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當前位置: 視頻北京 > 市政府新聞發佈會 > “首都基層政權和城鄉社區治理新發展”發佈會

“首都基層政權和城鄉社區治理新發展”發佈會

文章來源:首都之窗 發佈時間:2019-01-09 10:51

分享:
時間:2019年1月9日
  簡介:向社會介紹改革開放四十週年以來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走好改革路 奮進新時代”北京市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系列發佈會—“首都基層政權和城鄉社區治理新發展”新聞發佈會。市民政局有關領導出席發佈會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主持人(田偉):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本場發佈會是“走好改革路 奮進新時代”北京市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系列發佈會,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首都基層政權和城鄉社區治理新發展的有關情況,非常高興邀請到了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作委員會委員、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先生出席發佈會。他也是我們的老朋友,經常出席發佈會和各位記者朋友進行發佈和交流。今天他將向大家介紹改革開放40年以來北京市基層政權和城鄉社區自治的情況,並回答各位媒體朋友關心的問題,下面請紅兵局長介紹。
  李紅兵: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今天是系列發佈會中的一場,這是聽起來熟悉也不熟悉的命題,基層的社會治理同時城市社區、農村社區的發展情況。
  可能各位奔波于城市之間,我們所有人一生當中至少1/3的時間都是在家裏,也就是所在的社區。社區安全,社區環境,社區服務實際上跟每個人,每個城市居民都是緊密相關的。同時它也是這個國家,整個國家治理體系當中最基礎的一部分,因為基礎如果不好的話,實際上是地動山搖。而基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當中,對基層自治組織是有明確的要求,而這些要求直接體現在身旁這樣一個基層的社區治理,所以它也是我們國家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下面我跟大家披露出來的40年來的成就也看到我們的變化,適應城市人口結構的突變,由單位制向社會的新的體制的轉變,帶來我們在基礎上所發生的這樣一些非常深層次的變化。這些變化和我們看到的其他內容可能不是那麼顯現,但確確實實是在潛移默化當中正在改變著城市和社會治理的基本內容。
  這裡有非常核心的一點。我想起來在北京也就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北京的第一任市長葉劍英當時説的這句話成為超大型城市的基本治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體現在社會治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的治理也隨著基本的理念,尤其是十九大之後共建共治共管強化了基本的自身的功能,今天把這一塊的工作跟大家作一個溝通。
  經過我的同事們跟大家的準備是兩大塊的內容。一塊北京市首都,在40年的歷史進程當中,一些先河、創新和走在前列的地方,這裡也是體現給大家。同時有哪些是新發生的數字呈現給大家,這就是第一大部分的所謂的幾個一。第二大部分是40年來如果做相應的比較,發生了什麼樣的比較和變化,想呈現給我們的聽眾觀眾,各位受眾,傳播給大家的就是了解在這樣的領域所發生的這樣的變化。
  第一部分是“十個一”。第一個是全國的第一個特別法人身份證。跑口的媒體朋友清楚,剛才我前面鋪墊的很多話裏面有一個潛臺詞,以前所説的居委會、村委會在國家治理當中,在憲法當中是寫在國家的制度體系當中的,但是以前在2017年之前,它們有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態,就是它們沒有法人身份。因此,在它們進行參與整個城市的基層社會治理的時候,就像後面所提到的,土地確權申請,車輛購置,甚至有一些居委會當時對社區進行車輛管理的時候,因為它不具備法人的基本身份,因此都面臨很多問題和困難。所以這也是應該講困擾基層社會治理依法的它們自身主體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2017年這個問題在北京首先突破,到目前為止北京的7014個村居委會都已經取得了《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特別法人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證書》,也就意味著有了特別法人資格,法律主體地位凸顯出來,可以自主參與到社會治理活動當中,是新時代社區治理的一個里程碑。
