就業扶貧、補民生短板、文化教育提升和交往交流項目近260個,助力和田地區16.2萬貧困人口脫貧。

  北京援疆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處處體現出真幫實扶的擔當。

  2019年,北京投入資金4.2億元,建設富民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保障房等近2.5萬套,使6.6萬名當地群眾搬進了新家;為緩解就學就醫難題,建設各類學校33所,新增義務教育學位25826個;為解決基層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不達標、短缺等問題,連續7年實施免費救治先心病患者項目;開發扶貧公益性崗位近萬個,幫助3.7萬貧困人口就近就地穩定就業。

  由“輸血”向“造血”轉變,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是北京醫療援疆的目標。2020年5月24日,兵團第十四師醫院3名醫生共同為一名57歲的女性患者成功實施了闌尾切除手術,實現了本院醫生團隊獨立完成手術“零的突破”。

  這次成功的手術,正是北京醫療援疆由“輸血幫扶”到“造血幫扶”的縮影。為了保障這次手術順利實施,北京援疆醫療團隊6名成員集體上陣保駕護航。“有了北京援疆醫生的保駕護航,我們也更有信心,更加安心。”兵團十四師醫院副院長謝小雷感慨道,整臺手術持續了近兩個小時,卻意義非凡。

  社會齊幫扶,京和一家親

  和田向來有著“瓜果之鄉”的美譽。這幾天,落戶兵團十四師的京白梨首次結出了果實。2019年,在北京援疆幹部的牽線搭橋下,當地從門頭溝區引進了400多棵京白梨樹苗,通過發展林果經濟,解決當地增收渠道窄的難題。“和田地區日照時間長,這裡的京白梨成熟得會更早一些。”援疆幹部栗傑介紹,不但成熟期更早,甜度也將比門頭溝的更勝一籌。

  在洛浦縣多魯吐格曼貝西村的一片鹽鹼地上,“西遷”的平谷大桃兩年就結出了碩果。在北京專家的指導下,這裡的平谷大桃種植基地帶動了30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成了當地脫貧攻堅的支柱。村民學會種植技能後,在自家地裏種桃,又多一條致富路。

  京白梨、平谷大桃的試種成功,正是“京和一家親”的生動體現。北京對口援疆以來,朝陽、海淀、大興、平谷、經濟技術開發區與和田地區1市3縣及兵團十四師5個團場開展結對幫扶,實現了北京相關街鄉、企業、社區、村與受援地貧困鄉鎮結對全覆蓋。2019年,累計安排“攜手奔小康”資金1.39億元、實施項目57個。

  在北京,100余所中小學校與受援地中小學校建立了“一對一”結對幫扶關係。通過開展京和家庭結對認親活動,257位“北京爸爸媽媽”與和田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子女結對認親。在攜手奔小康的大背景下,京和兩地往來越來越頻繁,聯繫越來越緊密,形成了“社會齊幫扶,京和一家親”的局面。(王琪鵬)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