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青,北京市豐台區馬家堡街道時代風帆樓宇黨委書記、助理社工師;第一批從事商務樓宇黨建的黨務工作者。
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她説:“要將企業的心聲帶到會上,把國家對企業發展、經濟復蘇等政策資訊帶回來,更好地宣傳到企業,做好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把黨的聲音傳遞給企業,把國家政策傳達到企業,助力企業排憂解難,不斷發展壯大。”
非公黨建的亮眼“成績單”
説起非公黨建,韓青的團隊交出了一張亮眼的“成績單”。14年前,馬家堡街道成立北京首批試點的非公黨建社會組織。14年後,韓青的團隊從1人擴展到17人,時代風帆樓宇黨建工作覆蓋面也從1棟樓宇的162家企業,擴展到商圈15棟樓宇1514家企業。
在韓青的帶領下,他們成為非公黨建這張“大網”上的節點,將“網”逐漸織密,在抗擊疫情、復工復産,以及推動北京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疫情期間,為滿足不同行業人群的採樣需求,韓青安排核酸檢測方艙分時段開放,從最早7時到最晚19時;針對冷鏈、餐飲、快遞和外賣人員等重點領域從業人員,分別發放不同的證件,採取抗原和核酸同採的檢測方法;有的大型企業職工多,排隊時間長,就安排人員到府採樣。馬家堡地區商務樓宇的周邊,11個核酸檢測方艙每天都有條不紊地運作着,為數萬名企業職工、外賣和快遞員以及周邊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負責核酸系統錄入、維持秩序的志願者,全部是在這些樓宇內工作的企業職工、銀行職員、物業人員……“黨委為企業服務,什麼都為我們想到了。所以我們也願意為樓宇服務,為社會貢獻出我們的力量。”時代風帆大廈物業工作人員黃先生説。
在馬家堡的樓宇裏,這樣的點讚聲不絕於耳。進樓宇,政務服務站“一站式”解決企業辦稅、換證等相關事宜;進賣場,有智慧家醫工作室能用醫保看病;下趟樓,在自助體檢機上就能完成駕駛證換證體檢……在這裡,時代風帆樓宇黨委為所轄樓宇企業、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打造的“一刻鐘生活服務圈”初具規模。
黨員們緊緊團結在黨委的周圍,在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社區治理等方方面面貢獻着自己的力量,也讓更多的非公企業團結到黨的周圍,擰成了一股繩。馬家堡地區樓宇黨建網不斷壯大,黨組織在非公企業中的覆蓋率逐年提升,建立起1個黨委、4個黨總支、49個黨支部,擁有462名黨員,織就了一張非公黨建“大網”。
讓非公企業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與如今的熱火朝天形成鮮明對比,14年前樓宇黨建就像一張白紙,畫筆交到了韓青的手上。回憶起步之初,黨組織在商務樓宇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有限,馬家堡街道也面臨着非公企業“口袋黨員”多、“黨建洼地”大的困境。吃了不少閉門羹的韓青並沒有氣餒,而是找準了一個方向:服務是基層黨建的底色,要通過服務將企業凝聚起來。
韓青説:“人心換人心,我們要更加主動地工作,通過經常性的走訪,掌握溝通的技巧,鍛煉工作的本領,與企業建立聯繫,進而更好地服務企業。”企業職工孩子無人照看,她協調培訓機構辦起了義務託管班;年輕人缺少活動場所,她將廢棄車庫改造成乒乓球場;企業需求多、項目雜,她協調商務、科信、投促等15個部門“隨叫隨到”,建立起集諮詢、受理、投訴於一體的樓宇管理服務平臺,讓企業辦事少跑腿……從解決難題、座談交心、活動聯誼入手,非公黨建活動貼近企業和職工的需求,讓他們找到了歸屬感,黨建局面也一點點打開。
“全能社工”是韓青對自己和整個團隊的要求和定位:“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我們要了解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供招商引資、營商環境和人才等方面的優惠和政策,更好地服務好企業。”打鐵還需自身硬,韓青把為企服務、為民辦實事融入到樓宇黨建工作中,把減稅降費、援企穩崗宣傳到企業,落實到樓宇,與職工交朋友、與企業當夥伴,找到黨建工作與樓宇企業發展的契合點。
在韓青看來,作為一名非公黨建的黨務工作者,就是要做好企業和政府之間的橋梁,為企業辦好事,讓企業好辦事,讓企業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讓黨的旗幟在非公企業高高飄揚。
“商務樓宇黨建規範化進程的提速和創新是我今年關注的重點。”韓青説,“商務樓宇需要規範化的管理,這有利於更好地服務企業,有利於優化營商環境,進而實現區域經濟穩步向好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