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日期:2019-03-19 10:30    來源:北京市政務服務管理局

分享:
字號:        

  專題:2018年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本報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北京市政府信息公開規定》要求,在2018年度北京市各區人民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各委、辦、局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的基礎上編制。

  全文包括北京市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2018年度主要工作情況、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情況、存在的不足及2019年重點工作,以及主動公開、回應解讀、依申請公開(含不予公開、收費及減免)、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舉報等政府信息公開相關數據。

  本報告中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止。本報告的電子版可在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首都之窗")(http://www.beijing.gov.cn/)"政府信息公開年報"專欄下載。

  This report is prepar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set out by Regulations Regarding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 the PRC and Provisions for Disclosure of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and it is based on the 2018 annual reports prepared by district-level governments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as well as municipal government bodies,including commissions,offices and bureaus.

  The report contains key points of the work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o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n 2018; the disclosure of information in key areas;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and related data on voluntary information disclosure,responses and interpretation,disclosure upon requests (including information on the non-open contents,fees and fee relief),administrative reconsideration,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and tip-offs,etc.

  The statistics in this report is collected from the period starting from January 1st,2018 to December 31st,2018。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e report is available for download at http://www.beijing.gov.cn。

  2018年,北京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圍繞全面實施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全力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和政務公開系列工作部署,持續著力提升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工作實效,增進公眾對政府工作的認同和支援,提高城市精治、共治、法治水準,努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一、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主要工作情況

  (一)著力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公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工作,新一屆市政府第一次常務會議專題部署公開工作。會議強調,要站在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高度推進政務公開,通過公開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自覺接受市人大、市政協及社會各界的監督,強化執行力,維護公信力。

  市政府印發《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規則》,對"推進政務公開"設專章規定。要求把公開透明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推進行政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和結果公開,以公開促公正,提升政府執行力、公信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

  市政府辦公廳制定《北京市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明確年度工作重點。本市圍繞抓好"三件大事"和三大攻堅戰、有序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全力推進科技創新、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8方面工作做好信息公開,同時要求各單位加強解讀回應,擴大公眾參與,提升政務服務,優化制度機制和平臺建設。

  及時公開機構改革進展,推行權責清單動態管理。按照本市政府機構改革和職能優化實際,《北京日報》權威發佈首批10家機構掛牌組建、第二批20家新市級機構掛牌組建等新聞報道。涉及機構改革的政府部門陸續開展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調整,並在本單位政府網站法定職責、機構設置等欄目同步更新。

  建立重大決策預公開制度,以公開促進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見效。市政府部門進一步完善民需匯集、民計採納機制,對企業境外投資管理、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道天然氣配氣價格管理、園林綠化重大項目和中長期規劃、醫療器械審批和網路銷售監督管理等政策文件,出臺前公佈草案廣泛聽取公眾意見,並及時反饋意見採納情況。

  嚴格落實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全國人大代表建議和全國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市政府門戶網站的政務公開專欄"承辦全國建議提案"專題,公開由市政府2018年辦理的建議和提案有關總體情況、意見建議吸收採納情況和工作動態,公開了6件建議、12件提案答復內容。

  (二)加強政府重要政策解讀和社會重大關切回應

  及時傳遞市政府聲音。《市政府工作報告》實現全媒融合專題解讀,組織製作了《北京市政府重點工作情況彙編》及解讀微視頻。市政府常務會議題實現應解讀盡解讀,市政府門戶網站專題刊載解讀情況,《北京日報》等市屬媒體深度解讀重要議題。市政府組織京津冀協同發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優化營商環境、高品質發展、加快科技創新發展高精尖産業等專題系列解讀,協調組織多場新聞發佈會及集體採訪,公開典型案例。

  精心設置"市民對話一把手"直播節目解讀議題。市"兩會"期間和年中,圍繞聚焦首都發展、簡政放權利企便民、生態文明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大城市病治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邀請市政府工作部門和區政府31位"一把手"走進直播間,與廣大市民溝通對話。圍繞穩定市場預期加強引導,運用客觀數據、生動實例,形象、生動解讀經濟運作發展情況;聚焦精準促進有效投資、全面拓展消費升級,解讀相關政策措施、執行情況和工作成效,釋放積極信號,激發市場活力。