  40年前很少談社區建設,真正開始是從1990年開始,已經改革開放幾十年過去了,即使1990年開始談社區,到2000年開始提出社區,開始做所謂的社區建設,那麼真正怎麼做社區建設,它應該從建設服務各方面有什麼樣的標準,第一個地方標準也是在2017年的時候在北京正式發佈了,也就是社區管理與服務規範。這是全國第一部關於社區管理和服務方面的地方性標準。當管理逐漸成為規範,甚至最後通過層層的一些總結乃至最後的提煉,上升成地方性標準,意味著經過這樣一種實踐和探索,一樣這種模式基本上定型下來。這個標準的出臺,意味著在北京,社區服務和社區管理已經進入到一個健康、規範、法治發展的基本軌道。從這個層面來講對居民所關心的社區安全、社區環境、社區服務,對社區組織提供的社區治安、環境衛生、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文化教育的項目配置和要求都進行了規範和界定。這裡面兩大塊,一個是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務範疇內容進行了規範和界定,一個是城市居民,小區居民,社區居民如何參與社區安全,社區環境,社區服務進行了規範。
  第三個意義是在這40年來這樣一種服務,我們經常會聽到所謂的自治、共治、法治、精治。精準化提供服務,精準化提供管理,表現在北京的社區基層治理當中也是非常明確的,形成了一整套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網格是在城市一萬平米左右為基本的網格,根據城市和鄉村不同的情況,網格的大小還有一定的差異。將人、地、事、物、狀態細化到全市4.18萬個基礎網格,配備各類網格員8.25萬人,其中專職人員0.68萬,兼職人員7.57萬,建立起內容豐富、響應快速、覆蓋全市的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網格化體系。針對背街小巷管理不夠精細,一些環境問題解決不及時等問題,由社區工作人員擔任小巷管家來整治背街小巷的環境提升和日常精細化管理工作。
  同時,改革開放40年來首先在北京實現了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北京是首都,社區服務當中來自兩方面,其中很重要一點是來自政府的公共服務或者基本公共服務。北京市在全國第一次公佈了《北京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指導目錄》,通過左右聯動、上下互動按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來提升所在社區的獲得感和幸福指數。這些年的建設基本上實現了全市城市社區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農村還是一個短板,正在加緊時間彌補。
  第五是基層政權,城鄉社區的村委會和居委會。村委會、居委會開始成為一個法人,同時因為它是我們這個國家民主選舉一直落在這個層面上,而且一直堅持做的,也是最為完善的這樣一個部分。如果大家搜索前兩天的消息,全國人大常委會剛剛公佈的一點,把村委會和居委會換屆的每屆的時間從原來的3年調整為5年。這一段時間大家知道北京正在進行第一次的同步換屆選舉。通過2017年市人民政府和人大常委會的相應調整,現在全市村委會3920個,居委會3177個,原來選舉相差一點,每三年當中有兩年組織換屆選舉工作,造成頻繁的程度和成本帶來一定的影響,對我們基層治理帶來影響,現在變成同步換屆,由3年變成5年。
  在基層社會治理當中一個是做什麼,剛才講了是在社區環境安全服務各方面是做的內容,包括基層社會治理。另外一個就是它們怎麼做,用什麼樣的方式做,誰來做。怎麼做就是政府為主做,還是動員群眾做,一開始我所做的鋪墊講清楚基層社會治理的核心既然叫治理,實際上這40年來一直堅持的方向就是全民參與,也就是動員社會全面參與到城市建設和日常管理,甚至日常社會服務中來。這個過程中,十幾年前在我的記憶中,北京在2008年第一個社會工作者事務所,也就是社工事務所成立。現在各位可能對社會工作者頭腦中都有一個清晰的概念,但是10年前大家依然不知道是做什麼的。隨著它的成立,現在農村也第一次有了常駐社工事務所,也就是説從城市發展到了農村地區。這是一個大突破。在大興區的第一個常駐在村級層面的社工事務所,意味著我們社會建設層面上在基層治理的專業化程度上越來越突出了。當然它們在我們這樣一個基本體系當中,也就是黨代會,人民代表大會,包括政協這樣一些構成當中,也開始有了我們社工身份的人員,成為了我們的黨代表,市區的人民代表,乃至我們有一些政協委員。所以市黨代會産生的第一位社工黨代表是來自社會福利院的這樣一個社會工作師陳美玲,以她為基本代表,包括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當中對社會工作者的認可度在逐漸提高。
  在服務內容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社區服務。因為它是我們人生當中至少1/3的時間要度過的地方,包括我們的孩童、家裏的老人在社區當中的時間更多。從以前單一的服務,由政府為主來組織服務,到開始動員社會各方服務,隨著包括我們現代的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更多的這樣以電商為特徵的服務,也包括我們自身整合各方資源,包括各種地區單位的資源,無論是停車的相互共用,場地的共用,還是各種餐桌、食堂的資源共用都成為我們後來大家耳熟能詳的概念就是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的發展,這是北京也是全國社區服務的走在最前列的地方。到現在為止,北京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在城區當中已經累計建成1580個服務圈,涵蓋了92%的城市社區,這些大家無論在首都之窗上可以看到電子地圖,同時它的第一批資訊已經融入了社會化的一些傳媒,包括高德地圖成為老百姓日常通過自己家的圓心搜索周邊15分鐘社區服務的基本來源,整合了包括來自於政府、市場,包括志願者、社會組織各類服務的總的集合。
