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規劃 > 五年規劃 > 其他規劃
  1. [主題分類] 商貿、海關、旅遊/其他
  2. [規劃分類] 其他規劃
  3. [發文單位] 北京市商務局
  4. [發佈日期] 2021-09-02 16:06

關於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商業服務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字號:        

京商規字〔2021〕4號

各區商務局、經濟開發區商務金融局,各有關單位:

  為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北京商業服務業高品質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局編制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商業服務業發展規劃》,現印發你們。請加強與相關部門、單位的工作協調,統籌推進重點任務,做好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

  特此通知。

北京市商務局    

2021年8月12日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商業服務業發展規劃

目 錄

  序   言

  第一章 發展現狀

  一、消費持續保持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地位

  二、京津冀協同取得實質性進展

  三、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取得明顯成效

  四、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

  五、推動傳統商業轉型升級

  六、流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七、有效保障疫情期間首都市場供應

  八、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第二章 面臨的形勢

  一、存在的問題

  二、面臨的機遇

  第三章 規劃總則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

  二、基本原則

  三、規劃目標

  第四章 重點任務

  一、推動消費提質擴容

  二、優化重點設施空間佈局

  三、持續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

  四、推進商務領域城市更新

  五、加強品牌建設

  六、推動數字化發展

  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保障行業安全發展

  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三、提升商業服務水準

  四、加強資金政策支援

  五、發揮協會橋梁作用


序   言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北京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關鍵時期。為推動北京商業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北京市商業服務業設施空間佈局規劃》等文件編制本規劃。

  本規劃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北京市商業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引導全市商業服務業市場主體行為,是商務部門履行職責的重要依據。

  本規劃實施期限為2021-2025年,遠景目標展望到2035年。

第一章 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是北京深入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全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快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重要時期,本市商業服務業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擴大消費規模,穩步提高居民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和市場秩序,努力建設首都特色、國際一流的高品質商業服務體系,滿足市民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為實現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建成更高水準的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基礎保障和戰略支撐。

  一、消費持續保持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地位

  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開創總消費統計新紀元,以總消費替代社零額衡量消費,構建“1+X”系列政策,形成商品消費和服務消費並重的促消費政策體系。鼓勵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和綠色消費,持續開展促消費活動。消費結構加速升級,生存型消費逐步向發展型消費轉變,全市居民恩格爾系數持續降低。消費內容由商品消費主導向商品消費、服務消費雙向發展,居民在旅遊、文化、教育、健康、家政、養老等方面的支出快速增加,服務消費日益成為擴大消費規模、拉動消費增長、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力量。消費扶貧帶動27萬貧困戶增收脫貧。2020年實現總消費2.88萬億元,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十三五”時期,最終消費率始終保持在60%以上,消費持續保持北京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地位,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

  二、京津冀協同取得實質性進展

  “十三五”時期,京津冀商務部門建立商務領域協同發展工作機制,三地聯動推進市場和物流功能疏解與承接,推動完成區域性專業批發市場功能疏解任務,共同發佈《環首都1小時鮮活農産品流通圈規劃》,加強農産品産銷對接,聯合開展首都冬季蔬菜保供聯合行動,增加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提升了首都市場供應保障能力。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中聯合設置“京津冀展區”,為三地企業攜手走出去搭建平臺。加強京津冀口岸合作,實施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促進區域在商務合作及入境旅遊消費等方面協同聯動。

  三、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取得明顯成效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2015年率先在全國實施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行動計劃,2018年以市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的工作方案》,推動全市生活性服務業“規範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慧化”發展,滿足市民便利性、宜居性、多樣性消費需求。“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建設提升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區超市)、早餐、家政服務、洗染、美容美發、末端配送等基本便民商業網點6000余個,累計培育生活服務業標準化門店6025個,打造生活性服務業示範街區10條,創建“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10條,每百萬人口擁有便利店數量達到282家。第三方機構抽樣調查顯示,86.7%的被訪市民對社區及周邊生活服務或便民設施表示滿意。

  四、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

  深入推進實施“網際網路+流通”行動,直播帶貨、跨境電商、社群行銷、雲逛街、移動菜籃子等消費新模式快速發展。傳統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積極拓展線上零售、跨界零售、數字門店等新業態佈局。“十三五”期間,全市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網上零售額年均增速17%。2020年實現網上零售額4423.26億元,同比增長30.1%,拉動全市社零額增長近6.8個百分點。

