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視頻裏的清末北京城

日期:2020-08-12 11:17    來源:北京晚報

分享:
字號:        
  • 古都風韻
  • 古都風韻

  原標題:老視頻裏的清末北京城

  前段時間,一位熱心網友通過AI技術修復的老北京視頻,在網上流傳開來,這段視頻記錄了清末北京城的生活場景,其中有一些難得一見的畫面,對研究北京城的歷史與文化,是極為重要的補充。

微信圖片_20200812112003.jpg

隆福寺廟會,遠處可見萬善正覺殿

  拍攝者卡恩和“地球檔案”計劃

  這段視頻拍攝于1909年,拍攝者是一名外國人,他叫阿爾伯特·卡恩。他是一位出生於法國阿爾薩斯省的猶太人,幼年的他和家人一起過著非常質樸的生活。成年後卡恩來到巴黎,從事銀行業的工作。他憑藉著自己的敏銳嗅覺進行海外投資,特別是在南非投資寶石礦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使他成為法國著名的銀行家和實業家,也是法國數一數二的富豪。

  致富後的卡恩非常低調,默默致力於增強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交流和理解,並以此來增進世界的和平。1898年起,他開始為大學生們提供獎學金,資助他們環遊世界。1900年巴黎召開了世博會,在這次展覽中,一種能夠將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記錄下來的照相技術俘獲了卡恩的心。尤其是1907年投入市場的彩色照相技術,讓卡恩有了打造“地球影像資料館”的想法,這個想法也逐漸在他的腦海中成型。

  1908年11月,卡恩從法國瑟堡起航前往紐約,開始了他的環球之旅。在完成了美國境內的從東至西的大穿越之後,他從聖弗朗西斯科出發,于當年的12月19日抵達日本。1909年的1月12日,卡恩前往中國。此時正值宣統皇帝剛剛登極,都城北京的風土人情被卡恩一行如實地記錄下來。

  這一年卡恩回國後開始聘用專業攝影師加入他的隊伍,三年後他再次派遣帕賽經由西伯利亞鐵路抵達中國,在瀋陽、北京等地拍攝了大量彩色照片。二十年間,卡恩通過這個項目,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共拍攝了長達一百小時的膠片、七萬兩千張彩色照片以及四千余張黑白照片。1940年,將自己所有的資産都投入到這項工程之後,卡恩在窮困潦倒中病逝。

  遺憾的是,當時卡恩被歐美國家嘲諷為“做了一輩子無聊傻事的造作白癡”,他傾注一生心血所拍攝的照片在當時也沒有太多人關注。直到2008年,這筆寶貴的財富才再次進入到人們的視野,讓人們得以從最真實的角度了解一百年前的世界。

微信圖片_20200812111958.jpg

拍攝者卡恩在豐臺火車站逗狗

  記錄隆福寺殘存建築

  卡恩來到北京的年代,老百姓最常去逛的地方就是廟會,在他的視頻中能看到隆福寺廟會的珍貴影像。

  隆福寺建於景泰三年(1425),初建時就體現出身份的不平凡。其工程用料有不少都來自於紫禁城東南的一處離宮別苑——“南內”,有明確記載的是隆福寺大法堂的白石欄杆,是直接拆自於南內的翔鳳殿。“南內”在當時是囚禁明英宗的場所。

  景泰四年,隆福寺建成,景泰帝本欲親幸,寺院以及沿途各地也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但國子監監生、禮部儀制司郎中(官職名,五品文官)章綸上疏稱皇帝“不可事夷狄之鬼”(因該寺院供奉有番佛)而作罷。從皇帝對這座寺院的重視程度便可見其在京城寺院中的地位。明清兩代這裡一直香火極旺,且定期舉辦廟會(每月逢一、二、九、十開廟),因此一向有“諸市之冠”的稱謂。

  隆福寺自南向北,中軸線上依次坐落著山門、天王殿等建築,進入天王殿後是一個規模宏大的院落,其中從南至北依次是慈天廣覆殿(大雄寶殿)、萬善正覺殿以及毗盧殿三大殿,最後以法堂作為這個院落的結束,再向北則是方丈院和後罩樓。當時老北京有“東有隆福寺,西有護國寺”之説,這兩座大廟也因此被俗稱為“東寺”和“西寺”。兩座廟宇的廟會當年分別是東西城最大最繁華的市場。

  光緒二十七年(1901),鐘鼓樓、天王殿和慈天廣覆殿毀於大火,但這場大火絲毫沒有影響隆福寺的繁盛,卡恩來到北京的時候,這裡仍然是四九城裏最為繁華的去處之一。

  在這段視頻中能見到已經成為廢墟的天王殿遺址,由於大雄寶殿也已經無存,所以視頻中可直接看到萬善正覺殿的屋頂。當然視頻中最吸引人的,還是當時廟會的場景,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當年各類擺攤的商戶,按照記載天王殿的這個院落,大多數攤位是售賣古玩、珠寶的。