  建立豐富多樣的解讀形式。市政府門戶網站設置"政策解讀"專題,堅持重要文件、重大決策、重點工作與政策解讀同步推進,及時準確傳遞政策意圖。各單位主要負責人通過參加新聞發佈會、接受採訪、發表文章等方式,積極履行重大政策"第一解讀人"職責;積極邀請中央和市屬媒體參與政務活動,為媒體採訪重大決策重要措施提供便利;充分整合資源,積極運用公益廣告、動漫圖解、專題片、微訪談、H5、沙畫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全方位增強解讀效果。

  增強政務輿情回應主動性及時性。圍繞積分落戶細則政策落地和執行,密切關注輿情並及時響應。對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共有産權住房建設分配、"317系列新政"實施效果和老樓加裝電梯等熱點問題作權威回應。對"北京西站停車收費過高"、"紅螺寺和青龍峽兩處景區票價明降實未降"等民生價格類輿情,分別通過《北京日報》、"發展北京"微信公眾號等平臺説明事實。針對商超有機蔬菜"不有機"、加油站頻發按油槍有貓膩、電動自行車蓄電池安全使用等社會問題進行常識推廣。

  (三)持續提升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的"精準服務"水準

  完成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工作。組織東城、西城、朝陽、海淀、昌平等5個試點區,深化9個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有序推進政務公開事項流程標準梳理,區級部門編制5710種業務事項23381條政府資訊類目,街道(鄉鎮)編制4692種業務事項20988條政府資訊類目;本市匯總政務公開共性制度流程7類36項。推動基層政務公開試點工作與"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一體聯動。

  創建政策公開導航服務。專題研究破解企業市民"找不到、找不快、找不準"政策的痛點,在市政府門戶網站開通"我要找政策"專題欄目,改變以"政府"為主體的公開模式,代之以"用戶"為主體,關注政策"需求側"感受,著力增強用戶使用體驗。政策分類按照全面覆蓋、重點突出、貼近實際的思路,重點結合企業市民的行業職業、生命週期、主要服務對象、政策查詢熱度等不同因素,力求提供精準查詢服務。

  完善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新增教育資源分佈、醫療衛生機構、社會保障服務、便民商業網點、文體旅遊服務等12類57幅公開地圖資訊內容。新增醫院預約掛號、北京工商網上登記申請、企業信用資訊查詢、出入境證件網上預約、車務手續預約、婚姻登記預約等17項辦事服務功能。系統整合公共服務領域8.38萬餘項政務資訊。首次通過"北京微網志發佈廳"、"首都之窗"微信、"北京通"手機客戶端推廣應用,首次向百度、高德等開放共用資訊數據。

  將"政務開放日"向基層延伸。海淀、豐臺、門頭溝、昌平、平谷、密雲、延慶等區開展了政務開放日主題活動。統籌本市生態環境系統開展六五環境日、環境文化周、環境教育、環保設施開放工作。組織城市副中心棚戶區改造以及豐臺、石景山集體土地建租賃房項目開放日活動。以"四十年崢嶸歲月,新時代再譜新篇"為主題舉辦"首都國企開放日"。統計部門以"統計·數説--經普傾注韶華,數説改革新貌"為主題,利用視頻展示、嘉賓談話、實物展陳、實景體驗等形式,展示首都改革開放40週年發展成果。

  (四)圍繞"一網通辦、一窗受理"提升政務服務實效

  深入推進政務服務網上辦事。出臺《關於推進全市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2018-2020年)的意見》和"一網通辦"實施方案,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平均網上可辦率在90%以上。完善網上政務服務大廳功能,集中發佈辦事指南28萬餘項,指南要素52個;推出個人服務48項,企業服務52項,實現主題、特定對象、生命週期等5個維度分類導引。建成全市統一身份認證體系,完成25個部門72個網際網路系統與市網上政務服務大廳的單點登錄對接。建設全市政務服務資源共用平臺和電子證照庫,實現電子證照存儲管理、授權查詢、共用應用等功能。