  五、推動傳統商業轉型升級

  實施商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培育王府井、前門大柵欄和CBD廣域級商圈。王府井商圈實現主街北延,全長增至892米,被商務部確認為第二批全國示範步行街。前門大柵欄商圈以打造“中華歷史文化體驗街區”為重點,推動相關項目改造提升。朝陽CBD商圈依託SKP、國貿商城等城市綜合體項目的發展,通過引入高端品牌的旗艦店、概念店,逐步成為引領國際消費潮流的風向標。推動傳統商場“一店一策”升級改造,選擇王府井百貨、西單商場等傳統商場作為升級改造試點企業,推薦國際化零售服務商、頂尖零售商和新零售企業與傳統商場對接,推動傳統商場升級改造,促進消費升級,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

  六、流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

  印發實施《北京市商業服務業設施空間佈局規劃》《北京物流專項規劃》,合理佈局流通基礎設施,不斷優化完善商貿流通體系。新發地、大洋路等一級批發市場,萬星、東寺渠等二級批發市場,盛華宏林等專業批發市場構成了較為高效的農産品批發供應體系。大型超市、生鮮超市、社區菜市場、連鎖菜店等多種形式的蔬菜零售網點穩定發展,全市各類蔬菜零售網點達9000余個,實現蔬菜零售網點城市社區全覆蓋,滿足居民“15分鐘”生活圈生鮮蔬菜需求。全市基本構建了以物流基地為支撐、各類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為補充的多層次商貿物流節點網路,順義空港、通州馬駒橋、平谷馬坊、大興京南四大物流基地作為一級節點,其他區域物流設施、末端配送網點,承擔著儲存、分撥、配送等二、三級節點的功能。

  七、有效保障疫情期間首都市場供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北京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物資保障組統籌指揮下,各級商務部門組織商業企業,多措並舉,全力做好本市防疫物資供應保障、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等工作,市場保障能力經受住了疫情考驗。加強民用防疫物資籌措,立足國內貨源,發揮大型商企、跨境電商平臺、外貿企業作用,積極拓展海外貨源渠道,增加口罩、消毒液市場供應,為本市恢復防疫物資生産能力爭取了時間。做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工作,組織批發市場、菜市場、超市、電商等企業加大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量。打通“貨源地、主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社區菜店”4個重要環節,緊抓“貨源、配送、倉儲、人員、資訊、政策”6大要素,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有效應對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突發情況,推動連鎖超市、電商平臺、“點對點”直採直供企業、首農集團等重點流通企業增加外埠蔬菜直採量。建立商貿流通企業間“大手拉小手、小手牽大手”“結對子”等機制,組織大型連鎖超市開展價格承諾,對接13個省市支援北京蔬菜供應,投放政府儲備豬肉,有效保障了生活必需品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八、推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建立健全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加強流通秩序規範管理,推進商業企業誠信經營,完善促銷活動監管資訊平臺,形成監管合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取消促銷活動報告制度,破除大型零售企業促消費活動政策障礙。持續開展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對商業企業開展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加強預付卡備案管理,開展預付卡專項整治,有效防範預付卡風險。

第二章 面臨的形勢

  一、存在的問題

  “十三五”時期北京商業服務業在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短板,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還存在一定差距,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面對的發展環境更趨複雜,困難疊加,挑戰增多。

  (一)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經濟全球化仍是歷史潮流。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革命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給經濟發展帶來新矛盾新挑戰,經濟發展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國際市場需求疲軟,跨境貿易投資增長乏力,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加劇,世界經濟可能持續低迷。

  (二)商品和服務供給不能滿足需求

  北京消費市場仍然存在供需結構性矛盾,有效供給存在短板,優質商品供應不足現象依然存在;中高端服務供給不適應當前服務需求和消費結構分化升級趨勢;餐飲、家政、美容美發等生活性服務行業專業人才存在較大缺口。

  (三)城鄉區域發展不均衡現象較為突出

  一是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漸拉大,2015—2020年北京市城鎮和農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差額由32290.5元擴大至45476元。二是便民商業網點城區連鎖化程度明顯高於郊區。截至2020年底,全市八項基本便民網點總數5萬個左右,連鎖化率44.5%,其中城六區3萬個左右,連鎖化率50.9%;郊區2萬個左右,連鎖化率34.8%。從2020年新設提升基本便民商業網點情況看,城區新設提升網點的連鎖化率在八成以上,大多數郊區新設提升網點的連鎖化率僅四成到六成。

