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日期:2023-02-03 09:24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2023年1月17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朱雅頻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過去五年的主要工作

  過去五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首都北京發生新的歷史性變化。全市檢察機關在市委和最高檢堅強領導、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做到“兩個維護”,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及市委、最高檢落實要求,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在檢察履職中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法律監督中突出首都意識、首善標準、首都特色,為服務和保障新時代首都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一、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強化新時代檢察工作的政治引領和根本保障

  牢記“看北京首先要從政治上看”,強化檢察機關的政治屬性,凡事從政治上考量、在大局下行事,確保新時代首都檢察發展的正確政治方向。

  嚴格執行《中國共産黨政法工作條例》。將檢察履職納入黨內法規要求的軌道,向市委常委會報告年度檢察工作,五年向市委請示報告重大事項205項,緊緊依靠黨的領導推動檢察發展。在落實市委和最高檢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要求中,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職責,把握政策取向、改革方向、辦案導向,推動把黨的領導政治優勢轉化為檢察制度效能。

  為檢察能力建設注入“思想硬核”。增強黨組會第一議題、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制度執行力,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推動京津冀檢察機關聯動研學習近平法治思想。著眼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要素功能,跟進思考和謀劃解決事關新時代首都檢察發展的一系列理論與實踐問題,加強以理論清醒保持政治堅定的思想淬煉。

  把握檢察事業發展的歷史主動。在建黨百年、黨創建人民檢察制度90週年,黨中央首次印發《中共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中央《意見》),為新時代檢察發展提供明確指引。全市檢察機關以貫徹中央《意見》及市委實施意見帶動檢察全局工作,提請建立和實施“1+N”配套落實制度體系,乘勢推動檢察工作轉入高品質發展階段,確保黨中央重要部署在京華大地形成生動實踐。

  服務保障“國之大者”的首都實踐。以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履行首都職責的要求為牽引,統籌服務首都高品質發展與推進檢察高品質發展。

  ——服務保障全國政治中心建設,落實統籌發展和安全要求,突出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圍繞召開黨的二十大,建黨百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慶祝活動和舉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全力做好安保維穩檢察工作,嚴懲各類滲透顛覆破壞犯罪34件34人。發揮檢察機關在掃黑除惡鬥爭中的職能,依法起訴242件1116人,辦理陳海濤、林國彬、周廣森等一批涉黑惡重大案件,44名“保護傘”受到法律制裁,助力鞏固黨長期執政根基。強化以經濟安全為基礎,組建金融檢察團隊服務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設,加大對非法集資、洗錢、金融詐騙、證券期貨犯罪等打擊力度,依法辦理冠群馳騁、易商通、通金所等一批重特大經濟犯罪案件,運用法治方式助力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防安全和軍人軍屬權益,開展軍用機場凈空、國防光纜保護等專項活動,嚴懲涉軍犯罪120人。

  ——服務保障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強化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物和文化遺産保護,立案辦理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177件,推動修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塘路城堡、關上城堡等。西城院辦理“謙祥益”行政公益訴訟案護航中軸線申遺,通州院聯手行政機關推動“金口新河故道”煥然一新,助力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金名片。檢察履職注重強化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的法治觀念,檢察辦案注重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力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

  ——服務保障國際交往中心建設,立足檢察辦案服務“兩區”建設和世園會、服貿會等國際交往活動;著眼統籌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組建涉外檢察團隊,完善涉外案件專門管轄、領事探視與司法協助工作機制,設立涉外法治人才實訓研修基地,五年辦理涉外案件574件。門頭溝院通過駐外領事館開展境外取證辦理的蔣某某行賄案,入選最高檢第二批國際(區際)刑事司法協助典型案例。

  ——服務保障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對接“三城一區”主平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等法治需求,組建融合履職的知識産權檢察團隊,五年辦理涉專利、商標、版權等案件1635件,連續6年發佈知識産權檢察白皮書。辦理全國首例涉北京冬奧會知識産權犯罪案、利用“爬蟲”技術竊取電腦數據案,引領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意識;長年訟爭的杜康、蒙娜麗莎商標行政訴訟監督案以及假冒全聚德商標等案件産生案結事了示範效應,3個集體、11名個人獲評國家版權局2021年度查處重大侵權盜版案件有功單位和個人。

