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01653號(資源環境類120號)提案答復的函

日期:2022-12-27 11:40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分享:
字號:        

  經認真研究,現就《關於總結推廣冬奧低碳科技創新模式推動北京率先打造碳中和城市的提案》答復如下:

  長期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一、已開展工作

  (一)建立健全全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

  一是健全組織協調機制。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北京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工作規則等;副組長由常務副市長及負責能源、建築、交通、經濟和信息化、生態環境、科技領域的副市長兼任,成員單位由相關領域的28個部門組成。

  二是逐步完善政策體系。在反覆研究論證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要求,研究制定《北京市碳達峰實施方案》,近期審議後將印發實施。研究制定我市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和2022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點,加強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統籌協調,形成整體合力。

  (二)積極推動冬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攻關與示範應用

  一是探索綠色智慧場館建造與低能耗運作技術。國家速滑館利用綠色智慧場館建造與低能耗運作技術搭建了場館數字孿生和智慧化整合管理平臺,節省主體結構工期2個月、鋼材近3千噸。國家冬季運動訓練中心建成了環境精準控制平臺,形成場館“能源總管家”,日能耗降低10%以上。延慶賽區構建了生態環境保護定量評價模型,指導冬奧會山地賽區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施工。

  二是研發跨臨界二氧化碳制冰集中式製冷系統。應用二氧化碳跨臨界製冷、並行壓縮、超長不銹鋼冷排管等技術,解決了多功能、多工況超大冰面的制冰問題,攻克了高效潤滑油中壓回油系統、兩段調溫蓄能式熱回收系統等關鍵技術難題,研發了二氧化碳製冷系統直接蒸發冷排管迴圈倍率調控技術,從而使冰面溫度誤差控制在0.5℃之內,滿足了冰面溫度均勻性要求,實現了室外寬溫區多工況條件下二氧化碳製冷系統高效滿足制冰、除濕、生活熱水等多種功能。

  三是開發嚴寒環境下高性能臨時建築設施。開展在冬奧設施中的應用——零能耗集裝箱式臨時活動房屋技術研發,採用臨時建築結構體系,搭載智慧化運維、監測預警系統和溫度保持技術;應用自給自足離網型光儲供給系統,採用薄膜太陽能光伏發電鋪貼,結合儲能電池,實現離網自供能;結合疫情防控應用高效室內空氣環境監測及殺菌消毒技術;圍護結構擁有多項高性能特點,傳熱系數低,保溫性能好,並可多次吊裝使用。

  四是研發低溫環境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實現純電動客車在-40℃至60℃超寬環境溫度下正常運作。實現-30℃低溫啟動、-40℃低溫存放和停機自動保護,具有大功率、全天候、全氣候使用特性,解決極寒環境下燃料電池客車電池的使用“瓶頸”。我市兩賽區共投入312輛氫燃料電池車保障冬奧運輸任務,創造有史以來氫燃料電池汽車服務國際級運動賽事運作里程新紀錄。

  五是研製手持火炬外觀材料與原理樣機。外殼開創性地啟用重量輕、抗風且耐高溫的“碳纖維”材料,並驗證了氫燃料火炬在冬奧會應用的可靠性,達到火炬燃燒零碳排放的同時,實現藝術與科技的融合。

  (三)推動冬奧低碳科技成果拓展示範應用

  一是推動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管廊能源精細化管理。在前期應用於山地管廊(冬奧會管廊)、城市淺埋管廊、城市隨軌管廊等3類6項工程的基礎上,從多角度夯實綜合管廊精細化能源管理的技術基礎,提升建設投資效用,降低管廊運作成本。目前,該系統已應用於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並開展優化運作方案與常規方案的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對比分析。

  二是推動中關村科學城園區綠色智慧化配送。針對冬奧村酒店、公寓等公眾場所提供精準高效、無接觸服務等需求,佈局開展送物機器人自主研發,通過人工智慧、人機耦合等方式,採用多倉送物,利用多模態導航定位技術,融合鐳射、視覺、慣導等傳感數據,研發樓宇室內跨樓層精準定位、無接觸服務智慧機器人,推動園區實現綠色配送、低碳物流。目前,智慧配送機器人已應用於中關村科學城核心區西區。

  三是積極開展綠色建築運作標識評價工作。國家速滑館、國家會議中心二期、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國家體育總局冬奧訓練中心、延慶冬奧村等18個建築獲得綠色建築三星級標識。依託冬奧場館綠色建築運作評價工作,持續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北京新航城、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延慶世園會等重點區域和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綠色建築項目。

  (四)夯實碳達峰碳中和基礎工作

  一是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在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立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組,推動全市碳排放統計核算能力建設。開展全市碳排放試算,研究制定分區、分行業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夯實能源統計基礎。

  二是推動低碳標準和計量技術規範出臺。在冬奧場館建設、打造高品質賽會服務、改善首都生態環境品質等方面,推動出臺了一系列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貢獻了標準力量。發佈《污染源環境參數一體化監測儀校準規範》《林格曼煙氣黑度監測設備校準規範》等地方計量技術規範,推動水泥、建築陶瓷磚等高耗能生産企業通過低碳産品、節能産品認證。

  三是加強低碳計量工作。分行業推進國家能源資源計量示範項目建設,建設北京市産業計量技術創新中心、北京市智慧製造(汽車製造)能源計量中心,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産檢學研用資”深度融合的産業計量技術創新能力。開展能效水效標識計量監督檢查,打擊能效水效標識應標未標、虛標、偽造、冒用等違法行為。

  二、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我市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持續總結推廣冬奧低碳科技創新成果,努力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爭當領頭羊。

  一是持續完善相關領域規劃政策。協調推動“十四五”規劃綱要落地,進一步壓實規劃實施責任,努力實現規劃確定的各項雙碳目標。出臺“十四五”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和節能專項規劃,推動出臺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實施方案。制定“十四五”時期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實施意見,研究推動可再生能源地方立法。研究制定建立健全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方案,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更充分轉化。制定印發我市碳達峰實施方案和“1+N”政策體系編制工作方案,推動各部門制定出臺分領域分行業實施方案和保障措施,加強政策銜接,統籌推動全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二是夯實碳排放統計核算基礎。進一步開展省級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形成年度碳排放核算結果。研究制定分區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案,探索在各區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試算工作。持續做好低碳産品相關品質監督抽查工作,引導企業獲得低碳産品認證等節能減排相關認證。

  三是增強碳達峰碳中和科技支撐。編制出臺我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聚焦底層和顛覆性技術突破、低碳和零碳技術裝備攻關、雙碳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區域綠色發展新格局構建等四個方面,通過科技資源聚集、底層技術賦能和科技成果示範等措施,加快推動低碳技術的創新與應用。徵集發佈一批創新型綠色技術和應用場景,加強實施效果跟蹤評估,推動一批示範應用項目落地。

  四是著力推動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瞄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修訂新增産業禁止和限制目錄。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制度轉變,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納入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管理,提高節能管理信息化水準。協調穩步推進能源、建築、交通等領域綠色低碳發展。推動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等綠色生活創建行動。

  特此函達。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16日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