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政府工作報告

日期:2003-01-23 09:25    來源:首都之窗

分享:
字號:        

——2003年1月13日在北京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北京市市長 劉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五年工作的回顧

  北京市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來,全市各族人民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中央重大決策和對北京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堅持大力發展首都經濟的正確方向,抓住機遇,開拓創新,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九五”計劃,提前實現了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取得了“十五”計劃良好開局,向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經濟發展步入新階段,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認真貫徹擴大內需的方針,克服世界經濟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經濟總體實力顯著增強,宏觀經濟效益不斷改善。五年來,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5%,2002年,實現3130億元,同比增長10.2%,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3355美元。五年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6960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290.1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2%和10.7%。地方財政收入由1997年的182.3億元增加到534億元,年均增長25.7%。社會發展水準總指數和信息化水準總指數均居全國首位。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三次産業發展確立新格局,結構優化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日益突出。中關村科技園區“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全面實現,2002年增加值、上繳稅金和出口創匯分別完成537億元、110億元和31億美元,分別比三年前增長1.4倍、1.7倍和2.2倍。全市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28.9%。振興現代製造業已經起步。現代都市農業迅速發展,農村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現代服務業蓬勃興起,新的增長點不斷涌現,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由1997年的54.5%提高到61.3%。首都經濟現代化步伐明顯加快、增長方式開始發生重大轉變,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得到較大幅度的提升。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對外開放水準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改革脫困三年目標如期實現,公有制經濟進一步壯大,私營個體特別是民營高科技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加快發展。政府機構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政府職能轉變步伐加快。市政府部門由67個減少到54個,內設機構減少118個,行政編制精簡50%。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市級審批事項共精減587項,精減比例達45%。公共財政框架體系初步構建,市與區縣財政分稅體制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市場體系建設全面展開,經濟秩序得到改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基本形成。投融資體制改革持續深化,基礎設施投資補償機制逐步完善,融資渠道不斷拓寬。經營性土地供應進入市場化運作。體制和機制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加明顯。投資貿易環境顯著改善,利用外資的觀念、模式和領域實現新突破,五年實際利用外資累計達到103.1億美元,是上五年的1.5倍;地方外貿出口累計實現213.9億美元,是上五年的2.1倍。對外交往日益活躍,成功舉辦了一系列大型國際活動。年接待入境旅遊者突破300萬人次。對外開放朝著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方向深入發展。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面貌初步顯現。始終堅持基礎設施優先發展,五年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超過1700億元,是上五年的2.1倍。四環路、廣安大街等相繼通車,城區路網加密步伐加快,全市道路總長度達到4400公里,高速公路總長度達到463公里。復八線、城市鐵路西線(十三號線)投入運營,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74公里。水、電、氣、熱、通信等基礎設施的供應能力大幅度提高。商務中心區等城市功能區和重點商業街區建設步伐加快,一批文化設施和大型標誌性建築建成。城市佈局繼續完善,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邁上新臺階。制定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健全了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歷史文化保護區和文物保護單位三個層次的保護體系,實施“3.3億元文物搶修計劃”,帶動相關資金的投入,圓明園、明城墻遺址、菖蒲河等文物搶險修繕和騰退整治取得重大突破,古都風貌得到有效保護。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自1998年以來,政府和社會各界共投入466億元,實施了八個階段的大氣污染控制措施,2002年空氣品質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佔全年的55.6%,比1998年提高了28.2個百分點。城市污水處理率為4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86.5%,分別比1997年提高了23和47.5個百分點。城區建成51處集中大綠地,市區綠化隔離帶建設三年時間實現十年綠化目標,綠化面積達到110平方公里,環繞京城的三道綠色生態屏障基本形成,全市林木覆蓋率和城市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44.5%和40.2%,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以街道、社區建設為重點,不斷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推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組建城管監察隊伍,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得到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水準進一步提高,適應現代化大都市發展需要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初步確立。