  深化全面從嚴管黨治檢。強化檢察機關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紮實開展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檢察隊伍教育整頓,以嚴的基調推進檢察機關自我革命。完善與駐市院紀檢監察組專題會商、“一崗雙責”壓力傳導等機制,完成16個區院巡視全覆蓋和對4個區院的政治督察,深化運用“四種形態”監督執紀,五年給予黨紀政務處分60人,記錄報告執行“三個規定”重大事項6631件。發揮檢察機關在反腐敗鬥爭中的職能,五年共受理監委移送職務犯罪1749人,檢察機關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70人,其中2021-2022年查辦63人,助力清除腐敗毒瘤。通過深化黨建引領“雙一流”建設,加強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創新基層結對共建機制,評審出北京檢察機關業務專家、骨幹、能手940人,佔檢察業務人員總數的36.4%,其中161人入選全國檢察人才庫,有629個集體和個人獲省級以上表彰獎勵,涌現出全國先進工作者姜淑珍、守望正義——新時代最美檢察官周媛媛、全國檢察機關十佳公訴人陳禹橦、魏雪等一批先進典型。

  二、站穩為民檢察立場,通過提升司法公正性增強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

  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化檢察機關的人民屬性,以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目標導向、以體現人民根本意志、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法律執行和實施為重心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五年有69件案件入選最高檢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2件案件入選2022年度十大法律監督案例,北京檢察機關辦案的代表性指向性明顯增強。

  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以人民安全為宗旨,融入平安北京建設,從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出發,嚴懲危害群眾生命財産安全、公共安全等犯罪,五年批捕38173人,起訴68569人(含未經逮捕提起公訴人數),助力實現“群眾安全感創歷史最好水準”。起訴殺人、搶劫、重傷害等嚴重暴力犯罪12506人,形成有力震懾,該類案件較前五年下降45%;起訴盜竊、詐騙等多發性侵財犯罪28595人,將追贓挽損工作納入檢察辦案績效評價指標,推動侵財型犯罪案件追贓挽損率由2020年的10.2%提升到2022年的57.4%,人民群眾財産安全更有保障。針對新型網路犯罪高發多發態勢組建網路檢察團隊,嚴懲電信網路詐騙以及幫助資訊網路犯罪活動、侵犯公民個人資訊等“黑灰産”犯罪3399人,宣示網路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統籌疫情防控和檢察履職,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運用法治方式履職戰疫,發佈疫情防控刑事政策十問十答,突出打擊募捐詐騙、制假售假等“借疫生財”犯罪81件130人;5萬餘人次檢察幹警投身一線防疫,同步建立AB角、24小時三班倒等機制,檢察履職“不打烊”。

  以法治方式穩企業保就業。把握經濟發展內生法治需求,依法起訴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犯罪15697人,妥善辦理各類侵害企業産權與合法權益案件,監督撤銷涉民營企業刑事訴訟“挂案”412件,讓法治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堅持依法保障企業權益和促進守法合規經營並重,以推進涉案企業合規改革保市場主體,建立完善合規必要性審查、第三方監督評估等配套機制,出臺知識産權、稅收、證券等類案合規辦案指引,辦理企業合規案件82件148人,涉上市企業5個、科創屬性企業30個,依法對65人作出不起訴、捕後變更強制措施、提出寬緩量刑建議等處理決定,避免辦了案子、垮了企業、失了就業,推動“法治元素”成為企業“發展要素”。

  打造首都檢察版接訴即辦。以新時代人民群眾內涵更豐富、標準更高的法治需求為牽引,加強重點領域民生檢察,2022年打通12345市民服務熱線與12309檢察監督熱線,靶向涉法高頻投訴問題開展銷假銷劣等27項“小專項”監督,助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懲治詐騙醫保基金犯罪64人,追贓482萬餘元;深挖“假官司”套取住房公積金監督線索,追回635萬餘元;辦理侵害老年人權益案件4587件,挽損3.4億余元。支援農民工討薪、殘疾人維權、婦女權益保障等起訴3438件,督促整治婦女就業歧視案入選最高檢、全國婦聯發佈的婦女權益保障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守護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強化檢察機關公共利益代表職能,五年立案辦理公益訴訟案件6526件,2021-2022年辦案量年均增長2.5倍。對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等要求,五年立案辦理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案件3304件,起訴相關犯罪898人,一起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訴請賠付生態環境修復費等2500余萬元獲判決支援,2件案件分別入選生態環境部發佈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典型案例、中國法學會環境資源法學研究會與案例法學研究會聯合發佈的年度“中國十大環境司法案例”。

