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 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交出亮眼成績單 “讓市民在家門口看好病是我們努力方向”

日期:2022-09-02 07:53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十年來,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交出亮眼成績單 “讓市民在家門口看好病是我們努力方向”

  62個綜合醫聯體和32個緊密型醫聯體覆蓋16個區;三級醫院分時段預約掛號精確到30分鐘以內;建成40家網際網路醫院,150家醫療機構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服務……十年來,本市持續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持續改善醫療服務,交上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

  優化基層預約轉診

  日均向基層投放15萬個號源

  “通過改革,醫療機構徹底告別了以藥品和耗材補償運作成本的歷史。”市衛健委體制改革處副處長王敬媛介紹,2012年,本市在5家三級公立醫院開展以藥品“零加成”為核心內容的醫藥分開改革試點。2017年、2019年先後實施醫藥分開和醫耗聯動綜合改革,取消藥品、醫用耗材加成和掛號費、診療費,設立醫事服務費,調整規範7000余項醫療服務項目和價格,開展藥品集中採購和京津冀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調整完善基本醫保和醫療救助政策。

  天壇醫院實現整體遷建,同仁醫院亦莊院區擴建完成,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開診運作,友誼醫院通州新院開診運作……推進優質醫療資源均衡佈局,讓市民得以更便捷地享受優質醫療服務。“讓市民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是我們不懈努力的方向。”王敬媛説,本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專病特色科室建設及全科醫生培養力度,穩步推進醫聯體建設,107家綜合醫聯體醫院日均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投放號源15萬餘個,引導居民基層就診、就近就診,促進分級診療。2021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療人次比十年前增長86%。

  推動醫療高品質發展

  首批研究型病房設床位1704張

  首創非致殘性腦血管病高危預警模型,解決全世界50%腦血管病診斷問題,每年可減少我國腦血管病復發74萬例;逆向新藥研發模式使藥物研發週期壓縮了7年;研發神經心臟治療産品填補神經心臟介入治療産品空白……天壇醫院副院長賈旺説,近年來,天壇醫院聚焦高品質臨床研究,在世界舞臺上發出越來越多的“中國聲音”。

  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是當前深化醫改的重要任務,天壇醫院是本市不斷推動公立醫院高品質發展的縮影。王敬媛説,本市開展研究型病房建設,首批研究型病房研究型床位1704張,藥企臨床研究響應率達到100%。目前,本市已建立11個國家醫學中心,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達到260個。

  提升市民就醫體驗

  網際網路醫院診療量達45.6萬人次

  41個專科1300多名醫生開通線上服務;成立疑難病會診中心,將多學科協作診療模式延伸至門診;積極推動分時段就診、集中預約、診間結算、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杜斌説,近年來,協和醫院把“問題”當作“課題”解,2022年7月接訴即辦響應率、解決率和滿意率均達到100%。

  協和醫院並不是本市醫療機構奮力改善醫療服務的個例。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喬正國介紹,本市完善門診預約服務,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實現非急診全面預約和實名制就診,預約就診率達到85%以上,三級醫院全部提供分時段預約掛號精確到30分鐘以內服務,大型檢查(核磁、CT、超聲)全部實現分時段預約。

  為幫助患者節約就診時間,本市通過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向社會發佈134家醫院急診科的擁擠等級,加強急診就醫引導服務。天壇醫院、友誼醫院、北大六院等20多家醫院已實現院內地圖自助導航。“‘就醫難’還需利用智慧手段破解。”喬正國説,本市已建成網際網路醫院40家,150家醫療機構開展網際網路診療服務,全市網際網路醫院的總診療量為45.6萬人次,為全國患者提供指尖上的優質醫療服務。(孫樂琪)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