  (四)商業設施整體佈局不能滿足城市發展需求

  近年來,由於新城開發等因素影響,城區人口向城市副中心以及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等新城流向明顯,但商業設施還大量聚集在城市中心區,商業設施與居住人口空間匹配度不夠。全市有經營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的大型商業設施573個,中心城區(東城、西城、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有339個,佔總量的59%。

  (五)商貿流通體系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一是農産品流通體系現代化水準不高。批發市場用地及設施合規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場內環境缺乏統一規劃,土地利用率低。批發端信息化水準較為落後,經營秩序和衛生環境亟待整治,缺乏詳盡的電子統計和追溯系統,農産品流通環節難以有效監管,農産品品質難以追溯。冷鏈流通水準不高,與歐美發達國家95%的生鮮産品冷鏈流通率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二是商貿物流基礎設施網路不完善。隨著區域性物流設施、大宗商品倉儲物流功能逐步外遷,存在物流設施空間被壓縮、物流配送半徑拉大等問題。目前規劃部門雖已制定出臺《北京物流專項規劃》,但相關區按規劃要求對各級物流節點進行選址和項目落地仍需時日,規範化商貿物流設施供給不足等問題仍將在一段時間記憶體在。

  二、面臨的機遇

  北京作為超大型國際化城市具有其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十四五”時期是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商業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的關鍵機遇期。

  (一)雙迴圈發展格局提供強大支撐

  當前我國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日益顯現,産業體系完備,人力資源豐富,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為消費提質擴容、貿易創新發展、雙向投資優化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強勁動力,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將為首都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二)消費市場具有較強的增長潛力

  一是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升。2020年全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為69434元,比上年增長2.5%,扣除價格因素後,實際增長0.8%。“十三五”期間本市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為7.4%,全市中等收入群體佔比超過五成。二是消費觀念逐步改變。居民消費需求從“基本物質文化消費需要”向“美好生活消費需要”轉變,從“模倣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轉變,對高品質、智慧化、綠色化的商品消費需求和發展型、享受型的服務消費需求不斷增加。三是服務性消費佔比明顯提升。從消費結構看,近幾年居民每人平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速快於商品性消費支出增速,從實物消費向服務消費、從大眾化消費到個性化消費的轉變趨勢較為明顯,消費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三)京津冀協同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未來一個時期是京津冀地區經濟轉型、産業升級、合力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的一個重要時期,三地要素市場、交通設施、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實施,協同發展機制將進一步完善,為商貿領域在産業鏈、供應鏈的分工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數字經濟助力行業發展

  當前,北京正在利用自身具有的豐富科技資源優勢,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充分發揮數字産業化和産業數字化優勢基礎,加快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北京市發佈實施了促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綱要及支援政策,促進5G、工業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融合應用,探索智慧社區、智慧物流、智慧零售等智慧城市應用場景,數字經濟將為推動商業服務業高品質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五)“兩區”建設帶來政策紅利

  2020年,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北京市新一輪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的工作方案》《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兩區”建設為深化商務領域改革開放,提升國際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提高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助推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政策保障。

第三章 規劃總則及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立足首都“四個中心”的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北京市場優勢,順應消費提檔升級趨勢,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加快推動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加快構建消費新生態體系,做好“四個服務”,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助力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為目標,圍繞“七有”“五性”需求,抓好“菜籃子”“米袋子”等民生保障工程,提高生活性服務業品質。順應居民消費理念、方式、習慣的轉變趨勢,補齊消費服務設施短板,縮小城鄉差距,增加優質商品和服務供給,滿足居民多樣化、個性化、便利化、均等化消費服務需求,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二)堅持雙迴圈發展格局

  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目標,充分發揮“兩區”建設政策疊加優勢,進一步優化消費結構,激發消費內需潛力,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內迴圈。堅持高水準對外開放,吸引國際要素資源聚集,促進境外消費回流,提升北京城市消費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三)堅持高品質發展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利用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優勢,借助新一代資訊技術,支援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擴大服務消費,提升傳統消費,鼓勵新興消費,加強品牌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優化營商環境,提高服務品質,推進綠色消費,推動商業服務業高品質發展。

  (四)堅持協同發展

  鞏固京津冀協同發展成果,利用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吸引境外旅遊者消費,優化京津口岸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提高通關便利化水準。進一步完善協同發展體制機制,充分發揮京津冀三地資源稟賦優勢,優化資源配置,加強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産品産銷銜接,以形成三地統一的消費市場為目標,加快推進京津冀市場一體化建設。