  規範政務服務大廳建設管理。落實市委市政府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部署,變"集中審批"為"整合服務",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綜合窗口,全面實施"前臺綜合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窗口統一齣件"的"一窗"受理。印發事項進駐清單,進駐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事項比例達90%,集中進駐區級實體大廳事項比例達70%,為企業群眾提供集中服務。自來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和電信等6家市政公用企業14個報裝事項實現"一門辦理"。

  優化審批辦事服務。深化"放管服"改革,印發《關於精簡市級審批服務事項和優化政務服務工作的通知》,將市級審批服務事項由2298項減少至1121項。分兩批對應國務院取消許可事項29項,做好國務院取消行政審批事項的落實銜接工作。清理規範29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取消第三批53項涉及企業、群眾辦事創業證明。提升政務服務標準化水準,完成市、區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範,完成市、16個區、331個鄉鎮(街道)三級政務服務中心及102個區級部門專業大廳名稱規範。印發《北京市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辦法(試行)》,實現服務事項動態管理。

  (五)打造分眾化、融合化的政務公開平臺

  推進政府網站減量增效。統籌開展全市政府網站清理整合規範工作,完成政府網站整合,精簡比例達90%以上。加強常態化監管,持續推進政府網站規範建設管理。加強整體聯動,提升政府網站政策資訊服務水準。落實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發改委"群眾辦事百項堵點疏解行動"部署,統籌組織全市政府網站積極宣傳響應。強化常態化巡查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實行每日"零報告"制度,確保全市政府網站安全可靠。推進市政府門戶網站和中國政府網等資訊系統互聯互通,完善網民留言、諮詢的受理、轉辦和反饋機制,及時處理答復。

  完善政務新媒體管理機制。堅持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同介入、同策劃、同部署、同發聲,全面精準釋放解讀政策資訊。整合傳統媒體、政府網站、政務微網志、政務微信以及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探索開展今日頭條、騰訊、澎湃、知乎、現場雲、喜馬拉雅等新媒體平臺,打造具有圖、文、影、音四大功效的融媒體政務傳播立體矩陣。部分單位拓展開通抖音賬號,以及快手、映客直播等短視頻平臺。

  推動政府公報電子化便民化。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政府公報工作的通知》,本級政府公報統一發佈政府及所屬部門文件,重要政策文件做到刊登及時、規範有序。實現《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報》電子版本在"首都之窗"微信公眾號、"北京發佈"等新媒體渠道同步發佈;優化公報發行結構,向基層單位發送紙質公報30.88萬本。東城、西城、朝陽、海淀、門頭溝、房山、大興等區編制本區公報,並同步在區政府網站實現下載保存、微網志分享,提升網上服務能力。

  穩步推進政務熱線資源整合。推進各部門、各單位服務熱線整合工作,完成民政、衛生、環保、農業、消防等10條熱線整合,實現11家公共服務企業熱線系統與市政府便民服務中心12345熱線之間"一鍵轉接"和"溢出接收",確保公眾有事"一撥就通"。發揮12345熱線"統一受理、分類處置"的模式優勢,實現接訴即辦、直派街道(鄉鎮),提高群眾訴求辦理品質和效率。2018年,12345共受理群眾來電583.1萬件,其中,解答群眾諮詢296.6萬件,交辦群眾訴求286.5萬件。

  (六)深化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工作機制制度建設

  加強主動公開目錄管理。開展全市政務公開全清單編制,覆蓋各行業領域和市、區、街道(鄉鎮)三級,實現公開標準清單化管理。健全文件公開屬性源頭管理機制,將政府信息公開審查程式與政策性文件製作審批同步進行。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前依法依規嚴格審查,避免發生資訊發佈失信、影響社會穩定等問題。

  規範依申請公開工作。針對機構改革期間各單位受理機構和辦公地址變更的情況,要求各單位及時修訂《政府信息公開指南》,確保當面、信函、網路申請受理渠道和諮詢電話暢通。各單位在辦理和答復過程中做到與申請人充分溝通,按時答復,盡可能滿足申請人資訊需求,進一步規範依申請公開登記、辦理、答復、送達、歸檔等管理工作。

