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日期:2007-01-26 09:18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2006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中共北京市委的領導下,首都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加快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加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著力推進奧運籌備和城鄉建設,經濟社會持續穩定較快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取得新的成績。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任務勝利完成,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

  ——初步統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産總值772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每人平均地區生産總值超過6000美元。一、二、三産業比重分別為1.3%、28.7%和70%。地方財政收入1117.2億元,增長21.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0.9%。萬元地區生産總值水耗下降11.2%。

  ——城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9978元,實際增長12.2%;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8620元,實際增長8.7%。城鎮登記失業率1.98%。

  ——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241天,佔全年的66%;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5.2%和7.9%;城八區和郊區污水處理率分別達到90%和42%,城八區和郊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6.5%和57.5%;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1%。

  ——為市民辦的59件重要實事全面落實。

  一、經濟發展保持良好態勢

  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措施,嚴格清理固定資産投資項目,依法加強規劃審批和土地管理,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9.3%。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第三産業投資增長24.5%,房地産開發投資比重下降2.9百分點。制定了住房建設規劃,落實“兩限兩競”政策,經濟適用住房供地增長80.3%,竣工270萬平方米。消費需求穩步提升,住房、汽車、文化、旅遊消費持續攀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8%。

  産業結構高端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制定文化創意産業促進政策,産業集聚區初具規模;金融業快速發展,一批著名金融機構入駐北京;現代服務業增長12.8%,佔地區生産總值的47.1%。工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高技術製造業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49.2%。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水準繼續提升,完成設施農業建設4.5萬畝,鄉村旅遊業快速發展。

  轉變增長方式邁出新步伐。大力發展迴圈經濟,工業等重點産業節能降耗成效明顯。新增節水灌溉農田30萬畝。首鋼調整、焦化廠搬遷順利推進,煤礦和非煤礦山整頓關閉取得新成效。加強經濟運作調節,煤電油氣運等保障水準不斷提高。

  二、新農村建設紮實起步

  制定了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和配套政策,完善了“部門聯動、政策整合、資金聚焦、資源整合”的機制,實施108項新農村建設摺子工程,80個市級試點村建設穩步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逐步向農村傾斜,市政府對農村投入達到111.8億元。基本完成集體土地地籍和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農村亮起來、農民暖起來、農業資源迴圈起來”工程建設全面展開,推廣利用太陽能、沼氣等新能源,搭建節能衛生吊炕,六環路以外40%的村莊環境整治任務全面完成,80%的平原地區實現垃圾密閉化管理,農村改廁11萬戶。完成自然村通油路471公里,解決了32萬農民飲水安全問題。加強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新建和改造10個配送中心,發展連鎖超市、便利店1623家。完善“五河十路”綠色産業帶政策。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移民搬遷加快推進。通過開發整理,新增耕地4萬畝。創新農村管水、鄉村公路養護機制,為農民開發出近1.5萬個公共服務就業崗位。招聘2000多名大學畢業生擔任“村官”。防控禽流感疫情、美國白蛾侵害取得階段性成果。農村各項改革穩步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全面提速,民主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

  三、奧運籌辦推動城市建設與管理邁出新步伐

  按照“安全、品質、工期、功能、成本”五統一的要求,奧運工程建設順利推進。52個奧運場館及相關設施如期開工建設,12個新建場館和5個相關設施主體結構全部完工,國家體育場鋼結構、國家游泳中心膜結構安裝完成,豐臺壘球場成功舉行測試賽。深化中心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11個新城規劃全部完成。5條軌道交通建設進展順利,305公里高速公路、159公里城市快速路和主幹路開工建設,京承二期、機場北線、通惠河北路等建成通車。優化調整131條公交線路,開通48條小區公交線路,全面推行市政交通一卡通,制定並啟動優先發展公共交通方案,實施公交低票價政策。加快建設垃圾、污水處理等一批環境基礎設施。穩步推進文保區試點和危舊房改造,實現解危排險9372戶,完成城八區平房院水錶改造7萬戶。一批文物建築得到修繕保護。環境綜合整治全面展開,拆除違法建設450萬平方米,自拆比重95.4%,實現綠化130萬平方米,80個“城中村”以及重點大街、重點地區、航空走廊整治取得明顯成效。建立應急管理體制,全面排查、整改地下管網等各類安全隱患,向市民免費發放600萬本防災應急手冊。集中整治“黑車”、小廣告、違規養犬等突出問題。發揮市民主體作用,創新城市管理方式,開通信息化城市管理系統,建立無縫隙管理責任制,利用多種手段加強資訊溝通,城市運作服務管理能力明顯提高,在煙花爆竹“禁改限”、中非合作論壇服務保障、西直門立交橋改造等工作中初步得到體現。

