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龍”國博展出

日期:2020-10-19 08:5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圖為“中華第一龍”碧玉C形龍。(鄧偉 攝

  2020年10月17日,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中華第一龍”領銜160余件文物,揭開“玉出紅山——紅山文化考古成就展”面紗,邀觀眾重逢舊時光,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1986年7月,“中國文明起源問題找到新線索”的報道發佈:遼西發現五千年祭壇、女神廟、積石冢群址。考古學界推斷,這一重大發現將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報道提到的是朝陽牛河梁遺址,這是迄今所知規模最大的紅山文化祭祀遺址及墓葬群。出土的一件件獨具特色的文物表達了一個意思:早在5000年前的紅山文化晚期,社會形態就已發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國階段。

  如今,當年出土文物的代表到訪國博,和其他紅山文化文物共計160余件,按“禮重在祭”“唯玉為葬”和“文明曙光”等部分重現了新石器時代的古國。最著名的女神頭像以圖片形式亮相。專家解釋,主要考慮到頭像比較嬌貴,不宜挪動,但觀眾可以看到多件女神廟出土的泥塑人像殘件,有一件耳朵殘塊大小約為真人耳朵尺寸的兩倍,而人手殘件與真人手掌大小相當。

  8件紅山文化出土玉龍是展廳裏最受歡迎的文物。國博鎮館之寶——碧玉C形龍前總有觀眾駐足。它是已知紅山文化玉龍中體型最大的一件,被譽為“中華第一龍”,整器由墨綠色岫岩玉雕琢而成,吻部前伸上揚,梭形細目,鬣鬃飄舉,卷尾有力,軀體捲曲若鉤。專家給出的點評是,雖無角、無肢、無爪,卻極富動感。

  雖然大部分文物風格粗獷,但細節卻頗為有趣兒。比如先人沒相機,但巧妙地留下了自己的模樣。一件小型陶塑女性立像通體壓磨光滑,左腳極為寫實地塑出一隻半高筒靴,反映了當時紅山先民的生活風貌。動物造型的玉器也惟妙惟肖,玉鳳、玉鳥、玉鱉、玉蠶、玉蝗等至少十余種“動物”展出。專家説,它們大都有穿孔,可以穿繩佩挂或用線縫綴于衣物上。

  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17日。這也是田家溝和半拉山墓地出土文物首次在遼寧省外展出。(劉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中華第一龍”國博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