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幕版”四大名著走紅的啟示

日期:2020-08-05 08:3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彈幕版”四大名著走紅的啟示 

  這個暑期,曾經霸屏的四大名著電視劇再次火了,只是這次的“打開方式”有所不同,許多人熱衷於在視頻網站邊發彈幕邊看劇。在嗶哩嗶哩上,四部央視版經典近一個月的播放量均達千萬級。這不禁引人思考:對於臺詞都熟稔於心的老劇,網友為何熱情不減?“經典+彈幕”的形式又給我們什麼啟示?

  有人説,“三年一代溝”。每一代人的文化喜好和審美取向都帶有鮮明的時代烙印。而央視版四大名著不僅陪伴了“80後”“90後”的成長,還能讓一眾“後浪”欲罷不能,足可見經典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這種魅力從何而來,是所謂的“大IP+大流量+大製作”嗎?若以當代標準審視,《西遊記》充斥著“五毛錢特效”,但六小齡童的眼睛一轉,大聖的機敏就活靈活現;《紅樓夢》沒用一個“流量明星”,但耗時兩年的選角和培訓,讓十二釵都宛如書中走來……事實證明,經典的魅力更多源於創作者對於藝術的匠心。無論什麼時候,內容為王都是文藝創作不變的鐵律。

  經典永恒,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表達熱愛的方式。或許一些人不解彈幕刷劇之火,甚至覺得“彈幕版”四大名著“不太正經”。但要看到,在網際網路社交漸成趨勢的當下,這種即時性評論滿足了觀眾的表達欲,也讓人找回了家人圍坐看電視的熱鬧勁兒。很多彈幕內容與相關視頻細節構成的圖文對話,更成為一種“二次創作”,在“閒聊式社交”中為經典增添了新的生命力。“經典+彈幕”,打破了傳統觀念的娛樂狂歡,為經典抵達年輕一代找到了創新方式,對於今天的文藝創作不乏啟示意義。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什麼是好作品大家心裏都有一桿秤。特別是現在的青年,本身就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早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互動方式。引導其感悟經典、傳承文化,口號式強推不管用,僵化説教適得其反,須得找到對味兒的交流方式。近些年,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如果國寶會説話》等歷史文化紀錄片走紅B站,到“我們的太空”“平安北京”等一眾官方號玩轉知乎,其要義都是架起了一座與“後浪”有效溝通的橋梁。代際的隔閡被打通,經典傳承的隔閡也將隨之被打通。

  文藝經典的成功秘訣,其實就是“講好故事”。“彈幕版”四大名著走紅,是一個洞察當代青年社交文化的縮影,相關從業者堅守匠心、敢於創新,一定會有所感悟。(崔文佳)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