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裏,孩子們愉快享受假期、放鬆身心的同時,家長和孩子們的健康防護可不能“放假”,家長要悉心引導孩子度過一個既快樂又健康,既平安又充實的假期。
在這裡,提示中小學生應該合理安排假期生活、學習和防護,均衡膳食營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家長隨時關注孩子健康狀況
做好個人健康監測
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應密切關注孩子身體情況,如出現精神狀態改變、食欲下降、發熱、嘔吐、幹咳、乏力、嗅覺味覺減退、鼻塞、流涕、咽痛、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異常症狀時,根據情況採取居家休息、服藥或就醫等措施。
注意個人防護,做好手衛生
正確佩戴口罩
儘量避免帶孩子前往人員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確需前往應全程佩戴口罩。
回家後、用餐前、便前便後,要及時用流動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劑或消毒濕巾進行手消毒。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
咳嗽或打噴嚏,用紙巾等遮住口鼻,並及時洗手。
保持居家環境衛生
勤通風
在空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每天至少開窗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半小時。如室內人員較多,空間較小,則應適當增加開窗次數。
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注意飲食安全衛生
保證充足睡眠,小學生不少於10小時,初中生不少於9小時,高中生不少於8小時。睡前拒絕使用電子産品。
注意飲食健康,營養均衡,三餐定時定量,種類豐富。孩子要少吃零食和油炸食品,飯前、飯後和睡前不吃零食。
處理食材應生熟分開、煮熟煮透。不吃生肉或生魚,生食果蔬時,一定要清洗乾淨。
注意食品安全,不吃過期食品,不吃無生産日期、無品質合格證、無生産廠家的“三無”食品,預防食物中毒。
做好體重管理。多喝白開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飲料。倡導“公勺公筷”、“分餐制”等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規劃
“雙減”政策落實好
倡導家長轉變觀念,鞏固“雙減”成果,加強親子交流,引導孩子合理規劃假期生活並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家務勞動、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等,倡導每天進行兩小時以上的戶外陽光下活動。
如近期感染新冠病毒,有症狀時不要做運動,以休養為主。症狀消失一週以上,循序漸進恢復游戲和運動。
感染後恢復鍛煉可分為5個階段,每個階段至少保持7天才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如果感到身體不能適應或者症狀出現倒退,可以退回一個階段慢慢適應。
第一階段
呼吸練習&拉伸平衡訓練,為恢復鍛煉做好準備;
第二階段
低強度活動。如散步、輕微家務等;
第三階段
中等強度的活動,如快走、上下樓梯、慢跑等;
第四階段
具有協調性的中等強度練習,如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等;
第五階段
回歸基本練習強度。
視力檢查很重要
虛假宣傳不可信
家長應引導孩子在假期定期通過標準對數視力表自檢,儘早發現近視。關注孩子眼健康,發現孩子經常有視物模糊、瞇眼、皺眉、歪頭等現象,應及時到醫院進行視力檢查,建立視覺健康檔案。
發現近視不要慌張,不要輕信近視可治愈等虛假宣傳廣告,要儘早到醫院就診,科學矯治。
讀寫姿勢要端正
防控要點請記牢
學生閱讀書寫時,桌椅高度要合適,做到書本離眼睛一尺(約33釐米)、胸口離課桌一拳(約10釐米)、握筆手指離筆尖一寸(約3釐米)。
閱讀書寫時,要保證充足的光照亮度。光線不足時,要打開房間頂燈照明和檯燈輔助照明,檯燈擺放在寫字手的對側前方。不要躺着、趴着看書。
紙質閱讀材料的字體不宜過小過密,保證字跡清晰,材質儘量不要有反光。
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嚴格控制孩子每天使用電子螢幕時間。
中小學生視屏遵循“20—20—20”口訣,觀看電子螢幕20分鐘後,抬頭遠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
注意安全,做好防護
學生獨自在家時,要鎖好防盜門,不要輕易開門。不攀爬窗戶;不用濕手碰電源,不用拖拽的方式拔出插頭;不要隨便使用煤氣;不用臉親近寵物,不打擾進食和睡覺的貓、狗等動物。
橫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走斑馬線;走路不玩手機,不戴耳機,不追逐打鬧;乘坐公交車時,要在車停穩之後再下上車。十二周歲以下學生不要單獨在馬路上騎車;十六周歲以下學生不要在馬路上騎電動車。
學生獨自外出時遇見不認識的人前來搭話,要提高戒備,不食用陌生人給的食物;在滑冰、騎車或玩滑板車等活動時要佩戴合適的安全護具。
寒期生活樂趣多
不良情緒早疏導
學生應注重培養各種健康的興趣愛好,陶冶情操,學習有效交流和緩解情緒的方法,保持健康心態,多與家人和朋友溝通。發現情緒與行為異常,及時告知家長、尋求專業幫助。
主動參加社會實踐和家庭勞動,培養鍛煉社交技能。不吸煙(含電子煙)、不飲酒、不沉迷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