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財政 > 財政報告 > 決算報告

​關於北京市2022年市級決算的報告

日期:2023-08-17 13:06    來源:北京市財政局

分享:
字號:        

——2023年7月27日在北京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

北京市財政局局長 韓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

  2022年北京市財政決算草案已彙編完成,按照《預演算法》《預演算法實施條例》《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等法律法規和市人大常委會工作安排,我受市人民政府委託,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北京市2022年市級決算情況,請予審查。

  一、2022年市級決算情況

  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中共北京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支援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北京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市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首都經濟穩定恢復,城市運作平穩有序,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市各級財政部門立足財政職能,積極應對疫情波動、落實國家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等超預期因素導致收入下降的嚴峻形勢,通過全力爭取中央支援、壓減一般性支出、調整資金支出時序等方式,確保了全市既定支出力度不降、規模不減,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實現了收支平衡,穩步推進各項財稅改革和財政管理工作,為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2022年,根據《預演算法》和《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關於預算調整的有關規定,綜合考慮本市新增政府債券資金、國家社會保險政策調整等情況,分別編制了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調整方案,均已按程式報請市人大常委會批准或備案,“四本預算”總體執行較好。

  在2023年年初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我們已經報告2022年市級“四本預算”收支的預計執行情況,最終決算情況與預計執行情況基本一致。根據中央與地方、市與區最終體制結算情況,調增了市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支數據;根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通知和要求,調整了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數據;其他兩本預算收支數據均無變化。具體決算情況如下:

  (一)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2022年,財政部門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要求,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50.9億元,按自然口徑下降4.6%,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同口徑增長1.7%,完成調整預算的92.9%。加中央返還及補助1204.4億元、區上解634.1億元、地方政府債券收入288.5億元(新增債券149億元、再融資債券139.5億元)、調入資金18.0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劃入22.9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24.6億元、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50.0億元、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收入424.3億元、中央專項轉移支付上年結轉使用0.4億元,總收入5918.1億元。

  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191.0億元,增長6.3%,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加上解中央支出96.3億元、對區稅收返還和一般性轉移支付1571.2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還本392.2億元、地方政府向國際組織借款還本0.4億元、地方政府債券轉貸支出173.8億元、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支出409.4億元、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結轉下年使用15.4億元、地方專項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19億元、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9.4億元,總支出5918.1億元。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支平衡。

  與向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預算預計執行數相比,2022年市級一般公共預算總收支均增加11.1億元,主要是按照財政體制結算要求,將市人代會後中央財政增加本市在京中央單位公費醫療結算補助等收入,以及區級增加上解收入等共11.1億元列入2022年收入決算;相應中央專項轉移支付結轉下年使用、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支出增加11.1億元。

  1.市級主要收入科目決算情況

  2022年,受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等多重超預期因素影響,市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減收壓力空前,財稅部門落實落細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持續加強財源建設,依法依規強化收入管理,積極盤活存量國有資産,努力推動財政收入回穩向好。全市一般預算收入累計完成5714.3億元,同口徑增長2.6%,稅收收入的佔比達85.2%,收入品質排名全國第一。市級主要收入科目決算情況如下:

  2022年,市級稅收收入2731.3億元,下降6.2%,扣除留抵退稅因素後同口徑增長0.9%,完成調整預算的90.6%。其中:增值稅777.5億元,下降21.9%,主要是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為企業注入現金流,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完成調整預算的78%;企業所得稅813.7億元,增長4.0%,主要是電腦電子設備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等行業企業經營逐步恢復,利潤有所增長帶動,完成調整預算的100.8%;個人所得稅636.1億元,增長5.8%,主要是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帶動,完成調整預算的95.5%。市級非稅收入419.6億元,增長7.2%,主要是加強非稅收入規範管理,按規定清理歷史欠繳收入,完成調整預算的111.5%。

  2.市級主要支出科目決算情況

  2022年,市政府各部門認真執行市人大常委會批准的一般公共預算調整預算,通過用好中央留抵退稅專項補助、爭取新增一般債券、加強財源建設等措施,統籌多種財力來源,確保市級支出總體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較好地保障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實。部分支出科目預決算存在一定差異,主要原因:一是按《預演算法》有關規定及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將市政府預備費據實轉列其他科目;二是部分項目受疫情衝擊影響不再實施或調減支出規模,相應調整部分預算資金的使用方向,聚焦支援全市重點工作。市級主要支出科目決算情況如下:

  教育支出381.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5%;科學技術支出379.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7%;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108.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9%;衛生健康支出264.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11.1%,主要是適應疫情波動形勢,保障疫情防控資金需求,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城鄉社區支出222.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6.8%;農林水支出156.1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6.2%;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5.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90.5%,主要是應對疫情反覆波動,加大群眾生活服務保障方面的資金投入;節能環保支出162.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2%;交通運輸支出336.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6%;公共安全支出250.0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5.3%;援助其他地區支出49.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01.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9%;商業服務業等支出15.6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1.9%,主要是結合民生商品物價上漲情況,將部分資金調整用於發放低收入群體價格臨時補貼和減免農産品批發市場進場交易費,相應調整列支科目;住房保障支出31.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3.9%;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15.9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2.1%。

  3.預備費支出情況

  市級預備費支出50.0億元,主要是統籌用於疫情防控以及落實穩經濟“45條”等所有助企紓困政策等支出。

  4.市對區轉移支付情況

  市對區轉移支付1805.2億元,增長12.3%,主要是加大對各區疫情防控的支援力度,以及對各區下達留抵退稅一次性補助;其中一般性轉移支付1571.3億元,佔比87.0%,較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主要用於推動各區提高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準,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城市更新等專項行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推動財源建設,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等。專項轉移支付233.9億元,主要是專項用於支援各區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節能環保、社會保障、農林水等領域重點項目實施。

  (二)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738.2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4%;加地方上年專項政策性結轉使用50.7億元、區上解收入848.6億元、專項債務收入2643.1億元(新增專項債券789.0億元、再融資專項債券1854.1億元)、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收入6.1億元,總收入4286.7億元。

  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889.5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100.0%。加調出資金17.6億元、專項債務轉貸支出2527.8億元(新增債轉貸728.7億元、再融資轉貸1799.1億元)、債務還本789.2億元、政策性結轉下年使用56.5億元、中央專項轉移支付支出6.1億元,總支出4286.7億元。市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平衡。

  (三)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77.4億元,完成預算的113.2%(超收收入9.0億元,依法全部結轉下年使用)。主要是2021年市屬國企經營恢復狀況好于預期,最終核定上繳的利潤超過預期;加上年結轉收入8.0億元,總收入85.4億元。

  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53.5億元,完成預算的100.0%,加向一般公共預算調出資金22.9億元、結轉下年使用9.0億元,總支出85.4億元。市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平衡。

  (四)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決算情況

  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5610.8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9.6%。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4285.0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1.4%,主要是疫情下就醫人次減少,城鎮職工和城鄉醫療保險支出低於預期。當年收支結余1325.8億元。

  與向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報告的預算預計執行數相比,全市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減少61.4億元,主要是根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最新通知,調減2022年度委託投資收益金額;支出增加1.9億元,主要是根據財政部社保基金決算審核統一要求,將本市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歷史投資支出補計入2022年當期支出。

  (五)市級政府債務情況

  2022年,本市發行地方政府債券2931.6億元(納入一般公共預算288.5億元,政府性基金預算2643.1億元),其中:新增債券938.0億元,再融資債券1993.6億元。新增債券資金主要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市政和産業園區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醫療、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方面,以及支援“兩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區域建設發展。通過發行再融資債券、推動土地上市儘快回籠資金等綜合措施,較中央要求,提前三個月完成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任務。截至2022年底,全市政府債務餘額10565.3億元,逾期債務率為0,本市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六)市級“三公”經費及機關運作經費支出情況

  2022年,市級“三公”經費財政撥款支出合計2.99億元,受疫情影響下對外交流和公務活動有所減少、各部門強化厲行節約等因素影響,比年初預算下降57.8%。其中:適應疫情防控形勢,因公出國(境)活動大幅減少,相關費用大幅下降至58萬元,比年初預算下降99.6%;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從嚴控制公務接待規模和接待標準,公務接待費182萬元,比年初預算下降91.4%;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嚴格公務用車購置,加強公務用車日常使用管理,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維護費2.97億元,比年初預算下降45.8%。2022年市級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機關運作經費41.5億元,同比下降1.9%。

  需要説明的是,2022年,“四本預算”分科目預算數、調整預算數、決算數及相關對比分析説明詳見《北京市2022年市級決算草案》。按照《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北京市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等有關規定,在《北京市2022年市級決算情況的説明》中依法報告了超收收入安排、預備費使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規模及使用、機關運作經費、重點支出、績效管理、政府債務管理等情況。

  為輔助各位代表委員更全面審議政府決算,我們彙編形成了《北京市2022年部門決算(草案)彙編》(包括市級預算部門的部門職責、收支決算、機關運作經費、政府採購、部門整體績效評價報告等內容)和《北京市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報告》,上述各項審議材料已通過人大預算聯網監督系統提交各位委員審議。