  去年開始,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成為一個熱詞,基層社會治理當中街道鄉鎮是非常重要的前端,這樣一個前端跟社區共同構成基層社會治理非常重要的一個管理單元。在這個單元當中,如何發揮它特定的作用,把我們相應的政府管理資源和力量真正形成合力,圍繞我們城市居民的切身需求,能夠全響應,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是這些年來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的一點,也是北京作為超大型城市探索的基點。雖然之前有類似的探索,但是全面推動在北京也是在中央電視臺的傳播下,給了很大的肯定,全面探索實踐街鄉吹哨、部門報到,內容非常豐富。核心是如何以市民需求為根本中心,做到民有需、我有應。這個應是政府當中各個部門要有所應,同時要把社會各方的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形成合力有所回應,這是重要的基點。因為這樣的基點做了相應的工作,把改革開放40年所産生的副産品,也就是在我們街鄉的村居委會中不應該承擔的負擔減負了。比如説原來要開很多證明,要承擔很多不應有的各類的評比都進行了大面積的減負,這些也是從北京開始,把精力聚焦到為社區中的居民所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騰出精力,提高能力,切實解決困難和問題。
  第十個是朝陽群眾、海淀網民、西城大媽也是大家經常使用的,也是傳遞了一個信號,這恰恰是一個城市,人民全體參與管理非常重要的信號,也是通過這樣一個鼓勵和發展,由於北京的市民,他們全面積極參與的一個基本體系。所以,這給大家歸納出來的十點希望大家給予更多的傳播,同時還可以根據你的這樣一個判斷,再放進去給更多新的內容。這是想給大家傳播的第一大塊內容。
  第二大塊是40年的發展和變化。
  一個是基層社會治理的法規體系更加完善。政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體系完善,政策完備。這些方面一般老百姓不關注,跑口記者寫到這個層面也就會就此略過,但是這裡我要多説兩句。實際上從這些年來,尤其是十八大以來,圍繞著我們關於社會治理層面上,北京在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尤其在街道管理體制改革,街道社區全面治理,社區減負,社區服務的社會化,以德治理城鄉社區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配套文件。而這些系列建設的文件,實際上都是為了加快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基本法治水準。所以後來聚焦到五方面,活力社區、品質社區、人文社區、法治社區、以及加強網際網路應用的智慧社區。有四個重點,一個是中心城區社區精品工程、城鄉結合部地區社區提升工程,現在回天地區是這方面的代表,再一個是農村社區示範工程、城市副中心社區引領工程。這四個工程也是重要的方向。
  這裡請大家關注重要的政策方面的一點,北京從1990年到2000年召開了五次的城市工作管理會議以後,又一次城市工作管理會議可能又要召開,這是市委專門提出來,作為一個超大型城市的城市治理當中,也是對城市病治理當中怎麼發揮基層作用又一個重要的舉措。今天要披露的,市委正在牽頭起草關於新時代加強街道工作的意見,抓住這一塊的牛鼻子進行治理。市人大正在和各方對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進行相關的立法,爭取今年要完成。因此,這兩個層面,一個是從立法層面,一個是從市委統攬全局的層面,對基層治理當中的關鍵環節街道,在全面提供法治力量。
  第二個變化是社區治理結構。社區治理結構我前面已經講到,改革開放帶來的是翻天覆地,人員的結構發生了變化,單位制被打破,現在更多的是社會。這些最後都傳導在我們身邊這個天天要接觸的社區,所以社區有一個特徵叫做成果和問題往往顯示在社區,但是問題的根源往往不是在社區。所以在社區治理結構當中很重要的基點就是越來越多的要以治理的這樣一個概念,讓更多的社區成員參與進來,完善自身的這樣一個內容。從政府的內容當中,也要建立以購買服務為牽引,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者為骨幹來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的這樣一種新型的社會治理模式。
  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提到了幾點,也是大家報道的時候用到的這個詞,但是請大家理解清楚,就是三社聯動。在一個社區當中會通過社會工作者作為非常重要的牽線搭橋的這樣一個專業人員,他們通過把社區中各種不同的利益興趣的群體形成不同的社會組織,在社區當中更好發揮大家共同參與的這樣一個社會治理的基本形態,我們稱之為三社聯動。也就是社區當中的社區居委會,這是來自於法人憲法所主動提供的,也包括社區的整個方面,通過社區工作者的牽線搭橋,把供需對接,這個過程中不是他一個人在戰鬥,而是把我們的社會組織培育發展,而且讓他們發揮正能量的作用,這個過程中一個社區就充滿了活力,這是社區治理結構上所發揮的深刻變化。