  四、市場監管力度穩步加大

  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領域和産品,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建立信用公示和追溯體系,對21家企業、1480種不合格食品實行強制退市,強化對食品加工企業、小作坊的分類監管,嚴厲打擊生産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行為,食品抽查合格率達95.3%。嚴格藥品認證和準入制度,堅決治理藥品虛假廣告,積極應對“齊二藥”、“欣弗”事件,藥品抽驗合格率達98.6%。加強知識産權保護,在小商品市場和服裝市場推行商標授權經營制度,嚴厲打擊侵權盜版和商業欺詐行為,查處一批有較大影響的案件。推進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強資訊歸集、整理、公示及應用,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對存在安全隱患、污染擾民的企業進行治理,依法關閉和撤銷汽配、建材、小商品等各類市場79家。強化房地産市場監管,對經濟適用住房的建設和交易實施全過程監控,整治和查處房屋交易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對工程建設、土地出讓、醫藥購銷等15個重點領域進行整頓,切實規範市場主體行為,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五、公共服務水準進一步提高

  完善了15項促進就業配套政策,加大對就業困難群體和地區的幫扶力度,轉變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繳方式,新增城鎮就業人員34.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實現就業19.1萬人。88%的行政村建立了就業服務站,培訓農村勞動力10.8萬人次,實現轉移就業8.7萬人。制定北京市基本養老保險規定,解決了建立企業年金單位繳費的稅前列支問題,區縣出臺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改革辦法。企業退休人員統一補充醫療保險辦法開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6.9%。自收自支和部分補助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納入工傷保險範圍。參加工傷、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分別達到120.3萬人和114.5萬人。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調整機制,提高城市居民社會保障相關待遇標準和特殊困難人員的救助標準,擴大廉租房救助範圍。社會保險基金運作平穩。

  啟動社區衛生服務收支兩條線管理,對常用藥實行集中採購、統一配送和零差率銷售,完成農村532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在二級以上醫院設置惠民病床,三級醫院部分檢驗結果實行互認通用,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取得初步成果。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部農村和城鎮低保家庭學生享受“兩免一補”政策,實施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選派1105名城鎮中小學教師到農村支教,培訓3000名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加強職業教育統籌規劃,高等教育辦學品質不斷提高。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模式,進行社區、鄉鎮文化活動中心標準化建設,推出農村“文藝演出星火工程”和區縣“週末演出計劃”。基本實現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公佈了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文化體制改革順利推進,文化市場更加繁榮。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改善社區和行政村全民健身設施,成功舉辦一系列重大賽事,北京籍運動員在第十五屆亞運會上獲得42枚獎牌。

  六、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紮實推進

  實施投資項目備案制和核準制,規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辦理流程,試行政府投資項目儲備、後評價和重大項目公示制度。國有企業改革取得新進展,基本完成地方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和一級企業5個重組項目,全面完成清産核資工作,初步搭建起國有資本預算管理制度框架。金融改革邁出新步伐,市屬證券公司完成重組並實施清算。清理限制規定,制定鼓勵政策,引導和支援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調整非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建立出租汽車油價與租價聯動機制。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改革園林綠化管理體制。出臺促進行業協會發展和改革的意見,積極推進政會分開。電子政務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信息化水準不斷提高。

  對外開放積極活躍。實際利用外資45.5億美元,增長29.1%,第三産業吸收外資比重不斷提高。地區商品進出口總額增長26%,服務貿易保持快速增長。奧運對旅遊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顯現,全年接待入境遊客390.3萬人次,增長7.5%。對外合作交流更加深入,新增6個國際友好城市,成功舉辦國際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中俄國家年“莫斯科周”等大型活動。與河北省簽訂合作協議,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得到加強。

  加快落實全國和市科技大會精神,全面啟動創新型城市建設,出臺了實施意見及配套政策措施。促進企業創新和成果轉化,支援63家科技專業中介組織為企業服務,統籌使用科技經費,集中資金2.4億元支援科技成果轉化。中關村科技園空間佈局不斷優化,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報價轉讓、創業投資發展等體制創新取得突破,支援清華、北大及中科院等單位的8個實驗室對企業開放。在積體電路、疫苗、新能源、生物農業技術等領域取得了一批自主創新成果。科技交流和科學普及工作深入開展。全年專利申請2.7萬件,實現技術交易額572.6億元。