  推進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加強分類指導,組織編制完善事項目錄,建立完善監督檢查制度。公開本市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單位公共服務事項目錄和服務指南。加強對住房保障領域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公開的監督指導,市保障性住房建設投資中心、區住房保障中心作為市、區兩級住房保障信息公開的重要責任單位,公開住房保障分配管理相關資訊。

  強化政務公開考核評估。完善政務公開考評細則,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督促落實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政策解讀、政府網站建設管理、組織保障等方面任務。政務公開專項考評中,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等39個市級行政機關被評為"優秀";東城、西城、朝陽、海淀、門頭溝、順義、昌平、平谷、懷柔等9個區被評為"優秀"。

  完善經常性教育培訓機制。舉辦2018年全市政務公開骨幹培訓班、政務公開專題培訓班、政務公開工作經驗交流季度座談會,邀請國務院辦公廳、市高級法院、市政府法制辦、中國傳媒大學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和專家授課,參訓人員500余人次。市政府部門開展本單位公開業務專題培訓,部分區政府將政府資訊和政務公開納入公務員任職培訓。

  二、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情況

  (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重點領域專項文件要求

  全面細化清晰公開財政預決算。依法公開2018年市級政府預算和2017年市級政府決算,預算編制和公開內容更加全面,新增公開基本建設預算草案表和説明;細化社保基金預算草案説明和相關險種滾存結余情況;公開內容新增基本建設預算草案表和説明及重點項目財政績效評價報告。集中公開2018年市級部門預算和2017年市級部門決算,除涉密資訊依法不予公開外,使用財政資金的市級部門預決算全部公開,所有市級部門公開績效評價自評報告,首次公開部門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及預算。推動重點支出和重大投資項目公開。

  全過程公開重大建設項目批准和實施。全面公開重大項目建設批准申報要求、材料清單、批准流程、辦理時限、受理機構聯繫方式、監督舉報方式等批准服務資訊。公開2018年北京市重點工程目錄276項,按月公開全市重點工程開工、竣工和完成建安投資等情況,調度過程中適時發佈重點工程建設進展。通過北京市建築市場信息公開平臺,實時動態更新市工程建設項目招標公告、開標、中標候選人公示、中標結果公示、合同訂立等資訊。完成城市副中心、冬奧會場館、京津冀城際鐵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煤改電等招投標受理及服務保障任務。

  持續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規範。建成全市統一、終端覆蓋市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實現了交易公告、交易過程、成交資訊等資訊的統一發佈。探索建立"京津冀"三地公共資源交易招標公告、信用監管等資訊資源的共用、發佈機制,推動"京津冀"公共資源交易協同發展。建設完成北京市中介服務網上交易平臺,形成全市統一的綜合性資訊服務、信用公開的網上交易平臺。住房保障領域新增"曝光臺"欄目,重點公示公共租賃住房違規轉租、轉借家庭基本資訊及處理情況,專題發佈共有産權房、公共租賃房問答各5期。編制本市政府採購網資訊發佈管理辦法,開展集中採購交易記錄推送,強調資訊公告發佈率和要素完整性。按季度公開市屬國有企業産權交易、增資擴股整體情況,北京産權交易所網站公示市管企業産權交易和增資擴股等資訊。

  著力推進社會公益事業建設信息公開。圍繞幫扶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統一、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等開展線上訪談;全市統一30項社保經辦標準,提供多種社保資訊獲取方式,實現企業人員就業登記和社保參保登記合併辦理。印發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加強學前教育管理、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等文件,公開本市增加學前教育學位措施,發佈適齡兒童入學操作手冊和入學流程。發佈本市大氣、水、輻射、聲環境品質狀況,本市環境狀況公報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公告,主動公開各類環境資訊3036條。

  (二)圍繞"三件大事"、三大攻堅戰做好信息公開

  推進《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情況信息公開。制定完善市、區、鄉鎮、村四個層級的規劃,構建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三個規劃層級,將城市設計貫穿到城市規劃全過程,公開街道更新、濱水空間治理及城市色彩等導則。及時公佈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進展,以及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情況。

