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兒衚同居民過上現代生活

日期:2020-08-10 08:51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 20200809_001_04_57839
  • 20200809_001_04_57839

  原標題:騰退院落、注入活力,“共生院”推動老城復興——雨兒衚同居民過上現代生活

20200810_001_01_59440.jpg

  東城區雨兒衚同30號院作為修繕整治提升的樣板院落,堅持“共生院”的修繕定位,打造為“雨兒人家”,改善留住居民生活環境,並搭建集合了居民議事、公共活動、社區服務、展覽展陳等功能的社區治理空間。和冠欣攝

  以往上廁所,頂風冒雪都得奔衚同口,汛期下雨還得蹚水進出院兒;如今新居裏上戶廁方便衛生,連綿雨水落地淌走,青磚地乾乾淨淨。在雨兒衚同30號院住了大半輩子,70歲的崇寶財説:“這兩年,我家生活翻天覆地!”

  小家煥然一新的背後是老城復興。2015年起,東城區以南鑼鼓巷地區雨兒、帽兒、蓑衣、福祥四條衚同為試點,通過“申請式騰退”的創新政策,對雨兒衚同30號、20號、4號等一批院落進行騰退改造,外遷改善一部分居民,留住居民生活同步提升。如今,“天棚魚缸石榴樹”的四合院景致漸漸回歸,衚同居民迎來了現代生活,並探索出“共生院”等老城保護復興的新路徑。

  30號院是一座公房院,原是清朝值年旗衙門的雜物房,共有南中北三排房。騰退之前,這裡總面積300平方米,共有14戶居民。

  2015年,東城區通過“申請式騰退”政策對30號院進行改造,居民可自願決定去留。因為喜愛四合院,包括崇寶財家在內的2戶居民留住了下來。拆除違建、留下老物件、原址修繕……一系列改造措施下,30號院成為一座散發古韻、新老共生的“共生院”:紅門銅環、月白灰墻,穿過道、繞影壁,眼前豁然開朗,南中北三排房子古色古香,青磚鋪地、窗欞雅致,廊架下綠蘿、水仙生機勃勃,墻上的黑板報、攝影展各具特色,挨屋轉轉,“槐香客廳”“議商暖閣”“值年小站”“文馨書館”“琢玉學堂”五大服務功能兼具。居民們在此讀書、看報、議事、開展文化活動,“雨兒衚同開放空間討論會”“社區金點子大賽”等居民活動在此舉辦,還有志願者在“值年小站”為大夥兒義務理髮。

  再瞧瞧改造後的崇寶財家,外觀還是老四合院特有的古韻,室內卻是一應俱全的現代設施:斷橋鋁門、透風紗門兩道門安全實用,白墻地磚乾淨整潔,廚房衛生間方便衛生,“又敞亮又方便,住著倍兒痛快!”崇寶財説。

  眷戀四合院生活,崇寶財希望在新居的院子裏搭起葡萄架。尊重居民意見,設計師們專門設計了廊架,讓園林小景為小院兒增添生機。“問需居民,留住衚同四合院肌理、老城生活方式,並通過新型業態的引入,實現建築共生、居民共生、文化共生。這是30號院修繕整治、打造‘共生院’的重要思路。”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負責30號院改造的建築師吳晨説。具體來説,就是對騰退出來的空間進行重新設計,和老衚同形成一種建築共生;引青年人入住,和爺爺奶奶等老住戶做鄰居,形成居民共生。

  “共生院”只是老城復興的探索模式之一。南鑼鼓巷四條衚同改造一院一方案、一戶一設計。雨兒衚同20號院,因為是歷史上逐漸演變形成的邊角雜院,無傳統規制,且留住居民較多,設計師就圍繞留住居民需求,植入廚房、衛生間,改排水、實施強弱電入地、修繕破損房屋,併發動居民營造園林小品,讓院落更加宜居;雨兒衚同4號院,名為“乾井院兒”,因在院落改造中發現了乾隆年間的一口井而得名,留住歷史、保留原物件,這口井被原地保存下來。如今,這座院兒的居民全部騰退,全院改造為中式復古風建築,落地玻璃窗、深棕色窗欞,槐樹、山楂樹自由生長,是衚同裏最幽然靜美之處。

  據了解,南鑼鼓巷四條衚同共有院落118個,其中公房院57個,通過申請式騰退,共騰退居民437戶、1332人,共涉及院落56個。截至去年年底,四條衚同初步呈現出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歷史風貌得到保護、公共環境得到提升、社區生態得到重塑的整治提升效果。

  傳承了文脈、保障了民生、留住了鄉愁,南鑼鼓巷的探索還將繼續,老城復興的畫卷將愈加韻味悠長。(李瑤)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

雨兒衚同居民過上現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