  七、精神文明與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

  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組織開展《江澤民文選》學習。大力弘揚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廣泛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蔚然成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加強。積極倡導文明辦網、文明上網,網路環境得到改善。國防教育和後備力量建設紮實推進,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事業健康發展。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工作取得新進展。

  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重大決策廣泛徵求市政協和各民主黨派的意見。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充分聽取廣大群眾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市政府組成人員認真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專項工作,積極參加市政協議政會。辦理全國和市人大代表議案5項、建議1762件,全國和市政協委員建議案9件、提案1284件。啟動奧運立法工作。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普法宣傳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社區矯正工作機制更趨完善。基層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得到加強,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建設穩步推進。認真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廉政建設取得成效。強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社會治安秩序進一步改善。

  各位代表!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各部門、兄弟省區市和駐京部隊,向所有關心和支援首都建設的香港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回顧總結工作,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人口資源環境矛盾尚未得到緩解,尤其是人口規模增長過快,治理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的任務非常艱巨,城市管理水準亟待提高;經濟增長方式還比較粗放,城鄉、區域差距較大;安全生産形勢依然嚴峻;保障性住房供應不足,商品房市場結構不合理,價格上漲過快,違法違規用地屢禁不止;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醫療、食品藥品安全等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還需下大力氣解決。特別是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一些政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極少數幹部以權謀私、嚴重腐化墮落。對上述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迎難而上,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2007年工作安排

  綜觀國內外形勢,首都發展既面臨著良好機遇,也面對著嚴峻挑戰。2007年是奧運籌備決戰之年,今天距奧運會開幕僅剩560天,完成好全年各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責任大,容不得半點鬆懈。我們要以奧運籌備帶動全市各項工作的開展,切實增強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緊緊抓住機遇,敢於應對挑戰,努力化解風險,全市動員、全力以赴、全面完成首都發展建設的各項任務,不斷提升城市現代化水準,不斷提升城市文明程度,不斷展示首都新形象。

  2007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胡錦濤總書記考察奧運會工程建設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緊緊圍繞“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切實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努力提高城鄉建設服務管理水準,深入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全力完成奧運會的籌備任務,以首都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迎接市第十次黨代會和黨的十七大勝利召開。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9%,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水耗分別下降5%,市區空氣品質二級以上天數達到67%,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和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調控在102%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為群眾辦好58件重要實事。

  一、舉全市之力做好奧運會、殘奧會籌備工作,著力提升城市建設服務管理水準

  認真落實奧運三大理念,加快實施“倒排期”工程,紮實推進奧運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更加注重生態環境、市容環境、運作環境和社會環境建設,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水準。

  (一)切實完成奧運場館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務。

  2007年,除國家體育場外,30個奧運會比賽場館和45個訓練場館要全部完工,5個相關設施和場館周邊道路建設基本完成,週邊市政工程、景觀工程、綠化工程建設全面展開。嚴格落實“五統一”量化指標考核體系,強化工程業主及參建各方的主體責任,突出工期控制,確保工程安全品質。加強與奧組委的溝通,做好工程建設與使用功能、場館運作管理的有效銜接和整體推進。按照綠色環保、簡潔實用、精心組織、協同作業的要求,實施場館裝修和機電設備安裝,高品質完成後期建設,努力把奧運場館建設成精品工程。加強審計監督,實施“陽光工程”。

  貫徹落實城市總體規劃,強化城市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安全配套設施的規劃建設,提高規劃監管力度。全力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新開工地鐵8號線二期、9號線、10號線二期、輕軌亦莊線,實現地鐵5號線通車試運營。建成朝陽路、安立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線路。加快6條高速公路、3條城市快速路、17條城市主幹路建設,完善換乘樞紐和場站設施,大力支援停車設施建設,改善城市道路微迴圈系統和非機動車及步行環境,加快推進城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新建首都圖書館二期等工程,首都機場擴建工程等項目竣工,國家大劇院7月投入使用。發展城市管網集中供熱300萬平方米。加快南水北調北京段工程建設,建設吳家村等3個再生水廠。完善相關政策,積極治理非正規垃圾場,加快生活垃圾焚燒廠建設,新建和改建公廁千余座。