  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方式更加廣泛。4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後期,開始更多的叫做參與式、協商式的,到了十八大以後明確為社區協商的模式,因此現在北京全面的出現了社區議事廳,因為北京推進實施城鄉社區協商的意見,這也是國家社會治理層面上在基礎內容當中非常重要的實踐。因此,截止到現在,全市3177個城市社區,已經全面建立社區議事廳。農村的社區當中它的覆蓋率也超過70%,社區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有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議事和參與的平臺。
  另外是社區的基礎服務設施。以前的基礎服務設施都是參差不齊的,從2009年以來,這十年全市的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從350平米達標的標準只有20%,到現在應該講這個指標得到了全面的實現,也就是全市3000多個城市社區基本實現辦公和服務用房350平米的建設標準。
  剛才講我們很重要的標準是誰來幹的問題。當時是小腳偵緝隊,當時很多社區工作的大媽,她們曾經連參加工作都沒有參加過,一直就是當時我們的基層當中參與各類的這樣一個活動,因為她們很熱情。當時的居委會沒有法人,甚至家委會,也就是家屬委員會是多樣的基層自治的形式並存。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她們的人員不僅小腳偵緝隊淡出了視線,而且人員結構發生了變化。現在的社區工作者當中第一是年輕化,基本上他們的年齡都從原來的50、60歲都是現在的30、40歲。有這樣一個基本的數據,這個數據實際上是來自於我們全市35000名的社區工作者平均年齡39.3歲,他們當中90%以上都是大專以上的學歷,這樣一個變化是非常關鍵的。而且,在這樣的群體當中,全市社會工作的專業人才的總量是6萬多人,取得職業水準證書的人員將近2.7萬多人,這個持證人數是全國總人數的8.2%,在全國前列。這當中的很多人恰恰是在社區從事工作的社區工作者。請大家區分兩個概念,社會工作者不一定是社區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只有獲得專業培訓或者參加過非常成體系化的一些真正的教育,才可能成為所謂的社會工作者,他們可能是初級社會工作師,中級社會工作師,現在馬上要頒布的高級社會工作師的資格的聘任問題。和這樣的隊伍發生變化的是工資待遇得到了提高。大家如果關注的話,去年印發了一個關於進一步規範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的實施辦法(2018年修訂)》,明確從2018年1月1日起,北京市社區工作者工資總體待遇平均水準由不低於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70%提高到100%。調整後,社區工作者年每人平均應發工資達到10萬元,月每人平均應發工資增長約3000元。當然待遇提高和義務的提升,能力提升是對應的,另外,北京市同步印發《北京市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從職業定位、發展空間、權益保障等方面完善制度,規範社區工作者管理,為治理的可持續發展帶來基礎,也形成了制度保障。
  有專業的隊伍,但是希望有更多的志願服務的隊伍。這也是40年來北京社會治理當中的最大的變化。2008年奧運會的前期,志願服務的發展,包括了汶川地震這段時間所帶來的一個在社會服務,尤其志願服務方面的一個迅猛的發展。北京由於有這樣一個非常大的環境,因此在志願服務方面,城市文明的基本標誌層面上,北京也走在全國前列。全市實名註冊志願者數突破426.7萬,註冊志願者團體7.4萬多個,志願服務工時累計3億多小時。另外,去年將近69萬的在職黨員和將近8萬多名團員青年回社區報到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成為北京的新名片。
  基層服務能力建設明顯增強,另外是社區信息化應用能力顯著提高。社區減負得到有效落實。當然他們的理念一直沒有變,共建、共治、共用,共同城市居民把身邊這樣一個社區,也就是把我們這個城市切實建立好。我今天想溝通的是這些,謝謝。
  主持人:謝謝紅兵局長,對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基層社會治理做了詳細的發佈和介紹,通過介紹可以看出北京城鄉社區建設成效顯著,人民的幸福感、收穫感、安全感顯著提升。下面把時間交給媒體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之前請先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單位。
  新華社記者:您提到北京市去年10月印發了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有沒有更多的亮點可以分享?