  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信息公開。圍繞河北雄安新區建設先期項目落地,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加強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信息公開。更新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政策選編和案例,與北京電視臺聯合製作《京津冀大格局》電視專題30期節目。圍繞有序拉開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治理、産業功能提升等,展示城市副中心宜居宜業建設成效。及時公開延崇高速北京平原段全線貫通、興延高速建成及通車、首都地區環線正式成"環"等資訊。

  推進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相關信息公開。築牢冬奧群眾基礎,大力普及推廣冰雪運動,宣傳解讀北京市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第五屆北京市民快樂冰雪季系列活動等冰雪賽事活動。公開北京冬奧會食品安全"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工作,人民網、法制日報等以"北京牽手21省構建冬奧食品安全機制,問題食品將不出産地"等為題報道。

  推進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和監管信息公開。公開首都金融業對外開放、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提高金融服務水準等資訊,發佈監管對象機構名錄,以及融資擔保企業、交易場所監管資訊和風險提示。全面實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隨同調整預算公開本市政府債務限額及本市新增地方政府債券資金使用安排等情況。及時準確發佈新建商品房項目資訊,按月曝光房地産經紀、住房租賃經營業務被投訴前十的企業名單,專項檢查並曝光違規發佈網路平臺房源資訊的經紀機構145家。

  推進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信息公開。在"産業協同發展服務平臺"專題介紹新疆、內蒙古、河南等支援合作地區相關情況,實時發佈工作動態。通過"北京財政"微信、中國財經網、中國首都網、北京日報等媒體,發佈資金投入情況。通過市政府門戶網站發佈本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幫扶項目的審計結果。大興、懷柔、密雲、延慶等區分別制定並公開了年度工作計劃、促進對口扶貧協作的農業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低收入農戶幫扶等文件。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公開《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以及藍天保衛戰、水和土壤污染防治2018年行動方案。發佈《北京市重點排污單位名錄(2018年)》,及時公佈本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問題清單和整改進展。加大施工揚塵污染防治,定期通報施工工地揚塵監控情況。

  (三)圍繞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城市精細化管理做好信息公開

  加強疏解非首都功能信息公開。印發2018版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等文件。落實"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明確2018年至2020年一般製造業企業退出1000家左右,2018年退出500家的計劃。首都建設報、"國資京京"微信公眾號發佈《城六區市屬國有企業疏解退出任務提前超額完成》相關報道。北京電視臺專題訪談京津冀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情況,召開"推進市屬醫療資源均衡協調發展"媒體溝通會,公開市屬醫院開展"區辦市管"、"託管"項目及運作情況。

  加強區域均衡新格局信息公開。印發《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講述城南地區發展佈局,全面回顧政策制定背景和成效。發佈《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釋放"直面民生痛點、化解發展難點"核心資訊。公開《關於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發展北京"微信公眾號開展"穿越千年,當漁人遇上京城桃花源"新媒體解讀,平臺傳播閱讀量達40萬次。

  加強城市環境秩序和鄉村振興發展信息公開。圍繞背街小巷整治、架空線入地、"廁所革命"、城市運作和環境服務保障等城市管理領域重要民生議題深度解讀。各區動態公開城鄉建設用地凈減量、治理無證無照經營、地下空間清理整治、疏解商品交易市場、"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和工業大院清理整治等工作進展,以及推進低收入群體幫扶、煤改清潔能源、承包地"三權分置"等信息公開。發佈《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措施》和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行動計劃等政策,公開1107個美麗鄉村建設名單。大興區公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試點工作方案。

  加強城市建設治理信息公開。結合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規劃建設運作管理、疏解整治促提升等主題應用需求,分兩批在市級大數據平臺完成40余個市級部門、5500余個數據項、數億條數據的匯聚。印發全市推廣建立"小巷管家"隊伍的指導意見,在《北京日報》理論週刊刊載《街巷長和小巷管家:街區更新的一支生力軍》,深入闡述城市管理"六精六細"工作理念,詳細介紹"街巷長"和小巷管家重要作用。發佈《2018年北京市緩解交通擁堵行動計劃》,重點公開新開和優化公交線路、整治自行車道和步道、共用單車規範管理等資訊。印發北京城市安全隱患治理三年行動方案,對消防、道路交通、建築施工、重點人員密集場所等10個重點行業領域的治理重點和內容進行解讀。專題發佈義務植樹、新一輪百萬畝造林、楊柳飛絮治理等工作動態。解讀治理黑臭水體、節水型社會建設等水務重點工作。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信息公開,《北京日報》推出首都北京垃圾分類示範區創建工作側記。