  三、規劃目標

  (一)2025年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基本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總消費規模繼續保持全國城市領先地位,新消費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商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商業服務水準持續提升。

  2.預期指標。

  ——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市場總消費年均增速6%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4%左右。

  ——網路零售規模持續增長。網路零售年均增長保持在15%左右。

  ——生活性服務業品質顯著提升。實現每百萬人口擁有連鎖便利店(社區超市)330家,全市連鎖化、品牌化、規範化早餐、便利店(社區超市)、蔬菜零售等8項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全市社區覆蓋率100%。

  (二)2035年遠景目標

  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的消費中心示範城市,中高端消費需求全面釋放,消費市場規模和能級位居國際消費中心前列。消費供給能力持續擴大,在全球消費市場中的配置能力和引領功能突顯。營商環境和消費環境高品質全面優化,國際國內市場高度融合開放,商業服務業服務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第四章 重點任務

  “十四五”時期北京商業服務業要以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為引領,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擴大內需,不斷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商業服務業高品質發展,把北京打造成為國內大迴圈的核心節點,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關鍵樞紐。

  一、推動消費提質擴容

  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培育消費新增長點,完善促消費機制,搭建促消費平臺,多措並舉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消費提檔升級,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進一步穩定消費市場運作,保持消費對經濟的主力拉動作用。

  (一)擴大服務消費

  以豐富消費選擇、挖掘消費潛力、強化融合發展、推動互促共贏為目標,促進旅遊、文化、體育、健康、養老、家政、教育、資訊等服務消費領域深度融合,創新發展雲旅遊、雲演出、雲閱讀、線上遠端體育健身等線上行銷新業態。引導實體商業設施引入特色文化、休閒等資源,向多功能、複合式經營場所升級。積極開發便民親民、功能複合、品質優良的服務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挖掘和釋放融合型消費潛力。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動服務業雙向開放,在商業、文化、旅遊、健康等消費領域探索一批開放性新舉措。

  (二)增加優質商品供給

  發揮首都平臺和窗口優勢,集聚國內外優質商業資源,吸引國內外知名品牌首發,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旗艦店、體驗店,發展原創品牌概念店、定制店,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構建品牌匯集、品質高端、品味獨特的多層次優質商品供給體系,打造國際消費品牌集散中心和配置中心。加快落實國家免稅店創新政策,優化口岸、市內免稅店佈局,鼓勵免稅店增設國貨精品專區,提高國內品牌國際知名度。支援企業開展離境退稅即買即退試點,優化離境退稅服務流程,進一步擴大試點範圍。

  (三)培育新興消費

  發揮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優勢,以技術創新推動産品創新,更好滿足智慧化、個性化、時尚化消費需求,開拓消費新領域。鼓勵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培育壯大融生産、流通、消費為一體的綜合運營商,支援發展平臺經濟。鼓勵企業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深度挖掘用戶需求,進行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産,豐富和細化消費品類。支援傳統商業企業運用物聯網、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新興資訊技術,提供更人性化、更具魅力的消費體驗。

  (四)挖掘夜間消費

  按照“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分類培育”的原則,著力發展“時尚活力型、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型、便民服務型”夜間經濟形態,營造開放、有序、活躍的夜間經濟環境,完善夜間消費佈局,打造“夜京城”地標,推動“夜商圈”建設,通過打造夜間文化消費“IP”活動,開發夜間旅遊消費打卡地,舉辦夜間餐飲美食節、燈光節、“秀北京”旅遊演出等夜間主題活動,發展具有創新引領和品牌吸引力的夜經濟消費業態,擴大高品質夜間消費供給,引導夜間消費新風尚,打造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夜京城”消費品牌。

  (五)提振鄉村消費

  引導品牌連鎖企業將服務網點和服務功能向農村延伸,鼓勵電子商務企業與農村便民商業網點合作,合理佈局農村末端配送服務網點,針對農村消費需求精準匹配商品和服務,促進農産品進城和農資、消費品下鄉雙向流通。推動農産品網路銷售,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鼓勵農民合作社等市場主體拓展適合網路銷售的農産品和休閒農業等産品和服務,促進農民增收。

  (六)推進綠色消費

  引導綠色消費理念,深入踐行“光碟行動”。實施節能減排政策,擴大綠色産品供給,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節能減排商品。倡導綠色可迴圈包裝物的使用,推動餐飲、外賣平臺、批發零售、電商快遞、住宿會展等重點領域減塑,推廣可降解塑膠製品使用,降低環境污染、減少資源消耗。