  二、2022年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點財政工作情況

  2022年,全市各級財政部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中共北京市委各項工作要求,落實《預演算法》及其實施條例、《市人大預算審查監督條例》等有關規定,落實市人大有關決議、審查意見要求和批准的預算,結合審計等整改要求,按照積極的財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的要求,持續深化財稅改革攻堅,著力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有效防範財政運作風險,推動首都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

  (一)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推動首都經濟大盤企穩向好

  一是落實落細國家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為所有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製造業等13個行業中大型企業實施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對小規模納稅人階段性免征增值稅,頂格減免小微企業“六稅兩費”等政策,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全年新增免減退緩稅費超2000億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為全市超8萬戶企業讓利1081.2億元,支援企業擴大生産和加強技術研發力度。二是積極幫扶市場主體紓困。推動穩經濟“45條”等所有政策落實到位,加力鞏固全市經濟恢復基礎。強化財源建設,主動對接走訪重點企業,全年開展對企政策宣講近300場次,協調解決企業各類發展訴求近300項,支援全市國有單位為約7萬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免房租超百億元。落實好車輛購置稅減免、新能源車輛置換補貼、餐飲消費券、綠色節能消費券及京郊住宿消費券等財政政策和資金,助力消費市場復蘇。三是強化財政和金融政策的協調。全年支援41家企業新上市融資,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引導金融資源流向中小微企業,全市17家主要融資擔保機構新增服務小微企業、“三農”企業4.1萬戶,增長56%。四是切實發揮財政資金穩投資作用。積極向中央爭取新增債務限額938億元,其中:一般債務149億元、專項債務789億元,在財政收支緊平衡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專項債券穩增長、促投資作用,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本市十四五規劃重點任務遴選優質項目,助力發揮債券拉動投資的關鍵作用。嚴格落實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負面清單管理要求,加強項目前期手續、投向領域、融資平衡等方面的審核把關,提高項目品質和成熟度,推動債券資金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運用政府投資基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首都重點項目建設,政府投資基金財政出資引導效應達5倍。

  (二)深化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保障首都大事要事順利推進

  一是積極推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2022年全市財政科技投入540億元,增長8%,持續推進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建設發展,推動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落戶本市。支援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培育新興産業集群,承接“三城”科技轉化項目150項以上。支援推動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開展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先行先試改革,進一步釋放企業創新活力。二是大力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全力支援雄安新區規劃發展,支援雄安新區“三校一院”項目全部竣工交付,保障京雄高速等基礎設施建設,足額安排經費支援推動“基礎教育提升、醫療衛生發展、職業培訓創新”三大工程,支援雄安新區提升公共服務水準。三是做好重大活動經費保障工作。統籌好資金資産調度,做好黨的二十大召開等重大會議服務保障,為高品質舉辦冬奧會、冬殘奧會等重大活動提供支撐。四是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加大對中軸線文化遺産保護支援力度,加強“一城三帶”重點文物保護利用,助力打造“博物館之城”“書香京城”。

  (三)聚焦服務群眾期盼,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支援建設高品質教育體系。持續優化教育領域財政投入保障結構,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保障多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建開辦,新增中小學學位3.6萬個,幼兒園提供2-3歲托位3000個。二是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綜合實施稅收減免、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社會保險補貼、擴崗補助等措施,支援大學生、退役軍人、困難人群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促進19.9萬名城鄉困難人員就業。三是持續推進健康北京建設。積極做好應對多輪疫情的資金保障,織密織牢健康安全防護網。推動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友誼醫院順義院區等醫院開辦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推動優質中醫資源下沉基層,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四是推動改善市民居住條件。支援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5.15萬套、竣工各類保障房9.3萬套,支援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更好滿足群眾住房需求。完成棚戶區改造2657戶,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新開工330個、新完工205個,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環境。五是支援綠色北京建設。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支援開展大氣污染防治,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超58萬輛,核心區72座燃油鍋爐全部實現清潔化改造。紮實開展生態保護與修復,完成造林102萬畝。