  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確保首都社會的安全穩定。堅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政府組成人員向人大常委會述職,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加強與人民政協聯繫,完善與人民群眾聯繫渠道,提高了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水準。五年共辦復全國和市人大代表議案、建議以及政協委員提案15330件。加強村民自治、社區自治組織建設,政務、村務、廠務公開逐步規範化、制度化,擴大了基層民主。民族、宗教、僑務和對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堅持依法治市,切實推進政府法制建設,五年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和法規性決定68項,制定政府規章210項,依法行政水準不斷提高。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三五”普法教育取得明顯成績,“四五”普法教育進展順利,法律服務體系日益健全,公民法律意識得到加強,為首都各項事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法律氛圍。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嚴重犯罪活動,社會治安形勢保持穩定。大力實施科技強警戰略,提高反恐防暴能力,首都公安警務保障邁上了新臺階。與“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取得決定性勝利。建立維護首都安全穩定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人民內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有效遏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確保了首都政治穩定和社會安定。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取得重要成果,區域創新體系框架基本形成,科技持續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與中央在京科技力量的合作更加廣泛深入,市屬科研院所轉制工作基本完成。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和佈局調整,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基礎教育向高標準、高品質的目標邁進,率先普及了高中階段教育,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五年共投入教育經費306.2億元,辦學條件明顯改善。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穩步推進,大學生公寓建設三年竣工83萬平方米。文化事業繁榮活躍,五年共有42部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文化産業初具規模。群眾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事業都有長足發展,城鄉居民健康水準明顯提高。在廣大幹部群眾中深入進行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教育,“三講”集中教育取得明顯成效。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一系列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六個區縣、三個行業先後被評為全國文明區縣和文明行業,涌現出一大批文明社區、文明村鎮和文明單位。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國防教育、徵兵工作和國防後備力量建設不斷加強,優撫安置政策得到落實,駐京部隊在首都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加,人民生活品質明顯改善。2002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12453.3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5880.1元,分別比1997年增長59.4%和56.3%。農民增收致富和扶貧開發成效顯著,每人平均純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全部消除,邊遠山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比1997年翻了一番。居民消費層次逐步升級。食品放心工程進展順利。2000年以來加快了危舊房改造步伐,三年共拆除危舊房409萬平方米,相當於前十年的總和。加大了住宅建設力度,城鎮居民每人平均住房使用面積達到18平方米。高度重視並做好就業工作,五年新增64.8萬個就業崗位,安置30萬下崗職工,2002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35%。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堅持每年辦60件實事,人民群眾越來越感到方便和舒心。人民生活提前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五年來,我們圓滿完成了新中國成立50週年慶典和黨的十六大服務保障工作等一系列重大政治任務。百年奧運,中華圓夢,贏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激發了全市和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這一切轉化為首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全市上下呈現出“人心齊、抓機遇、求發展”的可喜局面。

  可以説,過去的五年,是首都經濟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經濟實力大幅度躍升,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五年;是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服務功能日益增強,現代化水準不斷提高的五年;也是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取得新進步的五年。這一切成績的取得,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離不開全國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援和幫助,是全市各族人民辛勤勞動和團結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在京單位、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以及各兄弟省、區、市,向所有關心支援首都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不少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水準與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目標有很大差距,觀念、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的任務還很艱巨。部分地區發展水準相對落後。工業結構不合理的矛盾比較突出,支撐經濟發展的産業基礎還不牢固。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健全,部分群眾生活比較困難,就業壓力很大。交通擁堵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資源保護、環境治理與生態建設任務繁重,城市管理的長效機制有待鞏固和完善。城市文明程度與首都的地位仍不相適應。社會不穩定因素依然存在。政府機關及公務員的工作作風、服務品質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並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過去五年的實踐,進一步深化了我們對首都現代化建設規律的認識,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第一,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這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徑。必須從首都的性質地位出發,立足於發揮北京的比較優勢,著眼于我國和世界科技進步、結構調整的大趨勢,整合首都生産力資源,大力實施首都經濟發展戰略,不斷深化認識、豐富內涵,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首都特點的發展路子,努力為先進生産力發展開闢道路,推動全市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不斷邁上新臺階。

