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財政 > 財政專題 > 2021市級部門決算專題

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2021年度部門決算

日期:2022-09-01 10:00    來源: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

分享:
字號:        

目 錄

  第一部分 2021年度部門決算報表

  一、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二、收入決算表

  三、支出決算表

  四、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表

  五、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六、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表

  八、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表

  九、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

  十、財政撥款“三公”經費支出決算表

  十一、政府採購情況表

  十二、政府購買服務支出情況表

  第二部分 2021年度部門決算説明

  第三部分 2021年度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説明

  第四部分 2021年度部門績效評價情況

第一部分 2021年度部門決算報表

  報表詳見附件。

第二部分 2021年度部門決算説明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機構設置、職責

  1.部門機構設置

  根據《關於調整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京編辦發〔2019〕10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內設12個職能處室和機關黨委(宣傳處、團委)、工會等,分別為辦公室(研究室)、綜合業務處、地質勘查處、能源地質處、水文地質處、地質環境處、工程技術處、安全生産處、資産管理處、計劃財務處、人事處(地質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離退休工作處、機關黨委(宣傳處、團委)、工會等。

  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下屬10個預算單位,全部為財政補助事業單位(根據《中共北京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市規劃自然資源系統所屬事業單位改革有關事項的批復》(京編委〔2021〕123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下屬預算單位已更名),其中公益一類事業單位5個,分別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本級、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已更名為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所)、北京市地質研究所(已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研究所)、北京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已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所)、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資訊中心(已調整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內設機構)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5個,分別為北京市地質工程設計研究院(已更名為北京市礦産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已更名為北京市工程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質勘察技術院(已更名為北京市生態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綜合服務中心(已調整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內設機構)、北京市地熱研究院(已更名為北京市地熱調查研究所)等。

  2.部門職責

  (1)承擔本市礦産地質勘查、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勘查、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調查、專項防治及地質環境保護、監測等有關工作;負責本市礦業開發和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地質勘查工作。

  (2)負責引進並推廣地質調查和礦産勘查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組織本市礦産勘查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工作。

  (3)參與本市地質環境監測工作規範和技術標準的研究工作;負責本市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和資料的匯總、分析和上報工作。

  (4)承擔本市地下水資源勘查、評價、監測、分析等有關工作;負責地下水人工排水和回灌的技術性工作。

  (5)負責所屬地質隊伍的管理及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負責地勘費和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6)承擔北京地區地質行業特種職業技能的認定工作。

  (7)負責本市地質勘查、礦業開發方面的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

  (8)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人員構成情況

  行政編制0人,實有人數0人;事業編制1950人,實有人數1292人。

  二、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説明

  2021年度收、支總計102613.57萬元,比上年減少1062.22萬元,下降1.02%。

  (一)收入決算説明

  2021年度本年收入合計80279.75萬元,比上年減少3784.62萬元,下降4.50%,其中:財政撥款收入57883.56萬元,佔收入合計的72.10%;上級補助收入0萬元,佔收入合計的0%;事業收入18933.65萬元,佔收入合計的23.59%;經營收入0萬元,佔收入合計的0%;附屬單位上繳收入0萬元,佔收入合計的0%;其他收入3462.53萬元,佔收入合計的4.31%。

  (二)支出決算説明

  2021年度本年支出合計75274.97萬元,比上年減少8018.01萬元,下降9.63%,其中:基本支出48337.14萬元,佔支出合計的64.21%;項目支出26937.83萬元,佔支出合計的35.79%;上繳上級支出0萬元,佔支出合計的0%;經營支出0萬元,佔支出合計的0%;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0萬元,佔支出合計的0%。

  三、財政撥款收入支出決算總體情況説明

  2021年度財政撥款收、支總計58591.28萬元,比上年減少1772.52萬元,下降2.94%。主要原因:2021年承擔的公益地質性業務項目任務減少等。

  四、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説明

  (一)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21年度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56709.05萬元,主要用於以下方面(按大類):教育支出10.48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0.0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5428.90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9.57%;衛生健康支出2347.41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4.14%;城鄉社區支出161.22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0.28%;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48761.04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85.99%。

  (二)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1、“教育支出”(類)2021年度決算10.48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減少13.24萬元,下降55.82%。其中:

  “進修及培訓”(款)2021年度決算10.48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減少13.24萬元,下降55.82%。主要原因:厲行節約,壓縮一般培訓支出。

  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類)2021年度決算5428.90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增加933.03萬元,增長20.75%。其中:

  “行政事業單位養老支出”(款)2021年度決算5428.90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增加933.03萬元,增長20.75%。主要原因:離退休人員撫恤金等增加。

  3、“衛生健康支出”(類)2021年度決算2347.41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減少47.70萬元,下降1.99%。其中:

  “行政事業單位醫療”(款)2021年度決算2347.41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減少47.70萬元,下降1.99%。主要原因:職工醫療基數調整,經費支出減少。

  4、“城鄉社區支出”(類)2021年度決算161.22萬元,與2021年年初預算數持平。其中:

  “城鄉社區公共設施”(款)2021年度決算161.22萬元,與2021年年初預算數持平。

  5、“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類)2021年度決算48761.04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減少1609.23萬元,下降3.19%。其中:

  “自然資源事務”(款)2021年度決算48761.04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減少1609.23萬元,下降3.19%。主要原因:2021年承擔的公益地質性業務項目任務減少等。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情況説明

  (一)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總體情況

  2021年度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439.54萬元,主要用於以下方面(按大類):城鄉社區支出439.54萬元,佔本年財政撥款支出100%。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支出決算具體情況

  “城鄉社區支出”(類)2021年度決算439.54萬元,與2021年年初預算數持平。其中:

  “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安排的支出”(款)2021年度決算439.54萬元,與2021年年初預算數持平。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收支情況

  本年度無此項經費。

  七、財政撥款基本支出決算情況説明

  2021年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基本支出45778.18萬元,使用政府性基金財政撥款安排基本支出0萬元,其中:(1)工資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獎金、伙食補助費、績效工資、其他社會保障繳費、其他工資福利等支出;(2)商品和服務支出包括辦公費、印刷費、諮詢費、手續費、水費、電費、郵電費、取暖費、物業管理費、差旅費、因公出國(境)費、維修(護)費、租賃費、會議費、培訓費、公務接待費、專用材料費、勞務費、委託業務費、工會經費、福利費、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其他交通費、其他商品和服務等支出;(3)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包括離休費、退休費、撫恤金、生活補助、救濟費、醫療費補助、助學金、獎勵金、其他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等支出。(4)其他資本性支出包括辦公設備購置、專用設備購置等。

第三部分 2021年度其他重要事項的情況説明

  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情況

  “三公”經費包括本部門所屬0個行政單位、0個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10個事業單位。2021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決算數23.40萬元,比2021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年初預算63.84萬元減少40.44萬元。其中:

  1.因公出國(境)費用。2021年決算數0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數22.40萬元減少22.40萬元。主要原因:受疫情影響,取消因公出國(境)計劃;2021年組織因公出國(境)團組0個、0人次,每人平均因公出國(境)費用0萬元。

  2.公務接待費。2021年決算數0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數1.1萬元減少1.1萬元。主要原因: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厲行勤儉節約,減少公務接待費用。公務接待0批次,公務接待0人次。

  3.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維護費。2021年決算數23.40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數40.34萬元減少16.94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2021年決算數0萬元,與2021年年初預算數持平。2021年購置(更新)0輛,車均購置費0萬元。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2021年決算數23.40萬元,比2021年年初預算數40.34萬元增加減少16.94萬元,主要原因: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精神,進一步加強公務用車管理,提高使用效率,減少維修維護成本。2021年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中,公務用車加油4.11萬元,公務用車維修11.25萬元,公務用車保險5.75萬元,公務用車其他支出2.29萬元。2021年公務用車保有量24輛,車均運作維護費0.98萬元。

  二、機關運作經費支出情況

  本部門不屬於機關運作經費統計範圍。

  三、政府採購支出情況

  2021年政府採購支出總額11836.47萬元,其中:政府採購貨物支出1547.27萬元,政府採購工程支出0萬元,政府採購服務支出10289.20萬元。授予中小企業合同金額8570.51萬元,佔政府採購支出總額的72.41%,其中:授予小微企業合同金額2662.73萬元,佔政府採購支出總額的22.50%。

