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站“豐臺站” 傳承歷史 面向未來 北京又添城市新地標

日期:2022-07-01 19:35    來源:豐台區人民政府

分享:
字號:        

  1897年,豐臺機務段成立,用灰磚砌築的矩形煉瓦式檢修庫建成。1900年,檢修庫被義和團破壞,只有東墻和匾額倖存。匾額上書寫着此車房的建成年月“光緒二十三年”,此匾被蒸汽機車的黑煙熏成了黑色。

  豐臺車站建成初期的中英文站牌,後方為站舍。為使各國籍鐵路工每人平均能看懂,當時貨車的車號使用阿拉伯數字和中國傳統數字——蘇州碼子,如站牌後方的敞車車號為793,即蘇州碼子“〧〩〣”。

  這裡有着“自古華山一條路”的説法,過去生活在豐臺的老人常説:“過去的豐臺大橋雖然聯通南北,但是遇到大雨大雪,公交就不便了。交通高峰時更是人挨人地過橋,這樣的景象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豐臺大橋也把橋南橋北劃分出兩個“世界”,住在豐臺大橋橋南的鮑大志在一檔電視欄目中回憶道:“橋北屬於開發區豐臺文化館、影劇院都在橋北,更繁華、更靚麗,橋南屬於未開發地區。”

  《辛丑條約》簽訂後,北京局勢暫時平緩。豐臺站這一重要的轉机站也被重新修復,在20世紀初恢復運營。火車站的建成往往會改變一個地區的風貌。恢復運營後,豐臺站的客運流量達到日均300餘人。這裡貨運也十分繁忙,車站每日貨物發送量達七八百噸,促使貨棧業和商業在豐臺站附近大量興起。民國初年,豐臺站實際上已經成為連接京漢、京張和京奉這三條鐵路幹線的交通中樞,初具編組站的規模。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盛年時期的毛澤東豪情萬丈地為武漢長江大橋寫下的這一詩句,用來形容豐臺大橋也頗為貼切。豐臺大橋位於北京西南四環路上,這座在北京眾多立交橋中一點都不起眼的大橋,在豐臺人心中卻是京城最重要的一座橋。這座先於四環路誕生的大橋讓豐臺橋南民眾的生活環境一下子告別“舊社會”,趕上甚至超過豐臺橋北的同時,也從根本上消除了豐臺橋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攔路虎”,讓豐台區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

  1988年,豐臺大橋的重建工程啟動。工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四環路豐臺鐵路立交橋,橋長為83.3米、橋高7.55米,是當時全國最大的頂進式箱涵立交橋;另一部分是連接豐臺車站前正陽大街的公路立交橋,橋長78.18米,橋寬為24.6米。經過兩年的艱苦奮戰,豐臺大橋於1990年竣工通車。圖為當時的代用橋。

  老橋的橋面中間高高隆起,然後分別朝南北兩側降下去,南北兩側的橋面分別為兩面45度的斜坡。由於橋面太陡,只能先推着車上坡,到達橋中央最高點後再推着車下坡。

  北京豐臺站作為國內首座採用高鐵、普鐵雙層車場重疊設計的特大型車站,形成了“頂層高鐵、地面普鐵、地下地鐵”的立體交通模式,方便旅客“無縫”換乘城市交通;建設了人性化、便捷的旅客服務系統和覆蓋全站的無障礙設施,可提供售票、問詢、公安制證、快遞、重點旅客預約和急客臨時改簽等服務;採用光伏發電系統、自然照明系統、自然通風系統,可大幅節約建設投資和今後運營的能耗。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更好地服務麗澤金融商務區、豐臺科技園,促進城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左圖為豐臺科技園,右圖為麗澤金融商務區。

  6:30,記者在北京豐臺站候車大廳,用身份證在閘機上一掃,不到5秒,就完成了刷證核驗,迅速“通關”。除了身份資訊外,體溫、核酸檢測結果、新冠疫苗接種等健康資訊也逐一呈現在顯示屏上。“這趟首發G601次列車為8編組復興號列車,定員576人,從豐臺站購票上車旅客266人,全程運作時間2小時55分。我們從乘務員的頭花、耳機到着裝都進行了形象上的升級,旅途中乘務組還為帶寶寶的旅客提供了嬰兒充氣床墊。”圖為旅客刷身份證進站。

  北京豐臺站周邊軌道交通、地面公交、計程車(含網約車)、大巴車、小汽車、自行車、步行等多種交通方式的投入使用,服務廣大旅客出行。目前周邊11條接駁道路已完成建設,具備通車條件。市民駕車從西南三環、西南四環前往北京豐臺站時,通過周邊道路即可直接駛入北京豐臺站二層東側落客平臺,無需經過地面即可進入車站候車室。記者在北京豐臺站南廣場看到,沿中間兩車道公交場站東西兩側而建的臨時停車場已經投入使用,可提供512個停車位(涵蓋中小客車492個、大客車10個、網約車10個),方便旅客進出站停車,有效地提升站區周邊的交通組織效率。

  首發列車長於淼説:“今天是北京豐臺站開通運營的第一天,作為首發車班組非常榮幸,我們在列車行進過程中還會通過新老豐臺站的照片,帶着旅客一同回顧北京豐臺站的建設歷程。”圖為首班車乘客在站臺合影留念。

  大道通衢,一路歡歌。“這是我在2010年6月19日購買的由老豐臺站開往石景山南的車票,當時的硬座售價2.5元。”今年72歲的范紀萍老人拿着珍藏的老車票在站臺上感慨良多,“我是豐臺人,一輩子從事鐵路工作,我對豐臺有感情、對鐵路有感情、對北京豐臺站更有感情。”

  6月20日7:26,在位於北京豐臺站的32號站臺,首發高鐵列車——由北京豐臺開往太原南的G601次復興號列車出發。標誌着經過近4年的改擴建,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北京豐臺站以全新面貌正式開通運營,為北京又添城市新地標,百年老站豐臺站傳承歷史、面向未來。

  “亞洲最大鐵路樞紐客站”“中國首座雙層車場鐵路站房”“北京市第7座全國鐵路客運樞紐”“超級工程”“空中高鐵站”,無數的光環聚焦的北京豐臺站開啟了百年老站新篇章,將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市郊鐵路、城市公交、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融為一體,形成城南地區新的大型綜合交通樞紐,更好地服務於麗澤金融商務區、豐臺科技園,促進城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北京豐臺站的規劃建設既是國家交通戰略和國家安全戰略的重要支點,也是完善首都城市功能、提升北京城南地區發展水準的重要契機,更是豐台區改善和保障民生、調整和升級産業結構、提升城市品質和環境的重要手段。下一步,豐台區將繼續着眼於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的重要節點,推動豐臺站及周邊配套市政工程建設,加快豐臺站組團綜合開發,推動站城一體化發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