  第二,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實現人民生活的富裕幸福,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必須時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凡是涉及群眾利益的事情,都應當盡心盡力儘快辦好。要深入群眾開展調查研究,勤政廉潔,艱苦奮鬥,為人民群眾多辦實事,認真解決好就業、出行、住房、環境、安全等與人民群眾利益直接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盡力使人民群眾在改革與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

  第三,始終堅持抓住機遇、把握大局,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實現跨越式發展。抓住機遇,是加快首都發展的必然要求。必須牢固樹立機遇意識,緊緊抓住一切有利於加快發展的大好時機,用足用好機遇帶來的發展條件,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做好“四個服務”是首都工作的大局。必須竭盡全力履行“四個服務”的職責,積極爭取中央各部門和在京單位對北京工作的指導和幫助。加強與各省區市的聯繫與合作,凝聚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現首都建設與發展的新飛躍。

  第四,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維護首都穩定,為首都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動力和堅實保障。必須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消除束縛生産力發展的體制障礙,適應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要把轉變政府職能和提高辦事效率作為改革的重要環節,不斷改進政府工作作風,不斷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務水準,不斷為經濟增長、城市發展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要把維護首都安全穩定作為第一位的政治任務,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的可承受程度有機統一起來,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與發展,在改革發展中促進社會穩定,奪取首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勝利。

  第五,始終堅持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必須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産力的決定性作用,以及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作用,加強科技教育同經濟的結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環境也是生産力。必須把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擺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大力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建設,全面加強水、土地等資源管理和利用,不斷提高首都可持續發展能力,向空氣清新、資源節約、環境優美、生態良好、人居和諧的現代文明城市的目標邁進。

  第六,始終堅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大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保證。必須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以“建首善、創一流”為目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抓好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大力發展先進文化,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質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為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使廣大人民在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征程上,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二、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和2003年工作的建議

  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指出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發展得更快一些,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明確要求努力辦好2008年奧運會,這是對北京極大的鼓舞和鞭策。我們要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認真落實市第九次黨代會的部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實現“新北京、新奧運”的構想,為在2008年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達到6000美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面對這樣重大的歷史任務,必須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我國正處在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今後五年,首都發展具備許多有利條件,特別是舉辦奧運會,就是一個十分難得並且可以大有作為的歷史性機遇。機遇稍縱即逝,必須及時抓,才能取得主動權,贏得發展優勢;機遇只是發展的良好時機和條件,必須抓緊抓實,才能轉化為發展的實際成果。我們一定要牢固樹立強烈的機遇意識,用足用好機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爭取最大的效果。

  面對這樣重大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突出抓好優化發展環境,特別是投資和消費環境,大力改善首都的政策、法制、服務和輿論等環境,尤其要注重制度建設和創新,堅決糾正一切妨礙發展的認識和做法,堅決廢除一切束縛發展的政策和規定,堅決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障礙和機制弊端,進一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真正實現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於人民,貢獻于現代化。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繼續落實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各項任務,以“新北京、新奧運”為主題,以加快發展為總的基調,以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為根本出發點,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保持首都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和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努力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把北京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奠定堅實的基礎。

  200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又是新一屆政府的屆首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對於加速首都現代化進程,實現“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構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産總值增長9%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左右;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實際增長6%以上;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保持在60%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左右。

  (一)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

  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務,要切實抓緊抓好,著力解決群眾生活中的突出問題,使城鄉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突出抓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促進城鄉居民增收。要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發20萬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培育社區服務組織,鼓勵並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服務業、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擴大就業門路。鼓勵彈性就業、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和服務。落實各項促進就業政策,啟動“三年百萬技能培訓計劃”,強化就業服務,改善創業環境。建立失業預警體系,對困難群體實施就業援助。要把增加農民收入與加強農村就業有機結合起來,拓寬勞務輸出渠道,幫助5萬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就業。實施綠色生態富民工程綱要,全部消除年每人平均純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村。理順分配關係,完善和落實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産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和機制。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強化公共財政職能,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努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準,促進共同富裕。