  四、國有資産佔用情況

  2021年車輛95台,1918.79萬元;單位價值50萬元以上的通用設備59台(套),單位價值100萬元以上的專用設備16台(套)。

  五、政府購買服務支出説明

  本部門不屬於政府購買服務支出統計範圍。

  六、專業名詞解釋

  1.基本支出:指為保障機構正常運轉、完成日常工作任務而發生的人員支出和公用支出。

  2.項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為完成特定行政任務或事業發展目標所發生的支出。

  3.“三公”經費:是指單位通過財政撥款資金安排的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指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指單位公務用車購置支出(含車輛購置稅、牌照費)及單位按規定保留的公務用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等支出;公務接待費指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支出。

  4.機關運作經費:是指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使用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經費支出,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5.政府採購:指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依法制定的集中目錄以內的或者採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

  6.政府購買服務:是指各級國家機關將屬於自身職責範圍且適合通過市場化方式提供的服務事項,按照政府採購方式和程式,交由符合條件的服務供應商承擔,並根據服務數量和品質等因素向其支付費用的行為。

  7.教育支出:指反映政府教育事務支出。

  8.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反映政府在社會保障與就業方面的支出。

  9.衛生健康支出:指反映政府衛生健康方面的支出。

  10.城鄉社區支出:指反映政府城鄉社區事務支出。

  11.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指反映政府用於自然資源、海洋、測繪、氣象等公益服務事業方面的支出。

第四部分 2021年度部門績效評價情況

  一、部門整體績效評價報告

  (一)部門概況

  1.機構設置及職責工作任務情況

  根據《關於調整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京編辦發〔2019〕10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內設12個職能處室和機關黨委(宣傳處、團委)、工會等,分別為辦公室(研究室)、綜合業務處、地質勘查處、能源地質處、水文地質處、地質環境處、工程技術處、安全生産處、資産管理處、計劃財務處、人事處(地質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鑒定站)、離退休工作處、機關黨委(宣傳處、團委)、工會等。

  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下屬10個預算單位,全部為財政補助事業單位(根據《中共北京市委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市規劃自然資源系統所屬事業單位改革有關事項的批復》(京編委〔2021〕123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下屬預算單位已更名),其中公益一類事業單位5個,分別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本級、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已更名為北京市地質調查研究所)、北京市地質研究所(已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災害防治研究所)、北京市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已更名為北京市地質環境監測所)、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資訊中心(已調整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內設機構)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5個,分別為北京市地質工程設計研究院(已更名為北京市礦産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已更名為北京市工程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質勘察技術院(已更名為北京市生態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綜合服務中心(已調整為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院內設機構)、北京市地熱研究院(已更名為北京市地熱調查研究所)等。

  本部門職責工作任務情況如下:

  (1)承擔本市礦産地質勘查、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勘查、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調查、專項防治及地質環境保護、監測等有關工作;負責本市礦業開發和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地質勘查工作。

  (2)負責引進並推廣地質調查和礦産勘查的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組織本市礦産勘查方面的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工作。

  (3)參與本市地質環境監測工作規範和技術標準的研究工作;負責本市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和資料的匯總、分析和上報工作。

  (4)承擔本市地下水資源勘查、評價、監測、分析等有關工作;負責地下水人工排水和回灌的技術性工作。

  (5)負責所屬地質隊伍的管理及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負責地勘費和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

  (6)承擔北京地區地質行業特種職業技能的認定工作。

  (7)負責本市地質勘查、礦業開發方面的對外技術交流與合作。

  (8)承辦市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2.部門整體績效目標設立情況

  (1)績效目標設立依據

  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要部署,以“支撐規劃編制實施,開展綜合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和應急體系及韌性城市建設,服務自然資源動態管理,加強城市地質科技和信息化建設”為總體目標,以“兩項工程、一個平臺”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重點區域地質條件適宜性評價和重大地質問題調查評價、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源和地質環境調查評價及動態監測網運作、持續推進城市地質信息化建設,同時加強地質隊伍建設,深化事企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建設提供紮實的地質工作保障。

