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雪

日期:2019-12-09 08:58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1
  • 未標題-1

  北京六朝古都,實則地處朔方,一齣長城,便是塞外。所謂“天子守國門”,足為明證。冬日的北京,給人印象深刻,南國之人,到了此時,總有思鄉之情。但京城若有雪,其絕美又是公認的。就像那句人們津津樂道的話:北京一下雪,就成了北平。是啊,這古老的城市,雖曆盡滄桑,但魂魄猶在,當大雪覆蓋了它的宮殿、城闕、園囿、街巷,以及那煙火氣十足的衚同四合院,您便身在畫中,恍若隔世了。   

  這裡的節氣總是很準,關於時令節氣的諺語也就很多。就説冬季吧,老話兒怎麼説來著?“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説中秋若是陰雨,見不到圓月,則來年正月十五就會下雪。另一句是“小雪封地,大雪封河”,雖都是俗語,卻準成可靠,北京以往,每年封河,正在冬至以前。小雪的節令一到,也就天寒地凍了,大雪節氣一入,則是冰嬉的好日子就要近了。曾幾何時,西苑的冰面上,八旗健兒的冰上演操是皇朝一件盛事,皇帝是要親臨的。而直到今日,什剎海的滑冰依然是京城百姓的冬日念想,承載了多少人青春的美好記憶。  

  然而,這美好的雪,有時也肆虐京城大地,史冊上屢見記載的雪災,每每觸目驚心:雍正五年正月,延慶大雪三日,深數尺,奇寒,人畜有凍死者。清初的通州,亦曾有深達五尺的暴雪記錄。  

  猶記得世紀之交,北京亦曾突降一場大雪,算不得暴雪,也無凍死人畜的奇寒,卻引發了一場幾十年未曾有的大擁堵,整個京城的車流猶如凍住了一般,許多人一天一夜都堵在路上,上廁所都成了問題,很多人深夜才走回家,到處都是大雪封堵京城的新聞。從此,擁堵正式取代了沙塵暴,成為又一個“長安居、大不易”的標簽。  

  但縱觀京城歷史,飛揚的雪花,留給我們更多的還是意蘊綿長的記憶。看看先人們是如何描摹的吧:西山亦名小清涼,每至大雪初霽,千峰積素,若圖畫然,為燕京八景之一,曰西山晴雪。 

  除了這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京城還有另一處景致,同雪有關。這便是老北京人人皆知的“德勝祈雪”,乃是乾隆十二年觸景賦得禦詩,次年在德勝門甕城內立祈雪詩碑,並建四角重檐黃瓦碑亭,亭在甕城西側,真武廟旁,正對東側的甕城閘門,高大挺拔,碑與亭皆偉,詩與字俱佳,傳為佳話。直到民國晚期(一説上世紀五十年代),拆亭埋碑,此景方才消失,只剩巍峨的德勝門箭樓,供人唏噓感嘆。乾隆帝是還宮春祀,路經德勝門,遇天降瑞雪,觸發思古之幽情、愛民之至意,以及對祖先功德之追念,以詩為記:春祀還宮內,路經德勝門。文皇緬高祖,渺已實元孫。力取權弗取,德尊果是尊。微塵郊外有,望雨復心存。入德勝門作,乾隆十二年歲次丁醜仲春御筆。 

  乾隆當了太上皇后,依然勉力求雨祈雪不止,在玉泉山祈雪時寫了一首《龍神祠祈雪》詩,他認為“北方二月之雪即甘雨也”,這便是祈雪的至意。他的孫子,以勤勉儉樸著稱的道光帝,曾有一月之內三祈雪的記錄:道光二十五年十二月辛卯,上詣大高殿祈雪。癸卯,上再詣大高殿祈雪。癸醜,上復詣大高殿祈雪。足見這一始自宋代的帝王敬天愛民之典,在有清一代,亦是謹遵不輟的。  

  而在明朝,京城還有一段關於雪的趣聞,乃是解學士和雪和尚:《堅瓠集》載,永樂中,京師大雪,軍士于午門外,將雪團一和尙。解縉見之,題詩曰:此僧從未入娘胎,昨日天宮降下來。暫借午門投一宿,明朝日出往天臺。   

  雪之於北京,就是這樣的一件天賜之物,北京也好,北平也罷,都是令人魂牽的文化故鄉,曾記得民國一幅景山上拍攝北海的舊照,銀裝素裹之間,北海白塔、大高玄殿、內務府稽查御史衙門,乃至遠處的阜成門、白塔寺,都歷歷在目。  

  這便是北京的雪景了,讓見過它的人,永也難忘難捨。  

  作者:李哲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