  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改善低收入群眾生活。繼續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落實企業補充醫療保險,認真執行特困人員醫療救助辦法,把農村特困居民納入醫療救助範圍,完善多層次醫療保險體系。力爭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全部參加養老保險。加快推進農轉居人員參加社會保險的試點工作,擴大農村養老保險覆蓋面。進一步加大擴面徵繳力度,使各項社會保險基金收繳率達到95%以上。加強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規範化和動態管理,符合條件的城鄉低收入人員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做好“兩個確保”與“三條保障線”的銜接工作。建立市、區臨時救助資金,構建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生活補助和社會捐助相結合的社會救助模式,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積極推進危舊房改造和住宅建設,辦好60件實事。全年動遷居民5萬戶,拆除危房65萬平方米。加大經濟適用住房建設力度,力爭全年竣工200萬平方米,優先提供給舊城區危改和歷史文化保護區拆遷居民認購。建設好廉租房小區,將具備條件的空置商品住宅轉為廉租房屋,努力擴大廉租房源,解決更多雙低家庭住房困難。繼續辦好60件實事,把群眾在看病就醫、社會治安、勞動就業、交通環保、物業管理等方面的突出問題解決好,使廣大城鄉居民在改革和發展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二)堅持消費和投資雙重拉動,發揮籌辦奧運會的促進作用,推動首都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認真貫徹擴大內需的方針,逐步調整投資和消費的關係,把擴大消費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改善投資環境,優化投資結構,以奧運促發展,確保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

  促進潛在消費轉化為現實消費,提高消費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比重。不斷完善鼓勵和引導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個人信用制度建設,擴大消費信貸規模。推進銀行卡工程,力爭使持卡消費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提高到15%。積極推進住房分配貨幣化,房地産二三級市場的發展務必取得實質性進展。拓寬已購公房上市渠道,完善換房、租賃等住房消費政策,促進住房消費穩步增長。建成一批重點流通設施,加快發展連鎖經營等新型商業業態,推進特色商業功能區建設。開發新的消費領域和空間,重點完善休閒消費等服務體系,促進服務性消費的快速增長,推動教育培訓、旅遊會展、文化體育、資訊服務等消費向深層次發展。推進新型商業進農村,不斷擴大農村市場規模。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0%以上、力爭達到2000億元。

  調整和優化投資結構,改善投資環境,降低投資成本。當前,投資仍是推動首都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廣泛吸引社會投資和境外投資,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突破2000億元。要以完善投資結構為主要著力點,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發行好奧運建設企業債券,積極申請環保專項資金。搭建投資服務平臺,研究控制工業用地價格的辦法,降低在京投資特別是製造業投資成本,努力為各類投資主體創業和發展營造一流的環境。支援在京中央單位的建設與發展,吸引全國各類社會投資和外資參與首都現代化建設。引導社會資金的投向,把資金重點投向軌道交通和奧運場館的建設,投向環境治理、危舊房改造,投向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現代服務業和傳統産業的技術改造,投向郊區工業化和城市化建設,夯實經濟增長的基礎。

  大力發展奧運經濟,發揮奧運會對首都經濟的加速器作用。奧運經濟是首都經濟發展在特定階段的集中體現,籌辦奧運會將大大促進消費和投資的增長。要認真實施《北京奧運作動規劃》,制定實施“以奧運促發展”的具體措施,創新工作思路,加快發展步伐。抓住奧運會市場開發啟動的有利契機,以拉動産業發展為目標,制定相關優惠政策,整合有實力的企業參與奧運贊助、供應和特許經營。加大奧運宣傳,引導國內外企業全方位參與首都現代化建設,擴大奧運效應。積極實施奧運品牌戰略,支援引導企業創世界級品牌和國內名牌,爭取國內産品和技術在奧運會上應用推廣。精心設計、宣傳和經營城市,挖掘和豐富首都城市的獨特魅力,著力培育城市品牌,塑造北京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形象。