  (四)圍繞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全國文化中心做好信息公開

  設置"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網站專欄,及時公開央地協同、"三城一區"、高精尖産業、開放創新、深化改革等重大進展。"北京科技政策法規宣講團"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等各類政策宣講會60余場,涉及創新主體過萬家。加強科技計劃項目(課題)信息公開,公開項目徵集、立項、驗收資訊,更好服務創新主體。組織開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宣傳報道1000余條,系列專題宣傳片100集,刊發頭版、頭條重點報道70余篇。

  推進中關村示範區建設信息公開。公開並解讀《北京市促進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8年-2022年)》、科技型小微企業研發費用支援資金管理辦法、精準支援重大前沿項目與創新平臺建設的實施辦法,以及促進現代園藝産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聚焦先行先試政策,發佈《關於深化中關村人才管理改革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引才用才機制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

  公開老城整體保護相關資訊。公開全國文化中心規劃編制工作進度,老城整體保護等編制工作資訊。市"兩會"期間推出"聚焦文化中心建設"之"推進'三個文化帶'建設"專題,主動公開涵蓋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編制以及中軸線申遺等重點工作。發佈《關於加強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的指導意見》,公開本市第一批市級傳統村落10個區44個村鎮。

  推動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信息公開。公開西城、石景山、海淀、門頭溝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情況。按月發佈公益性演出安排,公開各區開展"百姓週末大舞臺"、"週末場演出計劃"、"農村文藝演出星火工程"等基層公益性演出活動情況。及時公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情況,印發《關於推動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産品開發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推進全民閱讀活動,公開"閱讀北京--2018年度首都市民閱讀系列文化活動"情況。

  (五)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和保障改善民生做好信息公開

  及時發佈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以優化營商環境"9+N"政策體系發佈、政策推行100天、全國營商環境評價現場會、世行公佈新排名、召開高級別研討會、《北京市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18年-2020年)》發佈為重要節點貫穿全年,實現全年持續報道。發佈2018年市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展示激發市場主體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和創新創業的活力。發佈北京市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三年行動計劃,展示本市擴大開放的廣度和深度。

  全面公開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情況。市政府門戶網站開設"優化營商環境"專欄,設置政策文件、政策解讀、企業辦事入口等專題。發佈推廣全程電子化登記模式、提高工商登記效率等政策,持續更新工商登記前後置審批事項目錄,加強提高開辦效率、全程電子化、多證合一、證照分離等公眾關心的重要政策公開力度,確保"減環節、縮時限、降成本"等全面優化首都營商環境的舉措宣傳到位。通過深化改革加強部門間資訊共用和業務協同,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多部門申請、重復填報,打通群眾辦事"最後一公里"。

  深入推進企業信用信息公開。持續推動"雙公示"工作,以數據匯集驅動部門協同,歸集單位涉及48家,歸集數據733萬條,北京市企業信用資訊網公示各類信用資訊超過8000萬條,對社會公眾開放查詢累計近18億次。不斷優化改進"雙隨機"抽查平臺,公示《隨機抽查事項清單(第二版)》,涉及登記事項檢查、公示資訊(檢查)等抽查事項共計10個類別40小項,開展對房地産經紀、類金融、教育培訓、危險化學品等領域的定向抽查294次。

  持續深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信息公開。將PPP項目納入財政部綜合資訊平臺管理庫項目,按照財政部要求將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及本級PPP項目目錄等相關資訊錄入財政部綜合資訊平臺。對照項目資訊清單和項目合規性管理負面清單,完善已入庫PPP項目資訊,並結合項目進展同步更新資訊,確保項目資訊的真實、準確、及時和完整。