微信圖片_20200812112013.jpg

  內皇城“三座門”珍貴畫面

  卡恩在豐臺火車站逗狗

  在這段視頻中,主人公卡恩曾經有過一次難得的出鏡:卡恩和自己的助理在車站逗狗。

  此前關於這段視頻的拍攝地點有各種説法,有人説是正陽門火車站,也有人認為是馬家堡火車站。然而通過視頻中的光影可以看出,拍攝者的視角是從南向北拍攝,如果是在正陽門火車站,那麼視頻中應該可以看到北側的城墻,但是視頻中北側並沒有城墻。而馬家堡車站則在庚子前後被搗毀,此後除了迎接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回鑾臨時搭棚子使用過一次,就再也沒有使用過了,馬家堡車站基本也可以排除在外。綜合分析來看當時北京較大的鐵路樞紐站便只能是豐臺火車站了。

  光緒二十一年(1895)4月,津盧鐵路全面開工,當年年底修築到豐臺並在此建站。光緒二十三年(1897)津盧鐵路正式接入豐臺站,這可以算是豐臺站第一次投入使用。其後不久,以豐臺為中心,鐵路向東延伸到馬家堡,向西延伸到了盧溝橋。1905年,由我國自主設計和修造的京張鐵路開工,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通車時,將始發站也選在了豐臺站。至此,豐臺站成為京張鐵路、京山鐵路(即原津盧鐵路)和京漢鐵路三條線路的交匯點,可謂當時北京第一大交通樞紐。

  由於卡恩1909年的黑白視頻中有一段是從正陽門西車站出發,一路沿鐵路向西拍攝,同時他的照片中有部分拍攝的是延慶八達嶺長城一帶,因此可以推斷卡恩有可能是從正陽門西車站出發,乘火車前往豐臺站,並在這裡換乘剛剛通車不久的京張鐵路前往長城遊覽。正是在候車的同時,卡恩留下了這段珍貴的視頻。

微信圖片_20200812112018.jpg

  克林德牌坊(以上圖片皆為修復後視頻的截圖)

  內皇城“三座門”珍貴畫面

  老北京城曾經有過很多座“三座門”,其中如北海三座門、長安街三座門都廣為大家所熟悉。嘉慶年間,發生天理教教徒攻入紫禁城的鬧劇後,為了加強紫禁城的城防,清廷在神武門東西一線上,除了保留明代的北到府、北上東門和北上西門(均為三座門樣式)以外,在這三座宮門圍起來的狹長空間的東側和西側,又加築了一些“三座門”建築,其中西側以團城為中心,在團城以東加築兩座,團城以西加築了三座。在北上東門以東,沿著筒子河東側延伸過來的“內皇城”城墻上,修建了一道三座門。

  1909年卡恩在“內皇城”城墻處的“三座門”,拍攝了一段時間較長的視頻,畫面是一隻送葬隊伍通過此處。這段視頻也是內皇城東側三座門僅有的一段影像。卡恩的這段視頻拍攝的是三座門中的中門和北門,同時還可以看到三座門外靠北側的護軍班房,這座班房很有特色,前面是凸出一間的抱廈,抱廈前是一道類似影壁墻的大門,其圍墻採用了柵欄的形式,這種樣式如今在北京城內已經不多見了。

  清朝滅亡後,內皇城這裡的三座門很快便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上世紀30年代為了打通景山前街,又將北上西門和北上東門拆除。上世紀50年代為了改善景山一帶的交通,拆除了團城周邊的一系列三座門。

克林德牌坊見證屈辱

  1909年卡恩一行還拍攝了以克林德牌坊為背景的一段視頻,內容是送葬隊伍從牌坊下通過的場景。這段短視頻,向人們展現了當時東單北大街地區的風貌,而這座牌坊見證了一段屈辱的歷史。

  1900年6月,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大沽炮臺,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照會北京各使館,要求全體公使、隨員以及衛兵限時24小時內離京。德國公使克林德親自前往總理衙門“討説法”。他們一行走到西總部衚同西口時遇到了巡邏的神機營章京(官差名)恩海,雙方發生爭執,克林德向巡邏隊開槍,恩海開槍還擊將克林德擊斃。

  這引發了列強的不滿,並成為庚子之變的導火索。清廷最終戰敗並簽訂喪權辱國的《辛醜條約》,其中的第一款第一項便是要求清政府派遣醇親王載灃為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向德皇“致歉”,第二項則是要求清政府為克林德豎立“銘志之碑”。克林德牌坊最後建在其遇刺身亡之處,即如今的西總部衚同西口。

  該紀念碑採用三門四柱七間牌坊的樣式,總體結構與位於河北淶水縣的怡賢親王墓石牌坊相似,怡賢親王是雍正皇帝倚重的王爺,除享有鐵帽子王的世襲殊榮之外,還享受到了清代規格最高的王爺園寢制度。克林德牌坊規格如此之高,足以體現當時清廷所受到的屈辱。1903年克林德牌坊竣工,醇親王載灃還代表清政府前往致祭。視頻拍攝十年後,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中國作為戰勝國,將克林德坊進行拆卸,並將所有部件運往社稷壇,重新豎立起來,改名為“公理戰勝坊”。1952年改為“保衛和平坊”。(楊徵)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老視頻裏的清末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