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財政 > 財政報告 > 預算報告

關於北京市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上)

日期:2014-01-16 00:00    來源:北京市財政局

分享:
字號:        

──2014年1月16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北京市財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託,現將北京市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的報告提請市第十四屆人大第二次會議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北京市委的正確領導下,面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發展形勢,全市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市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決執行中央各項決策部署和市第十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的各項決議,緊緊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防風險、惠民生”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加強財政收支管理,不斷創新財政管理改革,全力保障首都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圓滿地完成了全年預算任務。

  (一)全市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全市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661.1億元,增長10.4%,完成預算的101.3%。在經濟運作總體平穩以及“營改增”試點改革政策性減收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呈現“高位開局、逐步回落、穩中趨緩”的走勢。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3740.8億元,增長10.4%,完成預算的103.5%。

  2013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1841.8億元,增長53.7%,完成預算的171.6%。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1794.5億元,增長61.5%,完成預算的155.5%。

  根據《預演算法》和《北京市預算監督條例》的規定,下面重點報告市級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二)市級公共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1981.2億元,增長9.8%,完成預算1953.9億元的101.4%,加中央返還及補助213.4億元、區縣上解270.5億元、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2.2億元、上年結餘收入46.3億元、財政部代理髮行地方政府債券收入93.0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3.0億元等,收入合計2654.3億元。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795.4億元(含市追加區縣支出),增長8.3%,完成預算1746.1億元的102.8%,加上解中央支出97.5億元、對區縣體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552.0億元、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2.4億元、劃轉水利建設基金28.3億元、財政部代理髮行地方政府債券支出93.0億元、歸還財政部代理髮行地方政府債券本金37.0億元、安排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4.0億元等,支出合計2654.3億元。市級公共財政預算收支平衡。

  1.收入預算主要科目執行情況

  (1)增值稅305.6億元,增長81.4%,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2)營業稅533.5億元,下降9.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3)企業所得稅435.6億元,下降1.1%,完成預算的92.0%。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受市場需求不旺影響,伴隨着生産要素和人力成本的升高,企業盈利水準不高,影響了企業所得稅增長。

  (4)個人所得稅333.8億元,增長18.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5)契稅177.5億元,增長40.2%,完成預算的136.1%。超預算主要是樓市成交量較上年大幅增長,帶動依據交易額徵收的契稅收入增收較多。

  (6)非稅收入50.2億元,下降41.9%,完成預算的62.0%。未完成預算主要受罰沒收入等收入因素減少影響。

  2.支出預算主要科目執行情況

  (1)教育支出318.5億元,增長9.1%,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投入基礎教育經費105.6億元,推動落實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保障基礎教育階段各項學生資助政策的落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投入中等職業教育經費19.7億元,支援國家示範校建設和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繼續加大學校基礎設施改造力度,全面提高現有職業學校實訓基地裝備水準;投入高等教育經費145.9億元,主要用於支援實施市屬高校人才培養品質建設、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等項目,加大市屬高校基本建設投入力度,20所高校20個基建項目竣工投入使用,緩解市屬高校辦學條件緊張的局面;投入1.4億元,支援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青年人才培養、為首都學生辦實事等工作,推動實施社區工作隊伍培訓項目等。其中:教育法定支出274.9億元,增長11.4%,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通過其他科目等渠道共投入教育法定支出277.5億元,增長12.5%,高於市級財政經常性收入12.4%的增幅;佔財政支出的比重為15.46%,高於上年14.89%的比重)。

  (2)科學技術支出179.2億元,增長12.6%,完成預算的108.5%。超預算主要是根據超收情況增加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資金清算返還。主要是:投入中關村科技園區發展資金101.3億元,主要用於提升園區重點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及融資能力,推動區域環境整治,支援海歸人才創業,促進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及創新型産業集群培育;投入31.9億元,支援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等8個戰略性新興産業以及科技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高端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科技成果及産業項目在京轉化落地;投入13.8億元,主要用於食品安全、水資源、大氣環境治理與保護等重點領域科技研究和技術推廣,支援314個衛生領域科研項目,推動108個科普社區、24個農村科普示範基地建設,深入實施科普益民和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其中:科學技術法定支出76.4億元,增長12.5%,高於市級財政經常性收入12.4%的增幅,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3)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97.1億元,增長3.7%,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投入文化創意産業發展資金5.0億元,重點扶持出版發行和版權貿易、影視製作和交易等8個行業發展,提升首都文化軟實力;投入46.9億元,重點支援文藝創作生産、扶持基層文化事業發展、打造品牌活動及精品工程項目等,促進文化創意展示中心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投入16.5億元,推動首都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各項文化事業發展,支援舉辦北京閱讀季、國際音樂節、青年寫作愛好者作品徵集出版等文化活動,豐富市民文化娛樂生活;投入15.7億元,加快後備人才培養,促進健身俱樂部、體育生活化社區建設,支援舉辦和諧杯乒乓球比賽等群眾體育活動,扶持中網公開賽等51個體育産業項目,進一步加大對全民健身的投入力度,繁榮體育事業發展;投入6.3億元,保障頤和園園墻修繕等69個文物保護項目順利實施,支援舉辦正陽門歷史文化展等系列展覽活動,加大對全市文物保護、修繕和宣傳的支援力度。其中:文化法定支出56.3億元,增長6.7%,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通過其他科目等渠道共投入文化法定支出59.3億元,增長12.5%,高於市級財政經常性收入12.4%的幅度)。

