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京味茶文化

日期:2020-08-03 11:3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未標題-1
  • 未標題-1

  原標題:多姿多彩的京味茶文化 老北京的茶館有這麼多種

  俗話説,“早起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茶可是老北京家家離不開的飲品了。

喝茶  5f2103bfe4b00abaf3f210d0.jpeg

  我小時候,家裏的大人都愛喝茶。記得前院住著一個遠親長輩,每天很早就起床,先用細瓷蓋碗放上茉莉花茶,茶碗下面還墊著一個小瓷碟兒,然後把水燒開,倒入茶碗中蓋上瓷蓋兒燜一會兒。過一會兒,打開蓋兒,用瓷蓋兒撥開漂在上面的茶葉,一手端茶碟兒,一手拿瓷蓋兒遮著嘴,瞇著眼,吸著氣兒,小口兒全神貫注地品他的茶,好像這一天就從這香噴噴的花茶開始了。我在旁邊看著,都能感覺到他內心的舒坦,這是當時北京家境好些的老人的生活習慣。

  喝茶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男女老少,各有各的喝法。七十多年前,只要看看遍佈京城的各色茶館,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

  當時有大茶館、清茶館、書茶館、棋茶館、落子館、二葷鋪、紅爐館、野茶館、茶攤、茶棚等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京味茶文化。

  我童年時家住西安門北黃城根,緊臨西四牌樓,牌樓東邊是馬市大街(現在叫西四東大街),路北有個西安市場。這是熱鬧的商業區,在它周圍有好幾個茶攤,一般都選在陰涼處,或在大樹下,幾個小板凳,一張小地桌,桌上放著粗瓷大碗。旁邊地上放著一個挂綠釉子的大瓦壺,有半米多高,上粗下細,還有個大壺嘴兒。冬天為了保溫,就在大瓦壺外面套上個棉被套。夏天,賣茶的老人把桌上的大瓷碗倒滿了茶水晾著,為了防灰塵,每個碗上都放個玻璃片兒。在這裡喝茶的大多數是社會底層的人群,例如拉洋車的、挑擔的小販、做苦工的等。他們為了節省,往往自己帶著貼餅子、窩窩頭,外加一塊鹹菜疙瘩,買上一大碗茶,就著茶水吃下這些乾糧,就算是一頓飯了。所以他們是把茶水當做“菜湯”來喝的啊!坐小板凳喝大碗茶的主顧,都是渴急了的主兒,端起碗來大口往下灌,喝完遞過去大碗,沙啞著嗓子説“再來一碗”,那時有人評價這些人喝茶叫“飲”(yìn),意思是牲畜喝水的樣子,帶有貶義,也有戲謔的意思。

  茶攤上的茶水是用鍋加熱茶葉末子熬出來的,有茶水的淡黃色,但味道和小蓋碗茶沏出來的可差遠了,所也只能“飲”,不能説是“品”了。

  過去賣大碗茶的都是年老體弱、喪失勞動力的窮人,他們無以為業,才從事這一行。當時在大街上,還常能見到挑擔沿街叫賣大碗茶的。一條扁擔一頭挑著大瓦壺,抓上一大把茶葉末子擱裏面,倒滿開水就行了。另一頭是個荊條筐,放幾個大粗碗,邊走邊吆喝:“誰喝碗熱茶嘞!”就像老舍先生在小説《駱駝祥子》裏寫的小馬他爺爺,拉不動洋車了,就挑擔子沿街賣茶,勉強為生,很是悽慘。

  如今在北京城還有賣大碗茶的,只是今非昔比了。“前門大碗茶”已是旅遊觀光項目,現在發展成“老舍茶館”,蓋起了高樓、有豪華的廳堂,有名角到此演出,天天賓客滿門。再加上那首傳遍京城的歌曲《前門情思大碗茶》迴響著,著實引來不少外地人的光顧。大碗茶已然成為北京民俗文化的名片了。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多姿多彩的京味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