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財政 > 財政專題 > 2017市級部門財政預算專題

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2017年財政預算資訊

日期:2017-02-27 18:21    來源: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

分享:
字號:        

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2017年部門預算情況的説明

  一、部門基本情況

  (一)部門機構設置、職責

  根據北京市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機構設置和人員編制的通知》(1986)京編行字第94號,設立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內設一室四處,分別為辦公室、調研處、組織處、宣傳處、社會服務處。無下屬預算單位。

  中國致公黨是以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為主組成的,具有政治聯盟特點的,致力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黨。中國致公黨作為參政黨,始終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人員構成情況

  致公黨行政編制27人,實際24人;事業編制2人,實際2人;聘用臨時工2人。離退休人員13人,其中:離休1人,退休12人。

  二、2017年收入及支出總體情況

  (一)收入預算説明

  2017年收入預算1112.713902萬元,比2016年828.809336萬元增加283.904566萬元,增長34.25%。其中:財政撥款1068.354206萬元,比2016年828.809336萬元增加239.544870萬元;繼續使用的財政性結余資金44.359696萬元。

  (二)支出預算説明

  1.基本支出預算864.663902萬元,佔總支出預算80.93%,比2016年665.419336萬元增加199.244566萬元,增長29.94%,是落實國家調整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和增加離休費等有關政策,2017年人員經費預算有所增加。

  2.項目支出預算248.050000萬元,比2016年163.390000萬元增加84.660000萬元,增長51.81%,增加原因是新增2017年換屆經費。

  三、主要支出情況

  部門預算項目支出248.050000萬元。主要包括換屆經費、調研經費、主題教育等宣傳教育費、中青年黨員學習班等經費、扶貧等社會服務經費。這些經費主要用於致公黨北京市委的換屆工作、調研課題等參政議政經費、北京致公雜誌的製作和印刷、學習實踐活動的主題培訓等以及組織黨員赴貧困地區實施教育和醫療幫扶等。

  四、部門“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説明

  (一)“三公”經費的單位範圍

  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因公出國(境)費用、公務接待費、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開支單位只包括本級單位。

  (二)“三公”經費預算財政撥款情況説明

  2017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18.263244萬元,與2016年“三公經費”財政撥款預算持平。其中:

  1.因公出國(境)費用。2017年預算數9.090000萬元,與2016年預算數持平,主要用於加強與海外僑團的交流合作,宣傳多黨合作制度,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協助做好民間外交工作等方面。

  2.公務接待費。2017年預算數0.473244萬元,與2016年預算數持平,主要用於接待兄弟省市市委的業務交流和調研。

  3.公務用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費。2017年預算數8.700000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費2017年預算數0萬元,與2016預算數持平;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2017年預算數8.700000萬元,其中:公務用車燃油4.610000萬元,公務用車維修1.480000萬元,公務用車保險1.480000萬元,其他1.130000萬元。與2016預算數持平。

  五、其他情況説明

  (一)政府採購預算説明

  2017年致公黨北京市委部門政府採購預算總額30.081500萬元,其中:政府採購貨物預算2.800000萬元,政府採購服務預算27.281500萬元。

  (二)機關運作經費説明

  2017年中國致公黨北京市委員會的機關運作經費財政撥款預算102.414656萬元。

  機關運作經費指:為保障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運作用於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各項資金,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三)項目支出績效目標情況説明

  2017年,填報績效目標的預算項目3個,佔全部預算項目10個的30%。填報績效目標的項目支出預算79.400000萬元,佔全部項目支出預算的32.01%。(詳見附件6)。

  (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情況説明

  本部門2017年無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財政撥款安排的預算。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