  (二)著力推進奧運環境建設。

  切實改善生態環境。實施第十三階段控制大氣污染措施,完成中心城區20蒸噸以下燃煤供暖鍋爐改造,加快淘汰老舊高排放車輛,開展油氣回收治理,嚴格控制揚塵污染。限期治理水源保護區內的污染源,完成六環路以內城市河湖治理,加快污水和再生水管網建設,加強排水設施安全運作管理,提高再生水水質。推廣先進技術,建立生活垃圾處理經濟補償機制,加快垃圾減量化設施建設,提高垃圾處理資源化、無害化水準,城八區、郊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達到97%和60%。加強對施工噪聲、社會生活噪聲的查處,對噪聲擾民嚴重的交通路段進行治理。強化危險廢棄物、放射性廢物和放射源的監管。認真做好污染源普查和土壤污染調查。繼續開展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和城市大綠地建設,全市林木綠化率達到51.6%。

  全面整治市容環境。加強奧運比賽場館、定點飯店周邊及途經道路沿線的治理和建設。全面開展城鄉結合部地區環境整治,以政府為主導、城鄉居民為主體,堅持制度創新,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完善管理體制,切實解決環境臟亂差、發展不協調等問題。完成22個“城中村”和城市邊角地、老舊小區、航空走廊、鐵路沿線環境整治任務,拆除違法建設332萬平方米。落實重點大街、重點地區環境建設規劃,實施樓房平改坡工程,清洗粉飾建築物外立面,做好衚同街巷整治,加快規範公共場所英語標識。圍繞治安、交通、市場、環衛、旅遊等領域,建立完善奧運期間城市運作指揮體系和管理模式,繼續整治“黑車”、小廣告、違規養犬等突出問題。

  不斷優化城市運作環境。認真做好23項測試賽工作,建立場館週邊保障工作機制。確定奧運賽時城市運作“體徵指標”體系,搭建奧運城市運作指揮控制平臺,實現奧運籌辦工作的重心和體制、機制向奧運賽時轉變。推動應急組織管理體系、預案體系和工作運作機制向基層延伸,大力普及公共安全、生産安全和應急知識,開展綜合應急演練。加強各類突發公共事件風險隱患的排查和監控,重點消除電網、地下管網、道路橋梁存在的安全隱患。健全安全生産綜合監管、行業監管、屬地監管體制機制,嚴格實施人員密集場所安全規定,繼續開展高危行業安全專項治理,加大安全生産監督檢查執法力度。按照“公交主導、體制改革、線路調整、管理加強”的思路,落實優先發展公交措施,優化線網,擴大路權優先,加強靜態交通管理,著力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全力推進城市運作綱要的實施,確保117項城市運作項目的落實。

  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全面實施人文奧運作動計劃,深入開展“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切實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形象。進一步抓好文明禮儀教育和市民講外語活動,廣泛開展奧運知識宣傳教育。加強商業、餐飲、旅遊、公共交通等窗口行業奧運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和服務水準。加強公共場所秩序建設,著力培養廣大市民守規章、守秩序的文明習慣。加快推進奧運立法工作,制定奧運期間城市運作的相關規章制度。積極配合奧組委做好奧運會、殘奧會志願者的招募和培訓工作。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採取多種形式,解決好影響首都形象的突出問題,營造文明、熱情、友好、健康的社會氛圍。

  二、加快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推動首都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以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為切入點,嚴把土地供應、規劃審批和市場準入門檻,著力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增長方式,努力實現科學發展。

  (一)認真落實中央宏觀調控各項政策措施。

  合理控制固定資産投資規模,清理國家嚴令限制的一般加工項目,保障奧運工程、基礎設施、新農村建設、結構調整等方面投資。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建設用地規模,積極推進實施工業用地“招拍挂”出讓,堅決查處各種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納入地方基金預算管理,優化土地出讓金使用結構。把握好土地供應總量和開發建設規模,調整房地産結構和佈局,保持房地産投資平穩增長。推進實施住房建設規劃,增加中小戶型、中低價位住宅建設用地,積極促進二手房交易市場發展,抑制房價過快增長。完善經濟適用住房管理辦法,出臺政策性租賃住房政策,緩解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努力提高農民和城鎮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準,密切監測群眾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求和價格變動,穩定消費預期,增強消費需求的拉動作用。全面落實商業服務業迎奧運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奧運餐飲服務、特色商業街區建設等工作,營造安全、規範、便利的消費環境。健全經濟運作各項調控預案,建立聯合調度協調機制,做好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

