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田偉: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歡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佈會。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的五年,也是北京發展史上具有標誌性意義的五年。從今天起,市政府新聞辦將舉辦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佈會,邀請北京市有關單位負責同志和相關社會人士圍繞北京經濟發展、科技創新、深化改革、社會民生、公共衛生等主題,向大家介紹“十三五”時期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成效,展望“十四五”時期及2035年遠景目標。今天是系列新聞發佈會的首場,我們邀請了北京市有關單位領導向大家介紹情況,並回答各位媒體朋友們關心的問題。
首先,我介紹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各位發佈人: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紅女士;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二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任世強先生;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二級巡視員、總工程師劉賢姝女士;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先生;
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副部長呂欽先生。
首先,有請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李文紅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總體情況。
-
嘉賓
李文紅: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下午好。下面,我就“十三五”時期北京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效作簡要介紹。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決策、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十三五”期間,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指導下,北京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自覺把首都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始終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發揮“一核”輻射帶動作用,持續增強與津冀協同聯動,推動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一、紮實有序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中之重,也是解決北京“大城市病”,優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導和突破口。“十三五”期間,本市始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堅持控增量、疏存量兩手發力,有力有序推動疏解,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推動首都減量發展、創新發展和高品質發展。
一是從源頭上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制定實施全國首個以治理“大城市病”為目標的新增産業禁限目錄,嚴把産業准入關,從源頭上嚴控非首都功能增量。禁限目錄執行以來,在治理“大城市病”、調整優化産業結構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20年10月,全市不予辦理新設立或變更登記業務累計達2.33萬件。禁限目錄在嚴守功能底線的同時,為高精尖經濟結構構建打開了更大空間。
二是紮實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十三五”以來,截至2020年10月,全市累計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154家,階段性完成集中退出工作,疏解提升區域性批發市場和物流中心773個。不斷優化公共服務資源佈局,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建築大學等5所高校新校區加快建設,累計入駐師生超3萬人;天壇醫院實現整體搬遷,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擴建項目完工,友誼醫院通州院區正式開診。堅持疏解與提升並重,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任務基本完成,加快補齊便民服務設施,累計建設提升基本便民商業網點6000余個;推進見縫插綠、留白增綠,新增城市綠地3600公頃、城市休閒公園190處、小微綠地和口袋公園460處,城市環境秩序明顯改善。
二、加快構建“兩翼”聯動發展格局
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一是全力支援雄安新區開局起步。把支援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作為北京分內之事,與河北省簽署共同推進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戰略合作協議,確定8個重點合作領域及一批先期支援項目。北京率先拿出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在雄安新區支援建設3所學校、1所醫院,建成後將由北京四中、史家衚同小學、北海幼兒園、宣武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援,“三校一院”交鑰匙項目於2019年9月開工建設,目前各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同時,十余家市屬國企積極參與支援雄安新區規劃建設,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建設也在加快推進。京雄城際是連接北京與雄安新區的重要動脈,北京段(北京西站至大興機場站)已於2019年9月開通運營,預計今年年底全線通車。