  二、優化重點設施空間佈局

  貫徹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5年)》和《北京市商業服務業設施空間佈局規劃》,堅持存量提升和增量拓展相結合,以消費新地標、農産品市場、物流、展覽設施為重點,優化完善商業重點設施體系,為建設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提供空間載體。

  (一)打造消費新地標

  1.以彰顯文化時尚魅力為重點,打造核心區消費地標。依託故宮-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帶動王府井商圈組團打造“商業+旅遊+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消費新地標。推進前門大柵欄商圈打造以“老字號+國潮”為特色的傳統文化消費圈。推進西單-金融街商圈一體化進程,打造以“品牌+品質”為特色的時尚魅力消費圈。

  2.以提升國際競爭力為重點,打造中心城區消費集群。依託國貿、藍色港灣、五棵松、大紅門、麗澤、新首鋼等商圈,均衡東西商業佈局,縮小南北商業差距,積極引進國內外高端品牌首發首秀,開發特色夜間演藝活動,發揮文化、體育、科技等産業資源優勢,建設文化、藝術、社交和零售跨界融合的多元文化商業街區,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3.建設城市副中心新型消費圈。以環球主題公園、大運河景區建設為重點,佈局一批高品質商業設施,建成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等一批標誌性、現代化公共文化設施,提升城市副中心文化生活品質。

  4.加強新城地區消費新載體建設。以軌道微中心建設為抓手,在懷柔南站、未來科學城南區站、平谷站等軌道交通站點,打造購物、商務、公共服務、文化娛樂於一體的軌道微中心消費鏈。以世界休閒旅遊大會資源可持續利用為重點,在平谷區金海湖地區打造會議會展小鎮、購物消費小鎮和旅遊小鎮。依託龍域、龍澤、龍德三大特色商圈,將回天地區打造成“商圈+生活圈+夜經濟”消費重鎮。

  5.建設空港型國際消費“雙樞紐”。利用首都國際機場、天竺綜保區等資源,加強免稅店、跨境電商體驗店等商業佈局。加快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國際消費樞紐項目建設進度,規劃建設購物小鎮,構建集購物、免稅、娛樂、商務、酒店、體育、藝術等功能于一體的世界級商貿旅遊綜合體,高標準打造南中軸國際交往新空間。

  (二)優化農産品批發市場佈局

  1.優化農産品一級批發市場佈局。西南方向,保留新發地的主交易通道地位,充分利用現有空間,優化集約佈局,承擔西南方向進京通道的農産品上市交易功能。東南方向,利用北京鮮活農産品流通中心承擔東南方向進京通道的農産品上市交易功能,增強農産品儲備能力。東北方向,在順義區新規劃一處農産品綜合性一級批發市場,平移現狀石門市場批發功能,滿足本市東北方向農産品供應。西北方向,在昌平區新規劃建設一處農産品綜合批發市場,平移現狀水屯市場交易功能,滿足城市西北區域的農産品供應集散,承擔夏秋季冷涼蔬菜上市主通道作用。

  2.優化二級農産品批發市場佈局。做好副中心和其他未設置一級農産品批發市場的郊區市場佈局,在通州、懷柔、密雲、平谷、房山、門頭溝、延慶未設置農産品一級批發市場的地區,由所在區根據自身交通、市政、人口分佈等實際情況、各規劃一處區域性農産品二級批發市場,滿足當地消費需求。

  (三)完善提升商貿物流設施

  1.優化商貿物流設施總體佈局。圍繞保障城市基本運轉、服務居民日常生活,著力打造“大型綜合物流園區(物流基地)+物流(配送)中心+末端網點”的扁平化商貿物流節點網路。在完善原有四大物流基地功能的基礎上,新增西北(昌平南口)、西南(房山竇店)兩個物流基地。結合人口分佈特徵、商業組織佈局等,通過已有物流設施的資源整合和合理的設施新建,形成覆蓋北京各主要物流方向、功能完善、分佈合理的商貿物流節點網路。

  2.加強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推動冷鏈物流設施、裝備與技術改造升級,支援建設具有集中採購和配送能力的冷鏈物流中心。加強農産品冷鏈物流配送網路建設,完善連鎖企業生鮮配送中心和大型農産品批發市場的冷鏈配套設施,構建城市末端冷鏈配送設施網路,鼓勵利用連鎖超市門店、便利店、社區菜店資源,通過安裝冷藏櫃、冷藏箱、冷藏自提櫃等設施,提供“最後一公里”末端冷鏈配送服務。