  (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0.2億元,增長2.9%,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投入28.4億元,保障行政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經費支出;投入18.6億元,用於發放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離休人員生活補助、軍隊離退休幹部及無軍籍職工保障安置經費,支援做好接濟救助工作;投入5.6億元,落實各項養老、優撫、福利事業政策,鼓勵社會力量開辦養老機構;投入14.6億元,支援實施“殘疾人服務一卡通”工程、殘疾人文化體育等事業發展,落實老年人免費乘車政策;投入社會建設資金2.5億元,重點用於推動網格化社會服務與管理,加大政府購買社會組織、非公經濟組織服務力度,推進首都社會建設科學發展。

  (5)醫療衛生支出102.4億元,增長3.2%,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投入28.0億元,落實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水準,確保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推進;投入18.0億元,加大H7N9禽流感防控力度和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支援預約掛號平臺運作、藥品招標採購綜合管理等項目實施,保障流感疫苗接種、婦幼保健等經常性項目穩步運作,促進首都中醫藥事業發展,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投入39.6億元,支援市屬公立醫院購置大型醫療設備,落實與服務量等工作績效相掛鉤的新型財政補償政策,繼續推進市屬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投入9.4億元,支援區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落實區縣區域醫療中心、精神病院標準化建設等重點項目補助,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投入4.4億元,推動完成藥品、保健食品等抽驗9228件,支援啟動本市藥品投訴舉報電話“12331”,加強藥品檢驗及監督執法能力建設。其中:衛生法定支出81.1億元,增長8.7%,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通過其他科目等渠道共投入衛生法定支出82.4億元,增長10.5%,高於市級財政支出8.3%的增幅)。

  (6)節能環保支出66.7億元,增長5.4%,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投入節能減排及大氣污染治理專項資金27.9億元,獎勵“三高”污染企業退出,支援老舊車淘汰項目、市區內燃煤鍋爐改造及東、西城區煤改電項目,促進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投入18.5億元,主要用於老舊小區節能綜合改造等重點項目;投入19.2億元,支援本市既有節能居住建築供熱計量改造項目,對排水企業進行補貼,深入推進全市節能減排,保障城市排水設施正常運作。

  (7)城鄉社區事務支出62.9億元,增長4.2%,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投入31.2億元,用於中心城區交通疏堵、道路橋梁養護、交通設施維護等項目,提高城市交通承載運作水準;投入城市環境綜合改造專項資金10.0億元,支援鐵路、公路、軌道交通沿線及重要水系等周邊環境建設,繼續實施架空線入地項目,綜合提升城市環境建設水準;投入11.8億元,支援生活垃圾處理、居住小區垃圾分類收集運輸系統項目建設,強化垃圾分類處理和污染治理能力;投入3.0億元,保障城鄉結合部地區及新城控制性規劃研究及業務平臺整合等項目,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管理。

  (8)農林水事務支出96.0億元,增長22.0%,完成預算的116.0%。超預算主要是增加投入支援2013年36.4萬畝平原造林工程建設。主要是:投入16.3億元,落實農業保險和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加快“菜籃子”工程建設,支援農産品加工業、家禽産業發展,促進多樣化經營;投入15.5億元,加強土地綜合開發,支援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及區域特色農業産業項目,推動7條重點溝域環境綜合改造及公益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村産業發展環境;投入47.7億元,用於造林綠化建設、森林植被恢復,支援舉辦第九屆中國國際園林博覽會,推進都市園林綠化工作;投入27.7億元,落實小型農田水利和水土保持規劃任務,保障應急備用水源工程運作,支援廢棄機井填埋和污水處理廠正常運作,實施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確保城市供排水穩定運作。其中:農業法定支出73.1億元,增長9.7%,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通過其他科目等渠道共投入農業法定支出75.0億元,增長12.5%,高於市級財政經常性收入12.4%的增幅)。