二是高水準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201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復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本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品質,全力以赴地把城市副中心規劃好、建設好,努力創造經得住歷史檢驗的“副中心品質”。目前,市級行政中心已正式遷入,第一批搬遷涉及35個部門、165個單位、約1.2萬人,示範帶動作用明顯。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廣渠路東延工程地下道路年底建成通車。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預計明年5月開園。截至2020年10月,70家機構落戶運河商務區,高端産業加快集聚。另外,推動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連續兩年舉辦北京與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簽約項目80余個,既拓展了在京企業發展空間,又帶動了北三縣産業升級和城市軟實力提升。
三、推動重點領域協同發展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一體化交通網路“連起來”。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區域交通網路不斷構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投運,構建 “雙樞紐”格局。“軌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京張高鐵開通運營,京沈高鐵(京承段)預計年底通車。市郊鐵路發展進入快車道,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打通,國道109新線高速等開工建設,環首都“一小時交通圈”逐步擴大,北京至天津半小時通達,老百姓的出行更加便利。
二是生態環境“好起來”。三地全面落實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今年1-10月北京市PM2.5累計濃度降至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取得階段性進展。建立密雲水庫上游生態補償機制,推進京冀生態水源保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任務落實,共築綠色生態屏障。三地的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環境更優美了。
三是産業對接協作“串起來”。産業協同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三地以搭建産業合作平臺為抓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對接活動,“4+N”産業合作不斷增強。曹妃甸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持續推進,金隅曹妃甸示範産業園、京能集團鑫華源智慧停車製造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産。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總體規劃落地實施,自貿片區正式掛牌,綜合保稅區獲批。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註冊企業累計超1600家,新一代資訊技術等産業集聚態勢初顯。支援張承生態功能區綠色發展,共建北京張北雲計算産業基地。灤南(北京)大健康國際産業園、河北高碑店新發地等一批重大産業合作和疏解轉移承接項目加快實施。三地産業疏解轉移對接協作步入快車道,區域産業鏈加快形成。
四是協同創新步伐“快起來”。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深化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打造協同創新共同體。發揮北京創新資源優勢,引導創新要素有序流動,中關村與津冀科技園區合作不斷深化,截至2020年10月,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超8300家,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1200億元,協同打造科技創新園區鏈。
五是老百姓的獲得感“多起來”。積極發揮北京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穩步推進區域公共服務共建共用。通過學校聯盟、結對幫扶、開辦分校等多種方式開展跨區域教育合作,截至2020年10月,組建16個京津冀高校創新發展聯盟,成立10個跨區域特色職教集團(聯盟),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合作共用。支援在京醫療機構與河北、天津等開展專科協作、遠端診療、派駐專家等醫療合作,推進實施京張、京承、京保等重點醫療衛生合作項目36個。精準幫扶河北省23個結對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助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力籌辦好冬奧會冬殘奧會,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形態整體顯現,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國家雪車雪橇中心相繼亮相,競賽場館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冬奧氛圍持續升溫。
四、建立健全協同發展體制機制
“十三五”以來,本市不斷完善政策規劃體系,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形成強大合力,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制度機制保障。制定實施了“遠期有貫徹意見、中期有五年規劃、近期有行動計劃、當年有工作要點”的梯次推進政策體系,推動各領域不斷完善配套政策,“成熟一項、推出一項”,打好政策組合拳。與津冀建立多層級、常態化的對接協調機制,滾動簽訂實施戰略合作協議,持續與河北省開展互派百名幹部人才挂職交流,形成同心同向同力的工作格局。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三地迅速建立京津冀疫情聯防聯控聯動工作機制,聯合出臺了十項制度措施,協同引導人員流動、保障生活物資、推動復工復産等。在津冀大力支援下,北京賓士、小米、京東方等重點企業以及環球影城主題公園項目在津冀的供應商全面實現復工復産。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發生聚集性疫情後,天津、河北在核酸檢測、蔬菜供應、物資保障、健康碼互認等方面也給予了大力支援。三地一體防疫、聯動作戰,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生動實踐。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謝謝文紅主任的介紹。下面,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新聞發言人任世強先生介紹相關情況,有請任主任!
