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字育人的內涵

日期:2012-12-19 18:32    來源:北京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網站

分享:
字號:        

  “化”字從商朝的甲骨文到周朝的金文,以至於到秦朝的統一文字,都是兩個人字的一正一反,以表示變化。這種化是父教子的思想文化,是社會之道的文化之化,是父愛理性的智慧沉澱之化。化,教行也。“化心”在於對子女心性的改變,“化觀”在於對子女思想狀態的修正,“化治”在於對子女行為狀態的引領,最終抵達“以禮合天地之化”。如若從生命進程的角度領略“化”中的意義,則父親對子女的“化”是無私的奉獻。當父親對孩子的教化若干年,當父愛把青春、活力、智慧都澆灌于孩子的身上,“化”的行為便融入了一個生命所能給予的全部熱量、期望和理想。“化”的目的是為了體現“道”把握規律。家庭中倡導德行出氣質,禮儀出君子,智慧出方向,學問出能力,這些正是文化天下必要的素養,也是父親“化”的初衷。

  司馬光教子

  北宋傑出史學家司馬光的一生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據有關史料記載,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司馬光節儉純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説,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痱,極力提倡節儉樸實。他説,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又説,近幾年來,風俗頹弊,講排場,擺闊氣,當差的走卒穿的衣服和士人差不多,下地的農夫也腳上穿著絲鞋。為了酬賓會友“常數月營聚”,大操大辦。他非常痛惡這種糜爛陋習。司馬光讚揚了宋真宗、仁宗時李亢、魯宗道和張文節等官員的儉約作風,併為兒子援引張文節的話説:“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告誡兒子這句至理名言是“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