  (9)交通運輸支出110.1億元,增長1.7%,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投入公共交通運營補貼103.5億元(通過其他科目等渠道共投入96.6億元,地面公交和軌道交通補貼共計200.1億元),保障地面和軌道交通正常運營,確保市民安全、便捷出行。投入資金重點用於鐵路道口安全監護等,推進全市道路、交通樞紐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綜合交通運輸能力。

  (10)資源勘探電力資訊等事務支出69.8億元,下降6.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投入工業發展資金10.0億元,支援北汽集團産業項目、戰略新興重點産業項目發展,壯大積體電路發展基金,對工業企業貸款融資給予扶持,促進工業“穩增長”和産業結構調整;投入資金8.3億元,支援中小企業服務體系、中小企業創新融資項目,推動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項目建設,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進一步加快本市中小企業發展;投入7.5億元,對燃氣、電力價格給予補貼,保障能源正常供應。

  (11)商業服務業等事務支出21.8億元,下降10.2%,完成預算的88.9%。未完成預算主要是核減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統籌用於城市環境綜合改造等項目。主要是:投入商業流通發展資金5.0億元,落實促消費獎勵政策,推進農超對接、早餐示範工程項目實施,支援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行業發展、特色商業街升級改造,支援舉辦第二屆京交會,促進商業流通領域繁榮發展;投入旅游發展資金8.1億元(通過其他科目等渠道投入0.8億元,旅游發展資金共計8.9億元),支援園博園旅游設施建設工程,推動八達嶺、十三陵景區周邊環境整治工作,促進京郊地區旅游及國內外旅游合作,加快旅游産業創新驅動發展;投入1.5億元,發揮中關村現代服務業創業投資基金引導作用,推動現代服務業科學、合理、健康發展。

  (12)公共安全及國防支出107.0億元,增長3.8%,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完善政法經費保障機制,保障政法部門執法辦案、裝備配備、科技強警、城市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等經費支出,妥善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增強應急處理、搶險救援及安保勤務能力;保障司法調解、法律援助、普法宣傳等支出,支援優化司法資源配置和佈局,傳播法律知識,促進社會和諧;保障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國防宣傳教育等支出,支援國防建設。

  (13)一般公共服務支出84.3億元,增長3.6%,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主要是:保障黨政機關正常履職、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參政議政,支援統戰和民族宗教事業發展,完善食品安全監控及追溯體系,維護社會穩定,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其中: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定支出3.7億元,增長12.5%,高於市級財政經常性收入12.4%的增幅,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根據目前中央對本市以及市對區縣財政體制,2013年超收增加財力93.3億元。按照《北京市預算監督條例》中關於“市級預算超收收入應當優先用於農業、教育、科技、社會保障等重點項目和其他必要支出”的規定,以及建立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要求,2013年市級預算超收增加的財力主要用於以下幾方面:一是增加法定支出17.3億元,其中:教育8.4億元、衛生2.4億元、科技2.3億元、農業2.3億元、文化1.8億元、計生0.1億元;二是政策性返還及專款資金安排4.0億元,用於增加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收入清算返還;三是安排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重點項目資金28.0億元;四是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4.0億元。

  2013年市級支出中部分科目執行數與預算數相比存在差異,主要原因:一是根據需要,年初安排的預備費在執行中按照實際用途轉列相關科目;二是一些科目年初按預計數安排預算,執行中據實結算撥付資金;三是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市級財政超收收入增加了教育等法定支出和部分重點項目支出。

  (三)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1.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完成799.7億元,增長37.7%,完成預算的189.9%。主要情況是:

  (1)教育59.7億元,完成預算的123.4%,超預算主要是地方教育附加收入隨着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的增收而同步增長。

  (2)文化體育與傳媒18.9億元,完成預算的122.9%。超預算主要是本市相關行業經營狀況較好,營業收入有所增加,帶動文化事業建設費收入較快增長。

  (3)社會保障和就業11.0億元,完成預算的117.2%,超預算主要是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因繳費基數增長帶動收入增加。

  (4)城鄉社區事務685.7億元,完成預算的212.1%,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592.8億元,完成預算的238.7%,主要是土地供應規模增加,土地收入有所增長;政府住房基金26.7億元,完成預算的148.4%,主要是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增加,導致以公積金增值收益為主的政府住房基金收入相應增長;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4.7億元,完成預算的163.1%,主要是加強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的徵收管理,清理以前年度欠繳收入,導致收入有所增長。