  (三)堅持首都經濟的發展方向,加快産業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堅定不移地走符合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具有首都特點和時代特徵的首都經濟發展之路,壯大高新技術産業,振興現代製造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在結構調整上邁出更大的步伐,實現經濟增長速度與結構、品質、效益相統一。

  推進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培育高新技術産業群。落實《中關村科技園區五年上臺階行動綱要》,加快推進專業園和産業基地建設,軟體園、上地北區等要初步具備企業大規模進駐的條件。建立和完善風險投資進入退出機制,建成中關村技術産權交易所。實施重點産業化項目,加速培育具有首都特色和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産業群,逐步形成多元化發展的群體結構優勢。繼續把資訊産業做大做強,抓住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關鍵技術,重點打造和延伸網路電腦、大規模圖形圖像專用晶片等産業鏈。高度重視軟體産業的發展,重點支援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軟體産業集團,扶持軟體出口,加強軟體人才培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加速“數字北京”工程建設,推進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鼓勵支援企業應用資訊技術,保持首都信息化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以汽車和微電子産業為龍頭,進一步加大技術改造投入,振興現代製造業。加速以順義為中心的汽車生産基地建設,全力推進現代汽車合資項目,加快吉普車産品升級換代,推動北汽福田優化産品結構,儘快形成整車和零部件産品開發、生産銷售、服務貿易為一體的産業發展格局。確保中芯國際積體電路生産線按期投産,加快京東方液晶螢幕件項目建設,搞好積體電路設計園和國家積體電路研發中心建設,建成國內一流的積體電路産業基地,鞏固發展北京微電子産業的領先地位。立足基地建設,促進生物工程和新醫藥、光機電一體化産業加快發展。推動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抓好北一大隈、燕化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發展都市型工業。完成20家污染擾民企業的調整搬遷,壓縮和淘汰落後生産能力。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第三産業優化升級。加快“三地一港”物流園區建設,全面啟動招商引資,積極引進國際著名物流企業,整合現有物流資源,大力推行第三方物流,優化佈局,構建現代流通業的基本框架。支援金融企業改革與發展,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促進金融業務的擴展和創新。搞好商務中心區、金融街等重點功能區建設,吸引國內企業和各類金融機構來京投資金融産業。做好銀行保險業利用外資試點準備工作,開展風險投資、基金運作等領域的對外合作。開發新型旅遊方式和産品,樹立北京旅遊品牌,壯大旅遊産業。擴大會展業規模。著力發展通信、網路、諮詢等資訊服務業。

  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郊區工業化和城市化。按照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切實做好退耕還林,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重點扶持加工和貿易龍頭企業,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産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業標準化生産,全面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深入開展農産品品質安全專項整治活動。搞好農村稅費改革試點,推進集體資産産權制度改革,積極發展農産品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優化郊區産業佈局,加大市級和區縣工業開發區建設力度,適當整合規模較小的工業區,促進二、三産業快速發展,使郊區成為首都重要的産業基地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按照城鄉一體化要求,加大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加快發展衛星城和具備條件的中心鎮。完善農村土地徵用制度,研究解決農業人口戶籍、就業和社會保障等問題,切實保障農民利益,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推進農村城鎮化。

  (四)科學規劃,加速建設,提升城市現代化管理水準

  今年是奧運工程建設的啟動之年,也是城市環境品質再上新臺階的關鍵一年。要全面實施“綠色奧運”戰略,高標準規劃、高品質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水準經營城市。

  切實提高城市規劃設計和管理水準。修訂《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城市近期建設規劃。改革規劃編制體制,推行規劃設計市場化運作,廣泛引進國際國內一流規劃設計力量,加快編制速度,提高編制水準。完善專家參與機制,提高規劃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改革規劃審批體制,實現由串聯審批向並聯審批轉變,提高審批效率。依法加強規劃監督管理,制止違法建設,查處違法建設行為。

