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窩,石料進京真的冰上走嗎

日期:2022-07-21 15:28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號:        

西山的煤,讓古道在西山的山路上如枝蔓般延伸,而富饒的礦産,是西山對北京無私的饋贈,也孕育著北京城的誕生。

在民國《房山縣誌》中記錄一種特殊的礦藏,“白石礦,礦區 石門石窩”,這種礦藏被人非常細緻的分為了十三層,而第一層叫“旱白玉”,第一個字是乾旱的旱。

其實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漢白玉,北京最早出産漢白玉的地方,是房山區大石窩的“白玉塘”。就像志書裏所記載的山裏的石頭是分層分佈的,挖到第十三層,才能得到真正的漢白玉。您看這開採上來的大塊石料,只有中間這一小段才是漢白玉層,也就50釐米左右厚。而其餘部位,就是各種各樣類似漢白玉卻又不是漢白玉的石料了。為了一米漢白玉,要挖開幾十米的山。

從明朝開始,紫禁城裏的欄杆使用的大多是來自大石窩的漢白玉或者青白石,可動輒幾噸幾十噸的漢白玉,是如何運進京城的呢?有一種傳説,每一年的冬天,從房山區大石窩到京城的路上,都會被潑水凍冰,巨大的漢白玉石料下墊上滾木拉到京城。可這樣的傳説破綻百齣,其實按照清朝檔案的記載,運送漢白玉的是低矮的多輪車,相當於一塊巨大的木板下裝多個輪子,最多能到16個,類似如今的重型卡車,分散重力。然而當年都是土路,為了防止道路被壓垮,特意選擇冬天大地結凍的時候進行運輸。

漢白玉等石料,在古代帶動了大石窩所在的長溝一帶的經濟。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