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永通橋完成主體修繕 2023年將開放參觀

日期:2022-12-22 14:58    來源:通州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北京著名的三大古橋之一的永通橋(又稱八里橋)近日完成主體修復工作,數字化保護工作也正在加緊推進。預計2023年,古橋將對公眾開放參觀。

  修舊如舊還原古橋風貌

  隆冬時節,陽光照耀在永通橋上。一塊塊歷經風霜的老舊石板靜臥在橋面上,古樸而厚重。橋欄上石獅子各具形態,或昂首凝望,或憨態可掬地看向通惠河。

  永通橋是大運河文化帶北京段最知名的古橋,已被收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長橋映月”美景就源於此橋。它位於朝陽和通州交界處,始建於西元1446年,為三孔石拱橋,南北長50米、東西寬16米,中間孔高達8.5米,舟行不必免帆。

  2021年,永通橋大修工程正式啟動。修繕內容主要包括局部拆砌鼓閃(錯位)部位的橋身砌體;清除後做橋面瀝青路面,恢復條石橋面等。

  修舊如舊是最重要的原則。大運河永通橋修繕項目經理李善求説,永通橋的橋面石板約800平方米,多年來歷經數次修繕,條石的材質、大小不一。

  現存條石約有2000多塊,最古老的有將近600年曆史。“我們將橋面以及周邊的條石全部還原到原位,並查閱古籍,諮詢專家、學者,找到相同材質的條石貼補缺失部位,盡可能保持古橋原貌。”

  此次修繕,古橋橋身的瀝青、水泥縫等現代修繕痕跡,也全部剔除,並採用老式砂漿等古橋修建方式進行了恢復。預計2023年,永通橋將作為歷史文化古跡對公眾開放參觀。

  精準施工消除橋體鼓閃

  給橋體進行“體檢”,排除安全隱患,也是此次永通橋修繕的重要內容。

  “前期勘測發現,由於常年的使用,特別是過載的問題,橋體局部出現變形。”朝陽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尤其是西南部橋廊石柱的石料出現錯位,使橋體上鼓出一個大包,帶來一定安全隱患。

  “鼓閃的主要原因在於建成年代久遠,橋體中的縫隙積累了水汽,水汽滲透、沖刷橋體內填土。”李善求説,施工人員通過擇砌(即重新填補)方式更換內側磚體構件及填土,解決鼓閃的問題。

  河底裝板的發現讓人欣喜。施工時,永通橋上、下游做了兩道圍堰,暫時攔截河水,也便於施工人員勘察河底原有的裝板。通過開挖探坑,施工人員勘察到了最原始的河底裝板的條石情況,並且將其材質、規格都記錄了下來,以備後續修繕,併為通惠河通航收集歷史依據。

  為了解修繕過程中橋梁的變形情況,確保橋梁的安全,在修繕過程中,橋體的每一個安全監測點位都有專門監測單位進行全程監測,實時掌握橋體的位移情況。

  “雲端”也能體驗修古橋

  在修繕的同時,古橋數字化保護工作也在同步推進。區文旅局整合了一批數字化技術團隊,全程跟隨施工,實時記錄整個修繕過程。

  為了讓市民感受古橋修繕過程,區文旅局還將推出“趣味修古橋”H5項目。“‘趣味修古橋’擬利用H5技術,載入永通橋3D文物模型、文字、圖片、語音、視頻、GIF等多種形式的內容,介紹永通橋的基本資訊和修繕重點。”區文旅局工作人員沈子豪介紹,市民可借助手機端,通過H5連結,用手指交互操作,自由旋轉縮放,瀏覽古橋全貌、觀賞局部細節。

  同時,“趣味修古橋”還將設置不同功能板塊,通過多種形式,如語音、歷史照片、精美圖片輪播、修繕工程紀錄片展示永通橋基本資訊以及修繕步驟和成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