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依萌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世界遺産監測中心工作人員

日期:2021-08-16 17:26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分享:
字號:        
  • 張依萌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世界遺産監測中心工作人員
  • 張依萌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世界遺産監測中心工作人員

在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曾有這樣一支長城保護研究的“國家隊”——長城保護工程項目管理組,張依萌是他們中的骨幹隊員。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他的工作,了解長城保護研究背後的故事。

2010年張依萌自北大考古係畢業來到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工作。作為一位標準的80後,他雖然年輕,卻已成長為一名文博界長城保護研究專家。從張依萌進入長城保護工程項目管理組,到今天成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産中心監測預警平臺負責人,十年來,與長城有關的工作,佔據了他生活的大部分,他把滿腔熱血都投入到了長城保護研究這項漫長而偉大的工程中。

時間軸退回到2005年11月,國務院批准《長城保護工程(2005—2014年)總體工作方案》。2006年3月,國家文物局下發《關於啟動長城保護工程的通知》。長城保護工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不是一朝一夕、光憑理想和信念就能實施的。要想順利完成這項偉大工程,首先要打好基礎,摸清“家底”。然而,在當時,關於長城的定義、長城的長度、長城分佈等問題,眾説紛紜,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定。於是,長城保護工程項目管理組著手進行他們組建後的第一項任務:開展長城資源調查。

主圖:張依萌-為公眾義務宣講長城文化.JPG

這是我國首次專門針對單一文化遺産開展的專項資源普查。

依靠搜尋整理文件資料、開展野外調查、現場採集資訊等方式,項目組整理出包含位置、長度、時代、材質、保存現狀、自然與人文環境、保護管理狀況等近20項資訊的十幾萬份材料、5個Tb的數據。以這些數據為基礎,項目組于2007年建立了長城資源調查數據庫和資訊採集系統,起草了包含《全國長城資源調查管理辦法》《長城資源調查工作規程》、《長城資源調查名稱使用規範》《長城資源保存程度評價標準》《長城資源調查文物編碼規則》、《長城資源調查資料檢查驗收技術規定》《長城資源調查資料檔案工作規範(試行)》《明長城測量總體技術方案》《秦漢及其他時代長城專題數據生産與量測方案》等在內的32項關於長城保護研究的系列文件。其中《長城資源要素分類、代碼與圖式》(WW/T 0029—2010),在2010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行業標準。

張依萌-培訓長城志願者,讓更多志願者成長為長城講師.JPG

張依萌進入項目組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參與編寫全國《明長城資源調查報告》。根據前期調查結果,長城沿線大概有40000多個遺跡,僅明長城,就有墻體10053段、敵臺7062座、烽火臺8812座、關堡185處、馬面3357座,與長城密切相關的各類遺存559處。張依萌與同事們整理填寫了22000多份長城資源調查表,報告的大綱,他們改了七稿,文本寫了七年,文本包含文字40多萬字,圖版600多幅、圖紙500多幅,各類表格近400幅。

隨後,項目組開始做長城資源認定,即認定某些長城資源是不是真的長城。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張依萌與同事們在2011年8月到2012年6月期間,核對了40000多條調查數據,張依萌更是在測繪公司的機房裏住了一個月,一個學考古的人,最後竟然學會了編程。2012年6月4日,《長城認定資料手冊》定稿。6月5日,在北京居庸關長城腳下,國家文物局正式將中國長城的精確長度(21196.18千米)向全社會公佈。

2016年,項目組承接國家文物局委託項目,對十五省開展長城專項執法督察。在此次督察中,包括張依萌在內的項目組五個成員分別跟隨五個調查組,每組督察三省長城保護管理工作。為此,項目組做了30多項督察細則,白天爬山、檢查材料,和基層長城保護者座談調研,晚上開會討論總結,淩晨撰寫報告…最後向社會公佈了督察報告和15省排名,並將督察意見反饋各省政府,上報國務院。

2017年,長城保護工程項目管理組變更為長城保護研究室,張依萌根據工作需要,調離了原部門,進入到中國世界文化遺産中心工作,成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産監測預警總平臺”項目負責人,同時也是長城世界遺産地專員,即長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在中國的“聯絡員”。他們利用這個監測預警總平臺,為全國100多個世界文化遺産地提供監測保護專業諮詢服務。目前,根據國家文物局的安排,張依萌與同事們正在忙著收集和審核各遺産地上報的世界遺産第三輪定期報告。

離開了“長城辦”,並不代表離開了長城保護工作。在進入文研院第二年,他結識了“長城小站”負責人張俊和一群充滿熱情的民間長城愛好者,很快,張依萌加入了小站的“長城志願者”行列。儘管平日工作繁忙,但他還是儘量利用業餘時間參加長城保護宣傳志願服務。“文物工作者與社會公眾之間缺少一個橋梁,而我們理當承擔起這份職責”,張依萌這樣説,更是這樣做的。據長城小站負責人張俊介紹,張依萌時常給小站志願者講師團成員們開展培訓工作,給長城保護員和基層文保工作者鼓勵打氣,多次到學校,給孩子們帶來各種輕鬆易懂、深入淺出的講座。在站員們眼中,張依萌知識淵博,邏輯清晰,對歷史和現狀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像一個光明使者,帶給大家前進的希望和動力”。

“依萌對長城和長城背後的中國文化是真愛、是熱愛、是大愛,他是我們長城志願者的榜樣和楷模!”張俊讚嘆道。

談到目前國家正在開展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張依萌認為,他們前期所做的長城資源調查、長城資源認定等,都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基礎。2020年8月3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奇葆帶隊在山西、河北開展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監督性調研,張依萌全程參與調研和調研報告的編寫工作。

張依萌作為執筆人,正在進行《長城畫傳》編撰工作。這是一本圖文並茂的科普讀物,目的是向大眾宣傳普及與長城有關的知識,讓大家知道“長城不是紀念碑,也不全是八達嶺,它首先是文物,其次才是符號,需要按照文物保護原則去保護,在此基礎上再談利用”。

十年來,張依萌工作的長城保護工程項目管理組作為長城保護管理與研究領域的“國家隊”,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長城保護工作的持續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張依萌也“十年磨一劍”,成長為長城保護領域的骨幹力量。

談到長城保護,張依萌感慨道:“相對於長城2500年的修建史而言,十年僅僅是一瞬,回望那段‘與龍共舞’的激情歲月,有委屈,也有遺憾,但更多的是收穫的喜悅與成就感。長城保護是中國文物保護工作的縮影,我們希望通過我們不懈的努力,帶動社會力量、基層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工作,只有做好資源優化配置、團隊配合,才能發揮各專業所長,共同助推文物保護工作整體發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張依萌 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中國世界遺産監測中心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