  (2)目標與職責任務匹配情況

  地質專項工作:2021年完成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環境監測網運作維護、北京市地面沉降監測系統運作維護、淺層地溫能利用監測點運作維護、北京市土地品質生態地球化學監測網運作、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工程運作維護、北京市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系統年度監測運作維護等經常性項目;完成北京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地熱資源勘查評價、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網路地質安全監測預警系統等其他一般性項目。開展北京市昌平南口示範區地表基質調查與評價研究、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技術服務、北京市礦産資源國情調查、新興有機污染測試分析方法驗證實驗與技術應用、北京市地熱資源和礦泉水動態監測及設備維護管理等城市地質服務應用基礎研究,提高城市地質服務基礎能力。

  其他地質工作:完成為彌補財政預算不足而開展的地質勘查市場項目。

  機構運作保障類工作:完成地質業務技術交流、洽談、資訊系統更新及辦公區修繕等相關工作。

  (3)目標合理性

  地質專項工作:通過開展項目績效目標審核、預算評審、績效運作監控和事後績效評價,實現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閉環,促進項目執行實現預期績效成果,支援2021年部門履職任務的完成。

  其他地質工作:將計劃事業收入分解到5個二預算級單位,有效保障單位各項業務工作開展。

  機構運作保障類工作:可以有效保障部門2021年正常運作,為部門履職提供基礎保障。

  (二)當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全年預算數102613.57萬元(收入總計),其中,基本支出預算數49363.86萬元,項目支出預算數53249.71萬元,其他支出預算數0萬元。資金總體支出75274.97萬元,其中,基本支出48337.14萬元,項目支出26937.83萬元,其他支出0萬元。預算執行率為73.36%。

  (三)整體績效目標實現情況

  1.産出完成情況分析

  (1)産出數量

  市地勘院地質專項工作、其他地質工作、機構運作保障類工作的年度任務完成情況較好,2021年度納入部門預算管理項目47個,截至2021年12月31日,47個項目按照計劃內容全部完成。

  (2)産出品質

  市地勘院地質專項工作、其他地質工作、機構運作保障類工作完成品質較高,重點項目各項工作按照任務書、工作設計和國家相關規範要求執行,並組織了專家驗收,産出品質得到了保障。

  (3)産出進度

  市地勘院按照財政支出進度要求,結合單位實際情況,遵循時間進度和資金使用進度相統一的原則,于規定時間內完成項目經費下達年度工作任務,各項工作均能按照計劃安排完成。

  (4)産出成本

  市地勘院按照年初部門預算批復的內容進行列支,優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及重點科目的支出,同時按照“專款專用、單獨核算”的原則對資金進行管理,在預算執行過程中採取了公開招投標、市場詢價、遴選比價等一系列成本控制措施,節約了成本。

  2.效果實現情況分析

  (1)經濟效益

  2021年市地勘院部分項目的實施産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具體如下:

  北京市地面沉降監測系統運作項目成果已在城市規劃、土地資源管理、水資源調控、重大線性工程選址、重要建設場地適宜性評價、南水北調、地災評估、地面沉降防治等多個領域廣泛應用,項目成果被納入《地質環境公報》。示範性應用於北京市水文總站、北京市地質研究所、北京市地質工程勘察院等多家單位,建立起“生産+研究+應用”的成果轉化模式,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北京市地面沉降監測項目成果有效應用,減少了因地面沉降産生的建築損壞、管線破損、道路破壞等造成的經濟損失,從而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和財産安全。

  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清潔能源勘查評價為本地化的地熱資源的應用提供基礎支撐,地熱資源利用將降低臨空濟區其他能源消耗,可有效降低運作成本,並且帶動清潔能源産業的發展,增加新的就業機會,將會産生良好的經濟效益。

  淺層地熱能利用監測站點運作維護項目研究成果對於指導新建項目地源熱泵系統優化設計提供了可靠的指導,也為新老地源熱泵系統的運作管理提供了指導。如地質大廈等項目,項目組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分析發現,該項目水泵能耗佔比較大,製冷季初末機組能效偏低,因此提出建議在供水溫度達到設定值熱泵機組停機後,關閉熱源側水泵減少水泵能耗,在製冷季初末時段熱源側進水直接供給末端製冷,經過一段時間試驗,系統運作能效得到明顯提升,提高了項目運作的經濟性。