  集中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辦理以房養老噱頭的房産抵押欺詐案件33件,涉案房産2400余套、涉案金額70余億元,推動部分銀行實施老年人貸款錄音錄影、成年子女陪同等舉措,促進金融監管機構完善風險防控機制。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辦理相關案件2468件,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藥劣藥案件較前五年分別下降32.6%、86%;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督促整治直播和短視頻平臺食品交易違法違規問題,推動下線問題商戶950戶,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釋法説理、化解矛盾,息訴罷訪6345件,常態化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促進事心雙解。針對民法典銜接適用、民事訴訟審理期限、公告送達、刑民交叉辦案等影響權益保障問題,制發檢察建議2458件,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五年嚴懲校園欺淩、性侵、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864件2139人,辦理了全國首例對猥褻兒童教職人員宣告終身禁業案;加強對失足未成年人教育感化挽救,附條件不起訴407人,起訴嚴重犯罪759人,寬容不縱容;協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強制報告、一站式詢問、家庭教育指導等制度機制,制發240份督促監護令,310名檢察人員擔任中小學法治副校長宣講法治;開展違規向未成年人售煙、校園周邊開設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場所等專項監督,推動故宮、八達嶺長城等40余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免費開放,詮釋檢察機關融入家庭、學校、社會、網路、政府五大保護,全過程參與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特性。

  加強人權司法保障。根據犯罪情況和治安形勢變化,統籌落實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和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當寬則寬,當嚴則嚴,推動刑事案件律師辯護全覆蓋試點。2022年,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適用率達90.6%,依法不批捕11341人、不起訴6278人,不捕率、不起訴率分別為56.4%、28.9%,較2020年分別上升17.1、12.2個百分點,訴前羈押率由2020年的57.8%下降到46.6%,刑事案件律師辯護率達94.5%。五年針對刑罰執行和監管執法中的違法違規問題提出監督意見2752件,採納率為96.8%,深化監獄、看守所、社區矯正巡迴檢察,依法保障被監管人合法權益。設立天堂河強制隔離戒毒所派駐檢察官辦公室,檢察監督不留盲區。五年向172人發放司法救助金1000余萬元,傳遞司法溫度。

  保障人民群眾監督權知情權參與權。五年來,依法向市人大報告年度工作、向市人大常委會作專題報告15次,建立健全功能表式+專題式+定制式聯繫代表委員等工作機制,常態化邀請代表委員參與線上線下聯絡活動3100余人次,辦復代表建議、政協提案88件,在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中吸納民意、集聚民智。推動工作動態、案件資訊、辦案數據等檢務公開,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實踐,創新應用公開聽證方式審查監督案件3912件,確保群眾有序參與檢察活動,推動檢察辦案的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有機統一,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測評結果顯示,人民群眾對檢察機關滿意度由2018年的89分提升到2021年的92.9分。

  三、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助力首都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牢牢把握法定職責必須為的法治原則,強化檢察機關的法律屬性,把有效破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的問題,與充分釋放檢察制度的生機活力有機統一起來,推動具有基礎性、標誌性和重大牽引力的重要工作,在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

  全面履行“四大檢察”職能。聚焦檢察辦案供給不足、質效不高、結構失衡問題,以檢察業務高品質發展出題目,以深化檢察辦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文章,推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業務全面協調充分發展。五年辦理“四大檢察”案件364796件,同比上升95.8%。2022年,辦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案件63715件、15167件、7661件、4566件,分別是轉入高品質發展階段前一年的1.2倍、5倍、5.5倍、5.9倍;在辦案總量上升的情況下,刑事檢察辦案比重由2020年的91%下降至69.9%,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辦案比重由9%上升至30.1%,在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多元法治需求上進步明顯,檢察履職由刑事檢察一枝獨秀向“四大檢察”更趨全面協調、結構更趨優化轉變。

  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統籌把握檢察履職的司法被動性和監督主動性,通過監督線索集約管理、重大監督事項案件化辦理,促進法律監督由虛向實、由軟向硬轉變。2022年,偵查、審判、執行等監督辦案55494件,佔全年辦案總量的比重由2020年的25.1%上升至60.9%;審查逮捕、審查起訴等司法辦案35615件,比重由74.9%下降至39.1%,兩類案件比重首次實現逆轉,檢察行權的監督屬性明顯增強;2021年以來,檢察機關依職權主動監督52731件,是前三年總數的4.8倍,檢察履職的能動性明顯增強。

