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故事

匠心琢玉 終成大器

——記北京玉雕傳承人張鐵成
圖片故事

匠心琢玉 終成大器

玉是我國工藝美術中不可多得的珍貴文化。還記得那年奧運會的“中國印”嗎?背後都有一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身影,他就是北京玉雕非遺代表技藝傳承人張鐵成。

49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鐵成,是北京玉雕第三代傳承人。他始終堅守著對於藝術的追求。他心中有一條準則:治玉,如做人。

“玉是磨出來的。”張鐵成的一句話,點出了玉雕技藝的一大特點——費時。

張鐵成坦言,學玉雕要看自己悟性,從切料、出坯,再到磨細,這一套下來掌握好就得三四年以上。

在張鐵成的從藝生涯中,2008年是濃墨重彩的一年。這一年,奧運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玉文化通過“中國印”和“金鑲玉”走向世界。

他也像治玉一樣,因材施教,鼓勵徒弟創新,探索心中的玉雕藝術。

玉器都是單件,而且講究因材施藝,一塊料就只能製作出一件作品一種造型一個題材,不會太重復。

張鐵成在手藝上專撿“硬骨頭”啃,比如“鏈子活”,即從器物本身取材琢制縷縷相連的小圈組成鏈條,是皇家玉雕絕技之一,往往要求用大料雕琢,一旦失誤,整料作廢,損失巨大。

“玉代表著中國君子的仁德,而這種仁德,其實和奧運精神一脈相承。”張鐵成説,通過奧運的舞臺,使中國玉文化走向世界,是自己的最大心願。

張鐵成認為把原汁原味的北京玉雕傳承下來,要時刻堅持守正創新,讓非遺具有時代價值。

傳統玉雕是我國工藝美術中不可多得珍貴文化,對京派玉雕第三代傳承人的張鐵成來説,玉雕就他的責任與義務,傳承責無旁貸。”他説:“這不僅要從我們做起,更要從年輕人做起。”

匠心琢玉 終成大器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