  基於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技術服務項目,通過排查、核查、應急調查等工作,調查清楚地質災害發育特徵、形成原因、發展趨勢,有利於下一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有利於減輕或避免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減少防汛減災的運作成本。2021年度調查出62處擬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主要威脅道路及居民點,潛在經濟損失約1230余萬元,納入地質災害臺賬管理後,可有針對性的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減少或者降低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

  (2)社會效益

  2021年市地勘院各個項目的實施産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北京市地面沉降監測系統運作項目實施以來,為北京市城市建設規劃、土地資源利用和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和數據支撐,完成了《北京市地面沉降防控意見建議》並作為參閱材料報送市委辦公廳,為市委決策提供支撐。基於該項目發表學術論文7篇,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和電腦軟體著作權各一項。

  北京市地下水監測網運作項目取得的成果為市生態環境局編制《環境品質報告書》、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填寫“地下水數據分析統計表”提供資料和支撐,為自然資源部調查監測司2020-2021年開展的“全國地下水資源評價”項目提供了基礎資料,為初步構建全國-流域-省級水資源調查監測評價區劃的“四體系一機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項目成果為以自然資源為要素的“雙評價”提供基礎數據,為節水型社會建設、分質分類供水、保障城鄉飲水安全等提供基礎支撐。監測數據和成果廣泛應用於北京市環保、水務等多個部門,同時通過科普講座的方式向專業和社會公眾進行了交流和傳播。成果得到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調查中心等單位的應用。

  新興有機污染測試分析方法技術驗證實驗項目建立的土壤、濕地生態系統中新興有機污染簡便、快速和靈敏的監測分析方法,為開展新興有機污染物現狀調查和科學管控提供有效技術支撐。該項目技術方法已經在北京市園林綠化科學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北京飛燕石化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環境監測中心等單位得到應用。

  北京市礦山地質環境監測系統運作維護項目提出的礦山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礦山地質環境綜合評價體系、生態環境風險評價、重點流域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建議和礦山綜合修復分區等經驗與方法,為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環境監測院等單位提供了借鑒。獲取的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數據及分析結果已經為當地政府或相關委辦局的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數據支援。項目所取得的經驗與方法,為未開展礦山地質水土環境監測的地區提供參考。

  北京市昌平南口示範區地表基質調查與評價研究首次在北京開展,屬於示範性工程,旨在探索出適用於北京市的一套地表基質調查方法體系,為自然資源統一管理、國土空間整體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詳實資料支撐,提升自然資源綜合利用和國土空間規劃的科學化、體系化、規範化水準。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國土空間規劃合理性建議、生態環境保護合理化建議等,得到了規劃部門的認可和應用。本次工作公開宣傳或報道5次,在界內産生了重大影響。

  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網路地質安全監測預警系統項目構建完成的監測預警系統初步實現了地質災害實施監測、超前預警的功能,並在2021年7月20日北京房山區G108國道佛子莊監測站點首次提前44小時超前預警一次塌陷險情,及時採取有效的道路管控措施,成功避讓一起塌陷險情,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自然資源報》《中國礦業報》《學習強國》等主流媒體紛紛進行了跟蹤報道,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多家單位與市地勘院開展了交流,發揮了良好的示範作用。此外,該項目成果為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計算模型及評估方法準確性等研究成果驗證及應用提供了有力支撐。基於項目監測成果,已與北京市首都公路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服務協議”,最大程度發揮監測預警系統平臺服務社會的作用。

  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清潔能源勘查評價作為北京市重點工程,在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進行地熱資源勘查評價及應用將會産生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社會反響良好,得到《中國自然資源報》等媒體報道。

  淺層地熱能利用監測站點運作維護項目監測成果定期向國土部門提交,為北京市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相應措施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大大促進了淺層地熱能開發利用事業的健康發展。基於該項目,項目組編寫了北京市地方標準《地熱動態監測規範》,規定了對淺層地熱能和水熱型地熱動態監測工作的標準。

  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運作項目充分發揮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功能,本年度強降雨過後及時編寫了突發地災監測資訊簡報11期,並根據地質災害發育現狀、降雨預報特徵以及實時降雨,及時編制汛期地質災害預警會商服務資訊26期,向規自委提供預警建議。本年度共發生地質災害153起,其中125起地質災害發生在預警期內,預警準確率達到81.6%,相關服務獲得規自委、規自委分局認可和好評。