  (四)深入推進財稅體制改革,提高財政高品質發展內生動力

  一是堅持財政資金提質增效,堅決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把更多的資源騰挪出來,用於改善民生、支援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2022年進一步壓減非剛性、非重點項目及一般性支出40.6億元,依託財政評審全年審減各類項目資金150.1億元。將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向所有市級部門和鄉鎮基層縱深推進,自全成本預算績效管理改革實施以來,已累計新設332項支出定額標準,實現節支269億元。二是夯實財政預算管理基礎。穩步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的科學化規範化建設,實現預算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在預算管理的業務要素、操作規程、制度規範、軟體系統、運維保障上實現“五統一”。將分行業分領域的績效指標數據庫、資産配置標準、政府購買服務負面清單等內容全部嵌入預算一體化系統,進一步提升預算編制科學化、規範化水準。三是完善政府債務管理。堅持促發展與防風險並舉,進一步加強政府債務分析研判,健全政府債務風險防控體系,對專項債券項目實施穿透式監測。指導各區統籌各類化債資源,增強償債能力。全市整體債務風險控制在綠色等級,風險總體可控。四是保障基層財政平穩運作。加大轉移支付支援力度,統籌中央財力和市級資金,資金分配堅持適度均衡並向財力困難的重點區域傾斜,有效緩解各區財政收支壓力,增強各區“三保”托底保障能力。建立“預測研判、實時監測、應急保障”的全市庫款統籌管理工作機制,將“三保”、疫情防控、債務管理等重點支出放在優先保障位置。五是積極配合人大、審計等監督檢查。實現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向人大聯網監督系統傳輸數據。指導各部門認真吸納市人大各專委會提出的意見。紮實做好直達資金、疫情防控資金等重點領域的審計問題整改,逐項銷號。開展地方財經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嚴肅財經紀律。

  三、預算執行管理中需要關注的問題及下一步工作

  2022年市級決算情況總體較好,但從人大、審計、財政監督的情況看,財政運作和預算管理中還存在一些需要關注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有:

  一是財政收支平衡壓力依然較大。當前經濟運作整體回升向好,但經濟恢復的基礎仍需鞏固,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全球貿易投資放緩,內需恢復基礎仍不牢固,投資項目接續不足,財政收入實現較快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同時,各領域財政資金需求旺盛,推動經濟穩進提質、服務首都城市平穩運作、辦好民生實事等重點領域支出都需要加強保障,財政支出剛性特徵明顯,預算平衡難度加大,收支矛盾進一步突顯。

  二是部分重點支出實施效果還需進一步提高。個別重點支出政策不夠細化完善,配套措施執行不夠到位;部分支出政策績效目標設定不夠科學,支出政策績效評價工作仍需加強;部分使用債券資金項目前期論證不夠充分,成熟度不高,項目預算調整較大或項目實施緩慢,未能及時形成實物工作量。

  三是單位財政財務管理水準還需進一步加強。個別單位過緊日子思想不牢,預算編制不規範不細化、預算執行的剛性和嚴肅性不足;個別單位盤活利用存量資金力度不夠,未能有效統籌年度預算與非財政性撥款,存在財政性資金沉澱現象;個別單位績效自評不夠到位,成本控制仍需加強。對此,需要高度重視,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落實市委工作要求,嚴格執行市人大批准的預算,運用好財政政策工具,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綜合運用財政政策工具,全力推動首都經濟高品質發展。持續加強財源建設,抓住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催化新項目、新財源,推動獨角獸、專精特新等成長型企業做大做強,促進首店經濟、線上消費、文旅消費財源轉化。完善財政促進金融産業發展政策,對政府性融資擔保、再擔保機構實施績效評價,引導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量、擴面、降費”,更好服務中小微企業發展。管好用好各類政府債券和外貸等資金,合理加快債券資金使用進度,儘早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規範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更好地撬動社會資本參與首都産業發展。

  二是健全財政資源統籌機制,提升財政綜合保障能力。在強化“四本”預算統籌基礎上,調度好部門和單位各項收入,增強對首都重大戰略、中心任務的財力保障能力。完善資産調劑共用的公物倉管理機制,推動長期低效運轉、閒置資産調劑使用,提高資産使用效益。推動科技、教育等領域市區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加強轉移支付資金動態管理,圍繞增強市級聚焦度、區級統籌度,及時調整完善市對區轉移支付管理辦法,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深入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進一步完善績效目標設定,準確反映預算資金的預期産出和效果。加強績效結果應用,健全績效管理與安排預算、完善政策和改進管理相掛鉤的機制。

  三是優化風險防控機制,增強財政可持續能力。結合穩增長和防風險需要,健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加強各級財政承受能力與債務風險統籌評估,提高全流程監測能力,加強債券投後管理和項目動態監管。不斷強化新增隱性債務防範、發現、預警、處置全鏈條常態化監管,確保各級財政平穩運作。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細化各項支出標準並嵌入系統作為預算編制的基本依據,強化項目全生命週期管理和預算指標對執行的有效控制。嚴格落實“三保”主體責任,督促各區足額安排“三保”支出,強化動態監測預警,重點關注收支矛盾突出、債務風險高、庫款保障水準低的區,築牢兜實基層“三保”底線。