  (四)優化會展設施空間佈局

  立足北京“四個中心”建設和首都會展業未來發展需求,以推動本市“兩區”建設為契機,充分利用航空樞紐優勢,在城市北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周邊,依託新國展一期、二期及配套設施項目,打造功能完善的組團式會展綜合體;在城市南部大興國際機場周邊,打造配套齊全、設施一流、業態融合、區域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會展産業集聚區。進一步提升奧體、北展、國展、農展館、亦莊等會展片區原有設施功能,形成功能完善、服務優良、充滿活力的會展發展新格局。

  三、持續提升生活性服務業品質

  進一步落實“七有”“五性”要求,堅持“保基本、提品質、增特色”的發展思路,貼近市民需求,突出創新引領,強化公共服務,加強便民商業體系建設,持續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品質提升,讓人民群眾生活更舒心、更有獲得感。

  (一)確保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

  加強對蔬菜、肉類等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監測,強化市區聯動、政企聯動,發揮批發市場、重點連鎖超市、便利店、直營直供及電商企業監測機制,暢通監測渠道,及時掌握市場運作情況。指導協調區域內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重點超市及直營直供企業,抓好蔬菜、肉類等生活必需品貨源組織,加大調運力度,確保本市生活必需品供應穩定。完善落實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組織協調生活必需品保供骨幹企業,增加企業商業庫存,提高供應保障能力。

  (二)精準補建便民商業網點

  組織梳理便民設施網點不足或居民生活特別需要的區域及業態,實施精準補建。引導企業優先利用疏整促騰退空間發展便民商業服務業網點。在無條件設置固定網點的區域,探索設立移動餐飲售賣車、智慧廂式便利設施、蔬菜直通車等非固定網點,進一步織密便民商業服務網路。

  (三)鼓勵發展“網際網路+生活性服務業”

  鼓勵生活服務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資訊技術高效、便捷、智慧的優勢,創新服務模式和經營方式,發展“門店+平臺”線上線下互聯的融合行銷方式。支援鼓勵品牌連鎖便利店積極推動大數據等新科技的創新運用,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實現按需定制和“千店千面”。鼓勵電商、快遞企業開展末端共同配送服務,提升末端配送集約化水準。

  (四)推動社區商業多業態融合發展

  積極推動社區公共服務與商業服務相結合,推進社區商業多業態搭載、多功能整合,積極引入文化、體驗、健康、教育等消費業態,完善“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五)支援特色小店發展

  鼓勵各區發展體現地方傳統文化、城市商業風貌和獨特風情,在市民中享有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零售、餐飲等生活服務業的特色小店,著力打造具有國際都市特點和北京文化特色的“小店經濟”。

  (六)優化生活服務業營商環境

  探索推進營業執照與食品經營許可證“證照聯辦”。試點開展品牌連鎖便利店“一業一證”,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區域對品牌連鎖便利店試行食品經營許可證、藥品經營許可證、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憑證“多證合一”,統一頒發“行業綜合許可證”,進一步優化市場營商環境。

  四、推進商務領域城市更新

  落實城市更新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商務領域城市更新,推進傳統商圈改造提升,擴大傳統商場“一店一策”改造升級試點範圍,推動傳統商業提質增效。

  (一)推進傳統商圈升級改造

  把握消費領域新增長點,研究實施新一輪商圈改造提升計劃,鼓勵購物中心、百貨商店、超市等實體零售企業進一步細分消費群體,明確功能定位,突出商品和服務特色,應用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等資訊技術,推動實體商業與電商、新媒體等合作,推廣社交行銷、直播帶貨、雲逛街等新模式,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體驗式服務,通過發展買手制、定制服務、連鎖經營、集中採購、共同配送等形式降本增效,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加強主要商圈與有國際影響力的體育賽事、文藝演出、文化消費産品、高端旅遊産品等資源融合,打造消費鏈條完備的體驗型商圈。定期開展商圈活力評估,提升商圈消費活力。

  (二)推動傳統商場升級改造

  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著力通過社會資本和市場機制,推動傳統商場“一店一策”試點企業升級改造。將購物中心、專業專賣店納入升級改造範圍,總結試點企業的成功經驗和運作模式,利用服務包機制,統籌協調解決商場升級改造中的問題。加強宣傳引導,通過試點帶動,深入推進全市傳統商場升級改造。