  李紅兵: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在基層社會治理當中需要全社會參與,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有一支常態、專業的這樣一個社區工作者的力量,他們應該更多的成為社會工作者。因此,在保證這個隊伍相應穩定,而且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實際上更重要的一點也是強調了提升自身的管理。有這樣一些亮點,是堅持職業化和專業化的發展方向。之所以叫做職業化和專業化,就像我們所講的,我們需要的基層社會治理是可持續的,我們希望隊伍是穩定和專業。辦法當中明確了社區的正職、副職一般工作人員的崗位設置,同時職業定位上提出了他們要納入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序列。也就是除了崗位之外,就相當於有一個技術職稱,它的序列就是所提到的社會工作者的職業序列。這個職業序列在發展空間上也明確了,按市委市政府的有關文件的要求,明確可以從優秀的社區黨組織書記當中定向考入公務員,等於向上他的天花板和公務員這條線形成了非常重要的貫通,而這樣的貫通把社區工作者的職業發展空間也就打開了,這是其中一個亮點。
  第二個亮點,如果剛才是往上的,第二個是衝下的。社區的根本核心是最快捷、最全面、準確反映社區居民的基本訴求和他們面臨的困難。所以社區工作者很重要的任務或者説他們的能力,就是要能獲得這些訴求,在這個管理辦法當中強化了社區工作者服務居民的職責。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提出來按社區職責清單,協助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社區相關的公共服務,公共管理、公共安全事務,增加了主動走訪社區居民,不是別人叫你才去,換句話説,你不是坐在辦公室,是要不斷行走在居民的家裏,要不然去家裏的路上,要不然就在居民的家裏。團結帶領社區居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不僅要踐行,而且關鍵還要帶領,這實際上給工作者帶來很重要的一個這方面的核心作用。同時,為了剛才提出來能民有所呼,我們有所應,健全社區服務全響應的機制,社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相對靈活的上下班時間和人數,安排好公休時間和節假日值班,通過預約不間斷全響應的服務。不是一切的8小時工作制,也不是簡單的朝九晚幾的問題,是隨著居民的需求彈性動態的安排工作時間。
  亮點的第三是加強社區工作者的權益保障。希望他踏實為群眾提供服務,做好保障的問題。因此明確總體待遇的平均水準,提高到北京市平均工資的100%的水準,一定要高於這樣的水準,建立工資待遇的正常機制,讓這支隊伍有獲得感,留得住,讓真正的人才留得住,從這個層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因此,從權益保障當中,也根據社區工作者的實際情況,明確可以跨區跨街道流動,這些都是從這個層面提出了相應的內容。
  再一個是明確了社區工作者的培訓體系。現在社區發展很快,需要他們不斷提升能力,因此他們的入職、在職、晉職每各環節都跟培訓緊密相關。
  《北京日報》記者:咱們也是順著您的介紹,社工的工資去年開始提高了,目前這個執行程度如何,還有沒有什麼關於工資方面的好消息可以帶給大家?再有一個是方不方便幫我們吐露一下全市正在起草新時代加強街道工作的意見以及街道辦事處條例立法,這是圍繞哪些方面開展的?
