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一處 —— 都一處

都一處

1738年,都一處燒麥館在北京前門外大街路東、鮮魚口南開業。起初店舖只是一個蘆席棚,以售賣酒和小菜為主,後於1742年蓋起一棟帶門面的小樓。1752年,都一處因乾隆皇帝賜親筆題寫“都一處”的蝠頭匾而出名,生意迅速興旺起來。同治年間,都一處增添了數十種炒菜,更重要的是開始經營燒麥、炸三角,並與先前的馬蓮肉、晾肉等小菜一樣名噪京城。從此,都一處正式進入老北京名館子的行列。目前,都一處燒麥製作技藝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查看更多>>

乾隆爺御筆賜名 老字號都一處燒麥

説起都一處的來歷,其實還有一番傳奇的故事。乾隆十七年(西元1752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訪,回京進永定門來到前門一帶,這一天正是農曆大年三十,天色已很晚,在更夫的梆子聲中,乾隆爺帶著兩個人走進了一家酒館,夥計把他們熱情地引到了樓上,三人落座後便就著小菜喝起了酒。乾隆爺邊吃小菜邊喝酒邊誇獎這裡的菜好酒好服務好,還説京城裏那些有名的酒店都比不了這裡的酒菜。末了,他衝著夥計問道,你們這個小店叫什麼名字呀?夥計一聽,便説,我們這兒沒名字。乾隆爺非常感激地説:“這個時候還開門營業,京都只有你們這一處了,就叫‘都一處’吧”。[詳情]
都一處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都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