-
嘉賓
任世強: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十三五”期間,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北京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認真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與津冀經信主管部門協力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産業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成效持續顯現,區域協作水準持續提升。
一、推進非首都功能疏解,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執行《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十三五”期間,我市退出一般製造和污染企業2154家,主要集中在機械、建材、化工等行業。圍繞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等重大任務,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印發加快科技創新促進新一代資訊技術等十個高精尖産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制定了5G、超高清視頻、機器人、北斗、新基建、數字經濟等具體領域實施方案,産業發展綜合實力持續提升。
二、統籌協調,強化産業協同總體設計。2019年8月,三地經信部門簽署了《進一步加強産業協同發展備忘錄》,建立了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統籌協調機制,在京津冀區域內主動謀劃産業轉型,圍繞産業規劃、園區共建、項目落地、産業鏈構建等方面強化工作銜接,促進産業深度有序對接,推進重大問題解決。
三、共建園區,加速建設産業協同發展載體。三地圍繞構建和提升“2+4+N”産業合作格局,聚焦打造若干優勢突出、特色鮮明、承載能力強的承接載體。一是立足高端裝備和重化工産業,着眼同城化和自由港,重點建設北京(曹妃甸)現代産業發展試驗區。首鋼、金隅等12家大型市屬企業落戶曹妃甸,一批重大項目的植入為曹妃甸發展注入新動力。二是立足大數據産業,建設北京·張北雲計算産業基地,引導和推動北京大數據産業鏈部分環節向張北匯聚落地。其中5個項目已投入運營,簽約項目22個,産業集聚效應凸顯。三是立足大健康産業,推動建設灤南(北京)大健康國際産業園。目前,已簽約項目50個,有十幾家北京企業在當地取得分公司或子公司營業執照,其中,1家企業項目已經竣工,並取得園區異地監管第一張生産許可證。四是立足電子商務産業,推動建設天津武清電子商務産業園。幾十家電子商務企業簽約落戶。此外,推動建設河北深州傢具産業園,支援海淀、豐臺、亦莊等地區,在秦皇島、保定滿城、廊坊永清等區域,打造了一批特色産業園,為“十四五”時期京津冀深入推進産業協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四、搭建平臺,促進務實合作。2016年以來,積極推進開發區、協會和企業赴津冀開展對接,搭建會展平臺加強合作,共同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世界智慧網聯車大會、世界智慧大會、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等。五年來,一批標誌性項目開花結果,總投資74億元的滄州現代四工廠、總投資42億元河北京車造車基地、總投資18億元的新樂三元工業園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産,有效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五、優化環境,推動一體共進。京津冀三地信息化部門簽訂信息化協同發展合作協議,在資訊基礎設施共建、資訊數據共用等8個方面加強合作,三地初步形成了集群特色鮮明、協同效應顯著、資源配置優化的大數據發展格局。建立區域統一社會信用體系,在環保、交通、食品安全、金融、旅游等重點領域推動建設企業信用監管機制。
六、抗疫情促開工,推動京津冀上下游産業鏈協同復工。今年以來,京津冀三地建立疫情聯防聯控聯動工作機制,三地經信部門在資訊互通、疫情防控物資供應、企業復工等方面,相互支援、精準施策。重點推動了一批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全部復工復産,累計為本市企業協調解決津冀地區300余家配套企業復工,保障了我市企業生産運作。
各位媒體朋友,“十四五”期間,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部署,緊扣三地功能定位和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總體要求,完善京津冀産業協同對接機制,以打造跨區域優勢産業鏈為重點,以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為抓手,推動共建園區建設。持續搭建産業交流合作平臺,加強産業政策銜接,加速要素流通,優化資源配置,推動一批産業協同項目落地投産,構建區域産業協同發展生態。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謝謝任主任的介紹。下面,有請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劉賢姝總工程師介紹有關情況。有請!