  李紅兵:你所提到的工資問題,前一段時間正好我們在12345非緊急救助熱線接聽的時候,有很多的社區工作者非常關注這個文件的落實。發佈會之前我們也再次做了確認,全市16個區中的14個區的區政府已經通過了政府關於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管理辦法的文件,還有兩個區房山區和平谷區正在上會的程式當中。我要強調一點,有關涉及到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的問題上,確確實實不需要我們社區工作者再去擔心,按文件的規範性要求,明確從2018年1月1日開始,我市社區工作者總體待遇的平均水準由不低於全市的70%提高到100%,不論各區的文件如何出臺,所有這樣一個工資都從2018年的1月1日,也就是去年的元月1日開始算起,開始補發,所以不用擔心,這是從工資層面上回應您到提出的問題。
  你想讓我透露加強街道工作的意見,作為新時代的街道工作涉及到幾個層面,一個是街道管理體制要適應于現在的要求,再一個是街道的定位要符合現在的這樣一個需求,這是兩個非常關鍵的點。因此新時代加強街道工作意見和我們關於街道辦事處條例的立法,都將在這兩個層面做更多的工作,只有定位清晰了,體制是順暢的,才能保障我們工作全面進行。根本方向來講,第一就是不會跟上面的政府體系穿直筒褲,街道是重要的點,把政府層面,各個條的資源通過街道整合成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城市居民,城市市民的一個過程,所以這裡的機構設置和定位是一個重要的轉化過程,因此一定不能夠簡單複製政府其他各級層面的所謂的機構設置,一定是特定的狀態。你可以查一下最近的東城和門頭溝在街道體制改革的方向,基本上就是這方面的方向。從定位角度來講,把更多的政府服務資源,執法資源,切實落到這樣一個地方來,也是今後在立法當中很重要的內容。什麼意思?街道是最先看到我們的居民和老百姓的困難,以及城市秩序和管理方面的問題,也就是剛才所説的社區環境,社區安全,社區服務,居民基本公共服務訴求都是第一時間所發現,應該同時擁有或者能統籌各方的政府各類資源,能第一時間作出響應提供合理的服務,所以從定位角度來講,應該把更多的這樣一些職能、權利、資源都應該配屬到街道這樣一個關鍵位置上,所以後面的立法相應的意見當中也會更多的作出設定和界定。還有一點是在工作的方向上,一定會加大對於社會動員和社會參與的內容,也就是説這個層面不是靠政府一方力量實現。基層的社會治理是要通過社會宣傳,加強社會參與,這個過程中,老百姓和群眾在共建當中,共治當中最後實現我們所説的共用。這三個方面應該是這個意見會提到的。同時據我現在的了解,還會對街道層面工作的工作人員,就像前面説到的社區工作者一樣,會對他們未來發展方向和待遇方面有所區別,使這樣的隊伍配屬更強,使他們的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更高,適應給他們所界定的最後的職能。我能回答的可能就這些,謝謝。
  《中國社區報》記者:黨的十九大報告打造共建社會共用的格局,社會動員方面有哪些措施?謝謝。
  李紅兵:你提的這個也是原來想回應剛才提出的這樣一個概念我們後面想怎麼做。您説的這些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給北京這樣一個超大型城市,也是首都在建設我們的社會治理格局當中非常重要的切入點。我們認為這個切點更多的或者説北京的重心或者是相對弱的地方恰恰是在動員社會力量的方面。前面40年來積累好的一個落實和固化,社會參與是我們重點要突破。可能是有這麼幾個層面。
  一個還是要推進三社聯動的制度化。我前面講了基本的內容,由社會工作者培育社會組織帶動社區各方資源和力量的合力,這就是三社聯動的基本內容,而這個內容是把原來從按碎片的方式,通過不同的點上分別形成各類的資源和內容,讓它成體系的統起來,捏起來的過程,也反映了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就。只有各方切實發展起來了,成為一個力量了,才能把幾股繩擰成一股繩,成為我們重要的一個拳頭。而恰恰下一個階段是要把這些幾股繩擰成一股繩,方式就是三社聯動的制度化。