  北京平原區主要活動斷裂監測與維護項目成果為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未來科學城街區控規”、“北京市生態安全格局專項規劃”提供了重要依據。

  北京市礦産資源國情調查項目成果查明瞭北京市5種緊缺戰略性礦産資源本底數據、空間分佈、利用狀態,摸清了5種緊缺戰略性礦産資源家底,直接支撐了礦産資源管理;項目完成了22個大中型鐵礦區的礦體三維建模以及地表三維建模工作,為礦産資源確權登記、資源資産化提供重要參考,為國家礦産資源規劃、北京市産業結果佈局提供重要依據。

  (3)環境效益

  2021年度市地勘院部分重點項目的實施,在北京市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突發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冬奧會延慶賽區地質環境等方面産生了顯著的環境效益。具體情況如下:

  通過北京市地下水監測網運作項目的實施,基本查明瞭北京市地下水的品質現狀和污染程度,為政府主管部門加強水源地保護區、水質污染嚴重區等重要及問題突出地區地下水環境的防護和治理提供技術支援;為追溯污染源,加強對污染源的管理或切斷污染源提供依據;為南水進京和生態補水後北京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北京市土地品質生態地球化學監測網運作項目通過對監測點進行採樣分析,及時獲得土壤地質環境監測數據成果,為有效保障農産品安全,提升其經濟附加值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自然資源管理、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決策依據和基礎數據支撐,為北京城市生態環境保護髮揮提供了重要的地質基礎支撐。

  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清潔能源勘查評價有效推動了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面對日益增長的環境壓力,清潔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地熱能是一種綠色低碳、可迴圈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儲量大、分佈廣、清潔環保、穩定可靠等特點,是一種現實可行且具有競爭力的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地熱能資源,不僅對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改善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開展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技術服務工作,從汛前排查、應急調查、應急值守、汛後核查等方面開展工作,進一步完善了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防治管理工作,提升了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從而減輕或者消除突發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北京城市地質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同時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如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或者新增地質災害隱患點,能夠及時提示受威脅對象撤離避險,減少地質災害可能造成的損失,減少因地質災害原因形成的陳情、投訴問題,減少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北京市突發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運作項目高度關注冬奧會延慶賽區地質環境安全,對冬奧延慶賽區67處地災隱患點和二號路沿線邊坡、雪道填方區等重點區域開展了多平臺遙感監測和現場排查,提出針對性防治建議,為冬奧會場所建設提供了地質安全保障。

  北京市礦産資源國情調查項目的實施理清了礦産資源與各重要功能區的空間關係,為統籌分析礦産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産生巨大的正面環境效應。

  (4)可持續性影響

  市地勘院開展的項目在實施完成後,其成果會分別整體移交北京市規劃國土委資料館、北京市地勘院資訊中心等部門,為北京市提供更加豐富的地質資料,可為北京市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提供基礎地質數據和決策依據,也為關鍵地質問題梳理提供科研資料。部分成果由市地勘院資訊中心輸入市地勘院相關資訊系統中,完善相關監測數據,通過資料系統維護、監測和監管,持續發揮作用,其調查成果動態的更新了城市地質資訊平臺和城市地質應用與諮詢服務系統(數據庫與共用應用基礎平臺),為北京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地質數據和科學決策的依據。

  2021年度市地勘院通過各個項目的實施,在北京市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相關資料,在保障首都地質環境、豐富北京市基礎地質資料方面,産生了顯著的可持續影響。

  (5)服務對象滿意度

  市地勘院承擔的各項成果直接服務於市規自委、市生態環境局、通州城市副中心重大項目辦公室等部門,滿意度均為滿意。全年收到有關部門的感謝信7件。

  (四)預算管理情況分析

  1.財務管理

  (1)財務管理制度健全性

  市地勘院2021年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2021年部門預算管理防止歲末年初突擊花錢有關事項的通知》(京地辦發〔2021〕24號)、《關於進一步規範2022年部門預算執行的通知》(京地辦發〔2021〕121號),繼續執行《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財務報銷管理辦法》(京地〔2018〕5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財務管理辦法》(京地〔2018〕6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財務管理制度》(京地〔2018〕7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差旅費管理辦法》(京地〔2018〕8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會議費管理辦法》(京地〔2018〕9號)、《北京市地質礦産勘查開發局因公臨時出國經費管理辦法》(京地〔2018〕10號)、《北京市地勘局市內公務活動誤餐費管理辦法》(京地〔2018〕120號)、《市地勘院職工福利基金管理辦法》(京地辦發〔2020〕84號)、《市地勘院福利費管理辦法》(京地辦發〔2020〕85號)、《市地勘院催收、催付管理制度》(京地辦發〔2020〕95號)等管理辦法及實施方案等。