-
嘉賓
劉賢姝: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生態環境保護是三大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積極推動三地在協作機制、統一立法、統一標準、聯合執法等多方面深入合作、不斷突破,協同治理成效明顯。京津冀三地空氣品質實現大幅明顯改善,PM2.5年均濃度2019年與2015年相比下降36%,,區域共用空氣品質改善成果。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從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19年的42微克/立方米,2020年前十個月的39微克/立方米,在區域“2+26”城市中濃度持續保持最優。
北京市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重點,在紮實開展本市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的同時,積極推進京津冀生態環保工作協同發展。
一、“十三五”成效
(一)推進完善區域協作機制
按照黨中央要求,北京市牽頭會同七省區市及有關部委,成立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小組。在此基礎上,2018年,國家成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區域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工作。
(二)推動區域統一立法、統一標準
三地實現協同立法突破,2020年5月1日三地同步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作為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首個協同立法項目,三地聚焦共同領域,在核心條款和關鍵措施中都保持了一致,為區域依法協同治理“移動源”污染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生態環境部的統一部署下,京津冀區域率先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2017年4月,三地聯合發佈首個環保統一的地方標準《建築類塗料與膠粘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含量限值標準》,減少揮發性有機物排放。
(三)加強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區域聯合應對空氣重污染。在生態環境部統一部署下,搭建區域空氣重污染預警會商平臺,定期開展預警會商,聯合應對空氣重污染。2016年三地率先統一空氣重污染應急預警分級標準,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努力削減污染峰值,減緩污染積累速度,降低污染程度,實現區域空氣重污染過程“削峰降速”。
全面加強秋冬季攻堅。自2017-2018年秋冬季起,生態環境部等有關部委,北京市等相關省市連續四年聯合印發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為減輕區域重污染過程發揮積極作用。
(四)深化水污染聯保聯治
一是推動密雲水庫上游生態保護補償。京冀兩地政府於2018年簽訂《密雲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按月開展跨界斷面水質聯合監測。生態環境部會同本市與河北省共同印發實施《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共促流域治理。
二是積極推進雄安新區上游流域綜合治理。京冀兩地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印發《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水污染防治工作機制》,加強流域共治,開展聯合監測、資訊共用、應急聯動等。
三是共同完善水污染應急聯防聯控機制。根據《京津冀水污染突發事件聯防聯控機制合作協議》要求,三地生態環境部門輪值組織開展聯合突發水污染事件應急演練,為跨界突發環境事件的妥善處置奠定堅實基礎。
(五)推進環境執法聯動
在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機制的基礎上,三地進一步明確定期會商、聯動執法、資訊共用等工作制度。2019年起,將聯動執法機制向區(市)縣一級下沉。目前,本市各相關區已全部完成了與天津河北交界的區(市)縣聯動執法協議的簽署工作,並開展聯合執法。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北京市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在繼續深入做好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紮實推進區域協同治理,進一步提升區域生態環境品質,為建設美麗北京奠定基礎。
主要是深化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完善空氣重污染聯合預報預警機制,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共同做好空氣重污染應對。
推進重點流域聯保聯治。完善區域水污染防治聯動機制,針對重點流域持續開展水質聯合監測,深化流域共治。
加強環境執法合作。鞏固京津冀三地交界地區生態環境部門執法聯動機制,以大氣和水污染防治為重點,合力做好交界地區環境治理和生態管控。
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持續加強科學研究,充分交流工作經驗,進一步實現區域生態環境治理先進技術、管理經驗等資訊共用。