  這個制度化過程當中還有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志願者。這個志願者是在原來基礎的1.0、2.0版本上的新版本,版本就是更加專業化,更加法制化。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志願者的相應的法規已經出臺了,裏面明確了包括民政部門,包括各方在志願者的管理當中,我們這個條例當中的相應的職責和定位。
  圍繞著今後全面提高志願服務的工作,從我這裡可以知道的就是如果以夏季奧運會作為北京志願者服務的起點或者是重要的轉捩點,快速提升的基點,在馬上將要進行的北京冬奧會上,我們的志願服務不僅僅是表現在這樣一個大會上的志願服務,還是服務於整個城市自身的治理,自身發展的志願服務,會有一個更新的提升,這個提升會體現在圍繞著志願者服務條例,圍繞著實施意見的出臺,圍繞著試點開展,時間轉贈的激勵回饋機制方面,使志願服務更加常態化、規範化,這會是今後新的突破點。
  另外一點是共用社會服務資源。前面我提到了,無論是我們住餐方面的共用,還是停車方面的共用,調動社會力量進行社會治理,以此解決社會問題是我們一向的一些理念。但是在未來,這將是我們更加重點突破的一個內容和方向。我記得2017年開始的時候,全市啟動了社區之家的創建,這只是一個表述,這個社區之家是鼓勵社區層麵包括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會組織的各個方面的單位,通過低償甚至免費的方式有序向周邊居民開放內部服務設施彌補不足。這方面全市的社區之家有了408個,向居民開放健身場所,生活服務場所,活動場所,也包括教育文化,孩子4點放學以後的這樣一個教育託管場所,以及今後更多的這樣一些服務內容,都會在這裡進行相應的提供,來盤活社會資源提升社區服務水準。我想通過這四方面提升居民參與社區治理,城市居民能真正通過參與,使我們在共建共治共用方面有深層次的服務和發展。謝謝。
  中央電視臺記者:材料最後一點提到起草社區減負這一塊,請紅兵局長多介紹一下情況,預計什麼時候會出臺,還有哪些具體的內容?謝謝。
  李紅兵:社區減負的意見早就出臺了,到底是減負還是報到,我下來回應你吧,因為你説的內容,一個是減負已經出臺了,現在是落實的問題,無論是蓋章的事減了,所有在社區層面上,由社區直接辦的只剩下四項,之所以最後本來也要拿下的,但是還要依法行政,它是在原來相關的法規法條當中明確寫了的,在沒有修改相應的法律之前是沒法違法拿下,這四條保留,但是其他原來的社區蓋章和相應的給社區增加的內容就全面取消了。所以你會看到,社區的牌子規範的就三個,也就是社區居委會的牌子,黨組織的牌子,社會工作站的牌子,其他的也都減掉了,也就是承擔的內容就是面向老百姓,真正從老百姓發現問題,向後面呼叫,包括政府的資源,包括市場的服務,能切實對接到我們居民的需求當中去,這是從減負層面您剛才所提到的。
  剛才説到街鄉吹哨,各個委辦局報到,不僅是這樣一個概念了,我的理解是市民吹哨,社區要報到,各種政府資源的委辦局的力量要報到,同時按今天所説的基層社會治理的其他社會資源也要報到,這些報到要形成更大的資源。這是中央電視臺對前期報道之後市委市政府更擴展的一個內容,從根本上體現以人民為中心,換句話説,以市民為中心,社區居民的需求成為社區居委會和村委會要集中精力要做的,減負是為了騰出精力,走出它的辦公室,更多的在居民的家中和他們需求的地方。他發現和了解了問題之後,呼叫來自於政府、街鄉鎮,又把來自於委辦局的專業資源和力量,政策整合到這裡,切實解決老百姓的問題。但不光是政府解決問題,還要把周邊的力量,志願者的力量,社會組織的力量都整合在一起,然後全方位的豐富、多層次的解決每一個居民所面臨的困境和問題,這是吹哨、報到的新版本,也算回應你的問題了。
  主持人: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提問環節到此結束,如果大家有問題的話,會後還可以和紅兵局長進行交流,非常感謝紅兵局長出席今天的發佈會為我們全面介紹改革開放以來,首都基層建設的各項情況,也感謝記者朋友出席發佈會,對首都社區工作和基層建設工作一直以來的關注,特別是對“走好改革路 奮進新時代”系列發佈會的報道,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再見。
閱讀全部
立即發佈

圖片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