  四是強化依法理財意識,提升財政管理法治化規範化水準。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力度,認真落實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財會監督工作的意見,建立有力有效的財政部門主責監督、有關部門依責監督、各單位內部監督、中介機構執業監督、行業協會自律監督的“五責”監督體系。加強對財政、財務、會計行為等的監督,督促區級和基層部門單位健全內控制度、嚴格預算管理。抓緊抓實審計查出問題整改,制定問題整改清單,並逐項對號銷賬。嚴肅財經紀律,嚴格執行各項財經法規和管理制度,保障財政資金安全規範。貫徹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有關規定,支援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工作。積極主動回應人大代表關切,認真辦理代表建議意見,切實提升首都財政管理水準。

  以上報告,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


名詞解釋

  一般公共預算:對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收支預算。

  政府性基金預算:對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向特定對象徵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專項用於特定公共事業發展的收支預算。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對國有資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應當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則編制,不列赤字,並安排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

  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根據國家預算管理和社會保險相關法律法規編制,經法定程式審批、具有法律效力的年度基金財務收支計劃,由基金收入預算和基金支出預算組成。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應當按照統籌地區和險種分別編制,做到收支平衡,適當留有結余。

  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財政通過超收收入和支出預算結余安排的具有儲備性質的基金,視預算平衡情況,在安排下年度預算時調入並安排使用,或用於彌補短收年份預算執行的收支缺口。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的安排使用接受本級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

  預備費:在編制預算中按照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額的1%-3%設置預備費,用於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處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難以預見的開支。

  “三公”經費:因公出國(境)費、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維護費和公務接待費。其中,因公出國(境)費反映單位公務出國(境)的國際旅費、國外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費、培訓費、公雜費等支出;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維護費反映單位公務用車購置費及燃料費、維修費、過路過橋費、保險費、安全獎勵費用等支出;公務接待費反映單位按規定開支的各類公務接待(含外賓接待)費用。

  機關運作經費:指為保障行政單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運作用於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各項資金,包括辦公及印刷費、郵電費、差旅費、會議費、福利費、日常維修費、專用材料及一般設備購置費、辦公用房水電費、辦公用房取暖費、辦公用房物業管理費、公務用車運作維護費以及其他費用。

  轉移支付:以各級政府之間所存在的財政能力差異為基礎,以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為目標,以規範、公平、公開為要求,而實行的一種財政資金轉移或財政平衡制度。

  一般性轉移支付:上級政府為均衡地區間基本財力,根據下級政府的組織財政收入能力、必要支出需求、各地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差異等因素,按照基本標準和計算方法測算,將其無償轉作下級政府收入來源,並由下級政府統籌安排使用的轉移支付。

  專項轉移支付:上級政府對承擔委託事務、共同事務的下級政府,給予的用於辦理特定事項的轉移支付。

  中央返還及補助:中央財政為保障消費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成品油價格和稅費等改革後地方的既得利益給予的稅收返還。

  上解支出:下級政府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及財政體制規定,按照一定標準和計算方法測算,上交上級政府,並由上級政府統籌安排的資金。

  部門預算:與財政部門直接發生預算繳、撥款關係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其他單位,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及其履行職能的需要編制的本部門年度收支計劃。

  政府採購:各級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團體組織,使用財政性資金採購依法制定的集中採購目錄以內的或者採購限額標準以上的貨物、工程和服務的行為,是規範財政支出管理和強化預算約束的有效措施。

  預算績效管理:在預算管理中融入績效理念,將績效目標設定、績效跟蹤、績效評價及結果應用納入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全過程,以提高預算的經濟、社會效益為目的的管理活動。預算績效管理是一種以資金使用績效為導向的預算管理模式,要求政府部門不斷提升服務水準和品質,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並成為實施行政問責制和加強政府效能建設的重要抓手,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增值稅留抵退稅:留抵稅額是納稅人在計算增值稅應納稅額時,當期銷項稅額小于進項稅額的部分.稅務機關將留抵稅額退還給納稅人的做法,即為增值稅留抵退稅。

  “三保”:即“保基本民生”“保工資”“保運轉”。按照財政部關於“三保”清單要求,其中:“保基本民生”,主要包括對教育、文化、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等領域中,與民眾基本生存和生活狀態、基本的發展機會和發展能力、基本權益保護相關的政策;“保工資”,主要包括保障在職人員的基本工資、獎金和績效工資、津補貼、養老保險等項目,離休人員離休費等;“保運轉”,主要是機關事業單位開門辦公經費保障,使機關事業單位能夠正常運轉。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