我就發佈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謝謝劉賢姝總工程師的介紹。下面有請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先生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方面的工作情況。有請!
-
嘉賓
容軍: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
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三個重點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我們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以實施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剛性約束,以支援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服務大興國際機場、保障冬奧會為契機,加快構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路,全面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水準和協同治理能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十三五時期,京臺高速等8條高速公路先後建成通車,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消除,預計到今年底,全市高速公路總里程將達到1174公里,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同時,正在積極推進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全線繞出北京。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用,相繼開通了平谷到遵化、平谷到興隆等6條省際班線公交化運營;實現了38條公交線路省際化運營,線路總里程2700余公里,日均客運量超過40萬人次,“公交省際化、省際公交化”成為常態。與天津、河北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發佈了9項京津冀交通區域標準,並持續開展協同立法、聯動執法、聯合治超等工作。
下面,我從四方面做簡要介紹。
一是全力推進與雄安新區的互聯互通。加快推進京雄高速北京段(市界至六環)建設,預計2021年底建成通車。有序推進京雄城際、京雄商高鐵、雄安至大興機場快線建設項目。
二是高水準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交通體系。軌道交通方面,地鐵八通線、6號線、7號線和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共同構成了連接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的四大快速通道。道路設施方面,共新建或改擴建道路設施33項,包括東六環入地改造、廣渠路東延、宋梁路北延等工程,新建東夏園、城市綠心和東關等三個綜合交通樞紐,副中心站綜合樞紐也在加緊建設。完成了耿莊橋等13處疏堵工程。實現了大運河北京段第一階段的通航。副中心交通體系框架基本構建。同時,進一步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協同發展,加快平谷線等軌道交通建設,推動通州區與北三縣跨界道路規劃對接,打通交通堵點。
三是高標準服務大興國際機場順利通航。為了加強大興國際機場與市區的便捷聯繫,構建了機場快線、京雄城際、大興機場高速、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工程等“五縱兩橫”交通基礎設施網路。為方便旅客出行,設置了6條巴士線路、4條省級客運班線。交通指揮調度和機場運作中心高度融合,所有航班計劃、計程車調度、機場大巴運作、大興機場線客流、高速公路流量等在內的大數據互聯共用,交通接駁統一調度,高效指揮,分工協作。麗澤城市航廈預計年內開工建設。
四是全力做好冬奧會交通保障。京張高鐵建成通車,從北京到張家口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京禮高速建成,打通了北京至張家口崇禮賽區的便捷通道。加快推進昌赤路,松閆路、國道110、京藏高速大修以及京禮高速阪泉服務區等一批服務冬奧項目。
“十四五”時期,我們將繼續緊緊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一“牛鼻子”,以“四縱四橫一環”的綜合運輸大通道為基本骨架,加快推進區域交通網路化佈局、一體化服務、智慧化管理、綠色化發展、法制化保障、市場化運營。力爭開工建設承平高速,持續推進京雄高速、G109高速建設。積極研究拓展交通標準一體化,加強不同交通方式行業標準的銜接協同。加強執法聯動,促進區域執法協同。完善京津冀治超法規政策定期會商機制,京津冀三省市共用嚴重違法失信超限超載運輸行為和相關責任主體清單,並實施聯合懲戒。深化京津冀交通應急合作,提高區域交通聯動應急能力。
到“十四五”末期,力爭形成多節點、網路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路,公路結構基本完善,重點區域交通便捷可達,樞紐功能優化提升,運輸服務一體便捷,協同發展機制健全,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謝謝容軍副主任的介紹。下面,有請北京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呂欽副部長介紹北京冬奧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情況。有請!
-
嘉賓
呂欽: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