  (2)資金使用合規性和安全性

  2021年不斷強化財務工作人員對財務管理的學習和認知,把財務管理作為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有效提升預算約束力。加強內部控制制度的執行,主動接受外部監督,實現內外部監督、控制相結合的管理機制,保證資金使用效率,逐步提高財務管理水準。加強內部控制,為了滿足日常支出和項目支出的順利進行,嚴格預算執行,對於支出範圍內的支出,由相關有許可權的負責人簽字確認,對於超出支出範圍的支出,按照規定由相關會議確定。同時向所有支出單位進行詳細的説明和培訓,做到支出明確化、制度化,保證支出順利進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與實際支出情況有差異時,由各項目承擔單位以正式文件的方式上報市地勘院,由市地勘院業務主管部門復核,計財處根據年初預算及追加批復預算以正式文件的方式上報市財政局主管業務處室,待市財政局批復預算調整後,嚴格按照批復後的調整預算執行。

  (3)會計基礎資訊完善性

  依據《北京市財政局關於編制2021年度市部門預算的通知》(京財預〔2020〕2092號),堅持厲行節約、中期預算、準確、完整、透明、突出重點、提高績效管理意識的原則,按照“保基本、保運轉、保重點”的資金保障順序安排部門預算,支出充分與財力供給相適應,把握好資金需求的輕重緩急,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用好增量資金,堅持把部門重點事業發展等履職工作的資金需求全部納入部門預算予以安排。

  市地勘院部門資金管理制度建設較為完善,資金使用合理,支出憑單、發票等附件較為齊全未發現資金挪用、截留等違規情況。對於基本支出嚴格按照預算執行,主要是人員工資支出、對個人和家庭補助以及商品和服務支出,全年按照預算的要求及時、準確完成各項支出任務。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預算、政府採購、投資評審等管理手段的作用,從立項、實施、驗收、審計等方面對項目實施全方位、多角度管理,將項目支出控制在預算額度之內,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實現既定成本下的效益最大化或者既定目標下的成本最小化。同時在申請項目立項、編制項目預算的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科學性、目的性、合理性、實效性和節約性的原則,使項目立項科學合理,能夠發揮經濟和社會效益,保障預算準確,避免出現大的預算調整。

  2.資産管理

  市地勘院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相關制度,並及時清點固定資産,進行定期更新、核對和上傳數據,有效維護了市地勘院的資産。堅持“預算管理與資産管理相結合、資産管理與財務管理相結合、資産形態與價值形態相結合”的原則,將需求與配置標準緊密結合,制定了年度資産預算。按照市財政局文件規定,對市地勘院擬報廢資産進行處置,較好地辦理了市地勘院資産處置事項。要求市地勘院下屬各單位對本單位資産進行梳理,對閒置資産進行有效利用,不斷提高資産管理水準。統計全院所需辦公消耗品,組織各處室做好工作需求計劃,並將預算計劃表上交至財務處,提前做好2022年度資産購置統計工作。

  3.績效管理

  組織機構設置方面:部門績效管理工作小組以院長為組長,副院長為副組長,副總工程師、副總經濟師為領導小組成員的部門預算績效考評領導小組;部門預算績效考評領導小組負責組織指導全院開展部門預算績效考評工作;部門績效管理工作小組下設績效考評辦公室,績效考評辦公室以計財處負責人為績效考評辦公室主任、相關部門的同志為辦公室成員,負責具體日常工作。

  績效管理制度建設方面:市地勘院績效管理工作能夠按照《北京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執行,制度部門績效管理制度,績效管理流程基本規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較為健全。