  推進檢察改革系統協同。適應新時代法治建設新要求,推進檢察機關職能重塑、機構重組、機制重構,增強檢察職能體系、檢察能力建設與首都發展需求的適配性。

  ——以構建檢察業務質效評價指標體系,推進檢察業務發展品質變革。強化檢察核心業務評價指標的指向性,常態化開展檢察業務指標數據分析研判,會商解決指標數據表像背後的案件品質問題,首都檢察業務高品質發展的積極變化明顯增多。2022年,排名全國檢察機關前列的業務指標37項,佔評價指標總數的63.8%。五年共壓減1.4萬個非必要辦案環節,刑事“案-件比”下降至1.13,有效減輕群眾訴累;2022年行政公益訴訟全部通過訴前程式完成問題整改,最大限度降低司法成本,實現檢察辦案“降碳減排”。

  ——以專業性檢察力量支撐專門化檢察監督,推進檢察業務發展效能變革。加強對知識産權、金融等專門法院和網際網路法院的監督,辦理相關案件840件,推進跨行政區劃檢察院改革,打造“6+N”項首都特色檢察品牌。持續提升法律監督的實效性,五年提出刑事、民事、行政抗訴1051件,同比上升62.2%,採納率由2018年的61.9%提升至2022年的70.7%;提出再審檢察建議336件,同比增加2.5倍,採納率由2018年的36.4%提升至2022年的95.7%;對訴訟活動違法等提出監督糾正意見和檢察建議15999件,同比增加5.3倍,採納率為99.7%。堅持監督與支援並重,依法不支援民事、行政訴訟監督申請13406件,維護正確司法裁判的權威性。

  ——以深化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推進檢察業務發展動力變革。貫通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體系與執法司法責任體系改革和建設,完善應當發現和監督糾正問題的制約監督機制,強化辦案品質終身負責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加強具體制度層面的司法規範建設,單獨或者聯合其他執法司法機關研製檢察辦案指引89件,2022年編發金融、網路、涉外等業務領域6批35件參考性案例,確保檢察權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作。

  助推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著眼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落實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要求,以形成監督合力增強監督效能。

  ——完善線索移送和監督銜接。2021年以來,承接辦理12337政法幹警違法違紀舉報平臺轉交調查核查的涉法涉訴監督線索6104條;完善行刑銜接、監檢銜接和配合製約等機制,移送相關監督線索46071條,成案34651條;會同市律師協會搭建檢察監督線索移送平臺,接收調查監督案件22件,提出抗訴2件。

  ——統籌重點領域專項監督。2022年,部署開展有案不立、壓案不查、有罪不究,大標的額民商事訴訟案件自由裁量行權不當,違規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等三個重點領域專項監督,監督偵查機關立案507件,糾正漏捕漏訴549人;監督審查大標的額民商事審判案件593件,提出抗訴和再審檢察建議111件,同比上升52.1%,法院審結的84件案件均採納檢察機關監督意見,8份法律文書獲評年度全國檢察機關優秀民事檢察法律文書;向刑罰執行機關提出違規違法“減假暫”監督意見69件,採納率為100%,監督撤銷減刑、假釋2人,收監執行14人,常態化整治執法司法領域頑瘴痼疾。

  釋放數字檢察監督效能。發揮“數字革命”能夠牽引和帶動新時代檢察理念、方式、機制和實踐創新的效能,以推動“業務數據化”向“數據業務化”轉變,探索開闢檢察高品質發展新領域新賽道。2022年以來,依託“25+N”項數據賦能檢察工作佈局,建用大數據法律監督模型75項,在中科院空天資訊創新研究院、交通、稅務等部門鼎力支援下,朝陽、豐臺、房山、通州、順義、大興、昌平、懷柔等區院試點帶動應用成品油涉稅數據模型,以最低成本的法治約談方式,督促124家加油站主動補繳稅款等1.5億余元;應用危化品安全生産經營數據模型,協同公安機關查辦黑加油點位31個、刑事立案31件,助力重點行業領域提升公共安全治理水準。東城院“幌子公司”監管治理數據模型,篩查利用“空殼公司”實施犯罪的市場主體130個,移送監管部門立案調查22家,已有11家被吊銷營業執照;房山院虛假訴訟套取住房公積金數據模型、密雲院網路賭博案件資金穿透、醫保基金詐騙等數據模型應用效能逐步顯現,大數據賦能檢察的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數字檢察對監督線索發現、監督案件辦理的貢獻率首度達到27.1%和33.6%,數字檢察實踐呈現“一子落而全盤活”態勢,成為驅動法律監督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引擎和關鍵變數。