北京冬奧會是我國重要歷史節點的重大標誌性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籌辦北京冬奧會是國家的一件大事,要充分發揮北京冬奧會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牽引作用和對城市發展的促進作用,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重視奧運會遺産工作,國際奧會在《奧林匹克2020議程》和《新規範》的文件中,都把創造奧運遺産和可持續作為重點內容,並提出了具體要求。
北京冬奧組委成立五年來,緊密結合實施“十三五”規劃,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援下,與北京市、河北省緊密合作,充分發揮冬奧會籌辦帶動城市和區域發展的重要作用。我們積極助力脫貧攻堅,深入實施“共用冬奧”公眾參與計劃,配合舉辦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健康河北、歡樂冰雪”等系列文體活動,努力為京張兩地創造更多福祉。冬奧籌辦的重要目標和重要考量,就是讓老百姓從冬奧籌辦中實實在在受益,讓民眾擁有更多獲得感。目前,帶動區域發展的效果正在持續顯現。
一是推動交通設施相連相通。通過舉辦冬奧會,促進基礎設施建設,以連通北京市區、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為出發點,京張高鐵、京禮高速這兩條冬奧重要交通保障設施已全線建成並投入使用。京張高鐵是國家規劃實施的“八縱八橫”京蘭通道東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了北京至延慶20分鐘、延慶至張家口30分鐘、北京至張家口50分鐘到達。京禮高速是京津冀地區西北方向的重要高速通道,連接北京城區、延慶新城和張家口崇禮地區,全長約161公里,比現有高速縮短了約1小時的行車時間。這兩條主幹線,大幅提升京張兩地道路通行能力。冬奧構建的一小時生活圈,使得京張聯繫更加緊密。
二是推動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認真落實綠色辦奧理念,協同相關部門,以治水、治氣、治沙為重點,加快改善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為冬奧會打下美麗中國底色。在治水方面,加大官廳、密雲等水庫生態修復和治理力度,推進京津冀“六河五湖”等重要河湖和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加快推進京津冀地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在治氣方面,推動實施《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統一京津冀空氣重污染應急預警分級標準,從淘汰落後産能、限制機動車使用、大力壓減燃煤等方面綜合施策,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在治沙方面,推進平原造林、“三北”防護林等重大生態工程建設,特別是圍繞冬奧場館周邊、迎賓廊道、賽區交通連接線等重點區域,加大綠化美化力度,深入落實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引導全社會共同建設優美的生態環境。
三是推動産業發展互補互促。立足城市功能定位,積極推動京張兩地在體育、高新技術、農業等領域的合作,打造互補互促的産業體系。依託冬奧場館及配套基礎設施,充分利用兩地人文歷史、生態資源優勢,推動特色休閒、山地體育、會議展覽等旅游業發展,努力打造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帶動沿線群眾就業、增收致富。發揮張家口風能和太陽能資源富集的優勢,積極實施張北可再生能源500千伏柔性直流送出和消納示範工程,確保冬奧場館全部使用綠色能源,推動京津冀區域清潔能源的示範應用。結合冬奧組委食源基地佈局,推進張家口有機農産品基地建設,併發揮冬奧會品牌作用,打造張家口農産品品牌,帶動當地農産品銷售和農民致富。
四是推動公共服務共建共用。舉辦冬奧會,對醫療、住宿、餐飲等公共服務提出了很高的標準。冬奧組委注重發揮首都資源優勢,加大在醫療、住宿、餐飲等領域對延慶、張家口地區支援幫扶力度,提升當地公共服務能力和水準。簽署冬奧會京冀醫療保障合作協議,結合賽時定點醫院、醫務室的配置,幫助延慶區籌建醫療服務中心,推進北醫三院接管崇禮區醫院、北京中醫院託管張家口市中醫院等醫療合作項目,並通過派出專家、來京培訓等形式加強醫護人員支援培訓。遴選出北京市實力雄厚、管理水準高的酒店集團,組織實施對延慶、張家口地區酒店“一對一”結對子幫扶工作。
五是助推京津冀人才一體化發展工作。冬奧組委實施《人才行動計劃》的同時,持續深化與延慶、張家口地區冬奧人才的需求對接,加大海外引才傾斜力度,重點引進一批競賽組織、場館運作、訓練管理、技術保障等領域的高端人才;依託京冀兩地高校培養賽會志願者;先後與30多所京冀地區高校建立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在籌辦人員繼續教育、國內技術官員遴選培訓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人才發展項目;在北京市教委、河北省教育廳等單位大力支援下,與23所京冀地區高校展開闔作,招收了761名賽時實習生;與京張兩地有關部門聯合開展餐飲、旅游、禮儀等領域職業技能培訓,為辦賽和賽後發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礎。
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指出,要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下一步,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冬奧籌辦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與各方面共同努力,完成好各項籌辦工作,為主辦城市和京津冀協同發展留下豐厚的奧運遺産。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大家!
