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黨建為引領,探索物業化託管新路徑。找準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鄉村治理的契合點,以西達麼、上清水等8個村為試點,創新“物業化託管”新模式,建立“群眾提、支部議、代表定、物業做、大家評”五步法工作法,探索出一條“黨委領導、支部搭臺、物業唱戲、群眾參與”的基層治理新路徑,打造具有地區特色的“紅色管家”。二、以制度為抓手,健全物業化託管新體系。建立“村集體+物業公司+村民”三位一體的管理體系,由專業物業公司負責村域範圍內的垃圾分類、公廁保潔、綠化管護等日常環境清潔維護工作,有效破解農村熟人社會難管理、村幹部精力不足等難題,實現了人居環境整治有人管、管得好。西達麼村和田寺村獲評垃圾分類市級示範村。三、以就業為切口,做好物業化託管新文章。堅持把“物業化託管”與村民增收相結合,緊盯農村勞動力老齡化、村民就業不穩定等問題,設立物業管理員、廁所保潔員等10多種就業崗位,讓村民就近就業,推動環境整治與村民增收雙向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