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收天上水 集雨潤家園

日期:2021-06-10 10:25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巧收天上水 集雨潤家園
  • 巧收天上水 集雨潤家園

風景如畫的鏡河,是行政辦公區化身“海綿”最重要的工程措施。(陳強 攝)

風景如畫的鏡河,是行政辦公區化身“海綿”最重要的工程措施。(陳強 攝

  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位於城市副中心的朗清園小區,在設計建設之初就融入了“海綿城市”的建設理念。2021年進入汛期以來,接連下了幾場雨,居民的最直觀感受是,路面“小雨不濕鞋、大雨不積水”。降雨並沒有帶來內澇,而是把小區變成會呼吸、有彈性、生機勃勃的家園。

  “滲、滯、蓄、凈、用、排”,是“海綿城市”建設中的六大措施。透水步行道、透水廣場、下凹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等數十種具體的工程方式,都能在朗清園小區見到。小區工作人員介紹,下雨天,雨水不會直接從水管流向步道,在地面濺起水花,而是先進入消能池消能,然後通過導流渠流入前置塘,進行沉澱和初步凈化。凈化後的雨水,通過路面下方過路溝,溢流至小區雨水花園中滯留和滲透,多餘的雨水可流入市政管網或調蓄池。調蓄池可以在晴天時為小區水系景觀補水。

  在城市副中心,可不只朗清園有“海綿”。2016年,通州區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試點總面積達19.36平方公里,西南起自北運河,東至規劃的春宜路,北至運潮減河,包括住宅小區、公共建築、公園綠地、市政道路、河流湖泊。目前,試點區18個老舊小區、6所學校、6處公園廣場都完成了“海綿”改造,總面積達130余萬平方米,2萬餘居民受益,讓這座“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千年之城更加溫潤靈動。

  通州被稱為“九河下梢”,每年汛期都要面對巨大的防洪壓力。過去,為了快速行洪、防止內澇,採取了一系列工程措施,如擴容排水管、河道裁彎取直等,但都沒有從根本上治澇。“‘海綿城市’的理念,就是對雨水開展源頭、過程、末端的全流程綜合管控。”全程參與了城市副中心“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北京市水科院高級工程師于磊説,“海綿”是一個比喻,指的是城市像海綿一樣具有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

  “試點區的重要使命,是探索出一套普適性的改造方案、管護辦法,甚至包括政府各部門的對接機制。”于磊説,“海綿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部門擰成一股繩共同推進。

  為此,通州區成立了“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一系列標準規範也陸續制定出來。目前,通州區發佈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綿城市建設技術導則》《北京市海綿城市試點區域建設工程運營維護管理辦法》等10余個文件。大到管理辦法、管控流程,小到植物種類選擇、模型模擬參數選取,均有涉及。

  有了高效有力的體制機制、管護標準護航,通州區“海綿城市”建設駛上了“快車道”,還衍生出了獨具匠心的豎向管控措施。豎向管控,就是對建築物高程做出嚴格的規定,施工時不得隨意更改,這樣一來,就能大致決定雨水的整體流向。行政辦公區就是通州區首個在規劃之初便實行豎向管控的大型工程。

  風景如畫的鏡河,是行政辦公區化身“海綿”最重要的工程措施。河道兩側的地底下,埋設了排水方涵,方涵與河道可容納約55萬立方米雨水。小雨天氣,方圓6平方公里的行政辦公區,雨水全部匯入方涵暫時存儲,再通過凈化,補到鏡河中;一旦降雨大於20年一遇標準,方涵內的溢流堰還能把水有序通過鏡河排入北運河。“如此精妙的設計,秘訣就是豎向管控。”于磊説。

  除了高效有力的體制機制、建設標準作保障,在通州區“海綿城市”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還建設有一套監測與管控平臺,支撐“海綿”設施智慧化運維。此外,通州區還聘請了第三方,對PPP項目“海綿城市”建設開展績效考核,通過圖紙核查人工計算、監測數據分析支撐、設施運維日常檢查等方式,保障“海綿”建設的效果持續化。(陳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巧收天上水 集雨潤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