  (二)加大産業結構調整力度。

  落實促進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制定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規劃。安排專項發展資金,支援重點産品、服務和項目,加快文化創意産業集聚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序引導各區縣發展有特色有優勢的項目。抓好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團等單位改革,穩步推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改制。制定促進體育産業發展的意見,鼓勵社會資本和外資投資體育産業,加快培育體育品牌企業集團和大型體育賽事。抓住銀行業全面開放的機遇,落實鼓勵金融業發展政策,加快金融機構後臺服務支援體系建設,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在北京發展。促進資訊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加快發展。建設奧運旅遊大道,扶持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發旅遊演出和旅遊商品。加快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高技術産業發展。支援重大精密技術裝備製造項目引進和自主研發,繼續推進首鋼冷軋、中芯國際增資擴産、康寧玻璃基板生産線等項目。落實北京名牌産品建設有關措施,在技改項目、研發投入和升級改造方面給予定向支援。加快建設服務綠色通道,加強對中央企事業單位聯絡服務工作。

  (三)加快功能區建設。

  落實區縣功能定位,研究制定具體政策,繼續加大對山區、南城的支援力度,統籌推進各功能區的協調發展。全面落實支援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的各項政策,加快國家工程技術創新基地、軟體産業基地、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建設,逐步形成創新型産業集群。加強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交通和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金融街、商務中心區重大項目建設,積極發展配套服務産業。促進臨空經濟區、奧林匹克中心區內部資源整合。高度重視高端産業功能區的管理體制創新,建立健全統籌協調機制,積極引入高端企業和高級人才,提高專業化服務水準,促進高端産業功能區健康發展。

  (四)積極發展迴圈經濟。

  大力推進節能降耗減排。堅決退出高耗能、高污染産業,重點抓好首鋼壓産和焦化廠、化工二廠、有機化工廠的搬遷工作,繼續清理整頓煤礦和“五小”企業,關閉80個固體礦山,加大産業轉型扶持力度。建設迴圈經濟示範園區,支援石化、建材、電力等重點行業開展清潔生産,從源頭上削減廢棄物的産生量。加強能源統計、分類計量和能耗資訊監測平臺建設,完善分區域、分行業、重點企業節能降耗的監督考核體系。繼續做好大型公建節能,新增居住建築達到節能65%的設計標準,推進非節能建築的改造,推廣綠色照明和節能新技術,政府機構帶頭節能、節水、使用再生紙,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強化計劃用水定額管理,對農業用水試行徵收水資源費,建設雨水收集設施,利用再生水4.8億噸。實施産業用地定額指標和土地投資強度指標管理,集約利用開發區土地。開展再生資源回收産業化試點,規範社區回收網路,建設專業化分揀中心,支援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發展。

  (五)進一步強化市場監管。

  嚴格市場準入制度,對不合格産品堅決實行強制退市。嚴格市場設立標準,限制低水準市場建設。健全市場資訊公告、預警預報和快速反應機制,整合完善市場監管綜合調度指揮系統,建立市場秩序綜合評價指數。以生産和銷售環節為重點,完善食品安全監控和追溯體系,建立5000個監控點,對50大類、2500種食品進行全面監測,切實保證市民食品安全,抓好奧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健全藥品安全監測網路,建立上市藥品安全再評價機制,在264家生産企業建立藥品不良反應採集系統。加強房地産市場監管,重點打擊囤房、炒房,遏制投機性購房。建立違法廣告資訊披露和市場退出機制,依法查處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研究制定資訊採集、使用管理辦法和個人信用體系建設方案。

  三、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

  進一步加大對“三農”工作支援力度,整合支農資金和資源,理順部門聯動關係,鼓勵和支援社會力量參與新農村建設,逐步建立城市支援農村的長效機制。

  (一)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調整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加快都市型現代農業、農産品加工業、鄉村旅遊業、農村服務業發展,推動一産向二産、三産延伸。繼續推進農業“七大體系”建設,抓好現代都市農業走廊和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重點支援專業村、專業戶發展,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和專業協會,促進農業産業化經營。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大力扶持農村個體私營經濟,加快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做好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産品認證工作,重點開發適合奧運期間市場需求的特色農産品。認真解決農産品運輸、儲藏和銷售等方面的問題,保持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穩定。開發休閒旅遊線路,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文化內涵的旅遊産品。積極發展農村商業分銷配送站點、連鎖超市和便利店。繼續推進小城鎮建設,加快産業發展和聚集。

