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1891號(文化宣傳類147號)提案的答復

日期:2018-09-06 09:38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分享:
字號:        

  我們對“關於北京市支援中國出版博物館建設項目選址用地的提案”進行了認真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我市博物館建設基本情況

  博物館作為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眾文化素養的重要陣地。長期以來,我市高度重視文化設施建設,逐年加大博物館規劃建設力度,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近年來,陸續建成開放了首都博物館、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科技館、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改擴建了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農業博物館,行業類、專題性博物館發展迅速。目前,全市註冊博物館約179座,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11座、二級博物館6座、三級博物館8座,形成了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綜合性與專題性相結合的博物館體系。據測算,全市每13萬人就擁有一座博物館,遠高於全國每32萬人一座的水準,已成為國內博物館及館藏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之一。

  二、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有關要求

  黨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了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其中,文化中心建設要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優勢,發揮首都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和服務保障功能,把北京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時尚創意相得益彰,具有高度包容性和親和力,充滿人文關懷、人文風采和文化魅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

  三、北京地區佈局博物館的基本考慮

  雖然我市擁有博物館數量較多、基本滿足市民的公共文化需求,但空間分佈極不均衡。現有博物館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區,尤其是南三環到北五環之間,而中心城南部地區、通州副中心、大興、順義、平谷、密雲等新城擁有量較低。

  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未來我市博物館的發展空間,主要是根據中軸線及其延長線文化功能定位,深入開展南中軸地區概念規劃研究,加快進行永外-大紅門-南苑森林濕地公園詳細規劃設計方案國際徵集,在南三環和南四環之間的大紅門地區,初步考慮利用疏解騰退的存量空間資源適當佈局博物館,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準博物館群和文化聚落,形成中華文化體驗區。同時,結合通州副中心、大興、順義等新城地區功能定位和空間資源,適當佈局博物館,推動優質公共文化設施向中心城以外新城地區發展,促進城市功能均衡發展。

  我國出版業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數以百萬計的歷史文存,是非常寶貴的文化遺産。建設中國出版博物館,符合全國文化中心城市定位,為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滿足首都人民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我市將積極支援和持續推動,結合行業發展歷史、標誌性事件、重大行業項目等綜合因素,擬在大紅門、新城地區做好中國出版博物館選址前期論證,並結合論證選址結果,積極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後續工作。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9日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