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即將首演

日期:2020-11-13 10:32    來源:國家大劇院

分享:
字號:        

水波為曲,槳帆當歌,一河千載通南北,中國大運河的故事源遠流長。2020年12月2日、3日,由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帶領觀眾在交響樂、京劇、合唱的跨界融合中,探尋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故事,品鑒大運河這一意蘊深厚的史書畫卷。

17.jpg

內核立意: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金名片”

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的邗溝,由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組成,從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開鑿時間最早、流經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古代運河。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標誌中國大運河正式成為世界文化遺産。這既是對中國人民偉大創造和智慧結晶的認同,又豐富了世界文化遺産寶庫。

2017年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視察強調,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要高度重視綠化、美化,增強吸引力。通州有不少歷史文化遺産,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保護大運河是運河沿線所有地區的共同責任,北京要積極發揮示範作用。

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批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産,是流動的文化,要統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 2019年2月,《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印發,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7月,《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審議通過。

北京市在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將“一核一城三帶兩區”作為重點任務,積極開展大運河歷史挖掘和考古研究工作,不斷拓展大運河文化豐富內涵,堅持以格局品質為追求,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這張首都“金名片”。

關於“京杭大運河”,很多人可能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曉,然而關於“大運河北京段”的歷史沿革、文化內涵、故事流傳,卻並不為太多人所真正了解。《京城大運河》聚焦于中國大運河北京段,深度挖掘京城大運河的歷史文化內涵,彰顯北京城獨樹一幟的歷史文化風貌。就題材的獨特性、藝術立意的高遠性而言,《京城大運河》可謂全國首創、獨領風潮。

主創主演:行業翹楚齊聚  近200位主創主演恢弘呈現

主創團隊歷時一年,經過細緻深入的采風,共同打造出《京城大運河》。《京城大運河》整臺演出共分為五個部分:序曲、第一部分《一支塔影見通州》、第二部分《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部分《漂來的北京城》、第四部分《致敬京運河》。在藝術表現方式上,其主要通過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的結合,以套曲的形式錶現每一部分的主題內涵。

《京城大運河》主創陣容強大,都堪稱行業翹楚,包括作曲楊乃林,作詞翁思再、李東才,導演孔潔,舞美設計丁丁,燈光設計胡耀輝,服裝設計宋立,多媒體設計胡天驥。整場演出由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北京音協合唱團共同擔綱,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李飚執棒。值得一提的是,杜鎮傑、李宏圖、遲小秋、朱強、陳俊傑、張慧芳、胡文閣、王怡、楊少彭、張建峰、張馨月、譚正岩、康靜、方旭、張凱、白金、孟憲騰等京劇表演藝術家將傾力加盟,共同呈現京劇部分的盛況。

據估算,《京城大運河》主創主演人員接近200人,規模可謂恢弘壯闊。“這是交響樂隊和京劇合作的藝術上的一次創新,如何讓中西文化交融結合起來,可能是許多藝術家們努力的事情,而《京城大運河》讓這個現實題材以這樣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我認為這是一個破天荒的創舉。”李飚説。從接到這個任務到如今即將進入實際排練,他看到了所有參與者的熱情和在疫情期間堅持工作的決心,“市文旅局對這個項目的大力支援,給予了我們很大的動力,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2020年年底推出這個節目有特殊的意義,如何更好地向全國、向世界介紹北京文化,是我們的責任。”

題材創新:立足北京,集中描摹運河北京段

作為《京城大運河》編劇,翁思再希望能從大運河題材方面有所拓展,“自從中國大運河獲准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以來,有關大運河題材的舞臺作品已經出現了多部,而我們這部作品另辟蹊徑,集中描繪運河的北京段。”

“元代在今天的北京地域建都之後,朝廷實施多項水利工程,從玉泉山引水入湖,開鑿人工河以接通、延伸京杭運河,逐漸形成京都水網系統。此舉既解決運輸問題,又解決城市居民飲水問題。其工程規模越來越大,河工偉力可歌可泣。”翁思再説,“《京城大運河》所歌頌的內容首先具有親民利民、接地氣的意義。回顧整個京城運河的工程,是一個經過科學勘察過程的決策,是古代水利專家的智慧結晶;對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業績羅列和歌頌,也是本作品的特色之一。而在文化方面,230年前徽班通過大運河北上進京,後來在京城的厚土上發育而形成國粹京劇;在此更早的年代,曹雪芹以通州張家灣為來往碼頭,多次於運河南北穿梭,最後在京郊完成中國文學史上的皇皇巨著《紅樓夢》。對這兩個標誌性的文化事件,這部作品也給予了濃筆描繪。”