  (二)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深入推進80個市級試點村建設,帶動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的開展。堅持抓好“亮起來、暖起來、迴圈起來”工程建設,在有條件的地區實施沼氣、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工程。推廣使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技術,加快農村地區燃氣化進程。完成郊區公路三年提級改造任務,繼續實施自然村通油路工程,支援村內道路硬化。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加快行政村通公交步伐,積極研究理順體制票制方案。升級改造廣播電視“村村通”系統,加強農村郵政基礎設施和綜合資訊服務體系建設。完成30萬農民安全飲水改造任務。紮實推進農村改廁工作,基本完成農村中小學廁所改造。

  (三)全面推進郊區生態保護與環境建設。

  落實“富民養山”政策,加強中幼林撫育,提高小流域綜合治理的標準和品質,完成20條小流域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10平方公里。進行礦山生態破壞狀況調查,編制生態修復規劃,對1467公頃廢棄礦山實施生態修復。制定實施生産生活條件惡劣地區移民搬遷政策,完成採空區、強泥石流易發區農戶搬遷工程,研究妥善安置等後續政策。全面清理積存垃圾,加快農村排水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著力推進農村環境整治,基本完成村莊整治任務,六環路以外95%的平原地區實現垃圾密閉化管理,創建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

  (四)深化農村各項改革。

  健全村莊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加強規劃實施的監督管理。完善配套措施,健全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機制。制定集體土地徵地留用安置辦法,擴大集體建設用地流轉試點範圍,依法加強管理。建立公共服務設施管理和運作機制,組建村莊公共服務設施和環境管護隊伍,做好日常維護,確保各項設施的正常運轉。制定鄉鎮管理體制綜合改革指導意見,選擇若干鄉鎮進行試點。加快集體經濟産權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金融産品服務創新,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三農”的信貸投放,試行農業政策性保險制度方案。做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

  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著力加強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提升對外開放水準,加快創新步伐,為首都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一)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優化和規範投資項目審批程式,建立科學便捷的投資項目管理機制。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公示和後評價制度試點,嚴格實施項目評審考核制度,完善重點建設項目資訊管理系統。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改革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擴大集中收繳的範圍和額度。加強部門預算一級單位的財務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認真做好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兩稅合併準備工作。制定事業單位總體改革思路及分類改革意見,繼續深化民政事業單位管理體制、街道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制定促進行業協會發展和改革的配套政策,啟動行業協會規範治理工作。推動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探索建立行政執法協調機制。加快電子政務建設,推進政務資訊資源共用和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協同辦理。繼續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積極穩妥地進行供熱體制改革。

  (二)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健全國有資本預算管理制度,認真做好國有資本收益收繳和預算管理工作,加強對企業重大事項決策的監管。抓住當前國際國內資本市場發展的有利時機,加快競爭性領域國有企業重組改制上市步伐,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拓展企業融資渠道,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及運作機制。繼續深化市屬金融企業重組改革,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加快推進劣勢企業退出市場,妥善解決職工安置等遺留問題。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支援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建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開展創業投資試點。

  (三)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積極吸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結算中心,爭取更多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總部落戶北京。在文化創意産業、高技術産業、金融業等重點領域,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化招商引資,取得對歐美地區投資促進工作的新進展。研究制定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政策措施。提高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增長品質,支援具有自主知識産權、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依託國家對外戰略項目,積極推進企業開展海外投資。加強與周邊省區市的聯繫與協調,深化水資源和能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合作。創新思路與機制,推動京津冀都市圈各類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做好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

  (四)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

  發佈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落實促進自主創新的各項政策措施,培育和引進自主創新人才,建立企業自主創新專項資金,引導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支援以企業為主體,以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為技術依託的産學研合作。完善科技資金投入機制,支援大學科技園、孵化器和科技中介機構發展,以項目為載體整合各類資源,形成支援企業創新的合力。健全知識産權應急處理和預警機制,建立知識産權公共資訊服務平臺。充分發揮中央在京科技資源的作用,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落戶北京。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積極實施科技主題計劃,圍繞解決城市發展中的難題,大力開展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應用。制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方案,抓好10項農業技術試驗示範項目,繼續做好農業科技推廣運用。落實全民科學素質建設工作方案。