-
主持人
謝謝呂部長的介紹。通過各位發佈人的介紹可以看到,北京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把首都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下面把時間交給各位媒體朋友請大家提問,提問之前請先通報自己所代表的新聞機構。請舉手。
-
記者
《中國青年報》記者:想請問一下市生態環境局的劉賢姝工程師,剛剛您介紹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是京津冀三地的首個協同立法項目,能不能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到目前為止的實施情況怎麼樣?謝謝。
-
嘉賓
劉賢姝:感謝您的提問。正如您所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是京津冀首個協同的立法項目。條例在今年5月1日起在京津冀三地同步實施,三地政府和相關部門也在加強宣傳,嚴格監管執法,三地人大在分別開展執法檢查活動的同時也開展了聯合執法檢查活動。條例實施以來,截至10月底,北京市共處罰超標車輛8.7萬輛次,處罰逾期未復檢合格又上路違法行為512起,單車處罰從200元提高到了3000到5000元的水準,目前已經有6.2萬車輛的重型汽車具備了遠端監測功能,並與生態環境部門實施聯網。已經登記管理的非道路移動機械5.5萬台。
為了確保條例實施,市生態環境局會同市相關部門制定了相關的配套和規範,主要包括這些方面:
在區域協同方面,配套制定了《京津冀三地新車抽檢抽查協同機制(試行)》。
在用車監管方面,配套制定了《北京市重型汽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遠端監測管理車載終端安裝管理辦法(試行)》。
在檢測場管理方面,配套修訂了《北京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管理規範》。
在超標車維修保養方面,配套制訂了關於配套制定了《切實做好機動車排放達標維修服務的通知》。
在非道路移動機械管理方面,配套制定了《北京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登記管理辦法(試行)》。
以上這些都是條例的配套的政策和規範。
為了進一步統一執法標準和尺度,市生態環境局修訂了《移動源污染物排放和加油站年檢場等監管執法規程》,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系統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
條例是5月1日剛開始實施,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會同津冀兩地共同加強區域移動源嚴管,嚴格實施條例,加強移動源污染治理,持續推進京津冀區域生態環境品質改善。我就回答這些,謝謝您的提問。
-
記者
《新京報》記者:我想這個問題提給容軍副主任,您提出首都地區的環線高速全線退出北京,您能介紹一下進展情況嗎?
-
嘉賓
容軍:謝謝您的提問,不是退出,是繞出。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公路是環繞首都,連接多個市縣,有效串聯多條首都放射線國家高速公路,以及多條國道和省道的首都外環線,這條高速公路對北京市及周邊省市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線路全長約923公里,目前已經建成通車的穿北京區域的路段,通州至大興段總長38公里,於2018年7月建成通車,主要功能是貨運通道,以及過境交通。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結合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深入落實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副中心控規,改善通武廊地區周邊環境,降低過境交通對城市的干擾,首都地區環線東南部繞出北京境內已提上議事日程。去年5月份,交通運輸部和三省市交通部門共同簽署了“首都地區環線局部路線調整方案”的備忘錄,利用已建的國家高速公路以及津冀待建路段,替代北京市域路段。此後,我們與天津、河北交通部門積極溝通對接,協調津冀推進首外環替代路段的前期研究工作。今年6月三地交通部門已經簽署了首外環替代路線的接線協議,並同意共同納入各自“十四五”規劃,從而來加快推進建設。謝謝。
-
記者
《北京日報》記者:剛剛您在發佈的時候提到,北京冬奧會籌辦助力了脫貧攻堅。能否詳細説一説,籌辦冬奧會如何助力脫貧攻堅,如何增加群眾收入?謝謝。
-
嘉賓
呂欽:謝謝《北京日報》的記者。
剛才,我介紹了籌辦北京冬奧會就是要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受益,讓人民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脫貧攻堅事業少不了體育的身影,體育、旅游融合成為很多貧困地區脫貧的重要抓手。籌辦冬奧會,極大地帶動了京張地區冰雪、旅游休閒、體育健身等産業的發展,産業的發展同時帶動了就業的增加。
比如,在北京市相關單位的支援下,連續成功舉辦五屆冬博會,今年首次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專題展的形式舉辦,觀展人數超過20萬人次,在促進冰雪資源整合、冰雪運動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比如,張家口崇禮是一座人口僅有10余萬人的塞外小城,過去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2015年貧困發生率仍高達16.81%。冬奧會的申辦成功,給具有得天獨厚冰雪資源的崇禮帶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五年來,崇禮區以冬奧為引領,大力發展冰雪旅游産業,如今直接或間接從事冰雪産業和旅游服務人員達3萬多人,其中包括貧困人口9000多人。如今,崇禮區貧困發生率從2015年底的16.81%下降至零。2019年5月5日,河北省政府正式批准崇禮區退出貧困縣序列,徹底脫貧摘帽。
