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為全國金融業貢獻北京經驗 “兩區”建設金融領域任務落地超八成
在9月28日下午舉辦的金融領域“兩區”建設一周年新聞發佈會上,市金融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霍學文介紹,“兩區”方案獲批一年來,102項任務落地85項,完成83%;出臺配套政策45項,形成全國複製推廣創新實踐案例3個,多個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推動了首都金融創新開放發展,也為全國金融業開放改革貢獻了北京經驗。
一年來,在“兩區”政策框架下,金融業雙向開放水準不斷提高,首都現代金融體系加快構建,形成“六個一批”為代表的開放創新成果,交出亮眼“年報”。
霍學文介紹,在北京,一批標誌性重磅級機構加速落地。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這是首都金融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一年來,本市還落地中外金融機構68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17家,包括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首家外商獨資貨幣經紀公司、首家外商獨資持牌支付公司,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全國第五家資産管理公司,全國第二家個人徵信機構,第三支柱國民養老保險公司等等,北京已成為中外資金融機構落地展業的首選之地。
一批創新性金融市場平臺在京優化佈局。本市設立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平臺、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北京綠色交易所等金融市場平臺,積極探索私募股權、大數據、自願碳減排等交易模式,為全球創新要素流動提供新型功能載體。
據統計,北京版“監管沙箱”累計發佈3批22個項目,截至目前,已在全國率先完成“監管沙箱”全流程測試工作,首批三個項目已正式出箱;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首批23個項目已經啟動。圍繞北京冬奧會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本市開展數字人民幣全場景應用試點,對數字人民幣使用開展了最廣泛、最深度的壓力測試。
此外,一批示範性營商環境政策在京實施。北京金融法院掛牌成立,高起點、高標準發揮金融審判職能作用,為首都金融改革創新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
在加快完善首都金融市場體系方面,市金融監管局將積極配合做好北京證券交易所設立的各項準備工作,爭取早日投入運營,打造以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為特色的國際一流的證券交易所。同時,將加強北京證券交易所與區域型股權市場、私募股權份額轉讓平臺的有效銜接,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加快形成支援創新創業的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形成機制。(潘福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