“《京城大運河》是我國第一部以京城大運河為題材、表現北京歷史文化和現代京城建設發展前景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作品。”編劇李東才説。他認為,這部作品最顯著的特色就是京劇交響化、交響京劇化,“傳統經典當代呈現,既要有歷史滄桑感,又要有昂揚向上的精神氣質,從而形成一個濶大宏偉、汪洋恣肆、具有深厚歷史感和強烈現實感的套曲結構。當然,這其中的每一章節都不是單擺浮擱的,它們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繫。在每個章節裏,每首曲目所表達的內容、意境、意蘊,又都是有結構、有層次的,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而藝術的感染力、衝擊力、震撼力,也自然蘊含于其中。” 

舞臺表達:演員分屬歷史和當今兩個時空

2020年三月初,孔潔接到了《京城大運河》的邀請,負責舞臺呈現這個部分的導演工作,而這源於他連續做了兩季《水路戲路——大運河年度戲曲精品大匯》,對大運河的文化歷史有一定研究。

在舞臺呈現方面,孔潔首先想到的是畫面感較強的戲劇化處理,但是考慮到《京城大運河》是一部交響京劇套曲,本質上是音樂作品,所以經過與其他主創們的幾次溝通後,他推翻了原有的想法,轉向以音樂和唱段為主體、其他手段為輔助的舞臺呈現思路。在他看來,有別於一般的音樂會演出,《京城大運河》的舞臺呈現要有一定的儀式感,尤其是開頭處需要用藝術手段很快把觀眾帶入規定情境,結尾處要體現致敬大運河的崇高感。

孔潔認為,多媒體的運用是為了營造氣氛和補充資訊,從畫面節奏和色彩等方面不能喧賓奪主,“從內容上來説,每個唱段展現的是主幹內容,是京城大運河的亮點所在,但是需要一條歷史的脈絡把這些亮點串聯起來,於是在視頻中補充了一些必要的文字資訊,以勾勒出京城大運河清晰的歷史輪廓,以便觀眾在欣賞音樂和唱段的同時,對京城大運河的前世今生有個完整的了解。”

此外,經過仔細研究每段唱詞,根據內容和視角,他建議通過燈光、服裝和表演區域的劃分,讓演員分屬歷史和當今兩個不同的時空,營造出一種遠和近、凝重和明快、陳述和反思的對比,以深化作品的主題,同時也給演員的表演提供更多的心理支點。 

舞美創新:16塊“船帆”多層次營造演出情境

在藝術表現力上,《京城大運河》綜合舞美、燈光、多媒體等多種舞臺元素共同呈現。“越深入了解京城大運河,越能感受到前人的智慧和艱難,越能被大運河的歷史感動。我實在是孤陋寡聞,其實我就住在通惠河邊上,竟然不知道它這麼偉大。通過這此創作讓我更了解和熱愛北京。”作為舞美設計,丁丁由衷感嘆。而他的初衷是以豐富的舞臺視覺和當代的審美趣味,挑戰自己的想像力,讓觀眾享受出其不意的舞臺藝術魅力,“我希望利用現代化的舞美手段營造更加直接的視覺形象,且不失傳統京劇場景表達的趣味和品質。”

據他介紹,《京城大運河》舞美最點睛之處在於16塊以“船帆”為主體意向的螢幕。前區的8塊螢幕可以自由升降,模擬運河上的帆起帆落,同時它是投影畫面重要的載體,通過升降形成不同的空間來配合不同章節的演出,營造相適應的情景。“16塊螢幕,前後呼應,環繞包裹著音樂廳,類似中國長卷畫的上卷和下卷,通過多層次的空間營造演出情境,利用布景運動的美感,讓人物與空間建立動態關係。”丁丁説。

4.jpg

附:分幕梗概 

序曲,講述中國大運河的歷史意義和作用。

第一樂章,表現通州相關的歷史人文風貌。通州既是中國運河的北端頭,也是北京運河的源起。這一樂章首先通過“一支塔影見通州”進入大運河北京段,然後描寫通州漕運碼頭、驗糧樓、張家灣、通州號子等場景。最後,對聲聲號子的描寫,引出下一樂章運河的修建。

第二樂章,表現北京運河的形成起源和水系風貌。這一樂章首先描寫忽必烈授命郭守敬興修城內水系,因為有了郭守敬引白浮泉水,沿途吸納玉泉等十條泉水經翁山泊流入積水潭,又設計“閘”“壩”解決東西海拔高度差,才有了北京城內水系縱橫。然後描寫北京運河的水系全貌,包括橋河閘壩倉、積水潭碼頭等。

第三樂章,表現北京城和運河的關係。北京城是漂來的北京城,沿著運河漂來了人們生活和生産的物資,同時還漂來了文化、文學,包括紅樓夢、徽班進京等。

第四樂章,表現北京運河的百年興衰,是歷史和今昔的對比。京城大運河曾是最重要的漕運河道,經歷過繁盛、戰亂、隨著海運的興起和鐵路的興建逐漸沒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隨著人們不斷修復維護,而今又即將再次通航,呈現出河清海晏的嶄新面貌。結尾也落在“百年興衰”的“興”上,帶起新的高潮,建立通州千年之城,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即將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