  著眼于從根本上緩解交通問題,實施300公里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確保城市鐵路東線和地鐵八通線通車,加快地鐵五號線工程實施和地鐵四號線等新線開工建設。推進城市快速道路系統和城區路網加密工程建設,重點搞好交通節點的改造,建成五環路等重點道路,儘快緩解中心區交通壓力。加快東直門、西直門等交通樞紐建設。堅持“公交優先”,擴大公交專用車道及公交優先車道,建成20條準快速公交線路,優化調整公共汽車、電車線網。推進出租汽車企業運營機制改革,建立良好經營秩序。堅持建管並舉,加快建立智慧化交通體系,加強靜態交通管理,不斷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使群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以啟動奧運場館建設為契機,高品質建設城市。加快奧運場館項目法人招標、設計方案招標、建設用地拆遷平整等前期工作,確保奧林匹克公園市政配套和國家體育場、國家游泳中心等按期開工。務必做好重大工程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開工建設國貿三期、第十水廠等一批新項目,推進國家大劇院、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首都博物館新館等工程的建設。要加快電力設施建設和城網改造,著重抓好舊城平房區和新建集中居住區水、電、氣、熱、通信等設施的建設,進一步提高供給能力和服務水準。以南中軸路建設為契機,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向南城傾斜力度,為加快南城發展提供條件。妥善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搞好皇城的整體保護,修繕正覺寺等文物古跡,推進朝阜路、大柵欄等歷史文化保護區整修試點。

  以改善大氣品質為重點,進一步加大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力度。採取更加嚴格有效的措施,力爭市區空氣品質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60%。加大清潔能源使用比重,增加天然氣供應能力,發展城市集中供熱面積300萬平方米,4個城區基本完成20噸以下燃煤鍋爐改造。對新增機動車執行相當於歐洲2號排放標準,在用機動車排放達不到簡易工況標準不允許上路。支援首鋼完成調整和壓産任務。削減市區工業用煤100萬噸。加強道路交通和工地揚塵防治,基本完成城市裸露地面整治。繼續實施水系治理工程。加快建設污水處理廠及中水回用工程,使市區污水處理率達到50%,中水回用日均達到24萬噸。抓好園林、公共綠地節水設施改造,推廣雨洪利用技術,加快建設節水型城市。加大固體廢棄物、危險廢棄物、噪聲等污染的防治力度。搞好節能工作,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快以林業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基本完成第一道綠化隔離帶125平方公里綠化和“五河十路”綠色通道建設任務,啟動第二道綠化隔離帶建設,加強濕地的恢復和保護工作。城市綠化要與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治理臟亂差、保護文物和美化環境相結合,每個區至少建設一處一公頃以上大綠地。繼續治理城市中的臟亂點,完成100項重點環境整治項目,建設一批環境精品、亮點工程,展現北京更加亮麗的風采。

  繼續深化城市管理體制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社區建設。加強對城市管理工作的領導,進一步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和事權下放,在城管、公安、工商、社保等工作進社區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加強社區自治組織建設,提高社區自我管理能力,強化社區服務功能,健全市、區、街相互銜接、合理分工和規範高效的城市管理框架,完善“統一領導、各司其職、規範管理、強化基層”的城市管理格局。推進行政處罰權相對集中,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建立社區城管監察執法“一區一員”聯繫人制度,全面實行責任監督,將嚴密到位的日常管理覆蓋到全市各個方面,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五)優化發展環境,深化體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

  首都經濟的發展方向、核心和重點確立之後,改善和優化發展環境,已經成為當務之急。今年,要下決心把優化發展環境作為貫徹落實執政興國第一要務的重大舉措來抓,作為把握機遇的實際措施來抓,作為各級政府部門和工作人員改進作風、提高管理和服務水準的重要任務來抓。