張家口市在冬奧申辦成功後,冰雪産業得到了極大發展,規劃建設了冰雪産業園,吸引世界著名冰雪企業及品牌入駐,冰雪産業從業人口大幅增長,對張家口地區脫貧攻堅起到很大促進作用。從2018年至今,張家口全市累計簽約冰雪産業項目73項,其中已投産運營26項,建成大型滑雪場9家、雪道177條。光是這些項目的建設,就為當地農民特別是低收入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增加了收入。
再比如,延慶區積極探索“冰雪體育休閒+冰雪體育文化+冰雪體育科技”驅動型發展模式,發展冰雪融合衍生産業,通過打造“冰雪體育+”模式,以冰雪體育帶動生態、旅游、賽事、文化、教育、科技等板塊形成聯動發展。截至2019年底,中關村延慶園體育類關聯性企業總數已達82家,延慶冰雪體育産業生態圈初步形成。同時,冬奧帶動了延慶區四季旅游升溫,民宿産業的快速有序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
回顧十三五,通過冬奧籌辦,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積極促進了京津冀地區交通、生態、産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協同發展;展望十四五,我們將繼續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科學規劃、管理、創造和運用冬奧籌辦成果,促進區域發展,惠及更多群眾。
-
記者
《北京商報》記者:想問一下經信局的領導。“十三五”期間,京津冀三地經信主管部門簽訂了《進一步加強産業協同發展備忘錄》,那麼我想問一下,“十四五”期間,三地在産業協同發展上會有哪些具體的工作安排?謝謝。
-
嘉賓
任世強:謝謝你對我們工作的關注,我從三方面回答你的問題。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攜手打造産業鏈條。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進一步梳理三地産業發展情況,圍繞三地新一代資訊技術、新能源智慧網聯汽車、生命健康等産業,共同規劃建設三地優勢突出、相互配套的協同發展産業鏈。支援龍頭企業在三地優化佈局,完善産業配套能力,打造京津冀産業供應鏈、需求鏈、企業鏈、佈局鏈的有機體系,提升區域産業鏈能級和競爭力。
二是加強産業政策銜接,推動産業園區共建。充分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協調機制的作用,利用相關基金,以及北京“兩區”建設和三地自貿區政策疊加優勢,推動政策、資金、基金與項目耦合,促進區域産業優化佈局。繼續抓好産業園區共建,支援北京(曹妃甸)現代産業發展試驗區等一批共建園區建設,推動一批産業協同項目開工達産。支援北京高精尖産業到雄安新區發展,促進城市副中心與北三縣聯動發展。同時,繼續推進三地大數據協同共建、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打造“信用京津冀”示範區。
三是加強對接交流,搭建産業交流合作平臺。京津冀三地相互支援、合力辦會,共同辦好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國家級展會。組織策劃京津冀協同發展對接活動,做好項目、資源、政策等方面的對接,促進北京高科技企業賦能津冀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謝謝。
-
記者
《中國日報》記者:各位好,我想問一下李文紅副主任。京津冀協同發展在“十四五”時期要進入到關鍵階段,請問未來五年推動協同發展有何謀劃和考慮?
-
嘉賓
李文紅:謝謝您的提問。
“十四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我們將繼續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要求,在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指導下,系統謀劃“十四五”協同發展工作。將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全力支援河北雄安新區建設;以減量倒逼集約高效發展,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雄安新區兩翼齊飛。進一步加強與天津、河北兩地的聯動,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用,推動創新鏈、産業鏈、供應鏈協同佈局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形成更加緊密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把京津冀打造成我國高品質發展的新增長極, 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謝謝。
-
主持人
感謝文紅主任的回答,提問環節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發佈人,各位領導出席今天的發佈會,向我們介紹北京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有關情況。也希望各位記者朋友繼續關注北京市政府新聞辦的“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佈會。會後,大家如果有什麼採訪需求,也可以跟我們聯繫,我們會給大家進行安排。本場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