  (三)促進特色消費街區發展

  落實核心區控規三年行動計劃,打造煙袋斜街、護國寺、琉璃廠街等古都風貌類特色商業街,改善提質五道營、簋街、馬連道等專業商品類特色商業街。發揮王府井步行街示範作用,根據區域發展定位,因地制宜,合理佈局,推動具有區域特色的高品質步行街建設,不斷提高北京特色消費街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加強品牌建設

  推動北京老字號傳承發展,著力打造北京歷史文化的金名片,建立新消費品牌培育、孵化機制,夯實品牌發展基礎,形成老品牌與新品牌共生共融、商品消費品牌和服務消費品牌共同支撐的品牌發展體系。

  (一)推動老字號守正創新

  1.加強傳承保護。加強傳承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北京老字號工匠認定。鼓勵老字號企業建立健全科學的用人和激勵機制,探索現代學徒制、産學研結合等人才培養模式。鼓勵老字號工匠進學校,支援老字號企業與學校共建技術技能大師工作室。

  2.支援創新發展。支援老字號企業不斷創新産品和服務,鼓勵開展跨界合作,加大文創産品研發力度。創新行銷模式,支援通過直播帶貨、快閃等行銷方式,擴大品牌影響力,增強品牌競爭力。

  3.加強品牌保護。鼓勵和支援老字號企業品牌建設,對經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北京老字號的商號在全市範圍內依申請予以保護。加大對老字號企業在商標註冊、運用、管理和維權等方面的指導力度,鼓勵企業開展海外知識産權保護。加大市場監管和行政執法力度。

  (二)加強新消費品牌培育孵化

  聚焦新業態、新模式、新服務,積極搭建品牌孵化體系。堅持“以孵化為導向,以保證品質為前提,以解決運作機制為核心”的工作思路,按照市場主導、政府支援的總體原則,由孵化機構以市場化方式開展孵化培育,政府圍繞孵化基地、孵化機構、入孵企業提出支援措施,進一步優化孵化環境,營造宣傳氛圍。

  (三)薈萃全球餐飲品牌

  堅持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匯聚宮廷美味、市井小吃,吸引更多國內外知名餐飲品牌落戶北京。引導本市餐飲企業在品牌定位、選址裝修、菜品特色、製作工藝等方面推動“餐飲+文化”深度融合,深耕細作“中國京菜”,增強以餐飲為載體的文化藝術美學體驗。支援第三方建立餐廳評價體系,推廣優質餐廳在菜品、環境、服務等方面的先進經驗,打造一批高品質餐廳。持續舉辦中國京菜美食文化節,傳播北京餐飲品牌。

  六、推動數字化發展

  推進數字經濟和商業服務業深度融合,應用5G、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技術,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數字消費新模式,促進跨境電商發展,提高農産品流通、商圈數字化水準,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促進消費升級。

  (一)培育數字消費新模式

  加快培育發展智慧流通服務平臺、新零售門店、智慧消費體驗中心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挖掘網路消費新增量。支援傳統批發企業線上交易平臺建設,應用大數據技術增強線上供需資訊匹配、線下商品集散配送能力,實現線上交易、精準行銷。鼓勵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應用數字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拓展服務功能,提高精細化、專業化發展水準。

  (二)統籌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協調發展

  積極發揮政策支援引導作用,促進跨境電商創新發展。鼓勵跨境電商保稅倉、體驗店等建設發展,加快推進跨境電商進口醫藥産品試點、“網購保稅+線下自提”、B2B出口試點等新模式新業態,帶動完善跨境電商産業鏈和生態鏈。加快建設完善綜試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不斷完善跨境電商服務體系。

  (三)提高農産品流通數字化水準

  運用大數據和雲平臺等技術,建設“首都重要農産品流通公共資訊平臺”,有效連接産地供給、物流配送、加工集散、市內需求等環節,通過數據鏈賦能省際間農産品流通體系各方主體,實現以需定産,逐步提高對農産品生産端的影響力。提高農産品供應環節信息化水準,以一級農産品批發市場為重點,建立覆蓋全場的數字化交易體系、産品溯源體系和品質測控體系。鼓勵農産品生産、進出口、檢驗檢疫、加工、倉儲、運輸等環節提升信息化水準。支援本市農産品種植養殖企業利用信息化手段、數據化管控模式參與農産品流通全過程。探索“産地直供”和“城市分選中心+社區前置倉”等農産品流通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快捷、安心和優質的果蔬生鮮商品服務。