  進一步做強中關村科技園區,繼續實施開放式實驗室工程,抓好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報價轉讓、創業投資、中小企業信用制度等創新試點。開展中關村百家企業自主創新示範工作。建設“中關村國家標準化示範園”,支援企業標準聯盟、技術聯盟和産業聯盟的發展,爭取在軟體和積體電路、移動通訊、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實現一批關鍵技術突破,創制一批先進技術標準。

  五、努力提高公共服務水準,紮實推進和諧社會首善之區建設

  從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以促進城鄉統籌為目標,加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社會管理水準,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一)努力擴大就業。

  切實落實各項促進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實現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3萬人。強化對就業困難群體的政策扶持,提高用人單位招用失業人員的崗位補貼,放寬困難地區靈活就業人員補助年齡條件,擴大創業培訓補貼的覆蓋範圍,促進17萬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中至少有1人就業。做好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的徵繳和使用,促進殘疾人就業。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和服務,促進農民就業基地建設,健全城鄉“手拉手”就業協作機制,完善農村就業困難人員崗位補貼政策,實現6萬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繼續推進農村公益事業管理機制創新,為農民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就業崗位。健全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機制,認真落實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制度。強化對各類職介機構的監督檢查,建設全市統一的勞動力市場資訊系統。

  (二)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擴大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的覆蓋面。落實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辦法,完善財政補貼政策。做好城鎮在校學生、學齡前嬰幼兒和城鎮無保障老年人參加醫療保險試點工作。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增長機制,逐步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將非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納入工傷保險範圍。推行農民工工資專項支付制度,繼續推進農民工參加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加大擴面徵繳和基金監管力度,確保基金安全。進一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分類救助、專項救助制度,繼續提高城市居民社會保障相關待遇標準,大力推動社會福利、優撫、慈善事業發展。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新開工中低價位商品住宅300萬平方米、經濟適用住房200萬平方米,建設、收購30萬平方米廉租住房,對低保家庭住房困難戶實現應保盡保。

  (三)著力加強醫療衛生服務。

  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採取多種措施,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突出抓好以收支兩條線為核心的社區衛生服務運作機制改革,建立藥品集中採購、統一配送、零差率銷售的長效機制,制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制度和監督考核辦法,發揮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功能。試行社區衛生服務首診制,建立大醫院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之間的雙向轉診機制。完成規劃設置的所有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標準化建設和基本設備配備,加強遠郊區縣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完善農村藥品供應網和監督網。進一步加強基層社區特別是農村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支援,實行專家巡診制,注重對預防保健的業務指導和技術支援,切實提高社區醫療服務水準。推動醫療付費制度改革試點,推出二級以上醫院部分檢查結果互認等方便群眾就醫的新舉措。加強醫院管理,積極改善醫患關係。繼續推進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傳染病救治和醫療急救網路,進一步發揮中醫藥的獨特作用,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工作。

  (四)提高公共教育服務水準。

  制定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提高公用經費定額標準,加大對財力薄弱區縣義務教育經費的轉移支付,推動城區義務教育免雜費工作。優化城鄉中小學空間佈局,加快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化建設。推進中小學人事和分配製度改革,探索城鄉教師交流長效機制,促進優質教師資源合理流動。完善具體措施,依法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試行雙證書制度,抓好實訓基地建設,建立資助體系,降低中等職業學校學費,推進農村職業教育、職工崗位培訓和成人教育發展。堅持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加強管理,提高品質,辦出特色。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辦法,引導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

  (五)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

  加快社區和農村文化設施標準化建設,加強日常管理和維護。實施露天劇場建設辦法,開展“體驗中國”文化廣場活動,培育“朝陽流行音樂周”等特色區縣文化活動品牌,辦好農民藝術節。抓好北京國際音樂節和戲劇、舞蹈演出季等品牌活動,推出一批具有國際水準的劇目。重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採取有效措施對優秀近現代建築進行保護,繼續推進6片文保區試點工作。擴大有線電視數字化試點。組織實施“國家重大出版工程”等重點項目,舉辦好世界期刊大會等重大活動。全面啟動第二輪地方誌編修工作。加強公共體育設施規劃建設,全市行政村健身設施配建率達到90%,促進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積極開展體育文化系列活動,辦好全民健身體育節、第六屆農民運動會以及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六)切實加強社會管理。