  助力超大城市溯源治理。強化“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也要抓前端、治未病”意識,創新“個案辦理—類案監督—系統治理”履職方式,以檢察機關依法監督的“我管”促職能機關依法履職的“都管”。發揮檢察建議查漏補缺、完善制度體系的功能作用,五年制發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4759件,其中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問題檢察建議獲評年度全國檢察機關優秀社會治理檢察建議;針對中國知網期刊收錄管理漏洞,制發健全身份查驗、審核期刊真偽等機制的檢察建議,通過問題整改保護數字版權;針對近兩年“超市盜”案件呈加速增長態勢,提出完善自助結賬防損機制的深層治理檢察建議,推進治罪與治理相結合,2022年該類案件同比下降28.1%。在引領法治意識、凝聚法治共識中,加快構建新時代檢察話語與敘事體系,連續3年發佈北京檢察年度工作白皮書,召開打擊治理電信網路詐騙等新聞發佈會52場,聯合北京衛視“向前一步”詮釋檢察履職“向前一步”,錄製播放輕罪治理、養老詐騙治理等6期專題節目,通過地鐵、公交電視播放普法公益廣告,開展“十進百家、千人普法” 2700余場次,積極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北京檢察網、“京檢線上”官微分別獲評2022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政法網站、政法新媒體。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首都檢察取得的發展進步,是市委和最高檢堅強領導,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有力監督,政府、政協、監委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援和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全市檢察機關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深切體會到,推進新時代首都檢察發展,必須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聚焦法律監督主責主業,必須以推進檢察高品質發展服務保障首都高品質發展,必須狠抓全面從嚴管黨治檢。與此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與新時代首都發展和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相比,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仍需持續深入,服務大局、檢察為民的實效仍需持續提升,法律監督的效能仍需持續強化,建設堪當重任的高素質檢察隊伍仍需持續發力,等等。我們將高度重視、著力加以解決。

  今後五年工作思路及2023年重點任務

  未來五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全市檢察機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市委、最高檢工作部署和本次會議的決議,在檢察履職中增強識變應變求變意識,持續深化以黨的政治建設統領檢察發展、以首善標準創造一流工作業績的實踐,為首都現代化發展和法治中國首善之區建設提供更為有力的檢察保障。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強化黨的政治建設統領。堅持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把全面學習、全面把握、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學思踐悟習近平法治思想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和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緊緊依靠黨的領導破解檢察發展難題。持續強化檢察機關各級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自覺把檢察工作置於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任務與首要任務中思考謀劃推進,牢牢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工作的歷史方位和歷史主動,切實把握檢察實踐得出的至關重要的規律性認識,不斷破解影響檢察制度效能的突出問題,持續推動黨的政治建設成效關鍵要在發揮檢察效能的“事上見”。

  服務首都現代化發展大局。注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對標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部署要求,以新時代首都發展和現代化為統領,堅持“五子”聯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落實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要求,聚焦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各項任務和市委2023年十個方面重點工作,找準把握檢察履職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準確把握疫情防控新階段的法律適用和政策導向,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為保障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履職擔當。

  強化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效能。聚焦強化對司法活動的制約監督,促進司法公正的目標任務,對標市委政法工作會議和全國檢察長會議的要求,落實黨中央關於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部署,以理念變革推進實踐創新,舉綱張目推進新一輪檢察改革、把握“數字檢察”驅動檢察高品質發展關鍵變數、以依法能動履職推進個案辦理促類案監督、助力溯源治理系統治理等重點工作,以專項監督支撐提升監督效能,推進檢察實踐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堅持為民檢察,以公正司法踐行法律執行和實施領域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完善首都檢察版接訴即辦機制,深化落實普法責任制,持續推進檢察為民辦實事實踐。

  推進北京檢察現代化發展。明確中國式現代化蘊含法治現代化、政法工作現代化、檢察工作現代化命題,在中國式現代化大局中,思考謀劃以檢察工作現代化服務保障首都現代化的思路、方法和路徑。聚焦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目標任務,加緊編制《北京檢察現代化發展綱要》,推進法律監督理念現代化、體系現代化、機制現代化、能力現代化。深化全面從嚴管黨治檢實踐,加強檢察隊伍和基層基礎建設,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完善嚴管厚愛相結合的制度機制,打造符合現代化要求的檢察鐵軍。

  各位代表,新時代新征程,全市檢察機關要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更加強烈的使命擔當,為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北京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