  (四)提升商圈數字化水準

  順應消費發展新趨勢,按照“新裝備、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新消費”五新一體的目標,加強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應用,賦能傳統商圈提質升級,重構商業形態,提升商業效率,打造更多商業發展新熱點、新平臺、新載體,培育智慧商業新業態新模式。逐步實現商圈核心業務線上化、運營管理數字化、消費場景智慧化、産業發展生態化。促進傳統商圈向體驗式、參與式、互動式轉變,打造國際化、品質化、數字化試點商圈。

  七、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按照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要求,進一步開放視野、合作發展,在三地協同發展的框架下發揮自身優勢,優化資源配置,主動對接津冀消費市場,加強功能互補和産業協作,推動區域商業服務業協同發展。

  (一)加強京津冀農産品合作

  鼓勵京津冀三地企業共建、共用農産品生産基地和冷鏈物流設施,加快以北京為核心的農産品流通運輸通道建設。依託生活必需品政府儲備、企業應急儲備、環首都農産品流通圈、集散中心和主要生産基地,聯動增加農産品供給。支援本市企業在外埠特別是對口支援地區建設農産品種植、養殖和生産加工基地,支援津冀農産品生産和流通企業在京開設直營店,提高北京蔬菜供應保障能力。

  (二)推動區域物流一體化發展

  支援平谷國際陸港與天津港開展深度合作,用好天津港口資源,充分發揮馬坊物流基地口岸、保稅和城市保障功能,不斷完善海鐵聯運新模式,探索港口服務內陸、內陸與港口融合發展的新途徑。推進“京津冀通關便利化”區塊鏈場景應用,促進京津冀三地海關通關、口岸物流數據“上鏈”共用。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通關、物流等時效查詢,優化作業流程,提高運作效率。

  (三)推動形成統一的消費市場

  堅持統籌兼顧、優勢互補的原則,根據不同區位條件和資源稟賦,促進京津冀養老、健康、體育、旅遊等服務業的融合、協調發展。建立健全京津冀旅遊市場秩序治理體系,充分發揮“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效能。鼓勵組建跨區域的商業聯盟,加強資源整合和相互協作,制定符合市場和創新需求的服務標準。推進京津冀市場主體信用資訊平臺建設,推動實現“一個標準、一次檢驗、結果互認”,對嚴重品質違法失信行為實施聯合懲戒,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制”的信用監管區域聯動機制。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保障行業安全發展

  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産工作方針,強化和落實經營單位的主體責任,促進經營單位加強安全生産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産責任制和安全生産規章制度,改善安全生産條件,開展安全生産標準化建設。推進安全預防控制體系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建立經營單位負責、職工參與、政府推動、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的工作機制,提高安全生産水準,保障行業安全發展。

  二、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體制機制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行政審批效率,著力營造寬鬆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和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加強行業誠信體系建設,完善信用監管系統,加快推進守信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建設。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新産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加大對老字號、商標品牌的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産權等不正當競爭行為。推進法制化營商環境建設,出臺實施北京市單用途預付卡管理條例,保護消費者權益,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三、提升商業服務水準

  完善政府、協會、企業多方參與的多層次培訓體系,進一步豐富規範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健全商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服務品質和崗位技能培訓機制。持續舉辦全市商業服務業服務技能大賽,帶動行業協會和商業企業廣泛開展崗位培訓、崗位練兵活動,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和服務能力。建立國際人才引進通道,加大國內外優秀商業服務人才引進力度,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保障行業人力資源,全面提升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和消費服務環境,為消費者提供有溫度的“北京服務”。

  四、加強資金政策支援

  落實各項財稅政策,優化商業流通發展資金支出結構,加大對商業領域全市重點工作和民生相關項目支援力度。有效利用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政府性融資擔保平臺等政策工具,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支援商業服務業高品質發展。加強需求側管理,推動建立政企溝通對接長效機制,瞄準企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研究制定針對性政策措施。細分消費市場,針對不同人群消費需求,研究制定促進消費的政策措施,建立完善多層次消費服務體系。

  五、發揮協會橋梁作用

  商業服務業行業協會、商會要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制定實施行業規範標準,引導企業依法經營、誠信經營、規範經營,提高行業整體發展水準。鼓勵行業協會搭建平臺,組織開展經驗交流和各類業務活動,幫助企業培育發展品牌,發揮行業自律和骨幹企業示範帶頭作用,營造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

分享: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