  (5)農林水事務5.7億元,完成預算的91.0%,其中:地方水利建設基金4.6億元,完成預算的80.3%。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地方水利建設基金中的防洪費收入有所減少。

  (6)交通運輸2.4億元,完成預算的123.0%,超預算主要是京平高速公路徵收的車輛通行費收入有所增加,超出年初預計。

  (7)資源勘探電力資訊等事務2.3億元,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8)其他收入14.0億元,與年度預算基本持平。

  2.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完成864.6億元(含市追加區縣支出),增長60.5%,完成預算的158.3%。主要情況是:

  (1)教育59.7億元,完成預算的123.4%,超預算主要是根據地方教育附加收入超收情況,按照“以收定支”原則,增加本年支出。

  (2)文化體育與傳媒10.0億元,完成預算的100.0%。

  (3)社會保障和就業11.0億元,完成預算的126.0%,超預算主要是根據政策一次性補助支援殘疾人職業康復中心建設。

  (4)城鄉社區事務726.3億元,完成預算的169.5%,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支出615.4億元,完成預算的192.6%,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根據土地出讓金收入完成情況,相應增加支出。

  (5)農林水事務41.0億元,完成預算的131.8%,超預算主要是統籌歷年結餘,增加對區縣森林保護、水利建設的投入。

  (6)交通運輸2.4億元,完成預算的126.3%,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增加京平高速公路運作管理及還貸資金。

  (7)資源勘探電力資訊等事務1.2億元,完成預算的65.6%,未完成預算主要是按政策返退企業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較年初預計有所減少。

  (8)其他支出13.0億元,完成預算的82.0%,未完成預算主要是實際支出較年初預算有所減少。

  政府性基金按規定專款專用。當年收入與支出不完全相等,主要是根據有關管理辦法,部分收入結轉下年使用。

  (四)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1.收入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完成60.8億元,完成預算的134.3%。加上2012年結轉使用6.2億元,收入總計67.0億元。

  其中,201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具體如下:

  (1)企業上繳利潤31.5億元,完成預算的134.4%,超額完成預算主要是國有企業經營效益增長所致。2013年市國資委監管的47戶企業中,除1戶企業虧損以及5戶盈利企業由於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無法上繳利潤以外,其餘41戶企業上繳稅後利潤30.8億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監管的2戶企業上繳稅後利潤0.7億元。

  (2)股利股息收入0.2億元。主要是股權投資項目獲取的收益。

  (3)其他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9.1億元,完成預算的133.5%。主要包括公共財政預算轉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資金以及收回以前年度項目結餘資金、審計整改收回資金。超預算主要是科技統籌資金一次性增加對國有企業産業項目投入。

  2.支出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完成65.1億元,完成預算的126.5%。超預算的主要原因是根據收入情況,適當加大支出規模。增加的支出主要用於:支援汽車等産業發展;保障市國資委企業重大項目發展需求;支援國有經濟和産業結構調整。結轉2014年使用1.9億元,支出總計67.0億元。

  其中,2013年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具體如下:

  (1)資本性支出62.2億元,完成預算的134.3%。主要用於全市重大項目建設的支援,包括:京東方八代線建設19.1億元、北汽集團資本金注入6.2億元、首鋼産業結構調整2億元等。

  (2)費用性支出2.6億元,完成預算的42.1%。主要用於彌補企業改革成本以及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等,包括:劣勢企業調整退出0.7億元、企業貼息0.7億元等。

  (3)其他支出0.3億元,主要用於監管費用支出。

  以上有關預算執行的具體情況詳見《北京市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2014年預算(草案)》。需要説明的是,上述數據是根據預算執行情況進行的初步匯總,在地方財政決算編成後,還會有所變化。

  (五)落實市人大預算決議情況及2013年預算執行效果

  2013年,財政及有關部門認真落實市第十四屆人大第一次會議的有關決議,按照市十四屆人大財經委員會審查結果報告的要求,積極應對當前經濟發展形勢,不斷創新財政工作機制,完善財政政策措施,在推動環境綜合整治、促進經濟穩增長、增進百姓福祉以及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1.加大環境建設投入力度,逐步緩解首都人口資源環境壓力

  集中財力資源,推動實施“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推動“減煤換煤、清潔空氣行動”,支援完成老舊機動車淘汰更新任務,保障新能源公交車清潔運作,開展空氣、水、噪聲等環境常規監測和環保宣傳。加大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投入力度,提高生活垃圾處理水準,支援600個垃圾分類運輸系統建設,城市運作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繼續做好平原地區造林綠化工程資金保障工作,支援1072萬畝山區生態林健康經營管理,推動林木資源養護工作,造林成果得到鞏固。貫徹落實“污水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方案”,推動廢棄機井填埋項目實施,支援流域綜合治理,建設14條清潔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160平方公里,推動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建設、城市河湖補水等,水資源承載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有效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等。

