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聚力高品質 協同發展邁出新步伐

日期:2022-03-23 14:16    來源:北京市統計局

分享:
字號:        

  2021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國內疫情散發等多重考驗,京津冀三地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斷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區域經濟穩步恢復,高品質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協同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一、區域經濟穩步恢復,民生保障有力有效

  京冀經濟總量突破4萬億元。2021年,京津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9.6萬億元。其中北京、河北經濟總量突破4萬億元,分別為40269.6億元和40391.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分別增長8.5%和6.5%;天津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5695.1億元,增長6.6%。與2019年相比,京津冀三地GDP兩年平均分別增長4.7%、3.9%和5.1%。

  生産需求逐步恢復。生産領域中,北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31.0%,其中醫藥行業、電子行業貢獻突出;津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2%和4.9%,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産和供應業三大門類生産全面增長。服務業運作穩定,三地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5.7%、6.7%和7.7%,其中資訊服務業均實現兩位數增長。需求領域中,三地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比上年分別增長4.9%、4.8%和3.0%,北京、天津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分別增長99.6%和22.5%,河北資訊服務業投資增長22.8%。三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增長8.4%、5.2%和6.3%,金銀珠寶、通訊器材、新能源汽車等升級類商品零售額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北京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各季度城鎮調查失業率均控制在調控目標5%以內;天津新增就業37.62萬人,河北城鎮新增就業92.51萬人,均超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居民收入穩步增加,京津冀三地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75002元、47449元和29383元,分別比上年名義增長8.0%、8.2%和8.3%,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均快於城鎮居民。

  二、新興動能增勢良好,創新引領釋放活力

  高精尖産業加快成長。2021年,北京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二者有交叉)佔GDP的比重均在2成以上,智慧化産品生産加速,工業機器人産量在上年兩位數增長的基礎上,同比增長56%。天津高技術産業(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分別增長9.9%和7.3%,分別快於全市工業平均水準5.0個和2.4個百分點,服務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積體電路産量分別增長1.7倍、54.3%和53.2%。河北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加快5.4個百分點,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八大行業實現全面增長。

  網上消費持續升溫。2021年,北京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9.0%,佔全市社零總額的36.3%,高於上年4.1個百分點。天津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8.0%,佔比達到26.2%。河北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2.0%,佔社零總額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創新能力不斷提升。2021年北京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85件,比上年增加29件。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北京在全球科技集群中的排名由2017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3位。天津深入實施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均超過9000家。河北創新平臺增多變強,全年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500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超6000家,新增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127家。

  三、區域聯動凝聚合力,協同發展邁出新步伐

  要素流動持續增強。京津冀三地堅持優勢互補,持續增強産業對接協作。2021年京津轉入河北單位5616個,其中法人單位3475個;京冀在津投資到位額1510.4億元,佔天津全部引進內資的比重超過4成。北京發揮科技創新資源對津冀的輻射帶動作用,全年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350.4億元;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新增註冊企業中,北京企業佔1/3,北京企業中科技型企業佔40%;廊坊三河市興遠高科等27家科創園入駐企業796家,其中京企佔比達65%。

  “兩翼”建設加快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積極對接中心城區功能,由中心城區遷到副中心的企業數量自2017年起持續增長,2021年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區新設市場主體2.2萬戶,創5年新高;加強公共服務建設,共引進14所優質中小學和幼兒園,增加學位近3萬個,北大人民醫院通州院區2021年12月正式開診;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向北三縣延伸,北京潞河中學三河校區正式揭牌。雄安新區啟動區、起步區加快建設,重點片區框架全面拉開,全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比上年增長22.1%,保持全省領先,中國衛星網路集團、中國中化集團等央企落戶雄安,中關村科技園等一批高科技項目也在加快落地。

  冬奧效應助力發展。截至2021年底,張家口市累計引進冰雪産業項目109項,總投資556億元,建成大型滑雪場9家,雪道177條、總長度164公里。自申辦冬奧成功以來,北京延慶區共接待冰雪旅游和冰雪運動游客829.9萬人次,實現冰雪體育旅游收入5.64億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