  不斷改善和優化體制機制環境,深化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和國有企業改革。按照十六大確定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改革方向和國家的法律法規,研究設立國有資産管理機構、改組調整國有資産授權經營公司的方案。打破部門和行業界限,重組、盤活經營性國有資産,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深化國有大型企業的股份制改造,著力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改進和加強監管機制。鼓勵用國有企業的優良資産,吸引、嫁接、置換外資和民間資本,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援國內外大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收購兼併國有企業。推進壟斷行業改革,積極引入競爭機制。加快國有企業上市步伐,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推進高新技術企業股權激勵試點。認真執行《中小企業促進法》,實施中小企業金融支援工程,進一步放開搞活國有中小企業。完善企業退出機制。

  不斷改善和優化公平競爭環境,推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壯大。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凡是允許外資進入的領域,都向民間資本開放。私營企業在市場準入、上市融資、進出口、使用外匯、參與政府採購和招標投標、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政府計劃項目、科技獎勵、取得許可證和資質等級證書以及引進人才等方面,享受與國有、集體企業同等待遇。依法加強監督和管理,改善服務,盡一切可能使非公有制經濟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不斷改善和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發揮首都的人才優勢。緊緊圍繞首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及其對人才的總體要求,實施首都人才戰略,抓住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個關鍵環節,努力形成廣納群賢、人盡其才、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開發利用國際國內人才資源,著力建設行政管理、企業經營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鼓勵支援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廣泛吸引國內優秀人才來京發展,承認和尊重外來務工人員的勞動貢獻,發揮所有首都建設者的聰明才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首都現代化建設服務。

  不斷改善和優化管理服務環境,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努力實現經濟增長、就業增加、物價穩定的經濟調控目標。繼續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完善公務員制度,切實轉變作風,加大督查考核力度,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水準。堅決糾正行業和部門不正之風,堅持標本兼治,注重治本,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調整機構設置,理順部門分工,進一步清理和精簡行政審批事項,科學設定並規範審批程式,縮短審批時限。建立行政審批投訴制度和社會評價制度。大力培育各類行業協會,健全和規範社會中介組織,轉移政府承擔的社會職能。抓好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體制改革,吸收高新技術企業代表進入園區決策機構,使企業逐步成為園區管理的主體。完成有關規劃、交通等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研究、實施工作。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規範政府投資範圍,改進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完善固定資産投資項目審批方式。強化部門預算改革,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集中財力辦大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切實做好增收節支工作。建立全市企業信用資訊系統和不良記錄公示制度,加快建設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改善信用環境。完善工程項目招投標、政府採購、經營性土地交易和國有資産産權交易等市場,健全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確保食品藥品安全、金融安全和安全生産。優化結構,調控總量,保持房地産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不斷改善和優化對外經貿環境,提高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水準。認真實施《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過渡期北京行動計劃綱要》,抓住外資大量進入我國的機遇,提高法規和政策透明度,全面優化投資環境,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逐步開放服務領域,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規模。推廣“星網工業園”引資經驗,推動外資進入現代製造業,進入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各類工業園區。繼續吸引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採購中心。鼓勵以存量引增量,擴大現有外商投資企業的投資規模。推進財政、稅務、海關、商檢、外匯管理等部門通力協作,鞏固“大通關”成果。發揮進出口貿易預警機制的作用,維護産業安全。進一步完善落實各項出口政策,擴大高新技術産品和機電産品出口,提高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出口比重,力求實現出口市場、主體、産品和方式的多元化。解決企業對外投資中的項目申報和資金支援等問題,支援有比較優勢的企業“走出去”,帶動本市産品、技術出口和勞務人員輸出。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多辦並辦好高水準的國際活動。深度參與西部大開發,進一步加強與兄弟省區市的交流與合作。

  (六)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強化首都文化中心功能,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把精神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使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有新的提高,為首都建設與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

  積極推進教育改革和發展。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適應首都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大教育創新力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各級各類教育的品質和水準。保證教育經費“三個增長”,提高使用效益。繼續加大學校佈局調整力度,大力改善辦學條件,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積極發展高中教育,擴大優質高中教育規模。加快良鄉和沙河高教園區建設,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大力加強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區教育,努力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注重師德教育,加強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學習貫徹《民辦教育促進法》,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辦學。擴大教育對外開放。