  加強城鄉基層自治組織建設,積極培育和發展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居民的主體作用,維護居民的共同利益,深入推進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建設。完善物業管理法規,健全物業服務標準和收費標準指導體系,強化屬地管理,加大執法力度,妥善處理物業糾紛。成立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委員會,加快區縣、街鄉相關管理機構建設,設立社區(村)管理站,修訂流動人口戶籍管理規定,搭建流動人口和出租房屋綜合資訊平臺。積極探索調控人口規模的有效途徑。落實《北京市信訪條例》,做好人民建議徵集工作。加強行政復議工作,推進人民調解的專業化、社會化建設,完善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機制。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快推進科技強警和信息化建設,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落實各項工作措施,有效防範和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的破壞活動,強化反恐防爆工作機制,維護首都社會穩定。

  (七)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認真搞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宣傳教育活動,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和諧文化建設。豐富和拓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內涵,總結推廣群眾創造的新形式、新經驗。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基礎工作,切實抓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網路文化的建設,規範網吧、網際網路和手機短信管理,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堅持不懈開展“掃黃打非”工作。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作用,加強和諧社會重大理論問題研究。認真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加強和改進法律援助,建立健全農村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繼續完善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做好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加快少數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深入開展國防教育,支援駐京部隊的現代化建設,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大力推進雙擁共建。進一步做好外事、僑務、港澳臺等工作。繼續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加強服務和管理。關心支援婦女、兒童事業,健全助殘服務體系,積極探索養老服務模式,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六、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幹部隊伍作風建設,不斷提高“四個服務”水準,努力做到“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體現服務”。

  (一)切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四項職能,要求我們具體做好“規劃、發展、建設、運作、服務、管理”等六個方面工作。“規劃”就是編制並落實好城市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以及各種專項規劃,強化實施監督檢查,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發展”就是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發展環境,著力推進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解決好“三農”問題,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實現科學發展。“建設”就是完善城市功能與佈局,搞好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現代化水準和文明程度。“運作”就是加強日常監管,消除安全隱患,及時處置各種突發事件,保證城市基礎設施正常運轉,保障市民生活必需品的正常供應,維護良好的市容環境。“服務”就是不斷豐富“四個服務”的內涵,為各類市場主體服好務,為基層服好務,為市民提供全方位服務。“管理”就是堅持依法行政,不斷轉變管理觀念,改革管理體制,創新管理方式。轉變政府職能,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又要切實承擔起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的責任。

  (二)努力提高服務水準。

  在城市管理中,市民是主體,政府負主責。各級政府、各部門要按照建設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強化服務意識,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品質和效率,為市民和基層提供方便快捷優質服務。對事關市民生産生活的工作,應做到“服務到家、管理到位”,寓管理于服務之中。只有服務到位了,管理才能到位;只有提高管理水準,才能提供優質服務。要認真分析服務對象,把握市民和基層需求,推動管理重心下移,在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中實施管理。建立服務品質考核體系,促使各政府部門改進工作。著力提高政務公開的實效性,保障市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加強督促檢查和考核。注重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加大對典型事例的曝光力度,糾正推諉扯皮、辦事拖遝等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各級政府的基礎工作,指導、支援基層組織做好服務。

  (三)不斷推進依法行政。

  各級政府、各部門要深入貫徹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深入基層,了解社情民意,完善聽證會制度,進一步提高科學決策水準。大力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準。建立行政問責制度,嚴肅查處失職瀆職行為。認真貫徹監督法,全面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自覺接受監督。主動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繫,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堅持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聯繫制度,及時、高品質地辦理議案、建議和提案。

  (四)全面加強作風建設。

  認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七次全會上的講話精神,對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形勢保持清醒認識,居安思危,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切實加強領導幹部思想作風、學風、工作作風、領導作風、生活作風建設,倡導和樹立“八個方面”的良好風氣,常抓不懈,務求實效。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2007年將壓縮政府部門經常性項目支出資金10%,強化對財政性資金使用、工程招投標的監察和審計,規範政府機關公務接待,杜絕鋪張浪費。全體政府工作人員要心繫群眾,服務人民,切實糾正各種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

  各位代表,2007年下半年,黨的十七大將在北京召開,這是全國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全市各級政府將切實負起責任,依靠全體市民的參與和支援,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為十七大的勝利召開做出首都人民應有的貢獻。

  2008年奧運會正迎面走來,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肩負歷史使命,不負人民重托,為全面實現“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構建和諧社會首善之區而不懈奮鬥!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