  堅持公共醫療衛生和食品藥品類檢查信息公開。推進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公開,按季度公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體情況,按周公開傳染病疫情資訊。公開食品抽檢資訊72期,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粧品抽驗公告11期,不合格食品的核查處置情況的通告24期,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情況的通告29期。公示流通領域商品品質抽檢不合格商品資訊50次855條。統一歸集、發佈行政許可結果、産品品質抽驗資訊、監測資訊等數據的查詢平臺,實現生産領域産品抽查工作計劃、抽查方案、招標檢驗機構、抽查結果"四公開"。

  推進社會救助和養老服務信息公開。出臺《北京市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及低收入家庭救助制度實施細則》,調整社會救助相關標準、完善涉及救助對象認定和申領程式等相關政策文件。公開《北京市社區養老服務驛站運營扶持辦法》、《北京市養老機構運營補貼辦法》等養老服務政策,以及472家養老機構和662家養老服務驛站等機構運營資訊。

  做好精準就業和社區服務建設信息公開。全面打造移動電視"百姓就業"欄目、"百姓就業"政務微網志和微信、《百姓就業招聘專刊》,精準投放就業服務資訊;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專項活動,組織各類公共就業服務活動近700場。全年新建"一刻鐘社區服務圈"128個,全市累計建成1580個,覆蓋92%以上城市社區;全年創建"社區之家"200個,全市累計創建408個,開放教育文化娛樂、體育健身、生活服務等內部服務設施1000余處。

  三、信息公開數據

  (一)主動公開情況

  2018年主動公開政府資訊920226條。主動公開規範性文件6433件。主動公開重點領域政府資訊264575條。其中,財政預算決算、"三公"經費和行政經費資訊3179條;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計劃、項目開工和竣工情況,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退出等資訊1814條;食品安全標準、食品生産經營許可、專項檢查整治等資訊110160條;環境核查審批、環境狀況公報和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等資訊4326條;招投標違法違規行為及處理情況、國有資金佔控股或者主導地位依法應當招標的項目等資訊3286條;生産安全事故的政府舉措、處置進展、風險預警、防範措施等資訊14812條;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批准、徵收集體土地批准、徵地公告、徵地補償安置公示、集體土地徵收結案等資訊53條;政府指導價、政府定價和收費標準調整的項目、價格、依據、執行時間和範圍等資訊457條;本市企業信用資訊系統中的警示資訊和良好資訊等資訊89614條;政府部門預算執行審計結果等資訊506條;行政機關對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進行監督管理的資訊12447條;市政府決定主動公開的其他資訊23921條。

  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公開政府資訊的情況,包括政府公報公開政府資訊354條;政府網站公開政府資訊785326條;政務微網志公開政府資訊214552條;政務微信公開政府資訊179505條;其他方式公開政府資訊150531條。(因同一政府資訊可以多種渠道和方式公開,故分類之和大於主動公開總數。)

  (二)回應解讀情況

  回應公眾關注熱點或重大輿情16188次。在回應解讀的渠道方式上,舉辦新聞發佈會1042次(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新聞發佈會次數557次);政府網站線上訪談234次(主要負責同志參加政府網站線上訪談89次);政策解讀稿件發佈47652篇;微網志微信回應事件143695次;其他方式回應事件11058次。

  (三)依申請公開情況

  1.申請情況

  全市申請總數為36065件,其中市政府工作部門24297件,區政府11768件。申請方式中,當面申請14470件,佔總數的40.12%;以傳真形式申請31件,佔總數的0.09%;通過網路提交申請7755件,佔總數的21.5%;以信函形式申請13809件,佔總數的38.29%。

  在市政府工作部門中,申請量列前五位的是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原市工商局、原市質監局、原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委、市發展改革委。在區政府中,申請量列前五位的是朝陽區、海澱區、豐台區、西城區、房山區。申請內容主要涉及土地出讓、拆遷補償、城市規劃、房屋産權等方面。

  2.答復情況

  全市36065件申請辦結數為34211件,其中在15個工作日內按時辦結數29189件,延期辦結數5022件。其餘未到答復期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時限規定在2019年答復。