  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完善首都區域創新體系,繼續抓好“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整合首都科技資源。大力發展科技服務體系,加強生産力促進中心建設。以專業孵化器和大學科技園為重點,完善創業孵化網路。繼續深化科研機構轉制,提高轉制院所在市場環境下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加強知識産權保護。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並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全面繁榮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大力實施文化精品戰略,努力創作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精品力作。積極扶持民族藝術,引進國外優秀文化藝術。支援和保障文化公益事業,建設一批文化設施,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活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制定完善相關政策,廣泛吸引各類資金、人才和企業進入文化産業,進一步把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化娛樂等産業做大、做強。加大對文化市場的整治力度,堅持開展“掃黃打非”鬥爭,確保文化市場的繁榮、健康、有序。努力提高醫療品質和服務水準,加大公共衛生經費投入,健全疾病預防和急救系統,加快實施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發展綱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要形式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完善社區衛生保健功能,以低廉的價格為群眾提供比較優質的服務。搞好計劃生育工作,提供優質生殖保健服務,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繼續配建“全民健身工程”,提升競技體育水準,爭辦高水準的國際體育賽事,大力發展體育産業。高度重視和積極支援老齡工作,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切實保障婦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紮實推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進行黨的十六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宣傳教育,切實把全市人民的積極性、創造性凝聚到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鬥目標上來。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引導全市人民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切實開展好“首都公民道德實踐年”活動,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廣泛進行熱愛祖國、熱愛首都的群眾思想教育,增強市民的首都意識和首善意識。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市民國防觀念,高標準做好徵兵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廣泛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嚴格落實優撫安置政策,鞏固和發展軍政軍民團結。深入開展文明區縣、文明村(鎮)、文明社區等創建活動。進一步做好乘車秩序、旅遊環境、文明賽場等整治工作,下大氣力治理隨地吐痰、亂扔垃圾、隨意張貼小廣告等頑癥。把市民講外語活動引向深入。

  (七)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確保首都安全穩定

  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擴大民主,健全法制,鞏固和發展首都長期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首善之區。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各級政府要堅決貫徹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加強與政協的聯繫,把政治協商納入政府決策程式,為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創造良好條件。完善人民群眾建議徵集制度、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和社會聽證制度,政府的重大政策、重大規劃和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都要有專家參與,促進決策民主化、科學化。擴大政府決策及實施的社會基礎,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積極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開展工作。完善村民自治,推進社區自治,搞好社區居委會換屆選舉,擴大基層民主。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民族、宗教、僑務政策,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做好對臺工作。

  提高依法治市水準。加強行政立法,使立法工作不斷適應首都改革發展穩定的要求。加強行政執法監督和行政復議工作,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準。拓展和規範律師、公證、仲裁等法律服務,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將“四五”普法引向深入,認真學習憲法,樹立憲法意識,維護憲法權威,增強全體市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要成為遵守憲法和法律的模範。

  確保首都安全穩定。高度警惕、嚴密防範和堅決粉碎境內外敵對分子的各種顛覆破壞活動,突出反恐防暴,打擊各類恐怖活動和民族分裂活動。堅持不懈地開展與“法輪功”邪教組織的鬥爭,堅決取締、防範和依法打擊各類邪教組織。堅持打防並舉、預防為主,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鞏固嚴打鬥爭成果,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搞好基層安全創建活動,推進“科技創安”工程,加強社會面巡邏防控,提高社會整體防範能力和突發事件應變能力。狠抓安全生産責任制的落實,有效防止重大事故發生。做好信訪、排查調處和人民調解工作,妥善處理好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本屆政府任期已滿,新一屆政府即將産生。面對“新北京、新奧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務必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廉潔奉公,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努力,不斷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

  各位代表,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掀開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首都現代化建設在新世紀、新起點上,開啟了一個新的歷史征程。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認真落實黨的十六大和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再接再厲,團結奮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步伐,共同創造我們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