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曲兒傳承人

日期:2021-05-27 09:5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北京小曲兒傳承人
  • 北京小曲兒傳承人

在舊鼓樓社區公益小劇場,陳偉表演北京小曲兒。 (鄧偉 攝)

在舊鼓樓社區公益小劇場,陳偉表演北京小曲兒。 (鄧偉 攝

  舊鼓樓社區服務站門朝東,正對著舊鼓樓大街,抬頭往東北看,是鐘樓尖;往東南看,是鼓樓尖。門口來來往往的人,天南海北,哪兒的口音都有。

  服務站門左側的灰磚墻上有兩塊白底黑字的牌子,一塊橫著放,上面手寫著“劇場入口”,還畫了一個箭頭。左下方,變電箱下面是一塊豎著放的牌子,寫著“舊鼓樓社區公益小劇場”幾個藝術字,兩排字上面還有一個鼓樓剪影。順著牌子往左看,小臺階上是一扇暗紅色的大鐵門。

  2021年5月22日,週六,19時30分。整條街上的餐館都熱鬧起來,燈光透過樹影,閃爍著歡樂與輕鬆。暗紅鐵門裏也熱鬧起來了!遠的近的、老的少的,結伴而來,很快,就坐滿了整間屋子,最前排的桌子都快挨上小舞臺了。

  説是小舞臺,也就是一張桌子,上面搭著塊絨布,繡著“燕春社”三個字。桌子後面將夠站下人,身後就是幕布。上方還用夾子夾著一把大扇子。

  “三那月的那個裏哎來,是哎清明嘛哎嘿喲……”三弦兒響起,旋律輕鬆,一首北京小曲兒,唱響耳邊,跟著小曲兒,仿佛走進了老北京的市井百態。

  唱小曲兒的,叫陳偉,今年53歲,家住什剎海邊上。年輕時,陳偉喜歡唱歌,一盤《40首民歌聯唱》的磁帶他聽了又聽,視若珍寶。可當時,他並不知道,北京也有民歌小曲兒。

  1995年,電視裏有檔節目,叫《什剎海》,請來民歌專家李丹書,做了場“北京民歌”的講座。陳偉恰巧看了這期節目,他這才知道,原來北京也有自己的民歌小曲兒,尤其是北京小曲兒,記錄的都是老北京的市井百味,京腔京韻,透著俏皮與活潑,“這就是當年咱北京的‘流行歌曲’啊!”陳偉笑著説。

  北京小曲兒好聽!陳偉一下著了迷。1999年,他拜北京曲劇團著名演員趙俊良為師,開始學習、傳承北京小曲兒。

  陳偉不僅學唱,還千方百計地收集北京小曲兒,哪怕在路邊聽到一句半句,他也會刨根問底地追下去。20年來,他學唱了50多首傳統曲目,中間還有過不少奇遇。

  “桃葉尖上尖,柳葉就青滿天。在其位的那個明哎公細聽我來言,此事出在了京西藍靛廠啊,藍靛廠火器營住著一個松老三……”2001年的一天,陳偉去四環市場買東西,忽然聽見圍墻外傳來歌聲,他循聲過去一瞧,原來是位中年小販正唱著小調招攬顧客。陳偉忙上前詢問,“您是和誰學的?”小販手指旁邊一位80多歲、滿臉皺紋的老者:“我師父”。陳偉畢恭畢敬,想要跟老人家學唱小曲兒,老人讓他第二天去家裏。第二天,陳偉登門拜訪。爺倆兒沒怎麼寒暄,老人就把徒弟沒唱全的曲子全唱了一遍,11段歌詞一氣呵成。

  這曲兒就是北京小曲兒的經典曲目《探清水河》,而這位老人,竟是著名的蓮花落老會首盛吉順先生。這首幾近失傳的傳統小曲兒,就這樣被陳偉“撿”到了。

  資料顯示,北京小曲兒在明清時期最為興盛,有記載的曲子就達4000多首。如今,娛樂方式越來越豐富,會唱北京小曲兒的人越來越少,全北京會唱的也不過10來人。

  2016年,陳偉加入了“燕春社”,這是一個由民間藝術愛好者組織的社團。每週六,在舊鼓樓小劇場公益演出。能坐三四十人的小劇場每次都有老面孔,也有新面孔。

  每次演出,陳偉都挺期待,期待能多來點兒觀眾,他想把這小曲兒唱給更多的人聽,“聽的人多了,才有可能把這獨特的京腔京韻傳承下去。”

  三弦兒再起,小曲兒唱響。陳偉盼望著,在這鐘鼓樓邊上,曲兒聲不斷……(于麗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北京小曲兒傳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