  已答復的34211件申請中:"屬於已主動公開範圍"2015件,佔總數的5.89%;"同意公開"12501件,佔總數的36.54%;"同意部分公開"1150件,佔總數的3.36%。

  "不同意公開"2308件,佔總數的6.75%。其中,涉及國家秘密96件;涉及商業秘密79件;涉及個人隱私90件;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44件;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所指政府資訊1576件;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423件。

  "不屬於本行政機關公開"3501件,佔總數的10.23%;

  "申請資訊不存在"9740件,佔總數的28.47%;

  "告知作出更改補充"914件,佔總數的2.67%;

  "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2082件,佔總數的6.09%。

  3.收費情況

  按照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委《關於清理規範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京財綜﹝2017﹞569號)要求,本市已停止收取依申請公開政府資訊費用。

  (四)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及舉報情況

  1.行政復議情況

  全市行政機關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案件1116件,包括市政府受理360件,16個區政府受理488件,具有行政復議職能的政府工作部門受理268件。全年共審結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案件955件,其中,維持行政機關做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答復告知書606件,撤銷203件,確認違法13件,變更1件,責令行政機關限期履行法定職責14件,駁回申請人行政復議申請43件,申請人自願撤回申請、復議終止審理49件,其他方式結案26件。

  2.行政訴訟情況

  全市法院共審結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的行政訴訟案件1464件。一審案件948件。其中,判決駁回訴訟請求352件,判決全部撤銷行政行為62件,判決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26件,判決確認違法12件;裁定駁回起訴358件,裁定撤訴128件,裁定移送其他法院審理10件。二審案件516件。其中,判決維持231件,判決撤銷2件;裁定撤訴12件,裁定駁回270件,裁定指令繼續審理1件。

  3.舉報情況

  全市行政機關接到與政府信息公開有關的舉報205件。

  (五)機構建設及保障培訓情況

  本市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專門機構1000個,設置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1641個;從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人員2986人,其中,專職人員470人;兼職人員2516人。政府信息公開專項經費989.6萬元。本市全年召開政府信息公開工作會議或專題會議2183次;舉辦各類培訓班1233次;接受培訓人員50828人次。

  四、存在的不足及2019年重點工作

  (一)存在的不足

  一是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方面,如何滿足公眾對政府資訊的差異化需求有待深入。二是政務公開的精細化精準化程度還有待持續深化,基層政務公開工作的公眾參與程度有待提升。三是對重大政策措施的解讀力度仍需加強,對專業性較強的政策解讀還需形象化、通俗化,避免誤解誤讀。

  (二)2019年重點工作

  一是圍繞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的理解和適用,開展全市各級行政機關的宣傳貫徹和業務培訓。全市各級行政機關依法合規辦理公眾提出的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有效滿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獲取政府資訊的需求,進一步提升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法定義務能力。

  二是做好市政府重大決策事項、市政府常務會議議題、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市政府重點工作的深度、精準解讀,及時準確傳遞政策意圖。創新解讀傳播形式,將"政策語言"轉化為"群眾語言",增強親和力、引導力、傳播力、影響力。充分利用政府公報發佈政策資訊,落實屬地管理政府公報良好機制,建好用好政府公報電子版以及數據庫。

  三是推進重點領域政府信息公開,加強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建立本市公眾參與和政民互動工作制度,構建以全清單標準和全制度流程為主體的政務公開標準體系。圍繞企業全經營環節和群眾全生命週期,構建個性化、定制化、專屬化政策公開服務包。

  四是推進政府數據資源匯聚共用應用。以政務公開導航、政務公開惠民便民地圖等為依託,加強與社會企業合作協同,注重發揮商業網站和新媒體的傳播推廣功能,強化利企便民資訊分眾化傳播和辦事服務功能便捷性應用。

  五是以"集約、體驗、響應、智慧、融合"為建設理念,推動全市政府網站一體化發展,實現政府資訊"一網通查"、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互動交流"一網通答",打造更加全面的政務公開平臺、更加權威的政策發佈解讀和輿論引導平臺、更加及時的回應關切和便民服務平臺,建設親民便民、精準服務、整體協同、透明高效的網上政府。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