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文本《論語導讀》手稿入藏國圖

日期:2020-11-05 09:3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2020年11月4日,法文版《論語導讀》手稿入藏國家圖書館儀式暨展覽開幕式在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行。(方非 攝

  2020年11月4日,法文本《論語導讀》入藏國圖,並通過同名展覽與公眾見面。目前國圖藏有230多種與論語有關的外文譯本,但早期作品僅有30余種,而法文本的手稿此前還是空白。此書也是國圖入藏的第一部完整的歐洲啟蒙時期的外文著作手稿。

  此部法文本《論語導讀》是2019年中法建交55週年之際由馬克龍總統贈送習近平主席的。它是歷史上首部將一整套儒家經典翻譯成法文的譯著,一經問世便在法國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國思想的熱潮。

  步入國家典籍博物館二層展廳,可以看到置於單獨玻璃櫃內的法文本《論語導讀》手抄本。國圖典籍博物館外文善本組組長、副研究館員趙大瑩介紹,它帶有當時歐洲書籍的裝幀特點。如封面有無色凹凸壓印線條、書脊上有燙金的法文提名孔夫子、書口刷紅、環襯頁使用的是染紋紙等。展簽文字顯示,這部著作誕生於1688年,由法國學者貝尼耶以1687年拉丁文版《中國哲學家孔子》為底本翻譯而來。整部著作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全書共206頁,以之作為法國人“閱讀孔子的鑰匙和入門”。

  就在這個展櫃隔壁,貝尼耶翻譯時依據的底本、拉丁文版《中國哲學家孔子》的巴黎印本也同時展出。相比于底本,貝尼耶在翻譯時做了很大改動,只保留了正文文字,刻意去掉了註釋、歷史年表,並把帝王世系濃縮為概述。“貝尼耶在自述中説,這樣做是為了向讀者提供一個教育素材,讓讀者集中于孔子的道德學説和政治主張上。”趙大瑩説,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當時歐洲社會的需要。在完成此譯本後幾個月,貝尼耶就與世長辭。

  關於1687年的拉丁文版《中國哲學家孔子》,也有許多故事。此書是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支援下,比利時人柏應理在巴黎出版的。這是歐洲歷史上出版的第一部系統的儒家經典譯著,對中國文化的西傳具有啟蒙意義和先驅作用。不過在這部著作中,中國“四書”中唯獨缺少了《孟子》。“《孟子》譯至歐洲比《論語》等要晚很久。”趙大瑩説,1700年左右,比利時耶穌會士衛方濟翻譯了《孟子》,但直至1711年他的《中國六大經典》在布拉格出版,“四書”才有了西文全譯本。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部典籍的主要內容及其在中法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意義,國家圖書館還在展覽中展出《論語》在日本和朝鮮的刻本,以及17世紀至19世紀的法文、義大利文、德文和英文譯本,反映儒家經典當時在世界範圍的傳播情況。展覽將向公眾免費開放至2020年12月6日。(李洋)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法文本《論語導讀》手稿入藏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