  2.發揮財政政策導向功能,全市經濟發展品質效益更加顯現

  力促科技、文化創新與經濟協同發展,支援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項目實施,推動工業結構調整,推動中關村現代服務業24個項目實施,吸引總投資約20.4億元,深化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工作,提高首都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落實“促消費、保增長”政策,開展“傢具以舊換新”試點工作,支援實施對外經濟合作、北京購物季等項目,進一步促進消費模式優化升級。穩步推進“營改增”試點改革,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2013年累計減稅約268億元。加大政府採購新技術新産品的力度,2013年,政府採購新技術新産品金額累計約104.6億元。優化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取消47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全市90%以上的政府採購合同授予了中小微企業供應商。

  3.增強民生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多改革發展成果惠及百姓

  安排公共交通、水、熱、電、氣等各項惠民補貼資金277.9億元,支援完成30項疏堵工程、新開或調整公交線路40條,對新增1.4萬個居住區停車位給予獎勵,確保城市交通順暢運作和能源正常供應。投入196.8億元,支援落實2013年政府辦實事項目,推動解決關係百姓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落實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資金4.6億元,受益農民達19.8萬戶,確保糧農利益。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育資源分配,支援各類教育改善辦學條件、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3萬個,支援58個中小學建設項目,提升教學水準。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推動實施65大類、13.5萬個食品樣品統一檢測工作,籌資為150家學校食堂等建立食品安全檢查室,支援藥品安全檢查、H7N9禽流感防治、糧油菜物資儲備等,服務市民生活。促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棚戶區改造,2013年解決了約3萬戶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緩解我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

  4.堅持盤活存量與厲行節約並舉,財政資金利用效率不斷提升

  加強預算執行、盤活存量資金,督促部門及時開展項目規劃、政府採購等前期工作,提高預算支出的均衡性;加大財政性結餘資金統籌力度,繼續縮短部門結餘結轉資金使用的時限,將部門實有資金賬戶50%的結餘資金納入2014年度預算統籌安排。貫徹落實中央厲行節約規定,大力壓縮“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1.27億元;研究制定北京市治理“公款大吃大喝”和“超標準配車、借佔用其他單位車輛”工作十項措施,啟動四項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節約型政府建設。

  5.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創新,體制機制活力進一步釋放

  推進政府全口徑預算管理,2014年首次將我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報送市人代會審議,初步實現了“四本”預算同時上會審查;繼續擴大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覆蓋範圍;加大提前告知各區縣轉移支付資金力度,增強預算完整性。深化預算績效管理,2013年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試點部門增加到42家;完善事前績效評估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和評估結果運用,對45個重點項目開展事前績效評估,涉及資金39.8億元,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全程參與,促進了民主決策,提高了資金分配的科學性。繼續強化大額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預算批復率和使用透明度,健全資金決策、執行、監督協調統一的運作管理機制。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産管理改革,按照“先試點後推廣、分步實施”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事業單位産權登記工作,實施資産報告制度,規範資産處置管理,實現資産的合理配置、有效使用。進一步擴大市人大審議和公開預算的部門範圍,2014年上報人代會審議預算的市級部門達到100家,除涉密單位外均依法公開;2013年選取四個區縣作為第一批預算公開試點區縣,區縣財政信息公開工作穩步推進。

  2013年,財政收入保持了平穩較快的增長態勢,全市經濟、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財政改革成效進一步顯現,圓滿完成了中央和市委部署的各項任務。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當看到,目前財政運作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一是財政收入年度間穩增長壓力較大。近年來由於本市主動實施結構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財政收入增速下降趨勢較為明顯;財政收入分析研判的準確性仍需提高,收入管理協調工作機制仍需健全。二是對重點領域的保障難度較高。由於政府與市場職能界定不甚清晰,仍存在財政資金保障範圍過大、規模擴張較快、財政負擔較重等問題;財政支援産業和事業發展的範圍、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優化,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三是預算管理基礎工作有待進一步增強。部門預算編制不細、財務管理不規範等問題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預算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的有機銜接尚顯不足,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四是轉移支付管理方式需進一步創新。事權和支出責任尚需進一步明晰,部分專項轉移支付資金使用管理較為分散,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對首都人口、資源、産業合理佈局的引導調控作用有待加強。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引起各部門高度重視,並下大力氣重點研究,通過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財政改革、創新工作機制、嚴格預算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