  績效資訊收集方面:從部門預算編制、項目申報立項階段開始,關注OA上的相關資料,通過現場檢查核實、設計相關工作報表及報告模板等手段,加強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資訊收集。對市地勘院機關各部門、院屬各預算單位涉及到績效方面的材料及時整理,按照內部控制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完成既定的工作計劃內容。同時關注新聞媒體、網際網路平臺等對市地勘院的相關報道資訊。通過預算支出進度的督促與檢查,及時對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統計,為績效順利完成奠定基礎。組織開展北京市市級預算執行動態監控管理工作,對動態監控預警的數據進行核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調整。

  4.結轉結余率

  市地勘院 2021年結轉結余27338.60萬元(累計結轉結余),支出預算金額102613.57萬元(支出總計),結轉結余率26.64%。

  5.部門預決算差異率

  市地勘院 2021年預算數76518.42萬元,決算數75274.97萬元(支出合計),預決算差異率1.63%。

  (五)總體評價結論

  1.評價得分情況

  經過專家評議,2021年市地勘院綜合評價得分91.44分。其中,部門決策14.30分,部門管理37.28分,部門績效39.86分,綜合績效評定結論為“優秀”。

  2.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部門決策問題

  部門的績效目標申報表和指標設定的充分性和完整性,與年度部門的績效目標、任務、預算的對應性,有待進一步加強,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績效指標之間的匹配性和對應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部門的重要職責是承擔本市礦産地質勘查、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勘查、環境地質和地質災害調查、專項防治及地質環境保護、監測的具體技術性、事務性工作,在績效報告中對於部門的頂層設計上的呈現還需進一步加強。如部門整體根據“十四五”發展規劃,確定年度計劃並制定目標,設定了績效指標,但指標描述還不夠清晰,應進一步加強對單位發展規劃目標的明確性。

  (2)部門管理問題

  部門的管理制度比較健全,但個別管理制度的時效性有待進一步加強。如《北京市地勘局“三重一大”實施辦法》(京地黨〔2017〕67號)、《市地勘局公益性地質項目管理辦法》(京地〔2013〕43號)等。

  預算管理比較規範,從事前評估項目通過率與財政投資預算評審審減率兩個指標中,可以體現出市地勘院通過事前績效評估、財政投資預算評審工作在全面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3)部門績效問題

  深化項目績效評價的成果運用。市地勘院對績效管理工作較為重視,也取得了較大成效,但對於項目績效評價結果運用,還應更加深入和落地,以提升績效評價的效益性和效率性。

  部門績效報告反應的産出與年度目標對應性有待於進一步加強,部分成果更多的是停留在資料層面,應進一步融入北京市經濟發展體系中,進一步加強北京市各項工作的貢獻與市財政投入力度的匹配性,進一步梳理部門業績對行業和社會應用效果的評價。

  (六)措施建議

  1.部門決策方面

  (1)提高部門績效目標和指標設定的邏輯性。在部門績效目標設定時,結合部門十四五發展規劃、北京市相關工作要求,確定部門年度績效目標和指標,突出三者之間的邏輯關係,提高績效目標和指標在績效管理中的引導作用。

  (2)加強市地勘院整體層面年度産出指標的設置,並經決策機構通過,形成正式指標後下達各單位執行,年終按照下達的産出指標進行匯總考核。

  2.部門管理方面

  (1)提高管理制度的時效性。對相關管理制度要及時進行修訂,提高部門管理制度的時效性。

  (2)樹立項目管理理念,紮實做好項目管理工作,切實將項目管理的各個環節工作做到實處。應對所屬預算單位的項目管理提出明確要求,提升項目管理的整體水準,避免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

  (3)工作成果儘快融入北京市各項具體工作運作體系中,在自然資源使用、監管、災害預警中起到技術支撐作用。

  3.部門績效方面

  (1)進一步加強部門、所屬單位以及項目的績效管理,科學設定績效目標,進一步細化、量化指標。

  (2)建立自身的大數據系統,在院內、外實現大數據共用。進一步補充完善目標與執行的匹配性,完善決策的各項管理辦法。

  (3)進一步規範資金分配的合理性,加強績效成本分析。

  二、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

  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報告詳見附件。

  三、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

  項目支出績效自評表詳見附件。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