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興居 —— 天興居

天興居

天興居,原名“會仙居”,是劉永奎于1862年在北京前門外鮮魚口創立的。一開始,會仙居只經營酒菜,後添自製的醬肉和火燒。1900年,會仙居開始經營白水雜碎,後來改良成炒肝,名噪一時。1933年,洪瑞和沙玉福二人合夥在會仙居斜對面開設了天興居,專營炒肝。1956年公私合營時,會仙居與天興居合併為天興居。在融和了兩家的製作技藝之後,北京炒肝得到了繼承和發展。
查看更多>>

天興居:一碗炒肝香市井

前門鮮魚口美食街,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層小樓,墨牌匾,紅燈籠,明黃旗幟飄揚起“天興居”三個大字。早在同治元年,天興居尚未問世時,這條街上一家名叫“會仙居”的作坊,就賣起了“白水雜碎”,這是炒肝的雛型。白水雜碎蘸汁終究口感欠佳,“會仙居”的老闆劉永奎遂向當時的京城美食達人楊曼青請教。楊曼青建議去繁就簡,以豬肝、豬腸為原料,配上蔥、姜、蒜末、醬色並勾芡,定名為“炒肝”。 炒肝的工序並不複雜,先將豬腸用清水加醋洗凈,去腥臭,開鍋煮後文火燉。鍋蓋必須是比鍋小一圈的木鍋蓋,目的是使腸能熟透又不跑油,且保持肥美香味。待腸爛熟之後,切成五分長小段。豬肝洗凈後,用刀斜片成柳葉狀條兒。製作時先將食油熬熱,放入大料,炸透後放入生蒜,再放入黃醬。另熬上好口蘑湯,配以蒜醬、蔥花、姜末,再將生肝條放入腸中,馬上勾芡,再撒蒜泥。[詳情]
天興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